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断陷带太原—临汾部分的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与未来危险段落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易桂喜 闻学泽 徐锡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7-395,共9页
130 3年山西洪洞M8大地震距今已 70 0年 .为了分析长期地震危险性 ,本文将山西断陷带太原—临汾部分划分为 5个震源段 ,根据历史地震和GPS观测资料 ,估算出各段的平均地震矩率与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 ,进而根据最近 30多年的台网地震资料... 130 3年山西洪洞M8大地震距今已 70 0年 .为了分析长期地震危险性 ,本文将山西断陷带太原—临汾部分划分为 5个震源段 ,根据历史地震和GPS观测资料 ,估算出各段的平均地震矩率与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 ,进而根据最近 30多年的台网地震资料计算获得的b值图象 ,分析不同段落现今应力积累的相对水平 .主要结果表明 :临汾盆地段的平均地震矩率为2 .2 1× 10 16 ~ 3.0 3× 10 16 N·m/a ,M7.5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为 15 6 0~ 2 14 0a .灵石—洪洞段M8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在 4 30 0~ 5 10 0a之间 ,相当于平均矩率为 2 .5 8× 10 16 ~ 3.10× 10 16 N·m/a .b值图象显示灵石—洪洞段与临汾盆地段现今处于低或较低的应力水平 ,可能反映自 130 3年M8和 16 95年M7.5大地震破裂后 ,这两段的断面强度至今仍未恢复 .候马段和介休—汾阳段具有相对较高的应力水平 ,并结合平均复发间隔估值 ,判定这两个段落可能是未来强震的潜在危险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震源段 地震矩率 平均复发间隔 潜在危险段
下载PDF
依兰-伊通断裂带尚志段晚全新世以来的强震复发间隔:来自古地震与历史文献的约束 被引量:9
2
作者 余中元 张培震 +3 位作者 闵伟 韦庆海 刘玉刚 刘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4-861,共18页
尽管依兰-伊通断裂中生代—早新生代以来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和丰富成果,但受研究条件和手段所限,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强震复发间隔长期以来缺乏可靠的研究结果,致使无法科学认识其活动习性和地震危险性... 尽管依兰-伊通断裂中生代—早新生代以来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和丰富成果,但受研究条件和手段所限,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强震复发间隔长期以来缺乏可靠的研究结果,致使无法科学认识其活动习性和地震危险性。基于高精度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断裂尚志段存在至少长约25km的线性断层槽谷和陡坎。探槽开挖揭露出该断裂在全新世晚期发生EⅠ和EⅡ两期古地震事件,运动方式为走滑兼逆冲挤压,伴随明显的地层褶皱与缩短变形,累计垂直同震位移量约为(3.2±0.1)m。^(14)C测试年代结果约束古地震事件EⅠ发生于(440±30)^(180±30)a BP,事件EⅡ发生于(4 090±30)^(3 880±30)a BP。晚全新世以来的强震复发间隔约为(3 675±235)a。进一步的史料挖掘研究表明,EⅠ事件可能对应于朝鲜《日省录》记录的于公元1810年(清朝)发生在该地区的宁古塔历史地震,震级约7.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兰-伊通断裂 晚全新世 古地震 复发间隔 历史记录 约束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大震复发特征与复发间隔估计 被引量:11
3
作者 任俊杰 张世民 +1 位作者 马保起 田勤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71,235,共12页
汶川MS8.0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上,造成了从映秀、北川至南坝长约240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然而目前关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大震复发特征研究较少.通过地震地质科学考察和断层断错地貌的差分GPS测量,发现第一级河流阶地... 汶川MS8.0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上,造成了从映秀、北川至南坝长约240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然而目前关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大震复发特征研究较少.通过地震地质科学考察和断层断错地貌的差分GPS测量,发现第一级河流阶地、河床和河漫滩上的垂直断距大致相当,均代表汶川地震的位错,而第二级河流阶地上的累计位移大致是最新地震垂直位移的2倍.利用断错地貌、地震矩率和滑动速率3种方法,分别估算了龙门山断裂带大地震的复发间隔.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可能发生与汶川大地震相当的地震,大震复发符合特征地震模型;大震复发间隔为3000—6000a.该结果可为龙门山断裂带的大震预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定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断错地貌 地震矩率 复发间隔 汶川大地震
下载PDF
相对蠕滑速率与特征地震复发间隔的估计——以小江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沈军 汪一鹏 +1 位作者 宋方敏 李莹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8-331,共4页
