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吞吐增油机理及矿场应用效果 被引量:62
1
作者 杨胜来 王亮 +1 位作者 何建军 荣光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23-26,共4页
对国内几个油田的原油样品进行了CO2 —原油体系的高压物性测定及室内CO2 吞吐实验 ,评价并分析了原油溶解CO2 后体积膨胀、黏度降低、油 /水界面张力降低 ,以及CO2 对原油萃取的作用、岩石润湿性的改变、酸化解堵作用、形成内部溶解气... 对国内几个油田的原油样品进行了CO2 —原油体系的高压物性测定及室内CO2 吞吐实验 ,评价并分析了原油溶解CO2 后体积膨胀、黏度降低、油 /水界面张力降低 ,以及CO2 对原油萃取的作用、岩石润湿性的改变、酸化解堵作用、形成内部溶解气驱等增产机理 .根据矿场试验结果 ,分析了CO2 吞吐的增产潜力 ,将现场作业增油机理划分为解堵型和增能型两类 .第一类油层含油饱和度高 ,能量充足且渗透率较高 ,处理后日产量急增 ,有效期长 ;CO2 的主要作用是清除井底的各类污染 .第二类油层含油饱和度低 ,地层能量不充足或渗透率低 ,处理后日产量有所增加 ,但有效期相对较短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吞吐 增油机理 地层能量 矿场应用 含油饱和度 渗透率 气驱 日产量 溶解气 岩石
下载PDF
CO2吞吐增油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彬彬 郭平 +2 位作者 李闽 黄琴 李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由于与其他气体相比较,CO2与原油接触达到混相所要求的压力更低一些,且CO2气藏丰富,这使得CO2成为三次采油中优先选用的气体。通过室内注CO2膨胀实验,研究了CO2溶于原油后使其体积膨胀、黏度降低,以及CO2对原油中轻质组分的萃取作... 由于与其他气体相比较,CO2与原油接触达到混相所要求的压力更低一些,且CO2气藏丰富,这使得CO2成为三次采油中优先选用的气体。通过室内注CO2膨胀实验,研究了CO2溶于原油后使其体积膨胀、黏度降低,以及CO2对原油中轻质组分的萃取作用、内部溶解气驱作用、酸化解堵作用等增油机理。结合数值模拟技术,运用广泛被采用的CMG2005数值模拟软件中的Builder储层建模软件对SW油田A2模拟井建立单井地质模型,分析了影响CO2吞吐效果的部分参数,包括周期注入量、焖井时间、注气速度。结果表明,焖井时间和注气速度不是影响该油藏注CO2吞吐效果的最敏感参数,周期注入量则是影响吞吐效果最敏感的施工工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从多套吞吐设计方案中优选出适合该油藏注CO2吞吐的最佳施工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吞吐 膨胀实验 增油机理 数值模拟 吞吐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潜山裂缝油藏降压开采增油机理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继春 张津海 +2 位作者 杨延辉 张国刚 吴开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6,共5页
系统地总结了任丘裂缝型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在“九五”期间开展的降压开采现场试验成果。降压开采增油机理是通过驱动方式的改变 ,使油水关系重新分布 ,并利用裂缝的差异性闭合效应 ,使弹性力、重力和毛细管力的有利驱油作用得到了更好的... 系统地总结了任丘裂缝型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在“九五”期间开展的降压开采现场试验成果。降压开采增油机理是通过驱动方式的改变 ,使油水关系重新分布 ,并利用裂缝的差异性闭合效应 ,使弹性力、重力和毛细管力的有利驱油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减小了大裂缝的渗流能力及其对中小缝洞与岩块系统的干扰 ,从而发挥了中小缝洞及岩块系统的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裂缝性油藏实施降压开采的时机与速度 ,对改善潜山油藏中、后期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藏 裂缝储层 降压开采 增油机理 现场试验
下载PDF
致密油藏热水驱增油机理定性分析及定量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树坤 张博 +2 位作者 赵广渊 李翔 郭宏峰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9-404,共6页
针对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求,选取目标区块,利用油田现场提供的岩心、原油等样品,采用室内实验研究了考虑启动压力变化的热水驱增油机理,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热水驱各增油机理进行了定量评价。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热膨胀作用、降低启... 针对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求,选取目标区块,利用油田现场提供的岩心、原油等样品,采用室内实验研究了考虑启动压力变化的热水驱增油机理,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热水驱各增油机理进行了定量评价。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热膨胀作用、降低启动压力、热降黏作用、降低界面张力、改善相渗曲线是致密油藏热水驱的驱油机理,且热膨胀和降低启动压力是主要增油机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00℃、150℃热水驱,热膨胀作用和降低启动压力作用增油贡献率最大(其中热膨胀作用贡献率分别为29.79%和33.28%,降低启动压力作用贡献率分别为31.66%和30.48%),其次是相渗改善和热降黏机理,降低界面张力机理的贡献率最低(分别为7.08%和6.27%),模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热水驱 增油机理 室内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CO_2单井吞吐技术的增油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50
