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和外周循环的IL1β可减缓慢病毒感染OPTNE478G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模型的进展
1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59,共1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部分患者一旦发病,仅有三到五年存活期,且目前没有安全有效的延缓该疾病进展的药物。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基于症状的治疗方法,以提高ALS患者的...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部分患者一旦发病,仅有三到五年存活期,且目前没有安全有效的延缓该疾病进展的药物。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基于症状的治疗方法,以提高ALS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据报道,炎症状态,尤其是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升高,在ALS进展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发现通过中和外周循环IL1β可减缓ALS小鼠模型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外周循环 慢病毒感染 炎症状态 神经退行性疾病 疾病进展 小鼠模型 IL1β
下载PDF
中和外周循环的IL1β可减缓慢病毒感染OPTN^(E478G)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模型的进展
2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5-295,共1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部分患者一旦发病,仅有3~5年存活期,且目前没有安全有效的延缓该疾病进展的药物。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基于症状的治疗方法,以提高ALS患者的生存...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部分患者一旦发病,仅有3~5年存活期,且目前没有安全有效的延缓该疾病进展的药物。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基于症状的治疗方法,以提高ALS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据报道,炎症状态,尤其是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升高,在ALS进展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发现通过中和外周循环IL1β可减缓ALS小鼠模型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外周循环 慢病毒感染 炎症状态 神经退行性疾病 疾病进展 小鼠模型 IL1β
下载PDF
中和阻断中和外周循环的IL1β可减缓慢病毒感染OPTN^(E478G)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模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进展
3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6,共1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部分患者一旦发病,仅有3~5年存活期,且目前没有安全有效的延缓该疾病进展的药物。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基于症状的治疗方法,以提高ALS患者的生存...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部分患者一旦发病,仅有3~5年存活期,且目前没有安全有效的延缓该疾病进展的药物。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基于症状的治疗方法,以提高ALS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据报道,炎症状态,尤其是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升高,在ALS进展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发现通过中和外周循环IL1β可减缓ALS小鼠模型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外周循环 慢病毒感染 炎症状态 神经退行性疾病 疾病进展 小鼠模型 存活期
下载PDF
手传振动对外周循环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植物神经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春之 林立 +1 位作者 曾晓立 王林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为探讨手传振动对外周循环功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关系 ,对 39名金矿凿岩工人进行了冷水试验前后手部红外摄像及心率变异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白指组、接振组SDAN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LF/H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且均以白指组变化最甚 (P <... 为探讨手传振动对外周循环功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关系 ,对 39名金矿凿岩工人进行了冷水试验前后手部红外摄像及心率变异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白指组、接振组SDAN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LF/H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且均以白指组变化最甚 (P <0 0 5 ,P <0 0 1) ;冷水试验前、后白指组、接振组皮肤温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其中白指组降低最甚 (P <0 0 5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传振动 外周循环 植物神经 心率变异性 职业危害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外周循环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启民 乔惠萍 +3 位作者 穆永旭 闫瑞强 何俊峰 胡晓燕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循环肿瘤细胞( CTC)数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在T...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循环肿瘤细胞( CTC)数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在TACE术前1天及术后1天、3天、30天CTC数量和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 TACE术前1天和术后1天、3天、30天的CTC阳性率分别为84.0%和66.0%、58.0%、78.0%,CTC检测数量分别为(2.38±1.65)个、(1.24±1.06)个、(0.86±0.83)个、(2.10±1.63)个,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及术后1天、3天、30天的VEGF浓度分别为(304.98±33.94) pg/ml、(262.93±28.22) pg/ml、(258.40±27.55) pg/ml、(283.08±37.19) pg/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CTC数量及VEGF浓度在术后30天与术后3天两时段的差值进行相关分析,两者呈线性正相关( r=0.710,P<0.05)。结论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1∽3天内可以有效减少血液VEGF浓度并阻止肿瘤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外周循环肿瘤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手臂振动对作业工人手部功能及外周循环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立 聂继池 +3 位作者 隋桂英 张春之 张凯 王林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3-324,共2页
