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9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降低大豆组织蛋白豆腥味的复合菌株筛选
1
作者 徐文 张雪儿 +3 位作者 刘振宇 张佳琪 张小芊 贾冬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40-245,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风味活度值和感官评价,比较了生香酵母、活性干酵母、植物乳杆菌和肉葡萄球菌对大豆组织蛋白(textured soybean protein,TSP)豆腥味的降低效果,筛选出可有效降低豆腥味的2种菌株,并研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风味活度值和感官评价,比较了生香酵母、活性干酵母、植物乳杆菌和肉葡萄球菌对大豆组织蛋白(textured soybean protein,TSP)豆腥味的降低效果,筛选出可有效降低豆腥味的2种菌株,并研究其复配质量比和添加方式。结果表明,4种菌对大豆组织蛋白豆腥味均有一定的消减效果,其中活性干酵母的降腥效果最明显,其发酵TSP中豆腥味物质含量减少了70%;肉葡萄球菌的增香作用最大,其发酵TSP中良好风味物质的含量增加了865.41%。选择活性干酵母作为降腥菌、肉葡萄球菌作为增香菌,二者复配适宜的的质量比为10∶1,添加方式为先加肉葡萄球菌于20℃发酵12 h后加活性干酵母于该温度下发酵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组织蛋白 豆腥味 复合菌 发酵 降腥
下载PDF
添加低温复合菌和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对牛粪堆肥发酵的影响
2
作者 付增宇 郭玮 +2 位作者 李志超 刘墨 周海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47-52,共6页
【目的】探明添加低温复合菌和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对低温环境条件下牛粪堆肥发酵的影响,为低温环境牛粪堆肥发酵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低温环境条件下进行牛粪堆肥发酵试验,设试验组(试验开始当天将1%低温复合菌喷洒在堆体中搅拌均匀,... 【目的】探明添加低温复合菌和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对低温环境条件下牛粪堆肥发酵的影响,为低温环境牛粪堆肥发酵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低温环境条件下进行牛粪堆肥发酵试验,设试验组(试验开始当天将1%低温复合菌喷洒在堆体中搅拌均匀,堆体温度达20℃时再用1%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喷洒在堆体中搅拌均匀)和对照组(自然发酵),测定不同时期堆肥样品的温度、含水率、pH、有机碳(TOC)含量、全氮(TN)含量和碳氮比(C/N)等理化性质指标。【结果】添加低温复合菌和纤维素降解复合菌能有效促进牛粪堆肥中有机物的降解,降低含水率和C/N,增加TN含量。其中,试验组在堆肥12 d进入高温期,高温期维持10 d,对照组未进入高温期;试验组含水率下降52.09%,对照组下降32.27%;试验组pH变化幅度较大,最终pH为7.61,对照组(7.42)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束时,试验组TOC、TN含量和C/N分别为28.5%、1.98%和14.61,对照组分别为38.5%、1.69%和22.78。【结论】牛粪中添加低温复合菌与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可在0℃以下快速启动升温,维持高温期时间较长,能加快堆肥腐熟进程,达《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1168—2006)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复合菌 纤维素降解复合菌 牛粪 堆肥 发酵
下载PDF
复合菌制剂对麻羽肉鸡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兰梦 袁岩聪 +8 位作者 彭昕 张城 张宏亮 方成伟 万堃 何航 张传师 刘安芳 章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8,共12页
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菌制剂对麻羽肉鸡血清代谢、生长、消化、免疫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240只体况健康的1日龄麻羽肉鸡(公、母鸡比例为1∶1),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05%,0... 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菌制剂对麻羽肉鸡血清代谢、生长、消化、免疫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240只体况健康的1日龄麻羽肉鸡(公、母鸡比例为1∶1),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05%,0.1%和0.2%的复合菌制剂,试验期共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1%复合菌制剂组显著提高了麻羽肉鸡平均日增质量、采食量、胸腺、法氏囊、胰腺、空肠、回肠器官指数以及血清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和溶菌酶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0.05%和0.2%复合菌制剂组显著降低了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不同水平复合菌制剂均显著提高了钙和磷消化率,0.1%复合菌制剂组显著提高了肠道绒毛高度和黏膜厚度(p<0.05).回归分析显示回肠绒毛高度、IgG和甘油三酯水平与复合菌制剂添加量呈显著二项式关系(p≤0.05),且0.1%复合菌制剂组达到最优.此外,复合菌制剂显著改变了麻羽肉鸡盲肠微生物的β多样性(p<0.05),门水平上,主要由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组成;属水平上,相对丰度占比超过1%的共有菌有Bacteroides,Mucispirillum,Desulfovibrio等6种;0.2%复合菌制剂组显著提高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帕拉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普拉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p<0.05).