5
作者 蔡秀玲 周正平 杜风华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6,共2页
CO2 单井吞吐工艺是一种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其主要技术原理为 :在地层温度条件下CO2 能快速溶于原油中 ,从而改变原油的物性 ,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 ,增加溶解气驱的能量 ,进而达到油井增产的目的。介绍了CO2 单井吞吐工艺增油机... CO2 单井吞吐工艺是一种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其主要技术原理为 :在地层温度条件下CO2 能快速溶于原油中 ,从而改变原油的物性 ,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 ,增加溶解气驱的能量 ,进而达到油井增产的目的。介绍了CO2 单井吞吐工艺增油机理、选井条件和部分油井实施本工艺的实际效果。现场应用实践证明 ,该技术具有明显的增油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单井吞吐技术 增油机理 选井条件 应用
下载PDF
单井CO_2吞吐增油机理及推广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程诗胜 刘松林 朱苏清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单井 CO2吞吐 增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油井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水驱剩余油形成机制及换向注水增油机理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敬 齐向生 +4 位作者 刘慧卿 杨敏 李小波 刘洪光 张拓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5-976,共12页
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缝洞型油藏水驱剩余油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和水驱后换向注水时剩余油动用机理,基于缝洞要素、配置关系、典型缝洞结构,利用CT扫描技术和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不同特征缝洞结构三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水驱油和换向注水... 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缝洞型油藏水驱剩余油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和水驱后换向注水时剩余油动用机理,基于缝洞要素、配置关系、典型缝洞结构,利用CT扫描技术和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不同特征缝洞结构三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水驱油和换向注水模拟实验。研究表明,缝洞型油藏水驱剩余油形成机制包括注采井控不足、油水重力差异、流道间干扰、弱连通通道封隔、远端弱水动力等5种,在这些机制作用下可能形成注采井网不完善型、盲端型、顶部阁楼型、重力驱绕流型、次流道绕流型、弱通道封隔型、远端弱连通型等7类水驱剩余油。水驱后换向注水可以动用部分剩余油,但采出程度提高幅度与剩余油类型、缝洞结构和换向注采结构有关,其中5类剩余油大致对应重力置换、开辟新流道、抬升溢出点位置、增强水动力、垂向均衡驱替、水动力与重力协同效应等6种换向注水增油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水驱 剩余油 换向注水 增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3D打印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注水岩心实验及增油机理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晋冲 张彬 +3 位作者 雷征东 邵晓岩 关云 曹仁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1-495,共5页
根据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典型储集层特征,开展并联岩心和双层岩心实验,模拟非均质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注水驱油效果。由于岩心实验可视性较差,建立层间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数值模拟模型,依据渗流场变化,揭示不稳定注水增油机理。结果表明,对... 根据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典型储集层特征,开展并联岩心和双层岩心实验,模拟非均质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注水驱油效果。由于岩心实验可视性较差,建立层间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数值模拟模型,依据渗流场变化,揭示不稳定注水增油机理。