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茶鲜叶制备速溶绿茶工艺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玉壬
陈波伟
+2 位作者
陈春凤
杨慧
杨晓萍
《中国茶叶加工》
2021年第4期46-52,共7页
文章以茶鲜叶为原料,经烫漂、打浆等工艺制备速溶绿茶,研究关键工艺参数对茶鲜叶制备速溶绿茶的影响,以色差、内含成分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打浆法最优工艺。结果表明,鲜叶摊放12 h是打浆制备速溶绿茶最优摊放时长;打浆法的最优...
文章以茶鲜叶为原料,经烫漂、打浆等工艺制备速溶绿茶,研究关键工艺参数对茶鲜叶制备速溶绿茶的影响,以色差、内含成分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打浆法最优工艺。结果表明,鲜叶摊放12 h是打浆制备速溶绿茶最优摊放时长;打浆法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打浆料液比1∶3、打浆液温度0~5℃、打浆时间3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速溶绿茶干茶色泽翠绿,溶解性良好,营养物质丰富,氨基酸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绿茶
夏秋茶鲜叶
加工工艺
打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揉捻程度对酯香型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亚楠
许文璨
+4 位作者
吴双
陈文君
曾莉
曾若楠
黄友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49-56,共8页
【目的】当前夏秋茶资源浪费严重,红茶同质化明显,为此以夏秋鲜叶研制出一种酯香红茶。为优化发酵工艺,探析不同揉捻程度对酯香型红茶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夏季的福鼎大白为原料,设轻揉(15 min)、中揉(30 min)和重揉(45 min)3种揉捻程...
【目的】当前夏秋茶资源浪费严重,红茶同质化明显,为此以夏秋鲜叶研制出一种酯香红茶。为优化发酵工艺,探析不同揉捻程度对酯香型红茶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夏季的福鼎大白为原料,设轻揉(15 min)、中揉(30 min)和重揉(45 min)3种揉捻程度,在渥红时接种产酯香风味的酵母菌种(Saccharomyces)RW,生产具有酯香风味的红茶产品——酯香型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和主要理化成分测定评价不同揉捻程度对酯香型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揉捻程度的增加,酯香红茶的酯香整体更浓。酯香红茶水浸出物含量以中揉处理最高(25.06%),重揉处理最低(20.88%),但均显著低于无接菌对照;游离氨基酸含量以中揉处理最高(1.21%),且各揉捻处理均显著高于无接菌对照;可溶性糖含量以中揉处理最高(3.15%),显著高于无接菌对照;茶多酚含量以重揉处理最低(7.19%),且各揉捻处理均显著低于无接菌对照;3种不同揉捻程度的样品之间茶黄素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中揉(30 min)更有利于酯香型红茶的品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鲜叶
产香菌
酯香型红茶
揉捻程度
理化成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烫漂护绿技术制备超微绿茶粉工艺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波伟
王燕
+1 位作者
杨晓萍
冯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331-335,共5页
目的研究烫漂护绿技术制备超微绿茶粉的工艺。方法本试验以夏秋茶鲜叶为原料,经不同烫漂护绿技术处理后制备超微绿茶粉,通过比较分析其色差和内含成分的含量变化,筛选最佳护绿剂种类、烫漂护绿处理时间、最佳护绿剂浓度及护绿剂溶液重...