关键词 手臂振动 作业工人 手部功能 外周循环功能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外周循环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邱泽成 陈斌 +4 位作者 李柳生 陈健健 王仕佳 黄雄沛 林燕凤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7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外周循环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外周循环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外周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外周循环肿瘤细胞数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外周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外周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外周循环肿瘤细胞数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外周循环肿瘤细胞数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减少外周循环肿瘤细胞数目同时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外周循环肿瘤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CD133联合外周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国华 郑圣斌 +1 位作者 林彩锋 黄若磊 《腹部外科》 2018年第3期214-21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CD133联合外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访福建省立医院124例结直肠癌病例,检测癌组织中CD133表达及CTC;分为4个组:CD133^-低水平量CTC(L-CTC)组(59例)、CD133^-高水平... 目的探讨CD133联合外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访福建省立医院124例结直肠癌病例,检测癌组织中CD133表达及CTC;分为4个组:CD133^-低水平量CTC(L-CTC)组(59例)、CD133^-高水平量CTC(H-CTC)组(21例)、CD133^+L-CTC组(35例)、CD133^+H-CTC组(9例),比较4组3年生存曲线。结果 CD133^-LCTC组生存时间为(1 002.8±39.1)d,与CD133^+L-CTC组的(980.5±38.8)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CD133^-H-CTC组的(782.5±75.8)d及CD133^+H-CTC组的(368.6±3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33^+L-CTC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CD133^-H-CTC组及CD133^+H-C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33^-H-CTC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CD133^+H-CTC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33联合CTC可用于结直肠癌术后3年生存时间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循环肿瘤细胞 CD133 结直肠癌 生存曲线
下载PDF
手臂振动对心率变异性及外周循环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林立 张春之 +1 位作者 聂继池 王林 《劳动医学》 2000年第1期4-6,共3页
探讨手臂振动对作业工人心率变异性与外周循环功能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某金矿凿岩工人进行了心率变异性的评价指标 SDANN、L F/ HF分析 ,并测试了冷水试验前后作业工人的皮肤温度以及试验后 5 m in、1 0 min的复温率。 ... 探讨手臂振动对作业工人心率变异性与外周循环功能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某金矿凿岩工人进行了心率变异性的评价指标 SDANN、L F/ HF分析 ,并测试了冷水试验前后作业工人的皮肤温度以及试验后 5 m in、1 0 min的复温率。 [结果 ]作业工人 SDANN低于、L F/ HF高于对照组 ,其中振动性白指患者改变最甚 ;作业工人冷水试验前后的皮肤温度及试验后 5 min、1 0 min的复温率低于对照组 ,振动性白指患者降低最明显。 [结论 ]手臂振动造成的外周循环功能障碍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臂振动 心率变异性 外周循环 振动性白指
下载PDF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中内皮抑素水平变化对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海娥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464-1467,共4页
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多项研究发现其在抑制恶性肿瘤尤其是实体瘤中血管的生成及肿瘤的生长转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被批准应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除了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部分学者发现内... 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多项研究发现其在抑制恶性肿瘤尤其是实体瘤中血管的生成及肿瘤的生长转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被批准应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除了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部分学者发现内皮抑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高内皮抑素水平可能与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但很少有研究评估血清内皮抑素作为稳定型冠心病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对心血管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冠心病 外周循环 心血管事件 内皮抑素 癌症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 小细胞肺癌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浅谈外周循环衰竭的救治
11
作者 王国瑾 杨风兰 +1 位作者 周清全 彭韧 《河南畜牧兽医》 2001年第1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外周循环衰竭 病因 体征 急救
下载PDF
外周循环血中单核细胞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分析
12
作者 邵倩 陈福琴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02年第2期73-74,76,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外周循环血中单核细胞(MONO)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0例DM患者分为两组:DM组(UAER<30mg/d)和DN组(UAER>30mg/d),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总数,中性粒细胞(N...