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养物质对桑黄菌丝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振河 武忠伟 +1 位作者 赵现方 穆会敏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9年第1期37-40,52,共5页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桑黄深层培养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60 r/min、发酵时间为10 d的条件下,以桑黄菌丝生物量为指标,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果糖或葡萄糖、酵母粉...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桑黄深层培养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60 r/min、发酵时间为10 d的条件下,以桑黄菌丝生物量为指标,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果糖或葡萄糖、酵母粉或酵母膏、KH2PO4或MgSO4.7H2O;菌丝生物量分别达到1.51、1.31、1.69、1.52、1.52、1.36 g/100 mL;以胞外多糖为指标,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葡萄糖、酵母膏、ZnSO4.7H2O,胞外多糖产量分别达到0.49、0.45、0.22 g/10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营养因子 菌丝生物量 多糖产量
下载PDF
两阶段温度控制发酵对桑黄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崔月花 缪婧 +1 位作者 刘建凤 陈清颖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4,共8页
利用7 L发酵罐发酵桑黄(Phellinus linteus),研究不同温度对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26℃是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生产的最适温度,而在发酵后期,23℃是产物积累的最适温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两阶段温度控制策... 利用7 L发酵罐发酵桑黄(Phellinus linteus),研究不同温度对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26℃是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生产的最适温度,而在发酵后期,23℃是产物积累的最适温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在发酵过程中0~60 h发酵温度为26℃, 60~120 h发酵温度为23℃,得到的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为(8.92±0.90) g/L和(95.25±4. 91) mg/L,比23℃恒温培养提高了58.8%和12.7%。根据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消耗情况,进一步对发酵培养基所含主要成分的比例进行调整,最终发酵培养基组成(g/L):27. 5葡萄糖、10玉米粉、5.0麸皮、2. 5豆饼粉、0.15 MgSO_4·7H_2O、3 KH_2PO_4,并用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发酵桑黄,得到的最大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9.97±0.71) g/L和(94.03±5.33) mg/L。本实验结果可为工业化生产桑黄菌丝和胞外多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菌丝生物量 胞外多糖产量 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
下载PDF
碳源和氮源对金针菇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金月波 任一英 矫天育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2,共2页
本实验研究了10种碳源和9种氮源对金针菇菌丝体生物量及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麸皮,最佳碳氮源配比为玉米淀粉3.0%,葡萄糖2.0%,麸皮2.0%,蛋白胨0.5%。
关键词 金针菇 碳源 氮源 生物量 多糖产量
下载PDF
不同无机盐对裂褶菌菌丝生物量及多糖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武模戈 刘明久 +1 位作者 王振河 郑小召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6,共3页
运用摇瓶培养研究了不同无机盐对裂褶菌深层发酵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60 rpm,培养时间为7d的条件下,裂褶菌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产量最高无机盐分别是KH2PO4+MgS... 运用摇瓶培养研究了不同无机盐对裂褶菌深层发酵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60 rpm,培养时间为7d的条件下,裂褶菌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产量最高无机盐分别是KH2PO4+MgSO4.7H2O,KH2PO4和KH2PO4,平均量分别为9.78 g/L,5.96 g/L,0.9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褶菌 深层培养 菌丝生物量 多糖产量 无机盐
下载PDF
深层发酵条件下不同黑木耳品种多糖产量的比较
5
作者 王国良 王志江 +1 位作者 严羽兰 钱宇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912-914,共3页
采用超声波破壁热水提取法提取多糖,应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了深层发酵5 d后的冀诱1号、单片、黑木耳(二)、901、8129等5个品种发酵产物的多糖含量,同时测定了品种单片在5 L发酵罐发酵48 h后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胞外多糖产量最高的... 采用超声波破壁热水提取法提取多糖,应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了深层发酵5 d后的冀诱1号、单片、黑木耳(二)、901、8129等5个品种发酵产物的多糖含量,同时测定了品种单片在5 L发酵罐发酵48 h后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胞外多糖产量最高的是单片(4.678 g.L-1),最低的是黑木耳(二)(0.987 g.L-1);胞内多糖产量最高的品种是901(1.138 g.L-1);总多糖产量最高的品种是单片(5.865 g.L-1),最低的为黑木耳(二)(1.969 g.L-1)。品种单片在发酵罐发酵48 h后的胞外多糖产量为46.0 g.L-1,胞内多糖产量0.075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品种 深层发酵 多糖产量
