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尺度作用的D_4/APAEDMS本体共聚过程仿真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正鸿 詹晓力 +1 位作者 陈丰秋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134,共4页
For high viscosity bulk-copolymerization of octamethylcyclotetrasiloxane and amino-silicone monomer, a multisyphon flow phys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free volume and chemical reaction kinetic theories, a... For high viscosity bulk-copolymerization of octamethylcyclotetrasiloxane and amino-silicone monomer, a multisyphon flow phys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free volume and chemical reaction kinetic theories, a new computation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multisyphon flow model. As to the new model, the united influence of reaction and diffusion was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new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bulk- copolymerization of octamethylcyclotetrasiloxane and amino-silicone monomer and agreed well with th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作用 D4/APAEDMS 本体共聚 过程仿真 氨取代基有机硅单体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反应-扩散联合动力学
下载PDF
大气中多尺度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沈新勇 沙莎 +1 位作者 刘靓珂 李小凡 《暴雨灾害》 2018年第3期197-203,共7页
大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大气中存在多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大气中多尺度相互作用成为近几十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对大气多尺度作用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目前,多尺度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P通量、波包理论和大气能量学等方面... 大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大气中存在多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大气中多尺度相互作用成为近几十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对大气多尺度作用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目前,多尺度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P通量、波包理论和大气能量学等方面,大致包含均匀基本气流和非均匀基本气流下的相互作用;正压大气和斜压大气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绝热和非绝热条件下的相互作用;正压大气和斜压大气有无地形效应条件下波包与基本气流的相互作用;波流相互作用中中尺度扰动波包的发展;多种尺度动能和有效位能之间的能量转换等。上述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一些天气现象,比如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现象、北半球阻塞形式的形成和维持原因、寒潮爆发过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动以及与中国降水的相关性等。多尺度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台风和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尤为重要,不同尺度系统相互影响以及不同尺度系统之间的能量转换对台风和梅雨锋暴雨的发生、发展以及消亡过程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相互作用 E-P通量 波包理论 大气能量学
下载PDF
孟加拉湾海域背景流–中尺度涡–高频扰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季页 杨洋 梁湘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37,共15页
基于一套涡分辨模式数据,本文利用一种新的泛函工具—多尺度子空间变换—将孟加拉湾(BOB)海域的环流系统分解到背景流(>96 d)、中尺度(24~96 d)和高频尺度(<24 d)3个子空间,并用正则传输理论探讨了3个尺度子空间之间内在的非线性... 基于一套涡分辨模式数据,本文利用一种新的泛函工具—多尺度子空间变换—将孟加拉湾(BOB)海域的环流系统分解到背景流(>96 d)、中尺度(24~96 d)和高频尺度(<24 d)3个子空间,并用正则传输理论探讨了3个尺度子空间之间内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OB西北部边界和斯里兰卡岛东部是BOB海域多尺度相互作用最显著的区域,中部则较弱。前两个区域的背景流大多正压、斜压不稳定,动能和有效位能正则传输主要表现为正向级串;后者则以逆尺度动能级串为主。具体来说,在BOB西北部与斯里兰卡东部,中尺度涡动能(EKE)主要来源于正压能量路径(即背景流动能向EKE传输),其次来源于斜压能量路径(即背景流有效位能向中尺度有效位能传输,并进一步转换为EKE)。通过这两个能量路径得到的EKE向更高频的扰动传输能量,起到了耗散中尺度涡的作用。不同于此二者,BOB中部海域的EKE和高频尺度动能主要通过斜压路径获得,随后通过逆尺度级串将动能返还给背景流。苏门答腊岛的西北部也是中尺度和高频尺度扰动较强的海域,正压能量路径和斜压能量路径均是该海域扰动能的来源,但以斜压能量路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多尺度子空间变换 正则传输 多尺度相互作用 正压不稳定 斜压不稳定
下载PDF