复合菌制剂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麻羽肉鸡血清代谢、生长、消化和免疫性能,并对肠道菌群结构产生影响,其中0.1%为适宜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 麻羽肉鸡 生长 消化 免疫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复合菌群构建及其石油烃降解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杰 孙先锋 +2 位作者 赵敏 吴蔓莉 韩宇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获得高效降解石油烃复合菌群,对实验室保存的菌株进行石油烃降解效果及原油4组分降解能力分析研究,筛选出了4株菌(A1、A3、Y3、Y4),对其进行ITS和16S rRNA分子鉴定,确认4株菌的分类信息,并优化高效降解菌株的复配方式。结果显示:A1属... 为获得高效降解石油烃复合菌群,对实验室保存的菌株进行石油烃降解效果及原油4组分降解能力分析研究,筛选出了4株菌(A1、A3、Y3、Y4),对其进行ITS和16S rRNA分子鉴定,确认4株菌的分类信息,并优化高效降解菌株的复配方式。结果显示:A1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A3属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Y3和Y4均为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A1、A3、Y3、Y4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为42.27%、40.95%、62.02%、69.84%;其中Y4对烷烃和芳烃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分别为65.71%和23.69%,沥青质降解效果最好的是A1,胶质降解效果最好的是Y3,降解率分别为22.74%和21.22%,A3对各组分降解能力均衡;A1、A3、Y4复合的菌群降解效果最佳,其降解率高达83.11%,相较于单一菌株提高了1.19—2.03倍;A1、A3、Y4的最佳接种量比例为0.9∶0.9∶1.5,其降解率可达88.34%。该研究成功筛选出一种新的高效降解石油烃的菌群,对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于石油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筛选 复合菌 石油污染 石油烃降解 响应面
下载PDF
基于改进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复合菌固态发酵平菇菌糠饲料参数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立东 段平平 +3 位作者 李昌昌 胡丽红 陆牡龙 许贵善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7-1291,共15页
本试验以平菇菌糠(P.SMS)为主要原料,以枯草芽孢杆菌(BS)和植物乳杆菌(LP)为发酵菌种,旨在优化发酵参数并为生产品质优良的平菇菌糠饲料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将常规营养指标、干物质损失率、pH、氨态氮(NH3-N)... 本试验以平菇菌糠(P.SMS)为主要原料,以枯草芽孢杆菌(BS)和植物乳杆菌(LP)为发酵菌种,旨在优化发酵参数并为生产品质优良的平菇菌糠饲料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将常规营养指标、干物质损失率、pH、氨态氮(NH3-N)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合改进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探究发酵因素的最适范围(玉米粉添加量5%、10%、15%;菌液接种量12%、16%、20%;物料含水量70%、80%、90%;发酵时间7、10和13 d;BS和LP菌种比例1∶1、2∶1、3∶1;发酵温度25、37、45℃),并通过六因素三水平[L_(18)(3^(6))]正交试验探究玉米粉添加量、菌液接种量、物料含水量、发酵时间、BS和LP菌种比例、发酵温度对复合菌固态发酵平菇菌糠饲料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干物质损失率,pH及NH3-N、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含量的影响,用综合评分进一步优化发酵参数,并对最优发酵参数组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平菇菌糠最佳发酵参数组合下CP、EE、NDF、ADF含量,干物质损失率,pH及NH3-N含量分别为8.33%、7.26%、31.34%、22.15%,6.12%,4.56,6.56%,LA、AA、PA、BA含量分别为8.23、2.87、0.16和0.09 mmol/L,相比于平菇菌糠原料,CP和EE含量分别增加了34.14%和19.41%,NDF和ADF含量分别降低了40.38%和44.47%。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平菇菌糠最佳发酵参数为:玉米粉添加量10%、菌液接种量16%、物料含水量80%、发酵时间7 d、BS和LP菌种比例2∶1、发酵温度25℃(室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发酵 平菇 TOPSIS 优化
下载PDF
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6
