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交感神经连续阻滞及脉冲射频治疗双足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例
1
作者 齐嘉琛 张甄 +2 位作者 钟长峰 刘芳 路桂军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45-48,共4页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疼痛综合征,可引起自发性疼痛和痛觉过敏及运动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1]。CRPS是一种顽固性疼痛,需要多模式治疗策略,目前还没有针对CRPS绝对有效的单一治疗方法...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疼痛综合征,可引起自发性疼痛和痛觉过敏及运动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1]。CRPS是一种顽固性疼痛,需要多模式治疗策略,目前还没有针对CRPS绝对有效的单一治疗方法[2]。在现有的治疗策略中,交感神经阻滞可以减轻疼痛以及改善运动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3]。尽管对交感神经阻滞在CRPS中有效性的研究较少,但仍被广泛用于CRPS的治疗中[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腰交感神经连续阻滞 腰交感神经脉冲射频 跗管综合征 踝管减压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相关的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王萍 曹淑娟 +4 位作者 唐利军 赵相国 曹维 王尊松 孔祥雷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517-521,共5页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相关的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发病率低,临床少见,易漏诊。国内尚未见透析通路相关的CRPS的报道,本研究现对1例AVF相关的CRPS进行总结分析。1...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相关的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发病率低,临床少见,易漏诊。国内尚未见透析通路相关的CRPS的报道,本研究现对1例AVF相关的CRPS进行总结分析。1临床资料1.1病史摘要患者女,68岁,因血肌酐升高13年,血液透析5年,右手肿痛2月余入院。患者13年前查血肌酐升高为140μmol/L,尿蛋白阳性,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给予降压、纠正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等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5年前血肌酐升高至724.5μmol/L,行左前臂AVF术,术后2月内瘘闭塞,再次行右前臂AVF术,内瘘成熟后开始每周3次血液透析替代治疗。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疼痛,以右侧掌指关节、腕关节疼痛为主,疼痛呈烧灼样,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重,伴有局部肿胀、皮温升高、色素沉着、汗液分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动静脉内瘘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局部注射维生素C方案预防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胡明迹 丁辉 +1 位作者 汤黎明 陆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6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维生素C方案预防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效果。方法80例接受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根据预防方案不同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20例。A组在缝合完毕后于骨折断端局部注射5 ml 0.9%生理盐水,B组局部注射12...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维生素C方案预防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效果。方法80例接受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根据预防方案不同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20例。A组在缝合完毕后于骨折断端局部注射5 ml 0.9%生理盐水,B组局部注射125 mg维生素C+5 ml 0.9%生理盐水,C组局部注射250 mg维生素C+5 ml 0.9%生理盐水,D组局部注射500 mg维生素C+5 ml 0.9%生理盐水。比较四组CRPS发生率,干预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缓解效果。结果A组CRPS发生率为50.00%,B组CRPS发生率为20.00%,C组CRPS发生率为0,D组CRPS发生率为0。B组、C组、D组CRPS发生率低于A组,C组、D组CRPS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四组V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B组VAS评分(3.52±1.01)分、C组(3.21±1.22)分、D组(1.52±0.25)分低于A组的(4.25±1.07)分,D组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缓解优良率为35.00%,B组为70.00%,C组为70.00%,D组为95.00%。B组、C组、D组疼痛缓解优良率高于A组,D组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疼痛缓解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在切口缝合完毕后于骨折断端局部注射500 mg维生素C+5 ml 0.9%生理盐水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CRPS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注射 维生素C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妍 许继军 潘寅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17-1021,共5页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局部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CRPS的产生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其预后。文章就近年来CRP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局部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CRPS的产生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其预后。文章就近年来CRP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机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1例脊髓电刺激治疗[母]趾外伤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长期随访
5
