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胶-铁氧化物纳米复合微粒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朝平 胡林 +4 位作者 罗玉萍 邓伟 高翔 仇毅翔 申德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64,共6页
用微乳液法制备了明胶包裹的复合氧化铁纳米量级超细微粒。XRD,TEM,SEM和 IR测试表明 :微粒为明胶包裹球形超细微粒。微球的粒径为 1.5 μm~ 3μm,而微粒的粒径为 2 0 nm。每个复合微球中约有 35个~ 90个氧化铁粒子。该复合微粒的比... 用微乳液法制备了明胶包裹的复合氧化铁纳米量级超细微粒。XRD,TEM,SEM和 IR测试表明 :微粒为明胶包裹球形超细微粒。微球的粒径为 1.5 μm~ 3μm,而微粒的粒径为 2 0 nm。每个复合微球中约有 35个~ 90个氧化铁粒子。该复合微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 σs=6 2 Am2 / kg,矫顽力 H c=187Oe,剩磁 r=10 .18Am2 / kg,具有硬磁体的性质。将其用于制备磁流变液 ,在低的磁场强度下有较大的 MR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铁氧化物 纳米复合微粒 制备 性能 MR效应 超细微粒 微乳液
下载PDF
纳米CaCO_3复合微粒的制备以及在PVC塑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雪琴 毋伟 +1 位作者 曾晓飞 陈建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8-132,共5页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双单体在纳米碳酸钙粒子存在下的水相悬浮液中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纳米碳酸钙聚合物复合微粒,研究了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的加入对PVC复合材料结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扫...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双单体在纳米碳酸钙粒子存在下的水相悬浮液中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纳米碳酸钙聚合物复合微粒,研究了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的加入对PVC复合材料结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纳米CaCO3复合微粒/PV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断面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双单体无皂乳液聚合方法是一种很好的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方法,当单体的配比和种类适当时,复合微粒对PVC可同时起到增强和增韧的作用,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与基体的牢固结合以及大量的拉丝状结构是复合微粒对PVC增强增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粒 PVC 复合材料 增强增韧
下载PDF
纳米CaCO_3复合微粒增韧增强PC/ABS合金 被引量:12
3
作者 毋伟 查留锋 +3 位作者 曾晓飞 陈建峰 王文一 王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0-223,共4页
经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双单体聚合包覆的纳米碳酸钙形成了核壳结构增韧复合微粒。在双螺杆挤出机中采用二次挤出法制备出PC/ABS/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研究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表明:添加适量纳米CaCO3... 经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双单体聚合包覆的纳米碳酸钙形成了核壳结构增韧复合微粒。在双螺杆挤出机中采用二次挤出法制备出PC/ABS/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研究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表明:添加适量纳米CaCO3复合微粒,PC/ABS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都得到提高。纳米CaCO3复合微粒具有无机纳米颗粒和弹性体双重协同增韧的作用,其表面的聚合物分子链与基体树脂起到嵌段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 PC/ABS合金 力学性能 机理
下载PDF
Au/g-C_3N_4复合微粒的制备及光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 被引量:9
4
作者 殷蓉 杨启帆 +3 位作者 安静 罗青枝 李雪艳 王德松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24-31,共8页
为了解决光生电子-空穴因分离难而对g-C_3N_4光催化活性造成影响的问题,采用原位法制备了Au/g-C_3N_4复合微粒,利用TEM,SEM,XRD,XPS和FTIR等测试方法对复合微粒的形貌、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通过UV-vis DRS,PL和EIS等方法分析了复合... 为了解决光生电子-空穴因分离难而对g-C_3N_4光催化活性造成影响的问题,采用原位法制备了Au/g-C_3N_4复合微粒,利用TEM,SEM,XRD,XPS和FTIR等测试方法对复合微粒的形貌、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通过UV-vis DRS,PL和EIS等方法分析了复合微粒的光电性能,并以对硝基苯酚还原反应为模型,考察了Au/g-C_3N_4复合微粒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g-C_3N_4为片层堆积结构的六方相晶体,片层间的纳米金为面心立方晶型;纳米金的引入显著提高了g-C_3N_4基体对可见光的吸收及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当金含量为0.5%(质量分数)、氯金酸钠与柠檬酸钠物质的量比为1∶3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高。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可见光响应性强,催化活性较纯g-C_3N_4明显提高,为合成g-C_3N_4基高效光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氮化碳 纳米金 复合微粒 对硝基苯酚 光催化还原
