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8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基压裂液增稠剂研究进展
1
作者 苏清清 王瑞芳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7期117-120,共4页
增稠剂是水基压裂液的主要添加剂之一,其优异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压裂液的性能,而增稠剂大致分为天然植物及其改性增稠剂和高分子增稠剂,前者对自然环境的危害较小,后者可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下压裂液的现场混配。重点介绍了天然植物... 增稠剂是水基压裂液的主要添加剂之一,其优异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压裂液的性能,而增稠剂大致分为天然植物及其改性增稠剂和高分子增稠剂,前者对自然环境的危害较小,后者可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下压裂液的现场混配。重点介绍了天然植物改性增稠剂、微生物多糖和聚合物增稠剂的性能,并对各类增稠剂进行了综述,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压裂液 增稠剂 植物增稠剂 聚合物增稠剂
下载PDF
聚丙烯酸盐增稠剂及其复合体系应用性能
2
作者 许琳 马琦 +3 位作者 董中华 吴静怡 徐舒颍 倪丽杰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0,共5页
以含四种常见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和聚丙烯酸盐增稠剂的印花糊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复配,测试了复合物的成糊率、流变性、耐盐性等主要应用性能指标。研究表明:30%聚丙烯酸盐增稠剂拼混70%海藻酸钠的复合糊料可... 以含四种常见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和聚丙烯酸盐增稠剂的印花糊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复配,测试了复合物的成糊率、流变性、耐盐性等主要应用性能指标。研究表明:30%聚丙烯酸盐增稠剂拼混70%海藻酸钠的复合糊料可使前者的耐盐性能显著提升,复合糊料的活性及分散白糊的耐盐黏度保留率分别为88%、90%,色浆印花黏度指数达到0.61~0.66;30%聚丙烯酸盐与70%羧甲基纤维素钠拼混后,在不影响两者成糊率的情况下,复合糊料的活性及分散白糊的耐盐黏度保留率分别为71%、78%,色浆印花黏度指数达到0.32~0.44,具有较佳的综合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增稠剂 印花 聚丙烯酸盐增稠剂 性能
下载PDF
AA-AM-SBMA三元共聚物增稠剂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河金 覃孝平 +5 位作者 杨辉 韩东 彭通 李翠霞 田海洋 赵彬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3-847,857,共6页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两性单体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体系,合成出压裂用低伤害三元共聚物增稠剂AA-AM-SBM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等对AA-AM...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两性单体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体系,合成出压裂用低伤害三元共聚物增稠剂AA-AM-SBM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等对AA-AM-SBM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35℃下采用注入水配制时,AA-AM-SBMA的增黏、悬砂性能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相当;当配液水的氯化钠浓度大于3 000 mg/L时,AA-AM-SBMA能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能;配液水的氯化钠浓度为6 000 mg/L时,3 000 mg/L的AA-AM-SBMA溶液的表观黏度比相同条件下的HPAM溶液高58.4%。AA-AM-SBMA在120℃下放置2 h的降解率高达95.13%,比相同条件下HPAM的降解率高3.19%。岩心渗透率恢复率测定实验结果表明,AA-AM-SBMA对应的渗透率恢复率为95.27%,比相同条件下HPAM的高4.52%,表明SBMA的引入有利于降低增稠剂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共聚物 增稠剂 热降解 低伤害
下载PDF