结果表明,对于层间非均质储集层,相较于连续注水,不稳定注水能够促进较低渗透层水驱前缘推进,发挥毛细管力驱油作用,提高较低渗透油层采收率,其中短注长停方式的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对于层内非均质储集层,不稳定注水能够在储集层中产生压力振荡,使较高渗透层和较低渗透层之间发生流体交渗,增大注入水在较低渗透层中的波及,提高较低渗透层采收率,从而提高油藏总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低渗透油藏 非均质储集层 不稳定注水 增油机理 岩心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致密砂岩动静渗吸增油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娟 邓波 +1 位作者 张浩弋 李彦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0526-10533,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砂岩储层多采用水力压裂造缝后注水开发的开采模式,由于砂岩的亲水性依靠毛管力作用的渗吸采油对致密砂岩储层提高采收率至关重要。为了探明长7致密砂岩储层的渗吸增油效果,选取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砂岩储层天然岩...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砂岩储层多采用水力压裂造缝后注水开发的开采模式,由于砂岩的亲水性依靠毛管力作用的渗吸采油对致密砂岩储层提高采收率至关重要。为了探明长7致密砂岩储层的渗吸增油效果,选取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砂岩储层天然岩心进行了静态渗吸、动态渗吸影响因素分析,之后进行了含裂缝天然岩心动态渗吸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渗吸采收率为静态渗吸采收率的2倍左右。静态渗吸主要受到毛管力的作用,存在最佳界面张力使采收率达到最大;动态渗吸采收率由渗吸及驱替两部分组成,渗吸对总采收率的贡献范围为15%~40%,其中小孔隙为主要贡献者。含裂缝天然岩心驱替后焖井渗吸采油提高采收率10%~15%。研究成果为现场增油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渗吸 动态渗吸 增油机理 渗吸采收率 致密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超声波采油增油机理及适用范围
10
作者 晓强 《石油知识》 1998年第4期26-26,共1页
超声波采油增油工艺,早在50年代美国、前苏联就开始进行矿场试验,并投入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从80年代开始重视超声波采油技术,先进行大量的室内研究、试验工作,然后陆续在华北、玉门、吉林、大庆等油田开展了超声波采油的现场试... 超声波采油增油工艺,早在50年代美国、前苏联就开始进行矿场试验,并投入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从80年代开始重视超声波采油技术,先进行大量的室内研究、试验工作,然后陆续在华北、玉门、吉林、大庆等油田开展了超声波采油的现场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9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采油 增油机理 油田 采油工艺
下载PDF
浅层断块油藏水平井CO_2吞吐增油技术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怀珠 李良川 吴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2-56,共5页
水平井是高尚堡浅层断块油藏的主要开采方式,在水平井开发过程中易形成边底水突进、水窜、水淹,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导致油井产能下降,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针对水平井开发后期产能下降的问题,采用了CO2吞吐增油技术。其主要技术原... 水平井是高尚堡浅层断块油藏的主要开采方式,在水平井开发过程中易形成边底水突进、水窜、水淹,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导致油井产能下降,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针对水平井开发后期产能下降的问题,采用了CO2吞吐增油技术。其主要技术原理为:在地层温度条件下CO2能快速溶于原油中,使原油膨胀,改变原油的物性,大幅度降低原油黏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溶解气驱的能量,进而达到油井增产的目的。34井次的现场应用结果证实,水平井单井日产油量由1.72t增加到4.88t,含水率由95.00%下降到51.45%,控水增油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开发 浅层断块油藏 CO2吞吐技术 增油机理
下载PDF
低渗透M油藏CO2非混相驱主控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忠康 王智林 毛超琪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3期68-74,共7页