将特征地震之间的次级地震产生的位移看作相对蠕滑速率,推导了相对蠕滑速率的估算公式,进而分析了次级地震对特征地震复发间隔的影响,从而可以更好地与古地震资料对比以得到可靠的特征地震重复间隔。
关键词 地震复发间隔 小江断裂 蠕滑 地震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的确定和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6
5
作者 曹娟娟 刘百篪 闻学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2-381,共10页
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估方法是最近 10a来逐渐发展起来的 ,是一种将已获得的定量地质资料运用于活动断裂中—长期地震潜势概率评估的方法 ,从而使得在缺乏历史记载或仪器记录资料 ,但已获得断层平均滑动速率、同震位错、古地震年... 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估方法是最近 10a来逐渐发展起来的 ,是一种将已获得的定量地质资料运用于活动断裂中—长期地震潜势概率评估的方法 ,从而使得在缺乏历史记载或仪器记录资料 ,但已获得断层平均滑动速率、同震位错、古地震年代序列等资料的活动断裂段上评估未来的发震概率成为可能。在定量计算活动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的过程中 ,作为输入参数之一的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 ,它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概率计算的结果。对研究断裂上已获得的历史地震资料 (H)、地质资料 (G)和古地震资料 (P) ,笔者采用了时间可预报 (T)和准周期 (Q)两种模式分别计算其平均复发间隔 ,比单一的只假定一种复发模式计算更具有完善性和可靠性。在叙述该方法的同时 ,以西秦岭北缘断裂为例 ,详细阐述了该断裂上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的确定 ,并在此基础上对西秦岭北缘断裂未来地震潜势作了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 平均复发间隔 地震危险性分析 T模式 Q模式 地震潜势概率
下载PDF
川滇地区地壳应变能密度变化率与强震复发间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祝爱玉 张东宁 +1 位作者 蒋长胜 黎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6-927,共22页
以最新的川滇地区深部构造成像为基础,以构造应力场、GPS观测和断裂带活动速率为约束,建立了川滇地区的3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讨论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形蓄积的重力位能、区内主要活动断裂带的错动速率、由地震波速度计算... 以最新的川滇地区深部构造成像为基础,以构造应力场、GPS观测和断裂带活动速率为约束,建立了川滇地区的3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讨论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形蓄积的重力位能、区内主要活动断裂带的错动速率、由地震波速度计算出来的各地块的介质弹性参数以及岩石、介质蠕变性质差异对川滇地区地壳现今构造运动的影响。模拟计算出研究区域内各主要活动地块和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应变能密度积累速率,并探讨了应变能密度积累速率与强震复发间隔的关系,对模拟结果和地质观测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模拟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及文中研究区域内高海拔地形蓄积的重力位能和块体间的相互作用是控制区内主要活动断裂现今滑动速率、各Ⅱ级活动块体运动性质和地壳内应变能积累速率的主要动力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有限元数值模拟 应变能密度变化率 强震复发间隔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不同破裂源强震震级(M≥6·7)及复发间隔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冉洪流 何宏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3-161,共9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四川西部一条晚第四纪强烈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带,历史上发生多次强震.它与西北侧的甘孜-玉树断裂带一起,构成青藏高原东部的侧向滑移构造系统中的川滇活动地块的北边界——羌塘地块的东北边界.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可... 鲜水河断裂带是四川西部一条晚第四纪强烈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带,历史上发生多次强震.它与西北侧的甘孜-玉树断裂带一起,构成青藏高原东部的侧向滑移构造系统中的川滇活动地块的北边界——羌塘地块的东北边界.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可以分成4个段落,每一段落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破裂单元而发生地震破裂,亦有可能发生不同尺度的多段联合瞧裂.对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不同尺度破裂的震级及复发间隔进行研究.根据该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测量及地震等方面的资料,结合我国强震复发的特点,分析了拉分盆地内部的滑动速率分布,以确定各段落的等效长度和倾向宽度,从而建立适合我国大陆走滑断裂的面波震级与断裂发震面积的关系式;进而运用地震矩方法,考虑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专家意见建立了该段的矩平衡断裂破裂模型;最后,给出了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各破裂源特征化地震的复发间隔、震级大小和不确定性,以及他与中小地震的联合震级分布.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较易发生单段破裂,复发间隔在100-150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破裂源 特征化地震 地震矩 复发间隔