增稠剂对膏体充填料浆流动特性的影响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荣 石锦民 +2 位作者 王新坤 吴锐 王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充填采矿法因其具有大量处置固体废弃物、控制地表沉陷、管理地压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地下矿山开采。充填料浆的流动性不仅影响其管道输送,也与充填料浆在空区内的自立性和封堵漏风性能密切相关。本文利用坍落度和稠度测试研究了增稠剂含... 充填采矿法因其具有大量处置固体废弃物、控制地表沉陷、管理地压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地下矿山开采。充填料浆的流动性不仅影响其管道输送,也与充填料浆在空区内的自立性和封堵漏风性能密切相关。本文利用坍落度和稠度测试研究了增稠剂含量和浓度变化对充填料浆流动性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增稠充填料浆的自立和防堵漏风性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增稠膏体充填隅角的工业试验,评估了增稠膏体充填效果。结果表明:20万分子量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0万HPMC)增稠剂可在10 s内快速溶解,满足连续充填作业的需求。随着20万HPMC含量增加,充填料浆的坍落度和稠度均呈二次多项式函数递减的变化趋势。当增稠剂含量一定,略微提高充填料浆的浓度将显著降低其流动性,改善其在采空区内部的自立能力。依据试验结果,考虑充填料浆在采空区内的自立性和封堵漏风功能,充填料浆的浓度为78%,20万HPMC含量为总固体质量的1‰效果更佳。工业试验结果证实了推荐的配比参数制备的充填料浆在隅角处满足自立性和封堵漏风的要求,隅角充填后CH4和CO浓度减少。研究结果可为充填料浆的增稠和充填技术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稠剂 充填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流动性
下载PDF
复合增稠剂在高温灭菌鱼糕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刘佳 何凯丰 +6 位作者 宋蓉 尤娟 何殿国 胡涛 李德胜 陈义杰 常菊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5-51,共7页
高温灭菌处理有助于延长鱼糕的常温贮藏时间,但高温灭菌处理会对鱼糕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而复合增稠剂的添加可以有效改善高温灭菌处理造成的不利影响。该研究以色泽、风味、质构特性等为感官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高温灭菌鱼糕的配... 高温灭菌处理有助于延长鱼糕的常温贮藏时间,但高温灭菌处理会对鱼糕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而复合增稠剂的添加可以有效改善高温灭菌处理造成的不利影响。该研究以色泽、风味、质构特性等为感官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高温灭菌鱼糕的配方,结果显示:当辅料配方为冰水17.5%、复合增稠剂0.5%、肥膘5%时,高温灭菌处理后鱼糕的品质最佳;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等质构特性、持水性和水分分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复合增稠剂的添加有助于减缓鱼糕经高温灭菌处理后的品质劣变;电子舌雷达图和PCA结果显示:复合增稠剂的添加有助于改善高温灭菌鱼糕的风味;加速贮藏试验结果显示:添加了复合增稠剂的高温灭菌鱼糕具有更长的常温贮藏保质期,兼具良好的质构和风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增稠剂 高温灭菌 鱼糕 品质 风味
下载PDF
CO_(2)干法压裂用支化硅氧烷及含氟聚合物类增稠剂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
6
作者 杜代军 李金涛 +2 位作者 蒲万芬 赵金洲 熊颖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2,共11页
近年来,CO_(2)干法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无水压裂技术已成为致密油气藏开发的重要研究方向。经调研发现,CO_(2)干法压裂技术尚未成熟,主要是因液态或超临界CO_(2)黏度低而存在滤失量大、携砂性能差等问题,需要加入增稠剂来提高CO_(2)的... 近年来,CO_(2)干法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无水压裂技术已成为致密油气藏开发的重要研究方向。经调研发现,CO_(2)干法压裂技术尚未成熟,主要是因液态或超临界CO_(2)黏度低而存在滤失量大、携砂性能差等问题,需要加入增稠剂来提高CO_(2)的黏度。针对硅氧烷类增稠剂需借助大量助溶剂、其他增稠剂而增稠效果不理想、温度压力适应性差等问题,从增稠机理和增稠特性两方面概述了目前支化硅氧烷类(不使用或少量使用助溶剂)及含氟类增稠剂CO_(2)压裂液增稠剂的研究进展,并在增稠特性部分综述了这两类增稠剂的结构特征和性能特点。其次,对国内相关液态CO_(2)和超临界CO_(2)干法压裂技术现场应用进行综述。最后,分别从增稠机理、增稠性能和现场应用方面对干法压裂CO_(2)增稠剂及其压裂液体系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压裂 超临界CO_(2) 增稠剂 压裂液