下载PDF
两步连续反相微乳液法原位合成铁钴镍/聚苯胺核-壳型纳米复合微粒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其晔 方鲲 +3 位作者 崔陇兰 李守平 杨静漪 毛为民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37-41,共5页
设计并采用了两步连续反相微乳液法原位合成铁钴镍 /聚苯胺核 -壳型纳米复合微粒。第一步 :用反相微乳液法还原氯化亚铁、氯化镍、氯化钴等电解质 ,制备铁钴镍纳米微粒 ;第二步 :利用苯胺盐酸盐的水溶性 ,引发苯胺在水核内发生自由基氧... 设计并采用了两步连续反相微乳液法原位合成铁钴镍 /聚苯胺核 -壳型纳米复合微粒。第一步 :用反相微乳液法还原氯化亚铁、氯化镍、氯化钴等电解质 ,制备铁钴镍纳米微粒 ;第二步 :利用苯胺盐酸盐的水溶性 ,引发苯胺在水核内发生自由基氧化沉淀聚合 ,原位生成以金属微粒为核 ,聚苯胺为壳的核 -壳型纳米复合微粒。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复合微粒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连续反相微乳液法 原位合成 铁钴镍/聚苯胺 核-壳型 纳米复合微粒
下载PDF
SiO_2-TiO_2复合微粒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喻志刚 袁荞龙 应圣康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1-75,共5页
通过溶胶法制备了 18nm和 40 nm两种粒径均匀、单分散的 Si O2 - Ti O2 复合微粒 ,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电镜照片显示 ,水和 Ti O2 粒子接枝于 Si O2 粒子表面 ,成针状向外生长。对包覆过程、复合纳米粉末煅烧行为、表面改性的研究表明 ... 通过溶胶法制备了 18nm和 40 nm两种粒径均匀、单分散的 Si O2 - Ti O2 复合微粒 ,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电镜照片显示 ,水和 Ti O2 粒子接枝于 Si O2 粒子表面 ,成针状向外生长。对包覆过程、复合纳米粉末煅烧行为、表面改性的研究表明 ,110 0℃~ 12 0 0℃ Ti O2 由锐钛型向金红石型转变 ,Si O2 的鳞石英晶型也开始形成。甲醇改性的 TS纳米粉末能较好的再分散于乙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粒 溶胶 二氧化硅 二氧化钛 颜料 制备
下载PDF
添加剂对铁/聚丙烯酸锂复合微粒-硅油电流变和磁流变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秀错 张建永 +1 位作者 苏恺 张留成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9-123,共5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铁 /聚丙烯酸锂复合微粒 ,将其悬浮分散于含有不同添加剂的硅油中形成电磁流变体 ,考察了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复合微粒的电流变和磁流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剂对电流变效应有较大影响 ,且不同添加剂...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铁 /聚丙烯酸锂复合微粒 ,将其悬浮分散于含有不同添加剂的硅油中形成电磁流变体 ,考察了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复合微粒的电流变和磁流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剂对电流变效应有较大影响 ,且不同添加剂对电流变效应的影响差别较大 ,对磁流变效应的影响却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变效应 聚丙烯酸锂 复合微粒 添加剂
下载PDF
超小型Fe_3O_4/Au纳米复合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祖黎 彭莉 +2 位作者 姚凯伦 卢强华 汪汉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用反向微乳液法成功制备了超小型 Fe3O4/Au磁性纳米复合微粒,并利用3 巯基丙酸将复合微粒直接从微乳液分离到有机溶剂中。用 UV Vis、VSM和TEM对产物进行了鉴定与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微粒分散良好,平均粒径为 6.7nm,饱和磁化强度为9.7A... 用反向微乳液法成功制备了超小型 Fe3O4/Au磁性纳米复合微粒,并利用3 巯基丙酸将复合微粒直接从微乳液分离到有机溶剂中。用 UV Vis、VSM和TEM对产物进行了鉴定与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微粒分散良好,平均粒径为 6.7nm,饱和磁化强度为9.7A·m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微乳液 纳米复合微粒 磁性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表面包覆BaTiO_3纳米复合微粒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6
9
作者 邹玲 乌学东 +2 位作者 王大璞 吴旦 杨生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90-594,共5页
通过湿化学法合成了表面包覆硬脂酸的钛酸钡纳米复合微粒。通过FT-IR和XPS可以确认有机修饰层的极性基团通过化学键与无机内核结合;虽然BaTiO3结晶形为无定型,但通过Raman和XRD依然可以确定四方相结构,TEM结果显示纳米微粒的尺寸在1... 通过湿化学法合成了表面包覆硬脂酸的钛酸钡纳米复合微粒。通过FT-IR和XPS可以确认有机修饰层的极性基团通过化学键与无机内核结合;虽然BaTiO3结晶形为无定型,但通过Raman和XRD依然可以确定四方相结构,TEM结果显示纳米微粒的尺寸在10-20nm左右。由于有机修饰层的在影响了BaTiO3的成核机理和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择优取向。提出了硬脂酸表面有机修饰BaTiO3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并给出其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表面包覆 BATIO3 纳米复合微粒 结构表征 钛酸钡 表面修饰 取向生长 纳米材料