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外周循环血中单核细胞(MONO)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0例DM患者分为两组:DM组(UAER<30mg/d)和DN组(UAER>30mg/d),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总数,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和单核细胞(MONO)的绝对数及百分比,其中UAER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细胞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DN组患者外周血MONO的绝对数及百分比均显著高于DM组患者(P<0.001);而WBC总数,NEU和LYM的绝对数及百分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M患者外周循环血中MONO的绝对数及百分比的增高与DN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循环 单核细胞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即时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观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麦周明 张亚慧 +5 位作者 陈子奇 臧嘉斌 梁建文 李小玲 杜健航 伍贵富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35-539,共5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的作用下,其对外周循环(颈总动脉、肱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即时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的作用下,其对外周循环(颈总动脉、肱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即时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n=97),所有患者均进行1次45 min体外反搏治疗,在体外反搏治疗前、中、后使用超声多普勒评价颈总动脉和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特性,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PDV)、舒张末期流速(EDV)、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血流量(FR)。结果颈总动脉血流量在反搏过程中升高(P<0.01),反搏后仍有上升趋势,而肱动脉血流量在反搏前、反搏中及反搏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反搏过程中,PI、RI及PDV均升高(P<0.05),而EDV显著降低(P<0.01),反搏后均恢复至反搏前水平。PSV、TAMAX在反搏前、反搏中及反搏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ECP能有效增加颈总动脉及肱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并增加颈动脉平均血流量,提示EECP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冠心病 外周循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肺癌外周循环MDSC的影响及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梅庆男 张卫平 +1 位作者 冉冉 王珏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34期10-13,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黄芪多糖对肺癌外周循环MDSC(髓系抑制性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126例肺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应用单纯化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 目的综合分析黄芪多糖对肺癌外周循环MDSC(髓系抑制性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126例肺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应用单纯化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黄芪多糖。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外周循环髓系抑制性细胞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42/6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1.27%(26/63),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外周循环髓系抑制性细胞水平、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外周循环髓系抑制性细胞水平、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有效降低肺癌外周循环髓系抑制性细胞水平,不断改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肺癌 外周循环髓系抑制性细胞 临床总有效率
下载PDF
共享外周循环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损伤的影响
15
作者 黄琪 周亦伦 孙雪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4-679,共6页
目的构建野生小鼠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小鼠的连体动物模型,使得DKD小鼠与野生小鼠共享外周循环,探讨外周循环改变对DKD的作用。方法将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与同品系、同性别、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 目的构建野生小鼠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小鼠的连体动物模型,使得DKD小鼠与野生小鼠共享外周循环,探讨外周循环改变对DKD的作用。方法将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与同品系、同性别、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不同DKD时期的小鼠(8周龄时STZ造模,分别取造模后12、20、28周)构建连体模型。连体8周后处死动物,分别采集各组小鼠的血液、尿液和肾脏组织标本。结果共获得24对连体小鼠,DKD 12周、20周及28周各8对,以无外周循环支持的同时期DKD小鼠作为阳性对照组,以同龄野生小鼠作为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接受共享外周循环的DKD小鼠无论是DKD 12周、20周还是28周,其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浓度均明显减低。自DKD 20周开始,接受共享外周循环的DKD小鼠,其尿蛋白/肌酐浓度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该优势在DKD 28周时更为显著。此外,DKD 28周时,阳性对照组的肾脏组织损伤程度及纤维化标志物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接受共享外周循环的DKD小鼠。结论共享外周循环可降低DKD小鼠的血糖浓度、增强其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脂质代谢,进而减轻肾脏组织损害,改善肾脏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外周循环 连体动物模型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外周循环适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曲宝戈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心力衰竭(HF)的最初阶段是心室工作受损,而其运动能力降低和症状出现并不能仅以左心室功能障碍来得到圆满解释。慢性心力衰竭(CHF)心室功能障碍程度并不与其严重性有关。即左室功能障碍的指标并不预示或与运动试验评价的CHF病人的功能... 心力衰竭(HF)的最初阶段是心室工作受损,而其运动能力降低和症状出现并不能仅以左心室功能障碍来得到圆满解释。慢性心力衰竭(CHF)心室功能障碍程度并不与其严重性有关。即左室功能障碍的指标并不预示或与运动试验评价的CHF病人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HF临床症状常随神经内分泌系统尤其是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而出现。左室功能研究(SOL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外周循环适应 内皮机能障碍
下载PDF
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外周循环的变化
17
作者 H.Drexler 王来 《德国医学》 CAS 1994年第2期63-64,共2页
