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肉牵伸技术配合按揉外劳宫穴治疗急性落枕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蒋芳华 姚祖进 《光明中医》 2023年第4期713-716,共4页
目的 探讨肌肉牵伸技术配合按揉外劳宫穴对急性落枕的即刻效应。方法 26例急性落枕患者,采用颈部肌肉牵伸技术及按揉外劳宫穴治疗1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ROM)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对比疗效。结果 经治... 目的 探讨肌肉牵伸技术配合按揉外劳宫穴对急性落枕的即刻效应。方法 26例急性落枕患者,采用颈部肌肉牵伸技术及按揉外劳宫穴治疗1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ROM)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对比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即刻,患者VAS评分、颈椎各向ROM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84.6%(22/26)。结论 肌肉牵伸技术配合按揉外劳宫穴可以改善急性落枕患者疼痛及关节活动度,具有良好的即刻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落枕 肌肉牵伸技术 外劳宫 推拿
下载PDF
针刺外劳宫穴强刺激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晓娜 孙忠人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11期1021-1023,共3页
目的评价针刺外劳宫穴强刺激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外劳宫穴强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8星期后,观察两组... 目的评价针刺外劳宫穴强刺激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外劳宫穴强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8星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患侧肢体肌张力测定)、FMA(患侧手运动功能测定)、ADL(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AS、FMA及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AS、FMA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外劳宫穴强刺激是一种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中风后遗症 外劳宫 强刺激 肌痉挛
下载PDF
针刺风池和外劳宫穴治疗寰枢关节劳损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斌 陈红 +1 位作者 张耀雷 李建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82,19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和外劳宫穴治疗寰枢关节劳损与口服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3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及对照组150例。治疗组针刺双侧风池和外劳宫穴,每天1次。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mg/次,每天2次,10d为1个疗程。2...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和外劳宫穴治疗寰枢关节劳损与口服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3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及对照组150例。治疗组针刺双侧风池和外劳宫穴,每天1次。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mg/次,每天2次,10d为1个疗程。2组分别在治疗10d和6个月后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评定。结果 :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8%,两者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1例出现副作用。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43.3%,对照组有效率为23.2%,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风池和外劳宫穴治疗寰枢关节劳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口服药物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劳损 针刺 风池穴 外劳宫
下载PDF
针刺外劳宫配合微波照射治疗落枕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红平 陈志伍 《中外医疗》 2009年第18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外劳宫配合微波照射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采用针刺外劳宫配合微波照射治疗。对照组34例,单独采用微波照射治疗。对2组VA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VAS评分无明显差... 目的观察针刺外劳宫配合微波照射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采用针刺外劳宫配合微波照射治疗。对照组34例,单独采用微波照射治疗。对2组VA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62.6%,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愈率为35.3%,总有效率为82.4%。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针刺外劳宫配合微波照射治疗落枕,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枕 针灸疗法 微波照射 外劳宫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针刺后溪穴、外劳宫穴加局部穴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泽林 葛磊 李博慧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第7期627-627,共1页
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后溪穴加局部穴治疗肩周炎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80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33例,女4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0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周;左肩28例,右肩47例,双侧发病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后溪穴加局部穴治疗肩周炎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80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33例,女4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0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周;左肩28例,右肩47例,双侧发病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制订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后溪穴 治疗组 肩周炎 临床观察 外劳宫 诊断疗效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门诊患者