下载PDF
Fe/Ti/Si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与催化活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余锡宾 王桂华 +1 位作者 罗衍庆 李和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8-553,共6页
利用UV-vis,FT-IR,XRD,XPS,Raman等手段研究了Ti/Si,Fe/Ti,Fe/Ti/Si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与催化活性.研究表明:Ti/Si复合微粒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TiO_2微粒,TiO_2微粒以晶化度较低的锐钛矿相高度分散在SiO_2网络中,粒径约为10nm;并与SiO_... 利用UV-vis,FT-IR,XRD,XPS,Raman等手段研究了Ti/Si,Fe/Ti,Fe/Ti/Si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与催化活性.研究表明:Ti/Si复合微粒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TiO_2微粒,TiO_2微粒以晶化度较低的锐钛矿相高度分散在SiO_2网络中,粒径约为10nm;并与SiO_2形成Si—O—Ti桥氧结构;提高了TiO_2微晶的热稳定性、比表面积和表面缺陷;有利于吸附降解有机污染物、半导体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及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Fe/Ti复合微粒具有Ti—O—Fe网络结构,粒径约为12nm,样品呈晶化度较低的锐钛矿和金红石混晶形式,这种结构有利于促进半导体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与活性·OH基团的生成;并能在半导体TiO_2中形成杂质中间能级,扩大光响应范围及提高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但是,杂质Fe^(3+)的掺入促进了TiO_2微粒的晶格畸变,晶粒增大.所研究的复合微粒中,Fe/Ti/Si体系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这种体系兼有Ti/Si,Fe/Ti复合微粒的优点,包含Si—O—Si,Si—O—Ti,Ti—O—Ti,Ti—O—Fe多种网络结构和Fe_2O_3,Fe_3O_4,FeO多种物种,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缺陷;大大提高了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是一种极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粒 掺杂 光催化剂 二氧化钛半导体
下载PDF
Fe3O4/Au磁性纳米复合微粒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菊村 吴波英 陈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4-508,共5页
实验中应用水相合成法制备Fe3O4/Au纳米复合微粒,通过对复合微粒生成过程的光谱检测,对生成物的磁响应性检测和采用HGMF磁分离,表明绝大多数颗粒既具有磁性,又具有纳米Au的特征。将获得的不同粒径的磁性颗粒分别与纯Fe3O4,Au纳米微粒进... 实验中应用水相合成法制备Fe3O4/Au纳米复合微粒,通过对复合微粒生成过程的光谱检测,对生成物的磁响应性检测和采用HGMF磁分离,表明绝大多数颗粒既具有磁性,又具有纳米Au的特征。将获得的不同粒径的磁性颗粒分别与纯Fe3O4,Au纳米微粒进行选区电子衍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粒径越小的复合颗粒的衍射花样越接近纯Fe3O4,随粒径的增大,与纯Fe3O4的差异增大;当粒径增大到(15.8±2.8)nm,衍射花样与纯Au纳米颗粒的完全吻合,间接证实了Fe3O4/Au纳米复合微粒的核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Au 纳米复合微粒 结构表征 衍射图像 核壳 磁性
下载PDF
铁/蛋白质复合微粒的结构及其磁流变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林 张朝平 +3 位作者 罗玉萍 王作维 蔡绍洪 周鲁卫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17,共4页
磁流变液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剪切应力而受到广泛重视。磁流变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重力作用下的沉降。本文作者报道蛋白铁磁流变液的制备及蛋白铁表面结构的 XRD,TEM,IR检测和磁流变性能、温度效应、沉降稳定性。结果表明 ,蛋白铁实为晶体... 磁流变液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剪切应力而受到广泛重视。磁流变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重力作用下的沉降。本文作者报道蛋白铁磁流变液的制备及蛋白铁表面结构的 XRD,TEM,IR检测和磁流变性能、温度效应、沉降稳定性。结果表明 ,蛋白铁实为晶体态 α- Fe和非晶质蛋白质的复合物。蛋白铁磁流变液具有良好的磁流变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铁 磁流变液 流变学响应 沉降稳定性 温度效应 蛋白质 复合微粒 结构
下载PDF
两步反相微乳液法原位制备纳米SiO_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微粒 被引量:6
13
作者 沈淑玲 毋伟 +1 位作者 郭锴 陈建峰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4-308,共5页
采用两步反相微乳液法原位聚合制备纳米Si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复合微粒。首先,通过混合2 个分别增溶有2种反应物的微乳液,制备纳米SiO2粒子;然后,向混合后的微乳液中滴加单体及引发剂,通过单体的原位聚合... 采用两步反相微乳液法原位聚合制备纳米Si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复合微粒。首先,通过混合2 个分别增溶有2种反应物的微乳液,制备纳米SiO2粒子;然后,向混合后的微乳液中滴加单体及引发剂,通过单体的原位聚合反应得到SiO2/ PMMA复合微粒。通过相图研究:确定了微乳液法制备复合微粒时初始组分的用量。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 子能谱等手段对复合微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后的PMMA包覆在SiO2表面,复合微粒的平均粒径为30nm,分散性良好。复合微粒 中不能被抽提出来的聚合物占10.08%,这部分聚合物以Si—O—C键形式接枝在SiO2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纳米二氧化硅 原位聚合 复合微粒
