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人文方法视域下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在日本的传播研究
1
作者 张建伟 姚艳玲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4期5-20,共16页
本文基于批评话语分析与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运用文本挖掘等数字人文方法考察了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关键词在日本四家主流报纸上的传播情况,分析了日媒报道中的议程设置及其动因。研究发现,日媒对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关键词的报道呈现片面性... 本文基于批评话语分析与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运用文本挖掘等数字人文方法考察了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关键词在日本四家主流报纸上的传播情况,分析了日媒报道中的议程设置及其动因。研究发现,日媒对中国特色外交话语关键词的报道呈现片面性以及媒体之间报道篇数的不均衡性。“一带一路”等与经济相关的外交话语是传播热点并且热度持续时间长,而“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关键词的报道篇数极少。这种倾向反映出日媒对中国特色外交话语的传播受经济需求驱动,同时具有刻意淡化我国外交理念、价值观等主题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 批评话语分析 议程设置 文本挖掘
下载PDF
中国外交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国家形象建构的视角
2
作者 武建国 马春雨 宋玥 《中国语言战略》 2024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国家形象是一国内外对其行为、活动、成就等的总体认知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本文基于中国外交话语语料库,对中国外交话语中的隐喻进行批评性分析,探讨外交话语如何通过隐喻来建构国家形象。研究表明,... 国家形象是一国内外对其行为、活动、成就等的总体认知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本文基于中国外交话语语料库,对中国外交话语中的隐喻进行批评性分析,探讨外交话语如何通过隐喻来建构国家形象。研究表明,中国外交话语中大量使用旅程隐喻和建筑隐喻,这是由于旅程、建筑与中国意识形态的内容和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隐喻广泛存在于外交话语中,我们可以通过批评隐喻分析模型展开分析,为国家形象建构提供方向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隐喻分析 外交话语 国家形象建构 语料库
下载PDF
外交话语中的中国形象特征及其成因探析
3
作者 俸振海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期513-520,共8页
本文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以扩展意义单位模型为研究框架,借助语料库工具AntConc从节点词“China”的搭配词和典型类联接、语义倾向和语义韵的角度切入,分析2018~2022年海外署名文章英译文本中塑造的中国形象,并阐释其内在成因。研究发... 本文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以扩展意义单位模型为研究框架,借助语料库工具AntConc从节点词“China”的搭配词和典型类联接、语义倾向和语义韵的角度切入,分析2018~2022年海外署名文章英译文本中塑造的中国形象,并阐释其内在成因。研究发现,海外署名文章英译文本塑造了独立自主、积极有为、和平友好、自信开放、守信负责的中国形象。中国形象的成因不仅与中国外交政策、中国文化观念有关,还与话语建构策略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话语 中国形象 海外署名文章 批评话语分析 扩展意义单位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美外交话语建设的演变及特点研究
4
作者 周泽龙 《理论经纬》 2024年第1期201-213,共13页
新中国对美外交话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其演变历程可以概括为实现“站起来”的革命型外交话语、努力“富起来”的发展型外交话语和正在“强起来”的倡导型外交话语。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中国对美外... 新中国对美外交话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其演变历程可以概括为实现“站起来”的革命型外交话语、努力“富起来”的发展型外交话语和正在“强起来”的倡导型外交话语。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中国对美外交话语的本质特征,其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的统领、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寻求共识、言行一致;其功能定位是服务于中美外交实践,服务于中国国际形象树立。梳理还原中国对美外交话语的历史样貌,可以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别是话语理论的建设、话语表达的精准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外交话语 话语构建
下载PDF
从抗争到引领:中国共产党外交话语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博一 《理论研究》 2024年第3期42-51,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进行对外交往进程中所使用的外交话语经历着从抗争到引领的历史变迁。这种历史变迁主要源于时代条件和历史环境,以及国家任务等国际国内双向体系压力。其中,抗争式外交话语的目标主要是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革...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进行对外交往进程中所使用的外交话语经历着从抗争到引领的历史变迁。这种历史变迁主要源于时代条件和历史环境,以及国家任务等国际国内双向体系压力。其中,抗争式外交话语的目标主要是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革命式外交话语的主要目标在于巩固新生政权和赢得广泛国际承认;平等式外交话语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和平共处与合作发展,融入式外交话语的主要目标在于回归国际社会、融入现行世界外交话语体系以及建立世界外交话语新秩序;引领式外交话语的主要目标在于以合作型外交思维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指引,推动世界外交话语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继而为世界外交话语体系转型贡献中国智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外交话语 中国外交 政党外交