作者 李薛强 王岩 +6 位作者 刘世雄 李松建 杨岚 胡红莲 高民 陈灰 刘大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16-2424,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2胎次以及泌乳天数[(92.1±25.6)d]、产奶量[(36.8±4.6)kg/d]和乳蛋白质含量[(2.98±0.48)%]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2胎次以及泌乳天数[(92.1±25.6)d]、产奶量[(36.8±4.6)kg/d]和乳蛋白质含量[(2.98±0.48)%]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3 kg/d的复合菌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期间每日记录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每20 d采集1次牛奶测定乳成分;正试期开始和结束当天采集奶牛血液,测定乳成分以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第41~60天,对照组奶牛平均日采食量比试验第1~20天降低了2.92%,而试验组提高了3.12%。试验第21~40天和第41~60天,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17(P<0.01)和2.42 kg/d(P<0.05)。试验期间,2组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第60天,试验组奶牛血清溶菌酶(LZM)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试验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1.54%、22.09%和17.18%(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35.38%(P<0.05)。结果提示,复合菌培养物能够显著提高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改善奶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培养物 奶牛 生产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单一菌与复合菌发酵甘草渣产有机酸能力比较
7
作者 杨奕凡 高雁 +5 位作者 刘亚男 霍向东 娄恺 关波 陈开旭 曾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7-172,共6页
为研究单一菌与复合益生菌对甘草渣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以甘草渣为基础原料,与麸皮、豆粕、糖蜜复配,在此基础上以单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和复合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剂,借助食品检测中的碱滴定法,测... 为研究单一菌与复合益生菌对甘草渣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以甘草渣为基础原料,与麸皮、豆粕、糖蜜复配,在此基础上以单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和复合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剂,借助食品检测中的碱滴定法,测定发酵饲料中的总酸含量,通过比较发酵饲料总酸含量及pH结合感官评价,衡量发酵饲料的品质。结果表明:(1)单菌在不同碳氮比条件下发酵,碳氮比为30时生成有机酸含量较碳氮比为25提高了2.8倍。(2)单菌发酵第7天时有机酸含量达到最高值,且pH在发酵第7天时达到最低值。(3)复合益生菌发酵组(E组、F组)与单菌酿酒酵母组(B组)比较甘草渣发酵饲料中有机酸生成量分别提高了52%、52.48%。由此可见,复合益生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促进甘草渣饲料发酵,无论是气味还是有机酸生成量均比单一菌株甘草渣发酵更优,甘草渣有成为发酵饲料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渣 复合菌 有机酸 固态发酵
下载PDF
复合菌发酵对非油炸方便面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张伟峰 黄泽华 +7 位作者 王玉坤 张剑 赵萌萌 崔晚晚 安艳霞 殷贵鸿 周朋辉 赵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0-216,共7页
通过酵母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发酵制备非油炸方便面,通过复水测试、质构分析、电子鼻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探讨复合菌发酵工艺对非油炸方便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菌主要对样品的复水性和质构产生影响,保加利亚... 通过酵母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发酵制备非油炸方便面,通过复水测试、质构分析、电子鼻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探讨复合菌发酵工艺对非油炸方便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菌主要对样品的复水性和质构产生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主要对风味起到改善作用。一次发酵工艺有利于维持非油炸方便面的耐泡性,二次发酵工艺有利于改善复水性和风味。经过二次发酵,非油炸方便面的最佳复水时间可缩短到4.0 min,复水后样品的R(2)、R(7)的响应值高达2.8和2.9。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可知,复合菌发酵能够赋予非油炸方便面疏松多孔的内部结构,其中二次发酵样品的孔隙分布更为均匀。综合评价非油炸方便面的品质,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工艺中复合菌的适宜添加量均为1.5%酵母菌+0.075%保加利亚乳杆菌+0.075%嗜热链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 发酵 非油炸方便面 复水性 风味
下载PDF
不同剂量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姚美玲 李伟 +7 位作者 林秀蔚 刘文 黄萌 朱元芳 丁得利 李青莹 王艳菲 韩永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7-1996,共10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纤维素酶)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以鲜食玉米秸秆为原料,对照组不添加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Ⅰ组添加20 g/kg糖蜜,Ⅱ组添加3 g/kg复合菌酶制剂,Ⅲ组添加20 g/kg糖...