下载PDF
复合微粒高性能混凝土的二级界面显微结构及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巴恒静 冯奇 杨英姿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43-1047,共5页
将天然纳米纤维材料及活性球形掺合料复合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中,用以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二级界面,探讨胶凝材料的颗粒紧密堆积及显微结构。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表明:改善混凝土的二级界面,可以大幅度提高其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对耐... 将天然纳米纤维材料及活性球形掺合料复合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中,用以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二级界面,探讨胶凝材料的颗粒紧密堆积及显微结构。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表明:改善混凝土的二级界面,可以大幅度提高其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对耐久性的研究表明,由于加入了纳米纤维材料,改善了体系颗粒级配及二级界面显微结构,增加了体系密实度,是提高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的有效途径。因而,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的二级界面显微结构,对于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存在巨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粒高性能混凝土 天然纳米纤维材料 二级界面 显微结构 最大颗粒堆积密度 力学性能 耐久性
下载PDF
水/Span85-Tween60/环己烷微乳液及纳米复合微粒制备 被引量:18
15
作者 成国祥 唐懿 +2 位作者 沈锋 余震 姚康德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CSCD 2000年第3期401-403,共3页
以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为检测手段 ,研究确定了水 /Span85 - Tween6 0 /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的适宜条件如乳化剂含量、HL B值和溶水量值 ;进而在其中进行丙烯酰胺(AM)聚合反应和 Ag Cl、Zn S沉淀反应 ,制备了 Ag Cl/PAM、Zn S/PAM... 以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为检测手段 ,研究确定了水 /Span85 - Tween6 0 /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的适宜条件如乳化剂含量、HL B值和溶水量值 ;进而在其中进行丙烯酰胺(AM)聚合反应和 Ag Cl、Zn S沉淀反应 ,制备了 Ag Cl/PAM、Zn S/PAM纳米复合微粒 ,并采用透射电镜 (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微粒 Span85-Tween60 环己烷 微乳液
下载PDF
采用二步法合成核-壳型二氧化硅/二氧化铈复合微粒(英文)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晓岚 江楠 +2 位作者 刘东锋 李宇焜 邱冠周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94-999,共6页
以正硅酸已酯为硅源,以氨水为催化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并经500℃煅烧1h后制备了SiO2微粒,运用激光粒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原料配比对SiO2粒子大小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再以硝酸铈为铈源,碳酸铵为沉淀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分... 以正硅酸已酯为硅源,以氨水为催化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并经500℃煅烧1h后制备了SiO2微粒,运用激光粒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原料配比对SiO2粒子大小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再以硝酸铈为铈源,碳酸铵为沉淀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分散剂,加入SiO2微粒,用化学沉淀法,通过控制反应和焙烧条件,经300℃煅烧1h后成功合成了核–壳型单分散球状SiO2/CeO2复合微粒。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等手段以及zeta电位测定对SiO2/CeO2复合微粒的结构、组成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CeO2复合微粒呈规则球状,粒子分布非常均匀,粒径约300~350 nm;CeO2基本上为膜包覆,伴有少量的CeO2沉积,CeO2包覆层厚度约为30 nm;SiO2包覆CeO2后所得复合微粒的表面电性质发生变化,其等电点对应的pH值从2.2增大至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核结构 二氧化硅/二氧化铈复合微粒 溶胶-凝胶法 化学沉淀法 二步法 化学机械抛光磨料 等电点
下载PDF
立德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甲基丙烯酸)复合微粒颜料的制备及其分散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成国祥 马林荣 +2 位作者 刘静 沈锋 姚康德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10,共4页