下载PDF
扩展意义单位模型下的中国外交话语分析
6
作者 万雪婷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期297-303,共7页
本研究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的演讲为语料,采用扩展意义单位模型作为研究框架,并利用语料库检索工具对关键词的搭配和典型类联接进行了深入的语义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持续提出中国方案,清晰表达中国立场... 本研究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的演讲为语料,采用扩展意义单位模型作为研究框架,并利用语料库检索工具对关键词的搭配和典型类联接进行了深入的语义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持续提出中国方案,清晰表达中国立场,分享中国的成就,通过积极措辞塑造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和平、承担国际责任的形象。这种积极的外交话语有助于构建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良好形象,传达中国的态度和立场,既有利于国际社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又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意义单位 外交话语 中国形象
下载PDF
人际功能视角下外交话语翻译中情态动词的使用研究
7
作者 唐艺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5期30-34,共5页
外交话语翻译中情态动词的使用与人际意义的实现紧密相连。该文从人际功能的视角,讨论了外交话语翻译中的情态动词及其类型、量值的使用情况,并对比习近平外交话语原文及译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特点,分析在外交话语译文中如何使用情态动... 外交话语翻译中情态动词的使用与人际意义的实现紧密相连。该文从人际功能的视角,讨论了外交话语翻译中的情态动词及其类型、量值的使用情况,并对比习近平外交话语原文及译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特点,分析在外交话语译文中如何使用情态动词构建人际意义及其效果。通过该文研究发现,外交话语中情态动词的英译过程经历了主动多样的转化,增加了动力情态动词和认识情态动词的使用,并倾向于使用中量值情态动词。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情态动词,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国际关系,准确传达中国意图,提高交流效率,促进双方的沟通和合作,达到预期的外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功能 外交话语 英译 情态动词 情态值 情态类型
下载PDF
外交话语的陌生化英译策略初探
8
作者 邓雯菲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186-189,共4页
外交话语英译中大量采用陌生化策略的现象值得更多关注。本文以2022-2023年国家领导人国际演讲为例,分析探讨了英译版本多次采用这一翻译策略,有效地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中国声音和中国立场。对习近平主席话语中常用隐喻、文化典故、古典... 外交话语英译中大量采用陌生化策略的现象值得更多关注。本文以2022-2023年国家领导人国际演讲为例,分析探讨了英译版本多次采用这一翻译策略,有效地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中国声音和中国立场。对习近平主席话语中常用隐喻、文化典故、古典诗歌等进行陌生化处理,不仅增添了语言的新鲜感及异国风味,也给受众带来语言上的冲击,引其回味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外交话语 翻译策略 国家领导人演讲
下载PDF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权构建研究
9
作者 周钰麟 《区域治理》 2024年第6期35-37,共3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权构建是基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构建中国特色外交话语权经历了从独立自主争取外交承认的外交新纪元、和平发展推动形成全方位外交开放格局、迈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特...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权构建是基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构建中国特色外交话语权经历了从独立自主争取外交承认的外交新纪元、和平发展推动形成全方位外交开放格局、迈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三个重要时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话语权构建的基本经验,对理解构建中国特色外交话语权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外交话语 国际影响力
下载PDF
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国家生态形象自塑研究——以习近平主席外交话语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峰 高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56,共12页
作为国际媒体议程中的显要事件,环境治理日益演变为国家形象建构与话语权博弈的重要场域。本研究结合语料库和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生态话语分析方法,从经验意义系统、人际意义系统、语篇意义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习近平主席2013—2022... 作为国际媒体议程中的显要事件,环境治理日益演变为国家形象建构与话语权博弈的重要场域。本研究结合语料库和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生态话语分析方法,从经验意义系统、人际意义系统、语篇意义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习近平主席2013—2022年在重要国际舞台讲话中有关生态文明的英文话语,探讨官方环境话语的传播策略、输出内容与生态价值、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生态话语表达以有益性话语为主,反映出中国在生态治理理念、角色、成果三方面的作为和期许,塑造了有责任、有担当、有行动的正面生态形象,并且通过强调经验识解、角色定位和情感诉诸等手段向国际社会传递出积极的生态保护意义;该话语有助于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和认同度,彰显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国家形象 环境议题 外交话语 习近平