对具有非均质性强,原油混相压力高,储层亏空严重等特点的低渗油藏,CO2非混相驱是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开展了原油注CO2膨胀实验,并测定了CO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然后应用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非混相驱界面张力及油气组... 对具有非均质性强,原油混相压力高,储层亏空严重等特点的低渗油藏,CO2非混相驱是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开展了原油注CO2膨胀实验,并测定了CO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然后应用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非混相驱界面张力及油气组分沿程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而从恢复储层能量和提高驱油效率两个角度揭示了CO2非混相驱的主控机理,最后以低渗岩性M油藏为对象,基于三维精细地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优化了储层压力、注气量、注气速度及关井气油比等关键参数,制定了最优技术政策,经矿场应用取得良好开发效果。研究表明,对低渗油藏CO2非混相驱,恢复储层能量的主控机理为注气溶解膨胀原油,而提升驱油效率的主控机理为溶解膨胀原油、降低界面张力及蒸发抽提轻质组分。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油藏CO2非混相驱的方案制定及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恢复储层能量 主控增油机理 技术政策优化 矿场试验
下载PDF
氮气抑水增油技术研究及现场应用
13
作者 李德儒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5年第5期82-85,8,共4页
河南油田第二采油厂靠边水能量开发的油藏,因含油宽度窄,储层非均质性强,边水能力强等因素影响,采油井见水时间短,采收率低。根据第二采油厂边水油藏的特点,建立了能够模拟油藏边水生产过程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从氮气抑水增油机理、油... 河南油田第二采油厂靠边水能量开发的油藏,因含油宽度窄,储层非均质性强,边水能力强等因素影响,采油井见水时间短,采收率低。根据第二采油厂边水油藏的特点,建立了能够模拟油藏边水生产过程的物理模拟试验装置,从氮气抑水增油机理、油藏适应条件2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抑水增油技术适用于中高渗透储层边水淹的油井,达到了抑制边水的目的,在改善边水淹油井的开发效果方面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抑水 边水 物模试验 增油机理
下载PDF
注CO_2改善超稠油开采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桂华 王宝霞 +2 位作者 刘先勇 吴友军 王明波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5-8,共4页
针对单家寺单113块油田超稠油油藏原油密度大、粘度高、含胶质高、凝固点高和烷烃含量低的特点,提出了超稠油注入CO2改善超稠油开采效果的采油工艺技术。通过对超稠油油藏注入CO2开采的试验,研究超稠油注入CO2的影响因素,并对单113块进... 针对单家寺单113块油田超稠油油藏原油密度大、粘度高、含胶质高、凝固点高和烷烃含量低的特点,提出了超稠油注入CO2改善超稠油开采效果的采油工艺技术。通过对超稠油油藏注入CO2开采的试验,研究超稠油注入CO2的影响因素,并对单113块进行了注入CO2蒸汽吞吐的矿场试验。试验效果表明,注CO2蒸汽吞吐对单家寺油田超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超稠油 增油机理 单家寺油田
下载PDF
扶余油田微生物现场吞吐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春霞 段伟 王柏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7,共4页
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 (MEOR)技术 ,是一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三次采油技术。就MEOR增油机理、影响因素、现场注入方案、现场监测方案、现场试验取样分析及试验效果分析 ,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在关井期间CO2 含量上升 ,开井生产后产出... 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 (MEOR)技术 ,是一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三次采油技术。就MEOR增油机理、影响因素、现场注入方案、现场监测方案、现场试验取样分析及试验效果分析 ,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在关井期间CO2 含量上升 ,开井生产后产出水中有机质含量增加、pH值下降、细菌浓度及种类增加。 2 9口试验井中有 2 0口见到试验效果 ,见效率达 69% ,试验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增油机理 试验 扶余油田 石油采收率 MEOR
下载PDF
火驱油墙技术界限判定及运移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伟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135,共5页