以亚硫酸氢钠(SBS)为引发剂,在立德粉(LTP)的水悬浮液中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MAA)的共聚反应,制备了立德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甲基丙烯酸)即LTP/P(MMA-MAA)复合微粒颜料... 以亚硫酸氢钠(SBS)为引发剂,在立德粉(LTP)的水悬浮液中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MAA)的共聚反应,制备了立德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甲基丙烯酸)即LTP/P(MMA-MAA)复合微粒颜料。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复合微粒主要由微囊化的LTP/P(MMA-MAA)微粒和自由的P(MMA-MAA)聚合物微粒构成。分散实验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表明,因微粒表面为P(MMA-MAA)共聚物,其碳链和侧基等可根据介质的亲疏水性不同而重新配置,使之在水和甲苯中均有良好的分散性,这种性质称为智能分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粒 共聚反应 分散特性 颜料 立德粉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复合微粒的制备及消光特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成国祥 姚康德 +1 位作者 于凤昌 沈锋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9,共4页
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具有微空腔形态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P(MMA-MAA)/PS]复合微粒并讨论了形态形成原理。测定了该复合微粒粉体的基本特性及作为颜料的消光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微粒... 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具有微空腔形态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P(MMA-MAA)/PS]复合微粒并讨论了形态形成原理。测定了该复合微粒粉体的基本特性及作为颜料的消光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微粒具有良好的消光特性,其原因在于微粒内部具有适宜的折光指数梯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粒 MMA MAA PS 颜料 消光特性
下载PDF
超细复合微粒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毅 韩爱军 +1 位作者 罗付生 李凤生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1年第2期14-16,19,共4页
超细和复合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较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但将两种技术手段同时用于改善和提高物质或材料功效的尚不多见。本文主要论述了超细复合微粒对改善化妆品功效的作用 ,并对TiO2 复合微粒的性能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作了重点介绍。... 超细和复合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较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但将两种技术手段同时用于改善和提高物质或材料功效的尚不多见。本文主要论述了超细复合微粒对改善化妆品功效的作用 ,并对TiO2 复合微粒的性能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作了重点介绍。在对超细复合微粒在化妆品中应用前景的论述中 ,提出和介绍了诸如多孔微球复合、珍珠粉复合、蚕丝粉复合和中药材复合等新概念。这些新方法对改善化妆品功效、提高化妆品档次有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粒 化妆品 超细粉 二氧化钛
下载PDF
SiO_2/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核壳复合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晓云 黄一钊 +4 位作者 阎捷 赵辉鹏 李兰 张青松 查刘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6-550,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基)丙酯(MPS)修饰的SiO2胶体粒子为种子,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SiO2/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的核壳复合微粒。微粒经水解后形成具有pH敏感性的无... 以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基)丙酯(MPS)修饰的SiO2胶体粒子为种子,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SiO2/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的核壳复合微粒。微粒经水解后形成具有pH敏感性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研究了影响核壳复合微粒形态结构的因素,结果发现,控制SiO2种子乳液的质量分数在1.5%~2%,可避免聚合过程中生成纯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乳胶粒子;反应体系中乳化剂SDS的用量超过质量分数0.3%时,易形成纯聚合物乳胶粒子;SDS用量低于质量分数0.15%时,生成的核壳复合微粒易产生团聚;单体和交联剂用量升高,核壳复合微粒的壳层厚度增加,用量过高会导致核壳复合微粒出现团聚现象,并且有纯聚合物乳胶粒子生成。采用TEM、NMR和FTIR及接触角测试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微粒是由SiO和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组成的核壳结构微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复合微粒 核壳结构 SIO2 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 种子乳液聚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