下载PDF
利用GPS数据估算川滇南部地震(M_S≥6.5)平均复发间隔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效亮 谢富仁 史保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32,共10页
利用川滇南部GPS站点速度资料,采用Kriging插值和有限单元中形函数(拉格朗日差值函数)求导原则,计算了川滇南部主应变速率.在此基础上,引入Kostrov地震矩率计算方法,由主应变速率求得了研究区的地震矩率,进而借助于Ward地震平均复发间... 利用川滇南部GPS站点速度资料,采用Kriging插值和有限单元中形函数(拉格朗日差值函数)求导原则,计算了川滇南部主应变速率.在此基础上,引入Kostrov地震矩率计算方法,由主应变速率求得了研究区的地震矩率,进而借助于Ward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公式计算了研究区地震(MS≥6.5)平均复发间隔.计算结果表明,川滇南部不同震级档地震复发间隔空间分布总体上与区内主要活动断裂展布基本吻合;地震复发间隔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地震活动水平和滑动速率较高的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丽江—小金河断裂西南段、红河断裂西北段.所得的结果与利用历史地震资料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对于历史地震资料缺乏或不完整地区和活动断层定量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震复发间隔 应变率 地震矩率 川滇地区
下载PDF
板内大震原地准周期复发间隔的概率分布 被引量:10
9
作者 甘卫军 刘百篪 黄雅虹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7-16,共10页
以中国大陆大震原地复发资料(古地震及历史地震)为基础,采用比较合理的方法确定了板内大震在其活跃期内原地准周期复发的概率密度函数.所得结果表明,板内大震在重复行为上具有与板间特征地震相类似的分布特征,两者的差异在于,板... 以中国大陆大震原地复发资料(古地震及历史地震)为基础,采用比较合理的方法确定了板内大震在其活跃期内原地准周期复发的概率密度函数.所得结果表明,板内大震在重复行为上具有与板间特征地震相类似的分布特征,两者的差异在于,板内大震复发间隔的变分系数COV为0.26,而板间特征地震的该值为0.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震 板内地震 复发间隔 概率分布 地震预报
下载PDF
龙陵-瑞丽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特征及强震复发间隔 被引量:8
10
作者 杜义 张效亮 +2 位作者 黄学猛 杜宇本 谢富仁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3期215-226,共12页
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表明,龙陵-瑞丽断裂(南支)北段是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一定正断分量的区域性活动断裂。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2.2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6mm/a;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1.8—3.0mm/a,平均垂直... 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表明,龙陵-瑞丽断裂(南支)北段是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一定正断分量的区域性活动断裂。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2.2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6mm/a;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1.8—3.0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5mm/a。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滑动速率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变化不大,反映出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强度比较稳定。利用Poisson模型、Lognormal模型、BPT模型三种概率模型计算获得未来50a强震发震概率分别是:6.32%、0.08%、0.05%;三种模型分别取权重0.28、0.36、0.36,获得龙陵-瑞丽断裂北段未来50a特征地震发震概率为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陵-瑞丽断裂 滑动速率 特征地震 复发间隔
下载PDF
汶川M_S8.0级地震发震构造大震复发间隔估算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谢富仁 张永庆 张效亮 《震灾防御技术》 2008年第4期337-344,共8页