作者 齐嘉琛 刘芳 +3 位作者 牛杰杰 王超 钟长峰 路桂军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64-68,共5页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具有复杂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疾病[1]。CRPS的全球发病率尚不清楚,据报道[2],荷兰每年的发病率约为26.2/10万,女性患病的风险是男性的3倍。CRPS通常有两种临...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具有复杂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疾病[1]。CRPS的全球发病率尚不清楚,据报道[2],荷兰每年的发病率约为26.2/10万,女性患病的风险是男性的3倍。CRPS通常有两种临床类型:CRPSⅠ型,早期被称为反射性交感性肌萎缩(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通常没有神经损伤的证据;CRPSⅡ型,早期被称为灼性神经痛,通常存在神经损伤的证据[2]。这两种类型都有相似的症状,包括持续性疼痛,感觉、血管舒缩、发汗、运动和肌肉骨骼营养代谢功能异常,这些构成了CRPS的布达佩斯诊断标准[3]。合并症在CRPS中很常见,有研究[4-5]表明,CRPS会显著降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脊髓电刺激 [母]趾外伤 长期随访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足踝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6
作者 臧建成 刘芳 +2 位作者 牛杰杰 魏芳远 路桂军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46-52,共7页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是一组以慢性区域性自发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常继发于关节、骨骼、皮肤和肌肉等组织损伤之后,上肢较下肢更易受累,发生在足踝部者较少见,常常被漏诊、误诊、过度或延误治疗。针对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方案...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是一组以慢性区域性自发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常继发于关节、骨骼、皮肤和肌肉等组织损伤之后,上肢较下肢更易受累,发生在足踝部者较少见,常常被漏诊、误诊、过度或延误治疗。针对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方案很多,包括多种物理疗法、心理疗法、药物疗法、交感神经阻滞治疗以及外科交感神经切除手术等,目前,尚无经过验证的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脊髓电刺激这种可用于治疗足踝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常规方法失败的侵入性方法,从治疗机制、临床效果、并发症以及应用注意事项等多角度阐述其微创、可逆、可调、不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或损伤的特点。脊髓电刺激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足踝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治疗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足踝 脊髓电刺激
下载PDF
手外伤康复中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葆欣 李霁锋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手外伤术后康复中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产生的机理和分布类型以及最佳预防手段。方法对213例手外伤术后康复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 目的探讨手外伤术后康复中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产生的机理和分布类型以及最佳预防手段。方法对213例手外伤术后康复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出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在手外伤康复中的发病率。结果CRPS在手外伤康复中发病率约为42%.其中CRPSⅡ型占97%,CRPSⅠ型占3%。通过对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分析.女性在手外伤康复中CRPS发病率为72%,高于男性28%的发病率。青少年手外伤康复中CRPS发病率为10%,低于成年人24%的发病率。通过对手外伤康复情况分析,刀砍伤95例,发生CRPS36例,发病率37%;牵拉伤63例,发生CRPS25例,发病率39%;挤轧伤27例,发生CRPS13例。发病率48%;撕脱伤28例,发生CRPS15例,发病率53%。从受伤到开始康复时间长短来看,CRPS发生在2周~1个月,2周以内,1~2个月,2个月以上。从受伤部位来看,手部1区的损伤发生CRPS的几率板低,在本次调查中1区损伤15例发生CRPS的概率为0。相关文献证实,CRPS在手部1区损伤的发病率不足1%,手部3区为47%,手部5区为26%,手部4区为49%,手部2区为54%,前臂30%,上臂62%。骨折占10%-14%,韧带拉伤或扭伤占13%-22%,神经损伤占30%-44%,挫伤和挤轧伤占8%~18%。结论CRPS平均发病年龄为36-46岁,以女性居多:CRPS在手外伤康复中以CRPSⅡ型为主,儿童和青少年CRPS发病率很低,开放性损伤更容易发生;手外伤的早期康复治疗应在2周以后进行,这样对患者康复比较安全和有效,同时也防止了CRP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康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树 王洪涛 +5 位作者 张宇 夏铎 贾真 周益昭 高鹏 王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1-18,共8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因肩袖损伤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的346例患者,术后发生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因肩袖损伤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的346例患者,术后发生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的31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优势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高血脂、损伤原因、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Goutallier肩袖肌肉脂肪浸润分型、关节各方向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方式、撕裂肌腱类型、缝合方式、钙化性肌腱炎、肩峰下滑膜清理、肩峰成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Cofield肩袖损伤分型、锚钉数量及缝合肌腱数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性别构成、术前VAS评分、术前UCLA肩关节评分(疼痛部分)、Cofield肩袖损伤分型及Goutallier肩袖肌肉脂肪浸润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653(95%CⅠ:1.200,11.121)]、术前高VAS评分[OR=1.609(95%CⅠ:1.115,2.323)]均为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0.05);肩袖小撕裂[OR=0.177(95%CⅠ:0.038,0.825)]是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女性患者及术前疼痛度高的患者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风险较高,肩袖小撕裂的患者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风险较低。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前应评估上述因素,及早采取应对与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袖修复术 肩关节镜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钟艳艳 隋娜 +7 位作者 冀肖健 孙飞 廖思敏 赵倩倩 杨金水 朱剑 黄烽 张江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004-1008,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51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程长短及性别分组,探讨该病的诱因及常见伴随疾病,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 22例... 