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纤维素酶)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以鲜食玉米秸秆为原料,对照组不添加糖蜜和复合菌酶制剂,Ⅰ组添加20 g/kg糖蜜,Ⅱ组添加3 g/kg复合菌酶制剂,Ⅲ组添加2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Ⅳ组添加4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在第0天(青贮前)、第15天、第30天、第45天、第60天对鲜食玉米秸秆青贮的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第60天时对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青贮第60天时,Ⅰ、Ⅱ、Ⅲ、Ⅳ组的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青贮第60天时,Ⅰ、Ⅱ、Ⅲ、Ⅳ组的pH和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Ⅳ组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青贮第60天时,Ⅱ、Ⅲ、Ⅳ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第30天时,Ⅰ、Ⅱ、Ⅲ、Ⅳ组的好氧性细菌和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添加2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和添加4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均可改善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所以从生产实际和节约成本2方面考虑,添加20 g/kg糖蜜+3 g/kg复合菌酶制剂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蜜 复合菌酶制剂 鲜食玉米秸秆 发酵品质 营养成分 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聚丙烯酰胺降解复合菌的降解条件
10
作者 周沁雯 王睿 +2 位作者 舒文明 余维初 孙文秀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7-428,共12页
为了解决聚丙烯酰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富集、驯化从大庆油田含聚丙烯酰胺的污水中分离得到13株聚丙烯酰胺降解细菌,采用淀粉碘化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降解率,从中筛选出3株降解率较高的细菌A1、E1和E4,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 为了解决聚丙烯酰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富集、驯化从大庆油田含聚丙烯酰胺的污水中分离得到13株聚丙烯酰胺降解细菌,采用淀粉碘化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降解率,从中筛选出3株降解率较高的细菌A1、E1和E4,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产气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aerogenes)。分别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的初始浓度、接菌量、不同碳氮源和金属离子等条件对复合菌A1E1E4降解聚丙烯酰胺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复合菌A1E1E4以接菌量2%接种到聚丙烯酰胺的质量浓度为300.00 mg/L、NH_(4)Cl的质量浓度为569.48 mg/L、葡萄糖的质量浓度为709.16 mg/L、Ca^(2+)的浓度为3.57 mmol/L的基础培养液中,在温度为30℃条件下培养5 d,降解率达到61.45%。将复合菌A1E1E4加入到含聚丙烯酰胺油田污水中,70 d时降解率可达93.72%,比自然降解提高了7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响应面法优化 复合菌 降解条件
下载PDF
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鉴定及其菌剂应用效果
11
作者 马兰 张美君 +6 位作者 王继涛 马志虎 兰正芳 朱红艳 尹翠 徐广亚 曹云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4-772,共9页
[目的]防止秸秆资源浪费,解决秸秆降解问题,探究微生物降解条件下秸秆降解效率。[方法]通过富集驯化培养,从腐熟好的秸秆堆肥中筛选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构建出具有降解能力的复合菌系ZM-10,对其进行16S rDNA测序,确定系统发育地位。以... [目的]防止秸秆资源浪费,解决秸秆降解问题,探究微生物降解条件下秸秆降解效率。[方法]通过富集驯化培养,从腐熟好的秸秆堆肥中筛选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构建出具有降解能力的复合菌系ZM-10,对其进行16S rDNA测序,确定系统发育地位。以液体摇瓶发酵产滤纸酶活性(FPA)变化为评价依据,设置单因素试验优化复合菌系ZM-10的产纤维素酶条件及固态菌剂发酵条件,制备出降解效率最佳的发酵菌剂,用于小白菜盆栽试验。[结果]组成复合菌系ZM-10的菌株分别为枸橼酸杆菌(Citrobacter cronae)、芽孢杆菌属(Bacillus velezensis)、台湾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aiwanensis)、臭苣苔属菌(Myroides odoratu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复合菌系ZM-10固态最佳发酵条件包括: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秸秆粉4.00 g、麦麸2.67 g、花生片粉2.67 g、豆粕2.67 g,最佳外加碳源为0.3%乳糖,最佳外加氮源为0.3%蛋白胨,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4%、干燥温度60℃、发酵时间6 d,固态菌剂最适载体为生物炭,最佳负载量m(生物炭)∶m(复合菌液)为1∶1.375。盆栽试验表明,施用复合菌剂的处理下小白菜的株高、叶面积、根冠比、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结论]本试验成功构建了高效降解秸秆的复合菌系ZM-10及菌剂,并验证了菌剂对小白菜生长发育的积极影响,为解决秸秆资源浪费和作物生产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降解复合菌 固态发酵工艺 固态 小白菜