下载PDF
食物增稠剂在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李艳娇 鲁志兵 魏文秀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物增稠剂在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肿瘤内科2019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00例经放射性治疗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食物增稠剂在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肿瘤内科2019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00例经放射性治疗后发生吞咽困难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食物增稠剂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焦虑状况以及呛咳和误吸发生情况、用餐时间、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白蛋白(blood serum albumin,ALB)、血清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TP)水平和体重]和焦虑状况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b、ALB、TP得分以及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状况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呛咳和误吸发生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用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食物增稠剂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和心理状况,缩短用餐时间,提升机体营养状况,降低呛咳和误吸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增稠剂 放疗 头颈部肿瘤 吞咽困难 呛咳 误吸
下载PDF
不同无机增稠剂对3D打印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马逍遥 蹇守卫 +4 位作者 李宝栋 黄健翔 高欣 薛文浩 汪才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2-1650,共9页
3D打印水泥基材料的工作性能是影响其最终状态的决定性因素,现有技术多采用有机增稠剂调节其工作性能,但存在强度下降、成本较高等问题。本文选用凹凸棒土、硅藻土和钠基膨润土三种无机增稠剂,研究了在不同增稠剂掺量下3D打印水泥基材... 3D打印水泥基材料的工作性能是影响其最终状态的决定性因素,现有技术多采用有机增稠剂调节其工作性能,但存在强度下降、成本较高等问题。本文选用凹凸棒土、硅藻土和钠基膨润土三种无机增稠剂,研究了在不同增稠剂掺量下3D打印水泥基材料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3D打印水泥基材料的工作性能会随着无机增稠剂掺量的增加而改善,凹凸棒土和硅藻土最佳掺量为2.5%(质量分数),钠基膨润土最佳掺量为1.0%(质量分数),其中钠基膨润土的改善效果最好。不同无机增稠剂对3D打印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高掺量(2.5%)的凹凸棒土对3D打印水泥基材料的强度无不利影响,硅藻土能增强3D打印水泥基材料的后期强度,少量钠基膨润土就能显著提高3D打印水泥基材料的整体强度。掺1.0%钠基膨润土的3D打印水泥基材料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无机增稠剂 硫铝酸盐水泥 流变性能 可堆叠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聚羧酸类增稠剂在锦纶/羊毛地毯喷墨印花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以海 赵亚毫 +1 位作者 武海良 王淼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11期22-24,共3页
使用自制的聚羧酸类增稠剂与酸性染料配制成色浆,应用在锦纶/羊毛地毯喷墨印花工艺中。对印花锦纶/羊毛地毯的脱糊率、得色量及色牢度等进行测试,并与现用的进口增稠剂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自制聚羧酸类增稠剂脱糊率为96.75%,得色量... 使用自制的聚羧酸类增稠剂与酸性染料配制成色浆,应用在锦纶/羊毛地毯喷墨印花工艺中。对印花锦纶/羊毛地毯的脱糊率、得色量及色牢度等进行测试,并与现用的进口增稠剂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自制聚羧酸类增稠剂脱糊率为96.75%,得色量及得色均匀度较好,耐摩擦牢度和耐皂洗牢度均高于4级,可替代工厂现有的进口增稠剂用于锦纶/羊毛地毯喷墨印花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纶/羊毛地毯 聚羧酸类增稠剂 喷墨印花 印花效果