目的探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51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程长短及性别分组,探讨该病的诱因及常见伴随疾病,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 22例(43.1%)有软组织损伤史,25例(49%)伴随睡眠障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5岁,男女比例为1∶1.2,疼痛为所有患者的主诉,短病程(≤1年)患者易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χ~2=4.404,P=0.036);下肢关节易受累(χ~2=10.667,P=0.001)、多部位受累(χ~2=32.980,P=0.000)的患者更为常见;合并骨质疏松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χ~2=4.554,P=0.033),而男性患者易出现肢体肿胀(χ~2=5.368,P=0.026)。21例行CT检查患者中19例(91%)表现为典型的斑片状骨质疏松、骨小囊样变;所有行全身骨扫描(ECT)检查的患者均提示患处放射性浓聚;22例(43.1%)使用双膦酸盐及17例(33.3%)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疼痛显著减轻。结论本组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常以软组织损伤起病,以中年为主,以下肢关节受累为主;CT或ECT检查可指导临床诊断,激素及双膦酸盐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疼痛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角质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庆 徐宵寒 +1 位作者 许力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8-346,共9页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缺血后疼痛(CPIP)模型术后皮肤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细胞来源,探讨NMDA受体在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12)、CPIP组(n=12)、...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缺血后疼痛(CPIP)模型术后皮肤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细胞来源,探讨NMDA受体在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12)、CPIP组(n=12)、CPIP+生理盐水(NS)组(n=6)、CPIP+NMDA组(n=6)和CPIP+NMDA受体拮抗剂(MK801)组(n=6)5组。Sham组随机取6只和CPIP组于造模后1 d深麻醉下处死,取术侧足底皮肤和L3~L5脊髓组织用于NMDA受体NR1亚基免疫荧光检测和NR1、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其余大鼠在造模后2、6、10、14 d记录大鼠机械刺激缩足阈值(MTW)并从造模后第6天开始皮下注射相应药物,于第14天取材皮肤和L3~L5脊髓,检测方法同前。结果与Sham组相比,CPIP组在造模后第1天的皮肤中NR1表达量(1.708±0.064)(t=12.12,P<0.001)、IL-1β表达量(2.575±0.305)(t=5.158,P=0.003)、TNF-α表达量(2.691±0.217)(t=7.786,P<0.001)明显升高。给予NMDA和MK801干预后,在造模后第10天,与CPIP+NS组MWT值[(20.37±0.95)g]相比,CPIP+NMDA组大鼠MWT值[(15.85±1.09)g]明显降低(q=10.920,P<0.001),CPIP+MK801组大鼠MWT值[(22.95±0.96)g]明显升高(q=6.421,P<0.001)。在造模后第14天,与CPIP+NS组MWT值[(21.57±0.96)g]相比,CPIP+NMDA组大鼠MWT值[(16.53±1.63)g]明显降低(q=12.190,P<0.001),CPIP+MK801组大鼠MWT值[(23.27±1.28)g]明显升高(q=4.094,P=0.025);与Sham组相比,CPIP组皮肤中NR1表达量(1.708±0.064)明显升高(t=10.910,P<0.001),CPIP+NS组脊髓中IL-1β表达量(2.518±0.147)(q=11.010,P<0.001)和TNF-α表达量(1.949±0.184)(q=10.870,P<0.001)表达也明显升高;与CPIP+NS组相比,CPIP+NMDA组大鼠脊髓中IL-1β表达量(4.816±0.607)(q=16.670,P=0.003)和TNF-α表达量(2.629±0.349)(q=7.790,P<0.001)表达明显升高,CPIP+MK801组大鼠脊髓中IL-1β表达量(1.048±0.257)(q=10.660,P=0.003)和TNF-α表达量(0.790±0.165)(q=13.280,P<0.001)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大鼠后足慢性缺血后,皮肤角质细胞中NMDA受体激活,介导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增多,可能参与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中枢敏化和疼痛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角质细胞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炎症因子 痛觉过敏
下载PDF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婷婷 陈永权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6期1194-1199,共6页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肢体的功能损伤、营养不良及严重的顽固性疼痛,通常发生在创伤及手术后,且与神经、皮肤及骨骼的异常均有联系。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了解有限,诊断较为困难且常有延迟,...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肢体的功能损伤、营养不良及严重的顽固性疼痛,通常发生在创伤及手术后,且与神经、皮肤及骨骼的异常均有联系。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了解有限,诊断较为困难且常有延迟,患者需忍受长期的疼痛与肢体的功能缺陷,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治疗CRPS的方法包括预防性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经皮电刺激及交感神经切除术等,但目前仍首选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及抗抑郁药物等。鉴于临床上对于CRPS的药物治疗暂无统一的标准,因此如何正确规范地选择药物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诊断分型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晓倓 贾蕾 +1 位作者 肖红雨 张立宁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033-1036,共4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组以四肢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式,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本文就近年来CRP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组以四肢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式,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本文就近年来CRP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评估、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诊断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大鼠骨折模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锐 殷章圣 李荣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激素治疗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type 1,CRPS1)大鼠的疗效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P物质(SP)、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表达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激素治疗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type 1,CRPS1)大鼠的疗效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P物质(SP)、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每组10只:治疗1、2组、对照组在进行骨折制动造模结束后分别以甲强龙4、20 mg/(kg.d)和生理盐水对应治疗,腹腔注射,连续1周。