下载PDF
细菌-真菌复合菌群构建及石油烃降解条件优化
12
作者 鲁钧豪 孙先锋 +2 位作者 徐文龙 吴蔓莉 肖宇婷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067-2072,共6页
为获得可高效降解石油烃的细菌-真菌复合菌群,首先通过比较单菌株的降解率,初步筛选出降解能力最高的2株细菌和2株真菌,进一步利用复配和正交等方法构建出具有最佳石油烃降解能力的复合菌群。通过16S rRNA和ITS序列分析对目标细菌和真... 为获得可高效降解石油烃的细菌-真菌复合菌群,首先通过比较单菌株的降解率,初步筛选出降解能力最高的2株细菌和2株真菌,进一步利用复配和正交等方法构建出具有最佳石油烃降解能力的复合菌群。通过16S rRNA和ITS序列分析对目标细菌和真菌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并开展单因素实验对复合菌群的降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目标细菌和真菌对石油烃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其降解率分布在17.19%~52.01%;而复合菌群S9(由B2、F4和F5菌株组成)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在第7 d可达到60.34%,比单一菌株在相同时间内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1.03%、17.94%、8.33%。经鉴定,B2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F4为波氏假阿利什霉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F5为尖端赛多孢子菌(Scedosporium apiospermum)。经培养条件优化后,S9接种量为7.0%(B2占2.0%,F4占2.5%、F5占2.5%)、初始石油质量分数为1%、温度为30℃、pH为7、转速为140 r·min^(-1)的条件下,第7 d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可达84.37%,相比优化前提高了24.03%,降解能力提高显著,达到了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群构建 生物降解 石油烃 降解率 条件优化
下载PDF
聚乙烯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构建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13
作者 李泽霖 徐子航 +1 位作者 徐露卉 张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1-489,共9页
【目的】聚乙烯塑料的稳定性及与日俱增的使用量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白色污染”,其风化形成的微塑料为生物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难题亟待解决。【方法】通过选择与纯培养技术分离大蜡螟幼虫消化道内潜在的聚乙烯微生物降解资源,通过... 【目的】聚乙烯塑料的稳定性及与日俱增的使用量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白色污染”,其风化形成的微塑料为生物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难题亟待解决。【方法】通过选择与纯培养技术分离大蜡螟幼虫消化道内潜在的聚乙烯微生物降解资源,通过菌株比例复配构建高效降解复合菌系,通过质控回收评估其降解能力,使用光镜与扫描电镜验证其降解性能,通过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气质联用与液质联用等技术手段探究聚乙烯的微生物降解特性。【结果】共分离出13株可降解聚乙烯微生物;首次发现Debaryomyces hansenii具有高效降解聚乙烯的能力;构建出一组由真菌与细菌组成的聚乙烯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相较于单菌复合菌系的降解性能提升了3.3倍,其降解效率高达0.9367 mg/d远高于现有研究水平;光镜与扫描电镜发现聚乙烯薄膜降解后表面存在生物膜附着痕迹与明显孔洞;红外光谱显示降解液中存在多个新官能团,凝胶渗透色谱结果显示降解后聚乙烯微塑料分子量降低;气质与液质联用结果表明降解液中出现了酰胺类、氨基酸类、烯烃类、醇类、酮醛类等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大分子烷烃类物质等。【结论】研究挖掘了聚乙烯的微生物降解资源,构建出了高效降解复合菌系,探究了微生物的降解特性,为聚乙烯的微生物降解提供了数据支撑与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幼虫 复合菌 聚乙烯 生物降解 降解特性
下载PDF
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系构建
14
作者 陈海霞 潘大伟 +3 位作者 全艳玲 孙昊然 赵立男 张雨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76,共7页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纤维素降解酶活力及玉米秸秆降解率的测定,从玉米秸秆中分离、筛选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综合考虑菌株门类、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和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筛... 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纤维素降解酶活力及玉米秸秆降解率的测定,从玉米秸秆中分离、筛选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综合考虑菌株门类、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和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筛选优良菌株,考察各菌株间的拮抗性,并构建不同复合菌系(编号为S1~S8)。