目的研究烫漂护绿技术制备超微绿茶粉的工艺。方法本试验以夏秋茶鲜叶为原料,经不同烫漂护绿技术处理后制备超微绿茶粉,通过比较分析其色差和内含成分的含量变化,筛选最佳护绿剂种类、烫漂护绿处理时间、最佳护绿剂浓度及护绿剂溶液重复使用次数。结果夏秋茶鲜叶在0.04%护绿剂C溶液中100℃烫漂60 s,得到的超微绿茶粉干茶色泽绿及内含成分含量最优,该护绿液可重复使用2次。结论该技术可显著提高超微绿茶粉绿色泽,改善绿茶粉风味,提高夏秋茶制绿茶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鲜叶
烫漂
护绿
色差
内含成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鲜叶制备速溶绿茶工艺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玉壬
陈波伟
陈春凤
杨慧
杨晓萍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21年第4期46-52,共7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662017PY054)。
文摘
文章以茶鲜叶为原料,经烫漂、打浆等工艺制备速溶绿茶,研究关键工艺参数对茶鲜叶制备速溶绿茶的影响,以色差、内含成分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打浆法最优工艺。结果表明,鲜叶摊放12 h是打浆制备速溶绿茶最优摊放时长;打浆法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打浆料液比1∶3、打浆液温度0~5℃、打浆时间3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速溶绿茶干茶色泽翠绿,溶解性良好,营养物质丰富,氨基酸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
关键词
速溶绿茶
夏秋茶鲜叶
加工工艺
打浆
Keywords
Instant green tea
Summer and fall fresh tea leaves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Pulping
分类号
S37 [农业科学—农产品加工]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揉捻程度对酯香型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亚楠
许文璨
吴双
陈文君
曾莉
曾若楠
黄友谊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49-56,共8页
基金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行动项目——茶产业科技创新项目茶叶深加工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662016PY101)。
文摘
【目的】当前夏秋茶资源浪费严重,红茶同质化明显,为此以夏秋鲜叶研制出一种酯香红茶。为优化发酵工艺,探析不同揉捻程度对酯香型红茶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夏季的福鼎大白为原料,设轻揉(15 min)、中揉(30 min)和重揉(45 min)3种揉捻程度,在渥红时接种产酯香风味的酵母菌种(Saccharomyces)RW,生产具有酯香风味的红茶产品——酯香型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和主要理化成分测定评价不同揉捻程度对酯香型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揉捻程度的增加,酯香红茶的酯香整体更浓。酯香红茶水浸出物含量以中揉处理最高(25.06%),重揉处理最低(20.88%),但均显著低于无接菌对照;游离氨基酸含量以中揉处理最高(1.21%),且各揉捻处理均显著高于无接菌对照;可溶性糖含量以中揉处理最高(3.15%),显著高于无接菌对照;茶多酚含量以重揉处理最低(7.19%),且各揉捻处理均显著低于无接菌对照;3种不同揉捻程度的样品之间茶黄素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中揉(30 min)更有利于酯香型红茶的品质形成。
关键词
夏秋茶鲜叶
产香菌
酯香型红茶
揉捻程度
理化成分
Keywords
summer and autumn tea leaf
aroma-producing fungus
ester-flavor black tea
rolling degre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烫漂护绿技术制备超微绿茶粉工艺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波伟
王燕
杨晓萍
冯瑛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出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331-335,共5页
文摘
目的研究烫漂护绿技术制备超微绿茶粉的工艺。方法本试验以夏秋茶鲜叶为原料,经不同烫漂护绿技术处理后制备超微绿茶粉,通过比较分析其色差和内含成分的含量变化,筛选最佳护绿剂种类、烫漂护绿处理时间、最佳护绿剂浓度及护绿剂溶液重复使用次数。结果夏秋茶鲜叶在0.04%护绿剂C溶液中100℃烫漂60 s,得到的超微绿茶粉干茶色泽绿及内含成分含量最优,该护绿液可重复使用2次。结论该技术可显著提高超微绿茶粉绿色泽,改善绿茶粉风味,提高夏秋茶制绿茶粉的品质。
关键词
夏秋茶鲜叶
烫漂
护绿
色差
内含成分
Keywords
summer-autunm fresh tea
blanching
green-protecting
color difference
ingredients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茶鲜叶制备速溶绿茶工艺研究
李玉壬
陈波伟
陈春凤
杨慧
杨晓萍
《中国茶叶加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揉捻程度对酯香型红茶品质的影响
刘亚楠
许文璨
吴双
陈文君
曾莉
曾若楠
黄友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烫漂护绿技术制备超微绿茶粉工艺研究
陈波伟
王燕
杨晓萍
冯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