治疗前后检测动物疼痛行为,治疗结束后8 h、1、3周检测血清SP、MIF及TNF-α水平。结果两治疗组在不同剂量激素治疗后,肢体肿胀、疼痛不同程度缓解。治疗2组血清SP、MIF、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在各个观察点疼痛阈值均高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大鼠骨折CRPS1模型疗效优于小剂量,且对炎症因子有显著且持续抑制作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部分缓解肢体肿胀及疼痛,对部分细胞因子表达有即时抑制作用。不同剂量激素在CRPS1型的疗效差异与其能否抑制MI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 P物质 糖皮质激素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镜像神经元疗法治疗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期的疗效及对血清SP、CGRP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宋宇锦 张伟 +6 位作者 温红娟 王静 张裴景 冯慧利 王慧灵 常译牛 任彬彬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137-1142,共6页
目的镜像神经元疗法对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Ⅰ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选择康复科收治的40例CRPS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采用随机法,将选择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镜像组,每组20例。均采取基础以及常规康... 目的镜像神经元疗法对中风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Ⅰ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选择康复科收治的40例CRPS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采用随机法,将选择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镜像组,每组20例。均采取基础以及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额外追加镜像治疗,两组每天上下午各治疗1次,5次/周,共治疗3周。采用休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resting state visual analogue scale,R-VAS)与被动运动视觉模拟评分(passive movement state visual analogue scale,P-VAS)来评估上肢肩关节疼痛状况,选择运用排水法来评估手部肿胀状况,并且选择运用Fugl-Meyer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ELISA检测技术进行测定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含量。结果镜像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肩关节R-VAS、P-VA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CGR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组能更有效地改善CRPSⅠ期患者肩关节疼痛、手部肿胀及上肢功能障碍,调节血清CGRP及SP细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镜像神经元疗法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Ⅰ期 肩关节疼痛 P物质 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Ⅰ型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大脑皮质活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15
作者 文翠凤 娅茹 +2 位作者 黄昊 廖雪梅 白玉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3-1214,共12页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Ⅰ型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上肢功能及大脑皮质活动的影响。方法 2017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康复医院招募脑卒中后Ⅰ型CRPS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镜像组(n=36)。对照...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Ⅰ型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上肢功能及大脑皮质活动的影响。方法 2017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康复医院招募脑卒中后Ⅰ型CRPS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镜像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镜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镜像疗法,共6周。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水肿容积和Brunnstrom分期评定。采用NirSmart 32通道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采集静息态440 s。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6周后明显优于治疗3周后(P <0.01);治疗6周后镜像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MBI评分均显著改善,且治疗6周后显著优于治疗3周后(P <0.001)。两组水肿均显著改善(Z> 30.113, P <0.001),且治疗6周后镜像组明显优于对照组(Z=-3.347, P=0.001);镜像组患者的水肿容积在治疗3周后、6周后均明显减少(Z <-0.667, P <0.01),且治疗6周后效果更优(Z=-0.667,P=0.005)。两组Brunnstrom分期均显著改善(Z> 29.714, P <0.001),治疗6周后镜像组优于对照组(Z=-2.046, P=0.041)。治疗后对照组右侧M1与右侧初级体感皮质连接强度较强,镜像组左侧M1与右侧M1、右侧初级体感皮质、右侧皮质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区连接强度较强。镜像组左右侧初级体感皮质、左侧皮质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区与右侧M1区、右侧皮质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区与左侧初级体感皮质、左侧M1区与左侧初级体感皮质、左侧初级体感皮质与右侧M1区的连接强度强于对照组(|t|> 3.402,P <0.01)。结论 镜像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Ⅰ型CRPS患者患手的疼痛、水肿和上肢运动功能。镜像疗法可加强健侧感觉区与患侧感觉运动区的连接,促进感觉运动皮质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镜像疗法 上肢 大脑皮质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1例利多卡因治疗未成年人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用药分析
16