通过比较不同复合菌系的纤维素降解酶活力,最终构建高效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结果表明,筛选、鉴定得到7株高效降解秸秆的优良菌株,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Priestia megaterium)S381-8、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S381-7、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381-3、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S381-4、杆菌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bacillaris)S381-2、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S876-2、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S876-6,各菌株间无拮抗性。以菌株S876-6、S876-2、S381-3、S381-2为中心菌株,协同菌株S381-7、S381-4、S381-8(各菌株菌悬液体积比1∶1)混合构建的复合菌系S8纤维素降解酶活力(25.58 U/mL)最高,并且经其处理后的秸秆表面物理结构更为疏松多孔,表明该复合菌系具有良好的秸秆降解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降解 纤维素酶活性 筛选 鉴定 复合菌
下载PDF
复合菌群去除污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崔陈陈 梁淑雅 +3 位作者 曾巾 丁程成 崔益斌 赵大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224,共12页
对于成分日益复杂的污水,传统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存在许多不足,而复合菌群是将不同分类信息、不同功能的微生物菌株进行组合,利用菌株对各类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以及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对污染物安全、高效的去除,从而满足更为全面... 对于成分日益复杂的污水,传统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存在许多不足,而复合菌群是将不同分类信息、不同功能的微生物菌株进行组合,利用菌株对各类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以及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对污染物安全、高效的去除,从而满足更为全面的水处理需求。但目前对于污水处理相关复合菌群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不同菌株组合对于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而对于菌群内部菌株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明确。该文针对近年来复合菌群去除污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相关研究,从复合菌群在污水处理中的重要性出发,总结功能菌株的获取方式、构建复合菌群的过程,从脱氮除磷、生活污水中常见有机物的去除、重金属的去除、新污染物的降解4个方面回顾了复合菌群去除各类污染物的相关研究。基于菌株互作关系的类型,阐述了复合菌群内部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最后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复合菌群用于污水处理相关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以期提高复合菌群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生物修复 功能 复合菌 株互作关系
下载PDF
复合菌群去除石油类污染物研究进展
16
作者 黄迪 姜岩 夏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54,共5页
以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为依据,综述了复合菌群技术去除油污染的研究现状。提出特异性纯培养菌群已逐步发展成新的研究方向,其结构设计应建立在对天然菌群作用机制的认知上,以微生物间的效应关系以及底物特征为依据,针对性构建具有协同... 以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为依据,综述了复合菌群技术去除油污染的研究现状。提出特异性纯培养菌群已逐步发展成新的研究方向,其结构设计应建立在对天然菌群作用机制的认知上,以微生物间的效应关系以及底物特征为依据,针对性构建具有协同效应的外源菌群。随着对复合菌群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外源菌群强化修复技术将得到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重金属 复合污染 复合菌 微生物修复
下载PDF
对虾养殖环境脱氮脱硫复合菌的构建与效能分析
17
作者 李梓路 刘畅 +3 位作者 李腾 王俏俏 窦乐 潘鲁青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7,共10页
随着对虾集约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由于追求高产量和过量投饲等原因导致养殖水体中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硫化物污染加重,严重危害对虾生长和生理功能。本研究利用自对虾养殖环境中筛选出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 随着对虾集约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由于追求高产量和过量投饲等原因导致养殖水体中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硫化物污染加重,严重危害对虾生长和生理功能。本研究利用自对虾养殖环境中筛选出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HHVEN1和SDVEA2)和硫氧化菌(GHWS3和GHWS5),成功构建了两种高效脱氮脱硫复合菌NS1-1和NS2-2,并研究其脱氮、脱硫能力。结果显示:复合菌NS1-1对NH_(4)^(+)-N、NO_(2)^(-)-N和硫化物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NS2-2的去除率分别为90.27%、97.38%和89.62%,且均优于单一菌株;复合菌NS1-1和NS2-2在温度20℃~35℃、碳氮比(C/N) 5~20、盐度20~30和以葡萄糖或琥珀酸钠为碳源的培养条件下均能发挥最大脱氮脱硫效能,两者最适pH范围不同,分别为7.5~8.0和7.0~8.5。复合菌NS1-1和NS2-2在水产养殖尾水中各菌株之间具有良好的共存性,在实际养殖尾水中NH_(4)^(+)-N、NO_(2)^(-)-N、硫化物去除率分别为78.75%、75.09%、79.61%和81.44%、62.68%、72.64%。研究表明,复合菌NS1-1和NS2-2具有高效脱氮脱硫的去除效能和优异的环境适应能力,研究成果为水产养殖环境消除氮、硫污染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脱氮脱硫 复合菌 条件优化 效能解析 降解应用