下载PDF
中国外交话语跨文化共情传播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庆亮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5-88,共4页
外交话语是一个国家外交理念的重要载体,跨文化共情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国外交话语在不同文化主体间的同向解读和情感共鸣。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共四卷)中文版为例,挖掘共情资源,分析中国外交话语跨文化共情传播的独特优势并探讨实现... 外交话语是一个国家外交理念的重要载体,跨文化共情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国外交话语在不同文化主体间的同向解读和情感共鸣。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共四卷)中文版为例,挖掘共情资源,分析中国外交话语跨文化共情传播的独特优势并探讨实现价值共享的创新路径,助推中国外交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的一体化建设,提升中国外交话语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话语 共情 传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下载PDF
外交话语中的互文性及其语用功能研究
12
作者 俸振海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10期4603-4609,共7页
本文以2014年至2022年60篇海外署名文章为语料,基于互文性理论,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其互文关系及其语用功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就语篇意义层面而言,海外署名文章在宏观上构成了结构互文、主题互文和体裁互文;就语篇形式层面而言,文章... 本文以2014年至2022年60篇海外署名文章为语料,基于互文性理论,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其互文关系及其语用功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就语篇意义层面而言,海外署名文章在宏观上构成了结构互文、主题互文和体裁互文;就语篇形式层面而言,文章中最常使用的微观互文手段有引用、提及和套语;海外署名文章具有构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以及劝说两国间合作交流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话语 海外署名文章 互文性 语用功能
下载PDF
外交笔谈:汉字文化圈国家外交话语叙事模式的历史考证与当代价值
13
作者 杨明星 刘林君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3年第2期242-256,共15页
汉语在古代和近代东亚诸国对外关系史上曾长期扮演着国际通用语的角色,而“外交笔谈”则是汉字文化圈内各国之间普遍采取的一种以汉字为媒的书面交流方式,因其在表达思想和情感上的独特优势而被外交官和文人所青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 汉语在古代和近代东亚诸国对外关系史上曾长期扮演着国际通用语的角色,而“外交笔谈”则是汉字文化圈内各国之间普遍采取的一种以汉字为媒的书面交流方式,因其在表达思想和情感上的独特优势而被外交官和文人所青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外交话语传播模式。本文采用外交话语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叙事学和汉学等跨学科视角,结合外交笔谈文献资料,对外交笔谈的历史起源、发展脉络、文体特征和话语功能等进行系统研究。外交笔谈的千年兴衰史也是对世界话语力量格局演变史和中国古代外交话语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研究外交笔谈对推动汉语国际传播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和亚洲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笔谈 外交话语 汉语国际传播 亚洲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外交话语翻译分析
14
作者 张焕香 马俪畅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2期96-98,共3页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语言使用,注重语言的交际作用。外交话语是在特定场合中,国与国之间互相交流的用语,而不同国家的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同,这时的交流就需要翻译在其中承担桥梁作用。文章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选取双语版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为... 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语言使用,注重语言的交际作用。外交话语是在特定场合中,国与国之间互相交流的用语,而不同国家的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同,这时的交流就需要翻译在其中承担桥梁作用。文章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选取双语版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为外交话语翻译的研究语料,分析外交话语中的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旨在探讨外交话语翻译的方法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外交话语翻译 翻译方法
下载PDF
我国外交话语研究述评:热点、局限与展望(2004-2022)
15
作者 彭肇一 《东南传播》 2023年第2期82-85,共4页
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外交话语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备受瞩目。通过对2004-2022年外交话语研究的487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政治学、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是其分布的三大主要学科,主要热点包括:外交话语的语言特征研究、外交话语... 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外交话语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备受瞩目。通过对2004-2022年外交话语研究的487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政治学、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是其分布的三大主要学科,主要热点包括:外交话语的语言特征研究、外交话语权与外交话语对外传播研究,外交话语的意义建构研究。目前我国外交话语研究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提出未来研究可以突破的方向,为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话语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外交话语 对外话语体系