下载PDF
合成耐盐聚丙烯酸钠增稠剂的一种方法
10
作者 陈长萍 樊丽妃 +4 位作者 罗振棚 姚景元 吴镇尧 陈艳芳 李忠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1-77,共7页
以亚硫酸钠(Na_(2)SO_(3))为添加物,采用紫外光引发丙烯酸钠聚合生成具有性能优良的耐盐聚丙烯酸钠增稠剂,测试其溶液黏度、抗盐性、触变性以及保湿性等,研究亚硫酸钠加入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初步探索其机理,优化了合成工艺。结果表明,该... 以亚硫酸钠(Na_(2)SO_(3))为添加物,采用紫外光引发丙烯酸钠聚合生成具有性能优良的耐盐聚丙烯酸钠增稠剂,测试其溶液黏度、抗盐性、触变性以及保湿性等,研究亚硫酸钠加入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初步探索其机理,优化了合成工艺。结果表明,该产品水溶液的黏度更大,抗盐能力更强,触变性更大,保湿性能更佳,比市售的聚丙烯酸钠增稠剂性能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盐增稠剂 聚丙烯酸钠 亚硫酸钠 紫外光引发
下载PDF
CO_(2)驱油用增稠剂体系研究现状及展望
11
作者 高亚慧 宫汝祥 +4 位作者 郑玉飞 周秀玲 朱彤宇 薄振宇 柏溢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5期56-64,共9页
CO_(2)驱油技术(CO_(2)-EOR)能够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将部分CO_(2)封存于地质体中,是一项“双赢”的技术。但由于原油与CO_(2)之间黏度相差较大以及油藏的非均质性,CO_(2)驱油过程极易发生气窜,气窜后CO_(2)驱油产量明显降低,在CO_... CO_(2)驱油技术(CO_(2)-EOR)能够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将部分CO_(2)封存于地质体中,是一项“双赢”的技术。但由于原油与CO_(2)之间黏度相差较大以及油藏的非均质性,CO_(2)驱油过程极易发生气窜,气窜后CO_(2)驱油产量明显降低,在CO_(2)中加入增稠剂提高CO_(2)黏度是解决气窜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用于增稠CO_(2)的聚合物,即含氟类、硅氧烷类、碳氢类以及含氧烃类聚合物,对现有聚合物CO_(2)增稠剂的研究效果和其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在增稠CO_(2)提高CO_(2)驱油效率的研究和现场应用中,首选碳氢类和含氧烃类聚合物CO_(2)增稠剂,并总结得出有效的聚合物增稠剂应具备亲CO_(2)疏水基团和增稠基团、无规聚合、平均分子量为6000~15000的分子结构。目前尚未有兼具有效、经济和环保的CO_(2)增稠剂产品,因此设计和合成价格更便宜、无氟、无毒、环保、高可溶性的CO_(2)增稠剂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气窜 增稠剂 聚合物 分子结构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对丙烯酸钠增稠剂的疏水缔合作用研究
12
作者 姚景元 樊丽妃 +3 位作者 姚均健 罗振棚 李忠军 李洋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94-97,共4页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BEM)为改性活性单体,采用紫外光引发与丙烯酸钠共聚,得到性能优良的改性聚丙烯酸钠增稠剂,测试其性能、溶液黏度、抗盐性、触变性、保湿性、耐候性,研究BEM加入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发现当BEM含量...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BEM)为改性活性单体,采用紫外光引发与丙烯酸钠共聚,得到性能优良的改性聚丙烯酸钠增稠剂,测试其性能、溶液黏度、抗盐性、触变性、保湿性、耐候性,研究BEM加入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发现当BEM含量达1.05%时产品具有明显的抗盐性。当BEM含量达1.58%、2.10%时显示出强的“盐效应”。加入足够的盐,可以使其黏度升高到原来的1~2倍。该产品黏度更高、抗盐能力更强、触变性更大、保湿性能和耐候性能更佳,具有开发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 耐盐增稠剂 聚丙烯酸钠 紫外光聚合 疏水缔合
下载PDF
食品增稠剂对果酱质地的影响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星宇 高婧宇 +3 位作者 彭郁 李茉 倪元颖 温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72-281,共10页