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多尺度环流背景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齐铎 张桂华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4期10-17,共8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2014年7月19日影响黑龙江省西部中尺度对流过程的天气尺度、中尺度环流背景及地面要素演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是在台风与西风带系统远距离作用的背景下...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2014年7月19日影响黑龙江省西部中尺度对流过程的天气尺度、中尺度环流背景及地面要素演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是在台风与西风带系统远距离作用的背景下,由高空急流、冷涡、低层切变线与冷锋相互配合产生的。过程持续时间短、强度大、局地性强。副高外围偏南风引导远距离台风携带的暖湿气流向东北地区输送,与高空冷涡后部干冷空气配合,形成低层暖湿高层干冷的不稳定层结,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冷锋和喇叭口地形的辐合抬升相互配合,使暖湿气流抬升,冲破中层抑制,触发对流,使前期累积的不稳定能量释放。高空急流的辐散和通风作用使上升运动和不稳定层结维持,降水持续,且强度增强。受干冷空气卷入和强降水粒子蒸发的影响,系统后部出现较强冷池,使强降水同时伴有雷暴大风。随着系统后部冷池及冷空气主体的抬升,暖湿空气抬离地面,过程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相互作用 地形 短时强降水 雷暴大风
下载PDF
FGOALS高分辨率气候模式系统模式研制与应用综述
5
作者 俞永强 安博 +7 位作者 刘海龙 包庆 林鹏飞 何编 郑伟鹏 栾贻花 白文蓉 李恬燕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17,共18页
当今气候系统模式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通过提高模式的空间分辨率,改进对气候系统中多尺度相互作用过程和极端事件的模拟能力。过去5年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并完善了25 km分辨率大气环流分量模式FAMIL2.2、1/10°分辨... 当今气候系统模式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通过提高模式的空间分辨率,改进对气候系统中多尺度相互作用过程和极端事件的模拟能力。过去5年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并完善了25 km分辨率大气环流分量模式FAMIL2.2、1/10°分辨率海洋环流分量模式LICOM3.0,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FGOALS-f3-H。利用上述高分辨率模式,开展了大量的数值模拟试验和预报/预测研究,其中包括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高分辨率模式比较子计划(HighResMIP),建立了海洋环流预测系统(LFS)等。初步评估分析表明,相对于低分辨率模式,高分辨率模式对气候平均态和气候变率的模拟能力均有明显改进。其中高分辨率大气环流模式可以更好地模拟台风、极端降水事件,高分辨率海洋模式可以更好地模拟海洋中尺度涡旋和西边界流,而高分辨率耦合模式则可以更好重现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热带不稳定波动(TIW)等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高分辨率 多尺度相互作用 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
下载PDF
近十年中国海效应降雪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成芳 李泽椿 《海洋气象学报》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海效应降雪的发生发展机制与内陆地区降雪有明显区别。中国渤海中东部、渤海海峡、黄海、东海海面及其沿海地区均可产生海效应降雪,以山东半岛的烟台和威海地区最为显著。从各海域海效应降雪的分布特征、渤海海效应暴雪的多尺度作用、... 海效应降雪的发生发展机制与内陆地区降雪有明显区别。中国渤海中东部、渤海海峡、黄海、东海海面及其沿海地区均可产生海效应降雪,以山东半岛的烟台和威海地区最为显著。从各海域海效应降雪的分布特征、渤海海效应暴雪的多尺度作用、地形对渤海海效应暴雪的影响、海效应降雪的研究资料、方法和数值预报检验等5个方面总结了近十年中国海效应降雪的主要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加深对海效应降雪的理解和认识。并针对当前预报业务难点和研究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效应降雪 研究进展 中国近海 分布特征 多尺度作用
下载PDF
近年来灾害天气机理和预测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赵思雄 孙建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7-312,共16页
本文对近年来灾害天气机理和预测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的概述,涉及致洪暴雨、登陆台风、寒潮暴雪、强沙尘暴、高温酷暑等,紧密结合一些重大的极端天气事件展开分析。近年灾害天气频发,影响依旧十分严重。灾害天气多涉及各种尺度的系统以... 本文对近年来灾害天气机理和预测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的概述,涉及致洪暴雨、登陆台风、寒潮暴雪、强沙尘暴、高温酷暑等,紧密结合一些重大的极端天气事件展开分析。近年灾害天气频发,影响依旧十分严重。灾害天气多涉及各种尺度的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上气候变化,环流异常,中尺度系统活跃,使灾害天气的情况更趋复杂。本文对此作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与大家切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天气 环流异常 多尺度相互作用 预测研究21世纪
下载PDF
秦巴山脉“4·23”区域性暴雨的若干异常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晓芳 李山山 +4 位作者 汪小康 李超 杨浩 崔春光 祁海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5-356,共12页