下载PDF
温度对太平洋冈比亚藻Gambierdiscus pacificus的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珍 张华 +3 位作者 岑竞仪 李丽 晁爱敏 吕颂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1,共7页
实验检测了一株分离于中国海南岛海域的太平洋冈比亚藻Gambierdiscuspacificus在5种温度下的生长状况、光合活性以及多糖产量。太平洋冈比亚藻的生长温度耐受范围在20~35℃之间,15℃时细胞没有生长并在较短时间内死亡,25℃时达到最大生... 实验检测了一株分离于中国海南岛海域的太平洋冈比亚藻Gambierdiscuspacificus在5种温度下的生长状况、光合活性以及多糖产量。太平洋冈比亚藻的生长温度耐受范围在20~35℃之间,15℃时细胞没有生长并在较短时间内死亡,25℃时达到最大生长速率,为0.40d–1,30℃时细胞密度最大,达到5625个?mL–1。在不同温度下太平洋冈比亚藻的生长周期不同,25℃、30℃和35℃时生长周期分别是34、34和25天,而在20℃时生长周期长达55天。该藻在25℃时光合活性最强,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值达到0.75,而在其生长受限温度15℃时连续下降。通过测定太平洋冈比亚藻在其各耐受温度之下的稳定期和衰亡期产生的粘连多糖和非粘连多糖含量,发现20℃和35℃时单位细胞的多糖产量要高于25℃和30℃,衰亡期一般高于稳定期,各温度下同一时期细胞产生的非粘连多糖含量高于粘连多糖含量。温度是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研究太平洋冈比亚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光合活性以及多糖产量对了解它的生长特性并获知其大致分布范围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冈比亚藻 生长速率 生物量 光合活性 多糖产量
下载PDF
发酵条件对短梗霉多糖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焰红 王长海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5-27,共3页
对短梗霉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初始蔗糖浓度、酵母膏浓度、NH+ 4 浓度、接种量和装液量等发酵条件对短梗霉多糖发酵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发酵条件对多糖发酵有显著的影响 ,当初始pH、初始蔗糖浓度、NH+ 4 浓度、酵母膏浓度和装液... 对短梗霉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初始蔗糖浓度、酵母膏浓度、NH+ 4 浓度、接种量和装液量等发酵条件对短梗霉多糖发酵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发酵条件对多糖发酵有显著的影响 ,当初始pH、初始蔗糖浓度、NH+ 4 浓度、酵母膏浓度和装液量分别为 6 5、5 0 %、0 5g/L、0 2 %和 2 5ml时多糖的产量达到最大值 ;但接种量在 2 0 % - 7 0 %之间对多糖的产量影响不大。可见 ,通过对培养条件的调整 ,有助于短梗霉多糖的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条件 短梗霉 多糖产量 影响
下载PDF
紫外与亚硝基胍复合诱变选育高产多糖罗耳阿太菌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鸿梅 苗琇岩 +2 位作者 魏明 赵慧 闵伟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44-247,262,共5页
以实验室保存的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方法选育高产多糖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紫外诱变菌株多糖产量增加了10.70%,亚硝基胍诱变菌株多糖产量增加了15.78%。通过响应面设计紫外... 以实验室保存的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方法选育高产多糖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紫外诱变菌株多糖产量增加了10.70%,亚硝基胍诱变菌株多糖产量增加了15.78%。通过响应面设计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得到正向突变株,其中X2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多糖产量达19.868g/L,相比出发菌株增长了2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耳阿太菌 亚硝基胍与紫外复合诱变 多糖产量
下载PDF
Biostat@B发酵罐生产低色素短梗霉多糖的研究
9
作者 马金龙 姜国斌 +2 位作者 姚善泾 金华 王长海 《生物过程》 2012年第1期40-44,共5页
所用菌株是从长期保存的出芽短梗霉菌种经复壮、筛选后得到的一株多糖产量相对高、色素水平相对低的菌株,通过摇瓶发酵确定最佳培养条件,并解决了短梗霉发酵的一些问题,例如:菌丝结团,pH下降过快影响多糖的产量等,使其多糖转化率提高了1... 所用菌株是从长期保存的出芽短梗霉菌种经复壮、筛选后得到的一株多糖产量相对高、色素水平相对低的菌株,通过摇瓶发酵确定最佳培养条件,并解决了短梗霉发酵的一些问题,例如:菌丝结团,pH下降过快影响多糖的产量等,使其多糖转化率提高了10%~20%,色素含量明显减少,后通过Biostat@B5L发酵罐发酵培养,确定了最适发酵条件,通气量为1.5 vvm,转速为500 rpm,发酵液颜色在乳白到淡黄之间,无需脱色处理,即可得到白色粗糖产品,多糖产量达到35 g/L,转化率达到65%左右,较好的平衡了多糖量和色素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霉多糖 发酵条件 Biostat@B5L发酵罐 多糖产量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多糖灵芝新菌株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塬 张赫男 +5 位作者 谭贻 刘艳芳 冯杰 张越野 唐传红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1,共6页