针对火驱地下油墙形成及运动规律不清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制的火驱物理模型,开展了杜66块K039井天然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含油饱和度与温度的关系,提出了油墙技术界限的判定方法。结果表明:油墙技术界限的上、下限分别为实验压力... 针对火驱地下油墙形成及运动规律不清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制的火驱物理模型,开展了杜66块K039井天然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含油饱和度与温度的关系,提出了油墙技术界限的判定方法。结果表明:油墙技术界限的上、下限分别为实验压力下的饱和蒸汽温度值和实验用油的拐点温度;火线形成后,原油在高温作用下聚集形成高饱和度油墙;随着火线推进,油墙范围不断增大,模型内压力不断上升,当油墙接近生产井时油墙范围达到最大,模型内压力达到峰值,生产井进入稳产阶段;随着原油不断采出,模型压力下降,油墙范围逐渐减小直至消失,火线到达生产井。将室内油墙运移特征应用于杜66块观察井,分析表明,试验井组油墙已形成,且前锋已到达生产井,处于热效驱油稳产阶段。该研究明确了火驱过程中油墙的运移规律及增油机理,通过对油墙的动态跟踪判识,可判断出现场油墙的相对位置及生产阶段,对稠油火驱开发现场的综合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66块 火驱 油墙 技术界限 运移特征 增油机理
下载PDF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栾春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51-55,共5页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在中高渗透油藏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较少,通过文献调研对低渗透油藏空气泡沫驱增油机理和注入方式进行总结,并结合室内实验以及现场试验对空气泡沫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进行可行性分析。结...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在中高渗透油藏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较少,通过文献调研对低渗透油藏空气泡沫驱增油机理和注入方式进行总结,并结合室内实验以及现场试验对空气泡沫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泡沫驱在高渗层的剩余油饱和度低于20%时,泡沫液体系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封堵高渗层,空气泡沫驱阶段驱替出大量低渗透层中的原油,驱油效率由水驱阶段的8.33%升高至50.55%;矿场井组含水率由98%下降至54%,日产液量由3.5m3下降至1m3,日产油量由0.07m3升高至0.46m3。空气泡沫驱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具有巨大潜力,对同类油藏的增油控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空气泡沫驱 增油机理 驱油效率
下载PDF
CO_2吞吐采油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怀文 张翠林 多力坤 《新疆石油科技》 2006年第4期19-21,共3页
文中对CO2吞吐采油工艺技术研究进行了系统介绍。着重介绍了CO2吞吐的增油机理、选井选层条件、方案设计的主要参数和经济效益评价等。增油机理主要包括降粘作用、膨胀作用、改善界面张力作用、酸化解堵作用、萃取作用和形成溶解气驱等... 文中对CO2吞吐采油工艺技术研究进行了系统介绍。着重介绍了CO2吞吐的增油机理、选井选层条件、方案设计的主要参数和经济效益评价等。增油机理主要包括降粘作用、膨胀作用、改善界面张力作用、酸化解堵作用、萃取作用和形成溶解气驱等;方案设计的主要参数包括CO2注入速度、注入压力、周期注入量、浸泡期和最大生产速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吞吐 采油 增油机理 选井选层 方案设计 经济评价
下载PDF
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
19
作者 张淑琴 闫云贵 +4 位作者 胡成亮 王文忠 徐伟生 康福元 赵冬云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15,17,共2页
1.筛选油藏条件及实施过程 本源微生物驱油机理是激活并使细菌快速生长和繁殖,一般需要注入磷源、氮源矿物质和氧气.增油机理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近井带好氧区,存在好氧菌和兼性菌.第二阶段油层深部厌氧区,存在厌氧菌.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技术 本源 油藏条件 快速生长 油机 增油机理 厌氧菌 矿物质 好氧区 近井带
下载PDF
自振采油技术在安塞低渗油田的应用
20
作者 赵金玲 解立春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4期69-70,共2页
安塞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田",低压、低渗、低产,平均有效渗透率仅有0.49m d。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层近井地带堵塞日趋严重,油井表现出高静压、低流压、低产量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安塞油田试验应用了井下自振采油技术... 安塞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田",低压、低渗、低产,平均有效渗透率仅有0.49m d。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层近井地带堵塞日趋严重,油井表现出高静压、低流压、低产量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安塞油田试验应用了井下自振采油技术,利用井下自振源产生的振动波解除油层近井地带堵塞,提高油井产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自振采油 增油机理 油井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