下载PDF
外劳宫穴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宝珠 《针灸临床杂志》 1993年第4期50-51,共2页
笔者选用28号1寸毫针,与皮肤呈60度,由手背斜刺进针,行快速提插、捻转之针法,使之迅速得气,间歇3~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15~30分钟。并采用“运刺”与“近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颈项、肩背、腰、胁、脘腹部急性痛症,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外劳宫 针灸疗法 疼痛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外劳宫治疗落枕96例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华 曹继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1-612,共2页
笔者自1997~2001年在门诊应用外劳宫治疗落枕9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外劳宫 落枕 针刺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针刺外劳宫和太冲穴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袁佳 豆运香 《中国康复》 2009年第4期259-259,共1页
目的:观察针刺外劳宫及太冲穴治疗脑卒中软瘫期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头针运动区,良肢体位摆放及偏瘫肢体被动、助动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加针刺患侧太冲和外劳宫... 目的:观察针刺外劳宫及太冲穴治疗脑卒中软瘫期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头针运动区,良肢体位摆放及偏瘫肢体被动、助动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加针刺患侧太冲和外劳宫穴,强刺激手法。结果:治疗1周时,2组患侧上下肢Brunnstrom分级达3~6级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显著(P<0.05)。治疗1个月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合太冲和外劳宫穴强刺激手法能明显促进脑卒中软瘫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软瘫 针刺 外劳宫 太冲穴
下载PDF
电针外关、外劳宫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指屈曲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心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7期3232-3234,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外关、外劳宫穴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手指屈曲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指屈曲挛缩的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 目的观察电针外关、外劳宫穴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手指屈曲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指屈曲挛缩的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取患侧外关、外劳宫穴接电针治疗,配合手三里、曲池等穴位针刺,针刺结束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行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评价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ADL)评分。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3个疗程后改良Ashworth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3个疗程后改良Ashworth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外关、外劳宫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指屈曲痉挛,可有效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手痉挛,改善手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手指屈曲痉挛 电针 外关穴 外劳宫 康复训练
下载PDF
针刺外劳宫穴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落枕160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碧霞 《河南中医》 2007年第7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落枕 针刺 中药离子导入 外劳宫
下载PDF
针刺患侧外劳宫穴治疗急性落枕36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炫斯 李珍 《河南中医》 2012年第3期352-353,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患侧外劳宫穴治疗急性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采用针刺患侧外劳宫穴与局部电针治疗,每周治疗3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4%;... 目的:观察针刺患侧外劳宫穴治疗急性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采用针刺患侧外劳宫穴与局部电针治疗,每周治疗3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患侧外劳宫穴治疗急性落枕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劳宫 急性落枕 针刺疗法
下载PDF
外劳宫、中渚穴在临床上联合应用的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丰君 《针灸临床杂志》 1999年第9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穴位 外劳宫 中渚穴 联合应用
下载PDF
外劳宫穴运动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媛 樊晓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8期125-127,共3页
目的观察外劳宫穴运动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外劳宫穴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局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第1、3天治疗后... 目的观察外劳宫穴运动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外劳宫穴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局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第1、3天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结束后,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结束后,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劳宫穴运动针法及常规局部取穴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效果,但外劳宫穴运动针法的即刻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运动针法 外劳宫