作者 任倩 郭琳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820-822,832,共4页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通常继发于原发性创伤和骨折术后可能出现严重难治性、多性疼痛的综合征或者无意识的轻微创伤,以营养不良和功能失调为特征。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是多模式疼痛管理,然而长期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本文...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通常继发于原发性创伤和骨折术后可能出现严重难治性、多性疼痛的综合征或者无意识的轻微创伤,以营养不良和功能失调为特征。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是多模式疼痛管理,然而长期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本文重点对1例利多卡因局部皮下注射的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合理用药分析,运用循证药学的思维对该患者用药分析讨论,提供用药建议和用药教育,促进临床特殊人群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利多卡因 加巴喷丁 合理用药 未成年人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型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王海 徐可可 +3 位作者 高松年 顾玉玲 孙小星 周徐 《交通医学》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I型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I型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分为CRPS组(CRPS I型)和非CRPS组各60例。比较两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分析血清IL-6、TNF-α水平与CRPS I型患者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上肢活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的相关性。将CRP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rTMS治疗,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变化。结果:CRPS组血清IL-6、TNF-α水平分别为(6.61±4.17)pg/mL和(18.37±10.05)pg/mL,高于非CRPS组的(4.79±2.62)pg/mL和(12.87±6.8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水平升高是脑卒中后发生CRPS I型的危险因素(P<0.05),而IL-6水平与脑卒中后发生CRPS I型无关(P>0.05)。CRPS组血清IL-6水平与疼痛VAS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425,P<0.01),与FMA评分无关(P>0.05),TNF-α水平与疼痛VAS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219,P<0.05),与FMA评分存在负相关性(r=-0.694,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CRPS I型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rTMS可明显降低IL-6、TNF-α水平,IL-6水平与疼痛严重程度正相关,TNF-α水平与患侧上肢活动受限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TMS用于治疗脑卒中后CRPS I型患者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重复经颅磁刺激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李程 冯硕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5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Ⅰ型CRPS发生率,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发生Ⅰ型CRPS的...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Ⅰ型CRPS发生率,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发生Ⅰ型CRPS的危险因素。结果:13例患者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发生率8.2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与伤后VAS评分高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危险因素,肩袖肌腱撕裂程度小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及肩袖损伤后疼痛程度高的患者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风险大,肩袖撕裂程度也与术后并发Ⅰ型CRPS有关,临床对于此类患者应尽早加强预防及干预,以降低Ⅰ型CRP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修复术 Ⅰ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细银质针结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I型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黄少莹 王红伟 +1 位作者 贺昀 梁坤 《大医生》 2024年第13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 目的探讨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细银质针疗法结合“靳氏肩三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两组患者上肢FMA、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CGR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银质针 靳氏肩三针 卒中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
下载PDF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病人自身抗体在体外诱导内皮细胞促炎作用和功能紊乱 被引量:1
20
作者 Dharmalingam B Singh P +2 位作者 Schramm P 慎紫玉(译) 郑拥军(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0-413,共4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肢体创伤后局部反应不足从而导致严重疼痛以及患肢自主神经和营养变化的综合征。针对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和毒蕈碱M2受体的自身抗体(hβ2AR和hM2R)既往在CRPS病人中被...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肢体创伤后局部反应不足从而导致严重疼痛以及患肢自主神经和营养变化的综合征。针对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和毒蕈碱M2受体的自身抗体(hβ2AR和hM2R)既往在CRPS病人中被描述过。该研究分析了CRPS病人的血清中针对hβ2AR、hM2R和内皮细胞的自身抗体,并研究了来自13名CRPS病人的纯化IgG对内皮细胞的功能影响。健康对照组11例,无CRPS的桡骨骨折病人7例和外周动脉血管疾病病人10例作为对照组。CRPS-IgG与内皮细胞表面结合(P<0.001),与hβ2AR和hM2R结合(P<0.05),后通过添加β2AR和M1R拮抗剂逆转。CRPS-IgG导致细胞毒性增加和内皮细胞增殖率降低,并且通过添加特异性拮抗剂,作用被中和。关于第二信使途径,CRPS-IgG诱导ERK1/2,p38和STAT1磷酸化,而AKT磷酸化在蛋白质水平上降低。此外,CRPS-IgG诱导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增加,从而诱导内皮细胞的促炎状况。该研究结果表明,CRPS病人不仅会产生针对hβ2AR和hM2R的自身抗体,而且这些自身抗体还会干扰内皮细胞在体外诱导hβ2AR和hM2R的功能效应,因此这可能是CRPS的病理生理学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 内皮细胞 肾上腺素和毒蕈碱受体 自身免疫 自身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