汶川MS8.0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上,造成了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共约330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初步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上大震复发可能属特征地震模式。结合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地质情况和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基本... 汶川MS8.0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上,造成了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共约330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初步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上大震复发可能属特征地震模式。结合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地质情况和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基本参数综合分析,本文从地质学、地震学和GPS数据分析三个方面评估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大震复发周期。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获得的龙门山断裂带MS8.0级地震的复发间隔分别为:3185a、1700—2264a和4310a,平均为3000a左右;MS7.5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1000a左右;MS7.0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500a左右。这些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比,相差不多,基本反映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能量水平和累积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 大震 复发间隔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强震复发间隔的估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雪梅 赵卫明 +1 位作者 柴炽章 刘秀景 《内陆地震》 2002年第1期69-75,共7页
通过对南北地震带各主要断裂带历史强震的时空特点研究 ,试图寻找出带内各主要构造带强震的复发和填充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差异性 。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 复发间隔 填充 震源尺度 危险性
下载PDF
地震时空影响域、复发间隔和有效孕震时间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绳祖 张宗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4-377,共14页
研究表明 ,地震的时空影响域 (影响范围 )在t(时间 ) r(距离 )坐标上具有双曲线型的边界曲线 ,t=0时的最大影响半径为r0 ,r=0时的最大影响时间 (即原地复发间隔 )为t0 。根据我国华北、西北、青藏和西南等地区后继地震相对于先发地震... 研究表明 ,地震的时空影响域 (影响范围 )在t(时间 ) r(距离 )坐标上具有双曲线型的边界曲线 ,t=0时的最大影响半径为r0 ,r=0时的最大影响时间 (即原地复发间隔 )为t0 。根据我国华北、西北、青藏和西南等地区后继地震相对于先发地震的时、距分布状况 ,经优化拟合和统计分析 ,确定了地震时空影响域的优化边界曲线及 90 %置信度边界曲线。以三维 (时间 -距离 -震级 )的“地震时空影响域”概念取代一维 (时间 )或二维 (时间 -震级 )的“复发间隔”概念 ,为认识地震活动涨落起伏的实质、估计潜在震源的有效孕震时间和改进地震的中长期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时空影响域 复发间隔 影响半径 有效孕震时间 震源 地震活动
下载PDF
中国大陆活动断裂大震复发间隔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富仁 张世民 +3 位作者 张永庆 任俊杰 张效亮 冉洪流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3年第1期1-10,共10页
通过重新编制活动断层定量参数数据库,利用中国大陆活动断裂定量资料评估了中国大陆活动断裂(段)的大震复发间隔,给出了青藏、新疆、华北3个构造区的大震复发间隔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活动断裂M7.5级以上大震复发间隔远小于... 通过重新编制活动断层定量参数数据库,利用中国大陆活动断裂定量资料评估了中国大陆活动断裂(段)的大震复发间隔,给出了青藏、新疆、华北3个构造区的大震复发间隔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活动断裂M7.5级以上大震复发间隔远小于华北和新疆。青藏高原从几100a到2000a,而华北和新疆则从2000a到5000a。大震复发间隔与断层滑动速率成反比,边界断裂的大震复发间隔通常比块体内部断裂短,比例关系大体为1:1.5—2.0。大震复发间隔与断裂性质相关,走滑断层的复发间隔小于逆走滑断层,逆走滑断层小于逆断层,比例关系大体为1:1.5—2.5。现有的定量数据汇编成果和大震复发间隔估计以及统计结果,既可作为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参数,又可作为构造类比研究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定量参数 大震 复发间隔 中国大陆
下载PDF
辽宁地区5级以上地震复发间隔及地震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俏 逯绍锋 《防灾减灾学报》 2012年第2期29-33,共5页
详细分析了辽宁地区三个震级档的地震复发间隔分布;基于Poisson分布,构建了辽宁地区5.0、5.5和6.0级三个震级档的Poisson概率预测模型及具有概率水平指标的三级预测预警指标。
关键词 辽宁地区 5级以上地震 复发间隔 概率预测模型
下载PDF
霍山-六安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的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春芝 《地震学刊》 CSCD 1993年第4期30-33,54,共5页