果酱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加工制品,其种类繁多且营养丰富,具有悠久的消费历史和广大的消费受众。传统果酱的质地需要在高糖(55%~75%)、高酸(pH 2.0~3.5)等条件下形成,这对低糖果酱的制作是一种挑战。另外,果酱的质地在贮藏运输等过程中也... 果酱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加工制品,其种类繁多且营养丰富,具有悠久的消费历史和广大的消费受众。传统果酱的质地需要在高糖(55%~75%)、高酸(pH 2.0~3.5)等条件下形成,这对低糖果酱的制作是一种挑战。另外,果酱的质地在贮藏运输等过程中也容易受到破坏,从而影响果酱的品质。食品增稠剂是一类可以增加流体食品黏度、稠度、凝胶强度的食品添加剂,能够促进低糖果酱质地的形成,维持果酱在贮藏运输等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文综述了果酱质地的形成原理和劣变现象,阐述了果胶等多种食品增稠剂以增稠或胶凝的机制在果酱中的应用现状,重点探讨了食品增稠剂对果酱制品感官特性、质构特性、流变特性、微观结构等的影响,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增稠剂在果酱产业中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酱 增稠剂 质地 凝胶 流变学
下载PDF
面向吞咽障碍的大豆蛋白增稠剂润滑特性研究
14
作者 张诚 钱善华 +2 位作者 宋小飞 蒋宇靖 黄建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0,共7页
为探究大豆蛋白作为面向吞咽障碍患者的食品增稠剂可行性,基于流变学及摩擦学的评定方法,采用MCR301流变仪测试不同质量分数大豆蛋白溶液的流变特性,在MFT-5000磨损试验机上开展软摩擦条件下不同滑动速率时大豆蛋白润滑特性研究,并与常... 为探究大豆蛋白作为面向吞咽障碍患者的食品增稠剂可行性,基于流变学及摩擦学的评定方法,采用MCR301流变仪测试不同质量分数大豆蛋白溶液的流变特性,在MFT-5000磨损试验机上开展软摩擦条件下不同滑动速率时大豆蛋白润滑特性研究,并与常见的淀粉类、黄原胶类增稠剂的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溶液表现出弱凝胶的性质,其溶液黏度随着大豆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且经人工唾液稀释后溶液仍保持较高的黏度;在口腔软摩擦的环境下大豆蛋白溶液表现出较好的润滑特性,其摩擦因数随着大豆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有所降低;与淀粉类及黄原胶类增稠剂相比,大豆蛋白溶液具有更低的摩擦因数,其研究结果为吞咽障碍的功能食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增稠剂 流变特性 软摩擦 吞咽障碍
下载PDF
有关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增稠剂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9
15
作者 何平 谢洪泉 +1 位作者 侯笃冠 过俊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5,共4页
以两性共聚物为稳定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引发丙烯酸铵进行反相乳液聚合 ,以制备高性能的涂料印花增稠剂。研究了不同的稳定剂、引发剂、共聚单体及链转移剂对聚合的影响。指出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能作为稳定剂 ... 以两性共聚物为稳定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引发丙烯酸铵进行反相乳液聚合 ,以制备高性能的涂料印花增稠剂。研究了不同的稳定剂、引发剂、共聚单体及链转移剂对聚合的影响。指出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能作为稳定剂 ;过氧化苯甲酰 -二甲基苯胺及叔丁基过氧化氢 -焦亚硫酸钠两种氧化还原引发剂均能在 35℃引发聚合 ,得到 1.5 %白浆粘度分别达 9.2× 10 4m Pa.s及 8.7× 10 4m Pa.s的产物。丙烯酸铵与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法 制备 聚丙烯酸增稠剂 氧化还原引发 涂料印花增稠剂
下载PDF
牙膏用增稠剂流变特性研究
16
作者 高艳 肖蕾 陈芬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44-50,共7页
采用Anton Paar MCR 302流变仪,研究了CMC、黄原胶、HEC、羟丙基瓜尔胶、I-卡拉胶等5种增稠剂在纯水和甘油/水混合溶剂中的流变特性。这5种增稠剂都属于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化、触变性特性;随甘油浓度增加,5种增稠剂溶液黏度均增大、... 采用Anton Paar MCR 302流变仪,研究了CMC、黄原胶、HEC、羟丙基瓜尔胶、I-卡拉胶等5种增稠剂在纯水和甘油/水混合溶剂中的流变特性。这5种增稠剂都属于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化、触变性特性;随甘油浓度增加,5种增稠剂溶液黏度均增大、结构恢复变慢、内部结构增强、刚性增大;在甘油水溶液中,加热后,它们的黏度均会显著增加。黄原胶具有屈服应力,悬浮性能比其他4种增稠剂好。经剪切后,羟丙基瓜尔胶、黄原胶和HEC结构恢复较慢,CMC和I-卡拉胶的结构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性 增稠剂 甘油 氢键