利用逐小时降水、雷达、FY-4A卫星等观测资料及ERA5逐时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21年4月23日秦巴山脉大范围区域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水汽和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范围大,多站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且大巴山区出现了山... 利用逐小时降水、雷达、FY-4A卫星等观测资料及ERA5逐时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21年4月23日秦巴山脉大范围区域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水汽和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范围大,多站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且大巴山区出现了山地突发性暴雨事件。500 hPa秦巴山脉异常的“东高西低”环流形势维持使得青藏高原至陕西间的气压梯度力增大,中层西风气流增强。中低层多尺度天气系统的叠加作用是造成该次暴雨的背景动力条件,西南低涡前方的东南气流一方面与北侧偏东风形成的切变线为暴雨发生提供了环境场的辐合上升运动,另一方面将西南气流和偏南气流带来的水汽输送到秦巴山脉汇聚。同期近海台风和东北冷涡活动相关联的环流导致东北路径的水汽输送异常强(贡献达到30%),成为本次暴雨过程水汽来源的独特之处。与历史同期比,偏南通道和东北通道的水汽路径上比湿都是异常的正距平,说明暴雨期水汽来源丰沛。暴雨过程主要由西南低涡前方的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造成,大巴山区迎风坡对气流的地形抬升与环境场偏南气流的辐合上升叠加,对流活动强,降水强度大且突发性强;而秦岭山区近地面是偏东风在山前辐合抬升,中层为西南引导气流的环境场上升运动,比大巴山区降水期的上升运动弱,主要以层云降水为主,但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异常环流条件下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异常水汽输送结合地形影响是秦巴山脉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脉 山地暴雨 多尺度相互作用 异常水汽输送
下载PDF
热带气旋生成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文龙 崔晓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7-346,共10页
热带气旋可以造成严重自然灾害。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热带气旋生成问题成为当前国际热带气旋研究领域的学术热点和难点。从热带气旋生成的环境条件、大尺度扰动源、重要物理机制和热带气旋生成期的定义等几个方面,较系统地回顾总结... 热带气旋可以造成严重自然灾害。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热带气旋生成问题成为当前国际热带气旋研究领域的学术热点和难点。从热带气旋生成的环境条件、大尺度扰动源、重要物理机制和热带气旋生成期的定义等几个方面,较系统地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热带气旋生成相关研究的主要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关于热带气旋生成过程中多尺度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新成果,并提出当前亟需研究的一些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气象学 热带气旋生成 研究进展 多尺度相互作用
下载PDF
陶诗言先生在中国暴雨发生条件和机制研究中的贡献 被引量:45
10
作者 丁一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6-626,共11页
作者在1998年庆贺陶诗言先生八十华诞的文集中曾专题阐述和评价了陶先生对中国暴雨研究的贡献。至今十五年过去了,陶诗言先生虽已于2012年仙逝,但其深邃的科学思想依然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他在中国暴雨研究中留下的宝贵遗产不但深刻影响... 作者在1998年庆贺陶诗言先生八十华诞的文集中曾专题阐述和评价了陶先生对中国暴雨研究的贡献。至今十五年过去了,陶诗言先生虽已于2012年仙逝,但其深邃的科学思想依然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他在中国暴雨研究中留下的宝贵遗产不但深刻影响过去和现代两代人的暴雨研究和业务发展,而且也将继续影响将来的中国暴雨研究。本文是对陶诗言先生在中国暴雨的研究中所作的贡献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介绍和评价。主要集中在暴雨发生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与机理方面。全文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季节突变对中国梅雨爆发的影响;(2)暴雨发生的多尺度相互作用;(3)暖湿季风输送带对北方大暴雨的影响;(4)高空急流对暴雨的作用;(5)暴雨和强对流发生的物理条件;(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季节突变 多尺度相互作用 暖湿季风输送带 高空急流
下载PDF
论河南“75.8”特大暴雨的研究:回顾与评述 被引量:97
11
作者 丁一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1-424,共14页
"75.8"河南特大暴雨的发生已经过去40年了,它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场暴雨在1975年8月5—7日3 d之内在河南南部的局部地区降下了1605 mm的总雨量,1、3、6、12 h雨量均破中国降水的历史记录。由于水库垮坝,洪水夺... "75.8"河南特大暴雨的发生已经过去40年了,它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场暴雨在1975年8月5—7日3 d之内在河南南部的局部地区降下了1605 mm的总雨量,1、3、6、12 h雨量均破中国降水的历史记录。由于水库垮坝,洪水夺走了该区约2万6千人的生命,经济损失巨大。在这40年间,中国的暴雨研究和预报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气象和水文部门从这场空前强烈的大暴雨和大洪水事件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多年来,以这场超级大暴雨洪水为借鉴,不断促进和鼓励中国气象学家向暴雨研究和预报发展的更高目标前进。有感于此,回顾和评述了当年老一辈科学家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这次大暴雨的研究活动,以及所获得的卓越科学成果。即使从今天来看,其中不少成果也具有创新性的意义,在中国暴雨研究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甚至里程碑式的地位。文中重点对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评述,包括:(1)"75.8"特大暴雨的雨情和极值;(2)"75.8"特大暴雨发生的原因;(3)"75.8"特大暴雨的动力诊断;(4)暴雨中尺度分析;(5)地形对暴雨的增幅作用。希望以此纪念河南"75.8"特大暴雨发生40周年,并表达对参与此次研究活动的老一辈科学家深深的怀念和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 .8”特大暴雨 暴雨成因 多尺度相互作用 暴雨预报
下载PDF
黑潮流域内在的平均流-低频变率-中尺度涡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洋 梁湘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610,共15页