下载PDF
外交话语技巧与国家安全危机的化解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键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8,共9页
习惯于丛林法则思维的人大多认为,国家安全危机化解的关键手段就是国家的实力,甚至只是武力。但是国家实力并不是确保国家安全和化解安全危机的唯一手段,国际关系的“安全困境”表明,在国家实力之外,化解国家安全危机还有其他有效的手段... 习惯于丛林法则思维的人大多认为,国家安全危机化解的关键手段就是国家的实力,甚至只是武力。但是国家实力并不是确保国家安全和化解安全危机的唯一手段,国际关系的“安全困境”表明,在国家实力之外,化解国家安全危机还有其他有效的手段,即话语技巧的使用和语言功能的发挥。外交话语视域下,国家安全危机大致可以识别为:舆论攻击、经济制裁、战争威胁、军事包围。这四个方面即便在最有可能发生战争的军事包围,只要战争还没有打响,那么外交行为就不会停止,话语化解安全危机的可能性就依然存在。话语化解安全危机的方式主要在于话语技巧的使用,即把话语技巧嵌入外交声明、说服、辩论、反驳等话语实践中,使不可能的和平变成可能的和平,使可能的战争成为不可能的战争,从而大大降低国家安全成本,维护国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话语 话语技巧 国家安全 安全危机 国家安全成本
下载PDF
“政治等效”理论视角下外交话语中古诗文的英译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卫思雨 周延鹤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期93-97,共5页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如何在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中正面展示中华文化的风采和魅力已成为外宣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以“政治等效”为理论依据,以我国领导人近五年来在各类涉外场合讲话用典的英语翻译为研究对...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如何在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中正面展示中华文化的风采和魅力已成为外宣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以“政治等效”为理论依据,以我国领导人近五年来在各类涉外场合讲话用典的英语翻译为研究对象,从“政治等效”的“政治性”“动态性”“平衡性”三原则研究外交辞令诗词英译效果。研究表明,在将我国外交话语中的各类古诗文翻译为英语时,切合“政治等效”理论的译文能够更好地再现源语言的政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等效 外交话语 英译
下载PDF
晚清外交话语转型视域下的国家翻译能力建构研究
18
作者 夏军 吴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9,共9页
晚清外交话语承载着表达与书写中国早期现代化转型的沧桑巨变,虽屡屡“哽咽失声”,亦秉持着表达自我与维护民族权益的时代使命。然而,晚清政府翻译意识缺失,翻译队伍薄弱,翻译实践缺席与翻译资源匮乏等国家翻译能力孱弱的境况,使得晚清... 晚清外交话语承载着表达与书写中国早期现代化转型的沧桑巨变,虽屡屡“哽咽失声”,亦秉持着表达自我与维护民族权益的时代使命。然而,晚清政府翻译意识缺失,翻译队伍薄弱,翻译实践缺席与翻译资源匮乏等国家翻译能力孱弱的境况,使得晚清政府对外交往中失声又失语的困境雪上加霜。透过晚清朝贡外交向条约外交转型的历史镜像,探寻清政府在有限权力资本与话语资源情状下,通过出台翻译政策、制定翻译规划、创办翻译教育和开展翻译实践等国家翻译能力治理举措引入西方外交智识,重构外交话语,维护外交权益的历史史实,为翻译史学助力“中国之治”外交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历史参照与前车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外交话语 国家翻译能力 建构与成效
下载PDF
修辞“认同”视角下外交话语隐喻的英译研究--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为例
19
作者 叶育春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23年第2期50-53,共4页
外交话语与外宣翻译是构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依据西方修辞学的观点,外交话语和外宣翻译都是具有“劝说”目的的修辞行为,而取得受众的认同是修辞成功的关键。隐喻是修辞话语,也是外交话语中的常用手段。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译... 外交话语与外宣翻译是构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依据西方修辞学的观点,外交话语和外宣翻译都是具有“劝说”目的的修辞行为,而取得受众的认同是修辞成功的关键。隐喻是修辞话语,也是外交话语中的常用手段。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译者以受众的认同为基础,充分考虑中英两种不同语言文化隐喻的使用差异,灵活采用直译隐喻、释义隐喻、隐喻替换等翻译手段,实现了外交话语的修辞劝说和交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隐喻英译 外交话语 外宣翻译 修辞
下载PDF
习近平外交话语研究新指向
20
作者 肖立章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14-I0014,共1页
新时代,中国开启了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2010年,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亦将成为国际议题发起者与国际政治规则构建者。伴随我国外交关系与姿态持续改变,多数西方国家创造并传播“中国威胁论”... 新时代,中国开启了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2010年,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亦将成为国际议题发起者与国际政治规则构建者。伴随我国外交关系与姿态持续改变,多数西方国家创造并传播“中国威胁论”的错误舆论导向,使我国大众内心产生恐慌情绪。针对该问题,国家迅速制定相关应对方案,通过主动出击方式,多次在国际正式场合发表演讲,以外交话语为媒介明确中国坚定立场、传播中国声音、分享中国经验及提出中国特色方案,展现中国鲜明的亲诚、惠容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导向 中国威胁论 应对方案 外交话语 重要参与者 恐慌情绪 外交关系 规则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