下载PDF
无溶剂聚氨酯缔合增稠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7
作者 陈颖睿 刘木林 《上海涂料》 CAS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10000的聚乙二醇和己二异氰酸酯(HDI)为原料,异构十六醇为封端剂,在无溶剂添加的情况下,使用相同工艺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缔合增稠剂。探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及配比因素对涂料增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10000的聚乙二醇和己二异氰酸酯(HDI)为原料,异构十六醇为封端剂,在无溶剂添加的情况下,使用相同工艺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缔合增稠剂。探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及配比因素对涂料增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溶剂添加的情况下,成功合成了多款具有较好增稠效果和良好触变性的聚氨酯缔合增稠剂;聚氨酯缔合增稠剂的增稠效率受到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封端效率以及相同固含量下疏水链段数量的综合影响;以PEG2000为原料合成的HEUR-2-1是一款环保的高黏高触变性的无溶剂聚氨酯缔合增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缔合增稠剂 相对分子质量 异构十六醇 效果
下载PDF
涂料用增稠剂市场概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09年第7期15-21,共7页
介绍了全球涂料用添加剂市场情况,着重介绍了涂料用增稠剂。对缔合型增稠剂、与水相相结合的非缔合型增稠剂、无机增稠剂、有机触变胶等类型的增稠剂分别加以阐述。
关键词 添加 增稠剂 缔合型增稠剂 非缔合型增稠剂 无机增稠剂 有机触变胶
下载PDF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分水现象的理论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武生 陈修宁 +1 位作者 刘斌 曾俊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是乳胶涂料的重要流变学助剂,本文主要介绍了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在乳胶体系中造成分水的机理,并在分水机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涂料分水现象的方法。
关键词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分水现象 乳胶漆 增稠剂 首尾一致场理论
下载PDF
非常规低渗透油藏开发用二氧化碳增稠剂研究现状
20
作者 林佳议 赵沭沛 +2 位作者 李肇兴 张朔 王鹏举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8-10,共3页
针对我国如今常规油气的中、高渗透油层的储量减少、产能下降和新勘探的非常规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等问题,以及“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国内石油产业亟需研究新的技术来提高石油采收率和减少碳排放。二氧化碳捕集、利... 针对我国如今常规油气的中、高渗透油层的储量减少、产能下降和新勘探的非常规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等问题,以及“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国内石油产业亟需研究新的技术来提高石油采收率和减少碳排放。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可作为一种长期有效减少碳排放的方法。CO_(2)驱油可有效提高采收率,但由于CO_(2)黏度低,在驱油后期极易产生黏性指进、气窜、过早突破等问题,故而增大CO_(2)黏度,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关键。通过文献整理对已报道的CO_(2)增稠剂研究进行总结,将其分为含氟类、烃类和聚硅氧烷类共3种CO_(2)增稠剂,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该文献综述对非常规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技术抑制气窜、提高波及体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增稠剂 石油采收率 非常规低渗透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