利用一套新的泛函工具——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以及基于MWT的局地多尺度能量分析和正则传输理论,文章将黑潮流域重构于平均流、年际低频变化和中尺度涡三个尺度子空间,并从气候态角度分析了这三者之间的能量传输和转换.结果表明台湾... 利用一套新的泛函工具——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以及基于MWT的局地多尺度能量分析和正则传输理论,文章将黑潮流域重构于平均流、年际低频变化和中尺度涡三个尺度子空间,并从气候态角度分析了这三者之间的能量传输和转换.结果表明台湾以东黑潮存在显著的逆尺度能量级串,平均流从年际尺度和涡旋尺度汲取动能,来自年际尺度的正向能量级串是这个区域涡旋发展和维持的一个内在的局地因素.东海黑潮海域不同尺度之间的能量传输主要表现为平均流和涡旋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南段发生正压和斜压失稳,北段则表现为正压稳定和斜压失稳.日本南部是整个黑潮流域多尺度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区域,该海区的黑潮不仅发生很强的正压、斜压失稳,将能量从平均流输送给涡旋,来自年际尺度的正向能量级串也是该海域涡旋能量的重要来源.同时我们发现该海域年际变化的能量主要来自平均流的正压不稳定,而非来自高频涡旋的逆尺度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 多尺度子空间变换 正则传输 多尺度能量分析 多尺度相互作用 正压不稳定 斜压不稳定
原文传递
2016年7月新乡持续性暴雨天气模拟分析
13
作者 朱晓彤 姚凯 +1 位作者 涂钢 冯喜媛 《气象灾害防御》 2022年第2期8-13,共6页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与WRF-NJU数值模式模拟结果对2016年发生在河南新乡的一次持续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长持续时间是多尺度、中低纬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台风“尼伯特”与渤海高压输送气团性质差异形成的大尺度水平相当位温...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与WRF-NJU数值模式模拟结果对2016年发生在河南新乡的一次持续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长持续时间是多尺度、中低纬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台风“尼伯特”与渤海高压输送气团性质差异形成的大尺度水平相当位温梯度高值区为MCS维持提供了东侧阻挡条件,两个大尺度系统强度相当,梯度高值区位置少动,无法强迫MCS移动,而太行山脉则提供了西侧阻挡条件,两者共同组成的“人”字型的阻碍使得MCS无法北向移动;惯性振荡产生的中尺度夜间边界层急流加强了近地面偏南风入流,使之与对流出流量值相当,阻碍了冷池的南向传播;偏南入流与“人”字型的阻碍使得MCS长时间稳定维持在“人”字型开口处,最终造成了强降水的长时间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暴雨 数值模拟 多尺度相互作用 边界层急流
下载PDF
Multi-scale interactions in 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14
作者 Tehran J.Davis Thomas R.Brooks James A.Dixon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6年第1期25-34,共10页
Background: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daily life,and crucial to performance in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team sports.While empirical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usi... Background: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daily life,and crucial to performance in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team sports.While empirical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using a wide variety of analytical tools and frameworks,to date very few studies have employed multifractal techniques to study the nature of 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across multiple spatiotemporal scales.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ddress this gap.Methods:We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s of a simple dyadic 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task where each participant manually controlled a virtual object in relation to that of his or her partner.We tested whether the resulting hand-movement time series exhibits multi-scale properties and whether those proper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performance.Results:Using the formalism of multifractals,we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n the coordination task is strongly multi-scale,and that the multi-scale properties appear to arise from interaction-dominant dynamics.Further,we find that the measure of across-scale interactions,multifractal spectrum width,predicts successful performance at the level of the dyad.Conclusion: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 implications of multifractals and interaction-dominance for understanding control in an interpersonal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nent-dominant dynamics Interaction-dominant dynamics 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Multifractal Time series analysis
下载PDF