下载PDF
伤科治疗急性腰扭伤加针刺“外劳宫穴”“外关穴”28例临床观察
14
作者 陈锡铭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7期45-46,共2页
近3年来,急性腰扭伤,除伤科常规治疗外,采用了针刺双侧“外劳宫穴”“外关穴”“人中穴”配“阿是穴”治疗。通过28例临床观察,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腰扭伤 针刺 外劳宫 外关穴
下载PDF
人体内外劳宫穴与少府穴太赫兹波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志军 曹青青 章文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54-2857,共4页
目的:研究劳宫穴、外劳宫穴、少府穴的太赫兹波特征。方法:运用太赫兹光谱技术,对10名在校大学生的右手劳宫、外劳宫、少府穴分别进行太赫兹波检测。结果:发现穴位太赫兹波辐射光谱在0.90~3.60THz,最高峰值在3.05THz;男性穴位辐射量高... 目的:研究劳宫穴、外劳宫穴、少府穴的太赫兹波特征。方法:运用太赫兹光谱技术,对10名在校大学生的右手劳宫、外劳宫、少府穴分别进行太赫兹波检测。结果:发现穴位太赫兹波辐射光谱在0.90~3.60THz,最高峰值在3.05THz;男性穴位辐射量高于女性穴位辐射量,以外劳宫穴男女差异最为明显;劳宫穴辐射量高于少府穴、外劳宫穴辐射量,少府穴与外劳宫穴辐射量较为接近。结论:人体穴位中的"气"包含太赫兹波,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着太赫兹辐射量的差别,每个穴位的太赫兹波辐射量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穴位 外劳宫 少府
原文传递
针刺风池和外劳宫穴治疗寰椎横韧带骨化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建辉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和外劳宫穴治疗寰椎横韧带骨化的近远期疗效。方法:56例寰椎横韧带骨化患者采用针刺双侧风池和外劳宫穴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近期治愈率80.4%,远期治愈率19.6%(P<0....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和外劳宫穴治疗寰椎横韧带骨化的近远期疗效。方法:56例寰椎横韧带骨化患者采用针刺双侧风池和外劳宫穴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近期治愈率80.4%,远期治愈率19.6%(P<0.005)。结论:针刺风池和外劳宫穴治疗寰椎横韧带骨化安全有效,近期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 横韧带 寰椎 风池穴 外劳宫 针刺
原文传递
人体中渚穴、合谷穴与非经穴外劳宫的太赫兹波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志文 张敬文 +2 位作者 邱烈泽 张舟南 章文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09-3011,共3页
目的:研究中渚穴、合谷穴与非经穴外劳宫的太赫兹波特征。方法:运用太赫兹光谱技术,对50名在校大学生的右手背中渚穴、合谷穴、非经穴外劳宫、手掌劳宫穴和非穴位部位(掌心大鱼际部位正中距离劳宫穴1cm)分别进行太赫兹波检测。结果:穴... 目的:研究中渚穴、合谷穴与非经穴外劳宫的太赫兹波特征。方法:运用太赫兹光谱技术,对50名在校大学生的右手背中渚穴、合谷穴、非经穴外劳宫、手掌劳宫穴和非穴位部位(掌心大鱼际部位正中距离劳宫穴1cm)分别进行太赫兹波检测。结果:穴位太赫兹波辐射光谱在0.90~3.60THz,最高峰值在3.05THz;合谷穴太赫兹辐射量大于外劳宫太赫兹辐射量(P<0.01),中渚穴太赫兹辐射量小于外劳宫太赫兹辐射量(P<0.01);手掌部劳宫穴太赫兹辐射量大于非穴位(P<0.01)。结论:经穴与非经穴具有太赫兹波信息联系;穴位相对于非穴位的太赫兹波辐射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经穴 非经穴 中渚穴 合谷穴 外劳宫
原文传递
针刺强刺激外劳宫穴治疗卒中后腕背伸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杰俊 姜劲峰 +1 位作者 谢翠锋 叶衍承 《湖北中医杂志》 2022年第8期50-53,共4页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后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其中上肢的预后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上肢肢体恢复中,尤以远端肢体以腕背伸为主的功能难度较大。因此,腕背伸障碍是...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后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其中上肢的预后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上肢肢体恢复中,尤以远端肢体以腕背伸为主的功能难度较大。因此,腕背伸障碍是早期脑卒中患者康复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传统针灸对中风后腕背伸功能治疗大多以针刺手三里、合谷、外关等手阳明经穴为主。随着与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结合,临床上多有选用拮抗肌、筋结点和肌肉运动点为穴的针刺治疗的临床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腕背伸功能障碍 针刺 强刺激 外劳宫
原文传递
针刺外劳宫和列缺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高原部队官兵落枕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春明 苏维铎 边巍 《人民军医》 2021年第11期1084-1085,1092,共3页
落枕是高原部队官兵常见的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表现为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影响官兵日常战备训练及工作生活。该文报告了针刺外劳宫和列缺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驻高原官兵落枕1例,疗法取穴简便,快捷有效,适合在医疗条件有限的高原部队卫... 落枕是高原部队官兵常见的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表现为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影响官兵日常战备训练及工作生活。该文报告了针刺外劳宫和列缺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驻高原官兵落枕1例,疗法取穴简便,快捷有效,适合在医疗条件有限的高原部队卫勤保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劳宫 列缺 针刺 落枕 高原
原文传递
推足太阴脾经结合按摩外劳宫辅助治疗小儿腹泻寒湿证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陶军民 《中医儿科杂志》 2016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推足太阴脾经结合按摩外劳宫辅助治疗小儿腹泻寒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寒湿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推足太阴脾经结合按摩外劳宫治疗,3 d后统计... 目的观察推足太阴脾经结合按摩外劳宫辅助治疗小儿腹泻寒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寒湿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推足太阴脾经结合按摩外劳宫治疗,3 d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及治疗后2,3 d每天平均腹泻次数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推足太阴脾经结合按摩外劳宫辅助治疗小儿腹泻寒湿证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泻 寒湿证 推拿疗法 足太阴脾经 外劳宫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