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加着地时足外展角度可降低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内翻损伤的风险
1
作者 朱晓雪 赵琼秋 +4 位作者 张藤 王丹 邱继宏 宋祺鹏 沈培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27-1833,共7页
背景: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在着地时易发生踝关节内翻扭伤,适度增大着地时足外展角度有助于减少踝关节内翻扭伤的发生,但尚无研究直接论证。目的:探讨着地时增加足外展角度对有无慢性踝关节不稳者着地过程中踝内翻角度、角度峰值时刻及角速... 背景: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在着地时易发生踝关节内翻扭伤,适度增大着地时足外展角度有助于减少踝关节内翻扭伤的发生,但尚无研究直接论证。目的:探讨着地时增加足外展角度对有无慢性踝关节不稳者着地过程中踝内翻角度、角度峰值时刻及角速度峰值的影响。方法:共招募了60名受试者,其中慢性踝关节不稳者30名,非慢性踝关节不稳者30名。使用模拟扭伤装置进行下落跳测试,该装置中的活动平台可向前翻转24°、向内侧翻转15°,从而模拟踝关节内翻扭伤时的足部位置。受试者需要在两种着地状态下进行下落跳测试,即自然着地和外展着地,后者的足外展角度更大,约为前者的150%以上。使用12摄像头三维红外动作捕捉系统记录运动学数据,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下落跳时的内翻角度峰值(P<0.001,η^(2)p=0.270)、内翻角速度峰值(P=0.015,η^(2)p=0.098)和内翻角度峰值时刻(P<0.001,η^(2)p=0.260)均存在显著的状态主效应;内翻角速度峰值存在显著的组别主效应(P=0.029,η^(2)p=0.080);②慢性踝关节不稳组与非慢性踝关节不稳组受试者着地时的足外展角度与踝内翻角度峰值(P=0.021,r=-0.310;P=0.042,r=-0.278)、内翻角度峰值时刻(P=0.018,r=-0.312;P=0.021,r=-0.309)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慢性踝关节不稳组受试者着地时的足外展角度与内翻角速度峰值(P=0.021,r=-0.312)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③提示增加着地时的足外展角度可以减小慢性踝关节不稳及非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着地过程中的内翻角度峰值、内翻角速度峰值,提前内翻角度峰值时刻,从而降低踝内翻扭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扭伤 着地 内翻角度 外展角度
下载PDF
PICC穿刺侧上肢外展角度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吕小芹 张晓梅 徐洪秋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11期3981-3983,共3页
[目的]探讨PICC置管穿刺侧上肢不同外展角度对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状况的影响,为临床PICC置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150例行PICC置管的单侧乳腺癌病人,分为3组,每组50例,根据美国护理协会《静脉输液实践标准》... [目的]探讨PICC置管穿刺侧上肢不同外展角度对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状况的影响,为临床PICC置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150例行PICC置管的单侧乳腺癌病人,分为3组,每组50例,根据美国护理协会《静脉输液实践标准》及相关文献,将3组穿刺侧上肢外展角度设为45°、90°、160°,置管静脉均选择健侧贵要静脉,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于肘上静脉置管,导管送入预定长度后现场B超判断导管末端位置,首次颈内静脉异位即判定为阳性。[结果]45°组有4例发生颈内静脉异位,90°组有5例发生颈内静脉异位,160°组未发生颈内静脉异位,3组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21,P=0.078);160°组与4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41);160°组和90°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45°组和90°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P=0.727)。[结论]45°、90°和160°均可作为PICC的置管角度,医务人员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置管方法 外展角度 颈内静脉 导管异位
下载PDF
肩袖修补术后不同外展角度固定对疗效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3
作者 李剑 康汇 +6 位作者 陈旭旭 王涛 李红川 王微 石立田 寇元斌 朱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82-687,共6页
目的:探讨肩袖修补术后不同外展角度固定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招募148位肩袖撕裂患者,随机分为低外展组72例(术后0°旋转中立位,外展10°固定)和高外展组76例(术后0°旋转中立位,外展30°固定... 目的:探讨肩袖修补术后不同外展角度固定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招募148位肩袖撕裂患者,随机分为低外展组72例(术后0°旋转中立位,外展10°固定)和高外展组76例(术后0°旋转中立位,外展30°固定)。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肩袖单排锚钉修补术。术后随访1年,在不同时间点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C-M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评分)及活动度情况。术后6月,行超声检查观察肩袖愈合情况。结果:最终共136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低外展组66例,高外展组70例。平均年龄61.8(36~70)岁。术前平均疼痛时间6.8(0.5~37.0)个月。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月时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功能评分及各方向活动度较术前显著增加(均P<0.05)。术后24小时,高外展组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低外展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疼痛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6周、6月和12月时,两组之间C-M评分、ASES评分以及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6月行超声检查,两组患者均无1例再撕裂。结论:肩袖修补术后外展30°旋转中立位固定可以在术后早期缓解疼痛,除此之外,外展30°固定与外展10°固定对术后疗效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关节镜 康复 外展角度
下载PDF
穿刺侧上肢不同外展角度对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董建丽 吕小芹 +2 位作者 张晓梅 徐洪秋 周希环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穿刺侧上肢不同外展角度对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月行PICC置管单侧乳腺癌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3组穿刺侧上肢外展角度分别设为45°、90°、160°,置管静... 目的探讨穿刺侧上肢不同外展角度对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月行PICC置管单侧乳腺癌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3组穿刺侧上肢外展角度分别设为45°、90°、160°,置管静脉均选择健侧贵要静脉,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肘上置管,导管送入预定长度后,进行B超检查,如果在颈内静脉发现导管末端显影,即判定为颈内静脉异位。结果 45°组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率为7.14%(5例),90°组为8.57%(6例),160°组未发生异位;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5,P>0.05,);两两比较,160°组与45°组、160°组和9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组和9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90°和160°均可作为PICC的置管角度,可以不仅仅局限于90°,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置管角度,制订个性化的置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上肢 外展角度 颈内静脉异位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徐文殴 奚国斌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7期65-67,共3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到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100例肩袖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到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100例肩袖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前屈角度、外展角度、体侧外旋角度。结果:患者在术后的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术后的UCLA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术后的前屈角度、外展角度、体侧外旋角度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前屈角度、外展角度、体侧外旋角度,适合应用在肩袖损伤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袖损伤 前屈角度 外展角度 体侧角度
下载PDF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曾广轩 陈少健 +2 位作者 邹隆强 肖诗梁 蔡幸健 《微创医学》 2016年第2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30例肩袖损伤患者,并总结、优化治疗方案。结果患者术后肩关节前屈角度为(155.1±15.4)°,外展角度为(148.0±15.1)°,内旋角度为(59.1±9.2...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30例肩袖损伤患者,并总结、优化治疗方案。结果患者术后肩关节前屈角度为(155.1±15.4)°,外展角度为(148.0±15.1)°,内旋角度为(59.1±9.2)°,外旋角度为(59.7±9.1)°,疼痛评分为(1.2±0.5)分,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袖损伤患者,予以关节镜检查确认后需进行带线锚钉缝合修复联合肩峰成形术,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征,还能降低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手术 前屈角度 外展角度 内旋角度
下载PDF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振洪 黎云冲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2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另将2009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Mclaug...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另将2009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Mclaughlin手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前屈角度、外展角度、内旋角度、疼痛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手术 前屈角度 外展角度 内旋角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