南海中深层动力格局与演变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东晓 王强 +16 位作者 蔡树群 尚晓东 彭世球 舒业强 肖劲根 谢晓辉 张志伟 刘志强 兰健 陈大可 薛惠洁 王桂华 甘剑平 解习农 张锐 陈慧 杨庆轩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19-1932,共14页
南海是连接印度洋-太平洋的最大边缘海,在季风、海峡水交换以及复杂地形影响下,南海环流呈现出独特的三层结构以及远强于大洋的混合特征.理论与观测表明,南海内潮、内孤立波以及强风等过程是强混合的动力来源.在南海强混合作用下,南海... 南海是连接印度洋-太平洋的最大边缘海,在季风、海峡水交换以及复杂地形影响下,南海环流呈现出独特的三层结构以及远强于大洋的混合特征.理论与观测表明,南海内潮、内孤立波以及强风等过程是强混合的动力来源.在南海强混合作用下,南海发育了活跃的中深层动力系统,一方面促进了南海与大洋之间的水体交换,另一方面调控上层风生环流,使得南海环流显著区别于其他热带与副热带海盆.南海活跃的中深层环流所具有的物质搬运能力又显著影响着南海的地质沉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中国对深海研究持续投入,在南海中深层环流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文章就该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南海深海环流未来研究设想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中深层环流 湍流混合 多尺度相互作用 深海环流环境效应
原文传递
Nighttime anomaly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被引量:1
16
作者 XU JiYao LIU Xi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517-1518,共2页
The ionosphere is composed of a large number of electrons and ions, which are produced by the photoionization effect of the solar radiation on the neutral atmosphere. The altitude range of ionosphere is about 60–1000... The ionosphere is composed of a large number of electrons and ions, which are produced by the photoionization effect of the solar radiation on the neutral atmosphere. The altitude range of ionosphere is about 60–1000 km and varies with local time and other factors (e.g., solar and geomagnetic activity). Although the ionosphere varies over multiply timescales, the diurnal variation is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due to the sun’s photoionization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maly altitude neutral multiply latitude winter seasonal diurnal magnitude hemisphere
原文传递
Molecular basis for rational construction of RVGP modified liposomal delivery system targeting to brain
17
作者 Bo Deng Wei Cui +5 位作者 Shuang Ma Xiaona Liu Zhan Zhang Baiyi Yan Kun Chen Ying Xie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9年第7期484-501,共18页
The rational construction of active targeting liposomes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structural support for its effective brain targeting.However,there is no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 The rational construction of active targeting liposomes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structural support for its effective brain targeting.However,there is no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active targeting liposomes.Combining multiscale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we established a computational model of RVGP modified PEGylated liposomes(RVGP-PEG-L)and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PEG and molecular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carrier-ligand-receptor.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complex network conformation formed by PEG with 42 monomers(42 PEG)above the density of 8%was the molecular basis for PEG-L to achieve long-circulation function.The lowest monomer number of PEG linker to ensure the targeting ability of RVGP was 42.However,the pose of RVGP binding to nAChR changed after it was linked with PEG-L due to the restraint of PEG chain,leading to a decrease of binding free energy.Increasing the monomer number of PEG linker or improving the non-polarity of polymers was a potential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combination of RVGP-PEG-L with nAChR on the targeting c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cale dynamic simulation Liposomes Molecular interaction mechanism Rational 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