分析了霍山一六安地区历史地震和近20年来M_L≥1. 0级地震活动特征。运用多种方法分别计算了该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对于小震活动频繁但震级不大,区域相对较小,历史地震统计样本也较少的霍山一六安地区,运用... 分析了霍山一六安地区历史地震和近20年来M_L≥1. 0级地震活动特征。运用多种方法分别计算了该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对于小震活动频繁但震级不大,区域相对较小,历史地震统计样本也较少的霍山一六安地区,运用刘正荣方法来估计这一地区的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地震 复发间隔
下载PDF
中医药延长葡萄膜炎复发间隔时间作用机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颜廷芹 郭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365-366,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延长葡萄膜炎复发间隔时间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比较应用中药配合激素治疗前后复发间隔时间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复发间隔时间明显延长(P<0.01);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眼部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l... 目的:探讨中医药延长葡萄膜炎复发间隔时间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比较应用中药配合激素治疗前后复发间隔时间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复发间隔时间明显延长(P<0.01);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眼部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药配合激素治疗葡萄膜炎可明显延长复发间隔时间,较单纯应用激素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中医药 激素 复发间隔时间
下载PDF
估算走滑断裂平均滑动速率与地震复发间隔的均一滑动方法
18
作者 闻学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7-276,共10页
本文介绍并完善了作者提出的一种根据历史地震资料估计走滑断裂带地表断层平均滑动速率的方法:"均一滑动法"。该方法以累积地震滑动量在断层不同部位随时间趋于均等的假定为基础,通过"等效同震滑动面积"(u·l)与断裂段长... 本文介绍并完善了作者提出的一种根据历史地震资料估计走滑断裂带地表断层平均滑动速率的方法:"均一滑动法"。该方法以累积地震滑动量在断层不同部位随时间趋于均等的假定为基础,通过"等效同震滑动面积"(u·l)与断裂段长度L之比,估计每次地震的"均一滑动量"d,再由τ时段内的累积均一滑动量与时段长度之比估计断层的平均滑动速率。进一步可根据时间可预报模式以及更新模式估算地震原地复发的平均时间间隔。作者对比了本文的方法与Brune法的不同之处,给出了计算平均滑动速率、平均复发间隔和其它有关参量及其误差的计算公式,并以滇东小江断裂带为例,对该方法的应用作了说明,同时给出了估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走滑断层 地震复发间隔 滑动速率
下载PDF
地震失稳的滑动-弱化模式与大地震复发间隔估计
19
作者 牛志仁 《内陆地震》 1994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在考虑地震失稳的滑动-弱化特征后,研究了估计大地震重复间隔的问题,建议了一种计算大地震重复间隔的方法,给出了计算复发间隔的公式。同时,应用这个方法计算了海原断裂带、华山山前断裂带、贺兰山东麓断裂带和小江西支断裂带的8... 在考虑地震失稳的滑动-弱化特征后,研究了估计大地震重复间隔的问题,建议了一种计算大地震重复间隔的方法,给出了计算复发间隔的公式。同时,应用这个方法计算了海原断裂带、华山山前断裂带、贺兰山东麓断裂带和小江西支断裂带的8级大震复发间隔,它们分别为3466年、2043年、2688年和975年。这些数值与古地震研究给出的实际古地震复发间隔甚为一致,说明建议的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活动断裂地震复发时间和地震危险性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失稳 滑动 弱化 复发间隔 地震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夏垫活动断裂滑动速率及古地震复发间隔 被引量:13
20
作者 万永魁 沈军 +4 位作者 于晓辉 戴训也 王雷 邵博 李祥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8-45,共8页
搜集了有关夏垫断裂钻孔测年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拟合结果显示夏垫断裂滑动速率在地段和时段上均存在差异,且在时段上的差异更加明显。前20 ka以来滑动速率相对较小(0.13~0.30 mm/a);前26 ka^20 ka,滑动速率较大(1.3... 搜集了有关夏垫断裂钻孔测年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拟合结果显示夏垫断裂滑动速率在地段和时段上均存在差异,且在时段上的差异更加明显。前20 ka以来滑动速率相对较小(0.13~0.30 mm/a);前26 ka^20 ka,滑动速率较大(1.38~2.56mm/a),约为前20 ka以来滑动速率的9~11倍。利用潘各庄探槽、东柳河屯探槽、齐心庄探槽、大胡庄探槽、地震联合钻孔剖面及钻孔资料判定除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外,前20 ka以来夏垫断裂还存在6次古地震事件,古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约为3 00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垫断裂 滑动速率 古地震复发间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