下载PDF
酶化石复合菌粉对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影响
18
作者 吕凡彬 夏美芹 +2 位作者 马承亮 马林祥 毕文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6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酶化石复合菌粉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留置6F输尿管支架管,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术后2 d开始口服... 目的研究酶化石复合菌粉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留置6F输尿管支架管,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术后2 d开始口服酶化石复合菌粉治疗,对照组术后未做任何处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4周生活质量(QOL)评分、输尿管支架症状评分问卷(USSQ)评分及尿结晶数、尿白细胞数和石痂重量。结果术后4周,在QOL评分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USSQ评分方面,实验组(26.73±1.98)分比对照组的(24.33±2.14)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实验组尿结晶数(165.87±63.84)/μl、尿白细胞数(110.87±56.45)/μl、石痂重量(1.42±0.55)g均比对照组的(254.80±108.65)/μl、(203.37±135.74)/μl、(2.23±0.49)g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化石复合菌粉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中效果可靠,可明显降低尿液中白细胞和结晶数,预防石痂的发生及改善患者排尿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酶化石复合菌 输尿管支架管 石痂
下载PDF
北方冬季不同复合菌发酵剂对羊粪堆肥发酵的影响
19
作者 何莉莉 王义军 +8 位作者 王耀东 唐静 陈国雯 孙海禄 赵云 周凯仁 周绪正 张继瑜 翟斌涛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为了探讨复合菌发酵剂在加快甘肃地区羊粪堆肥进程和改善堆肥发酵品质方面的作用效果,试验设4个组,对照组不添加菌剂,试验组1接种有机肥发酵剂1,试验组2接种有机肥发酵剂2,试验组3接种有机肥发酵剂3,在兰州市某羊场进行为期28 d的堆肥... 为了探讨复合菌发酵剂在加快甘肃地区羊粪堆肥进程和改善堆肥发酵品质方面的作用效果,试验设4个组,对照组不添加菌剂,试验组1接种有机肥发酵剂1,试验组2接种有机肥发酵剂2,试验组3接种有机肥发酵剂3,在兰州市某羊场进行为期28 d的堆肥试验。通过测定堆肥发酵过程中不同时间各组的温度、pH、含水率、E465/E665吸光度值(E4/E6)和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研究冬季不同复合菌发酵剂对羊粪堆肥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试验组1温度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温度最低;3个试验组堆肥的pH均高于对照组,且偏碱性;3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堆肥的含水率稳定保持在40%~60%,符合堆肥要求;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和对照组的E4/E6值分别为1.80、1.89、2.19、1.86;3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堆肥的种子发芽指数均低于50%,堆肥未完全腐熟。说明发酵剂1表现最佳,加速了温度升高并提高了堆肥的腐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粪 堆肥发酵 复合菌发酵剂 腐熟 温度
下载PDF
苯酚降解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降解动力学
20
作者 杨宗政 刘伟萌 +1 位作者 吴志国 赵文立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2,共5页
为提高废水中苯酚的降解效率,利用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将3种菌株进行复配,构建出能有效降解苯酚的复合菌群。首先,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不同菌株的复配比。随后,探究复合菌群对初始质量浓度范围为400~1 400 mg/L的苯酚的降解过程,并首次提... 为提高废水中苯酚的降解效率,利用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将3种菌株进行复配,构建出能有效降解苯酚的复合菌群。首先,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不同菌株的复配比。随后,探究复合菌群对初始质量浓度范围为400~1 400 mg/L的苯酚的降解过程,并首次提出选用Three-half-order模型描述复合菌群对苯酚降解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相比单株菌,优化复配比后的复合菌群能够将苯酚的去除率提高至99.85%。相比一级动力学模型,Three-half-order模型对不同初始质量浓度苯酚的降解过程的预测更加准确。对苯酚的生物降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建模,有助于了解苯酚降解过程中苯酚质量浓度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生物降解 复合菌 动力学 污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