心肌梗塞或高血压所致慢性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增加,首先通过心脏和外周循环调节机制维持适当的心排出量和外周器官灌注,进而发生心脏和外周循环功能及结构上的变化,影响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和预后。心脏大小和质的变化影响心功能不全早期... 心肌梗塞或高血压所致慢性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增加,首先通过心脏和外周循环调节机制维持适当的心排出量和外周器官灌注,进而发生心脏和外周循环功能及结构上的变化,影响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和预后。心脏大小和质的变化影响心功能不全早期死亡率和恶化,外周循环的调节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心功能不全后期的临床表现和进展变化。因此,识别调节机制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功能不全 外周循环 血管变化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血钙与外周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郄燕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2138-214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血钙水平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8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肺癌的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分期,局限期患者33例,广泛期患者51例。对所有患者血钙水平与外周血循环...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血钙水平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8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肺癌的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分期,局限期患者33例,广泛期患者51例。对所有患者血钙水平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患者的体内的血清钙以及游离钙在广泛期明显多于局限期,P<0.05。患者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1和≥5,广泛期明显多于局限期,P<0.05。患者的血钙以及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水平会随病情发展而增加,P<0.05各项指标和病情的发展程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结论综上所述,对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血钙以及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水平的检测价值较高。对于患者的早期确诊,治疗以及病情的预后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分期 小细胞肺癌 血钙 外周循环 肿瘤细胞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的外周循环和肠内调节性CD4^+CD25^(high)T细胞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Maul J. Loddenkemper C. +2 位作者 Mundt P. R. Duchmann 王铮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27-28,共2页
Background &Aims: Regulatory CD25+T cells (Treg) are effective in the prevention and down-regul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n animal models. Functional Treg cell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ression ... Background &Aims: Regulatory CD25+T cells (Treg) are effective in the prevention and down-regul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n animal models. Functional Treg cell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ression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FOXP3 and show a CD4+CD25high phenotype in huma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disease activity in IBD correlates with changes in frequency of Treg cell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the intestinal mucosa. Methods: Treg cells were analyz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and from biopsy specimens of IBD patients, inflammatory controls, and healthy volunteers by flow cytometry (CD4+CD25high), immunochemistry (FOX-P3), and real-time PCR (FOXP3). Regulatory properties of purified peripheral CD4+CD25high Treg cells were determined by their suppressive effect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CD4+CD25-T cells. Results: In peripheral blood, CD4+CD25 high T cells from IBD patients retain their suppressive activity. CD4+CD25high and FOXP3+Treg cells are increased during remission but decreased during active disease. This contrasts with their strong increase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acute diverticulitis. Different than peripheral blood, inflamed IBD mucosa contains an increased number of CD4+CD25high T cells, FOXP3+T cells, and transcripts for FOXP3 compared with noninflamed mucosa. However, the increase of FOXP3+T cells in IBD lesion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inflammatory controls. Conclusions: The frequency of CD4+CD25+Treg cells varies with IBD activity. Active IBD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 functional defect but with a contraction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Treg pool and an only moderate expansion in intestinal lesions. Thus,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numerically, are not successfully achieved in thes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CD25 CD4 high)T细胞表达 外周循环 疾病缓解期 抑制作用 转录因子 小肠病变 急性憩室炎
下载PDF
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周荣胜 张占琴 +5 位作者 朱皓阳 毕阳 刘锋锋 宋艳 李小刚 王强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进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进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过程中是否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式置管,102例)和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技术辅助下置管,33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股动静脉解剖置管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穿刺困难发生率、误入颈内动脉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股动静脉解剖置管的置管时间、解剖困难发生率、导管位置异常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能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导管位置异常、误入颈内动脉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技术 小切口 微创心脏手术 外周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