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G0157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获得640个再生菌株,通过拮抗实验鉴定获得103个诱变菌株。测定诱变菌株的菌丝体多糖含量和... 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G0157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获得640个再生菌株,通过拮抗实验鉴定获得103个诱变菌株。测定诱变菌株的菌丝体多糖含量和生物量并计算多糖产量,与出发菌株相比,诱变菌株A-434的多糖含量提高46.14%,诱变菌株A-246和A-434的多糖产量提高268.57%和63.07%。继代培养、拮抗实验和RAPD分析结果表明,诱变菌株A-246和A-434的遗传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灵芝 原生质体 菌丝体生物量 多糖含量 多糖产量
下载PDF
不同发酵条件对柱状田头菇菌丝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晓雅 殷伟伟 +1 位作者 张松 兰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25-32,共8页
【目的】为了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优化柱状田头菇液体发酵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方法】以胞外多糖产量为主要测定指标,通过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种类及其浓度、起始pH、摇床转速、培养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以获得柱状田... 【目的】为了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优化柱状田头菇液体发酵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方法】以胞外多糖产量为主要测定指标,通过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种类及其浓度、起始pH、摇床转速、培养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以获得柱状田头菇液体深层发酵的优化条件,提高柱状田头菇菌丝产胞外多糖的产量,其中胞外多糖产量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得。【结果】柱状田头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优化条件为:采用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浓度控制在20~40 g/L;采用L-谷氨酰胺作为氮源,浓度控制在2 g/L;起始pH控制在7.0,转速控制在180 r/min,并在26℃下培养12 d。【结论】在此发酵条件下,柱状田头菇液体发酵的胞外多糖产量可达到1.08 g/L,其中多糖含量为71.73%、蛋白质含量为8.62%,可为柱状田头菇多糖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发酵 条件优化 多糖产量 碳源 氮源 苯酚-硫酸法
下载PDF
药用真菌桑黄液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谦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9-34,共6页
研究液体培养基配方对桑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适宜于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配方为A3B1C3D2(麦麸10%,蛋白胨0.5%,KH2PO40.35%,MgS O40.15%),pH 6,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总产达... 研究液体培养基配方对桑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适宜于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配方为A3B1C3D2(麦麸10%,蛋白胨0.5%,KH2PO40.35%,MgS O40.15%),pH 6,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总产达到1.007 7 g/100 mL。优化的配方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获得更多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培养基配方 菌丝体生物量 胞外多糖产量 产量 正交试验 桑黄
下载PDF
桦褐孔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庆莲 刘雪峰 +1 位作者 董爱荣 宋庆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应用单因素梯度法对采自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丝体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以真菌多糖产量和菌丝生物量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液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 应用单因素梯度法对采自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丝体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以真菌多糖产量和菌丝生物量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液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培养温度27℃、最佳初始p H=7.5,最适摇培转速130 r·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液体培养 多糖产量 菌丝生物量
下载PDF
发酵天山雪莲粗多糖的菌株筛选及护肤功效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鑫 蔡美君 +4 位作者 崔树茂 毛丙永 赵建新 刘光荣 杨凯业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1-1565,共15页
【目的】利用微生物发酵植物可以提高多糖的产量,并且能够将原有的植物多糖转化成活性更高的新型发酵多糖,本研究围绕天山雪莲的粗多糖,基于发酵后的活菌数、多糖产量和护肤功效进行发酵菌种筛选,旨在获得适宜发酵天山雪莲粗多糖的优良... 【目的】利用微生物发酵植物可以提高多糖的产量,并且能够将原有的植物多糖转化成活性更高的新型发酵多糖,本研究围绕天山雪莲的粗多糖,基于发酵后的活菌数、多糖产量和护肤功效进行发酵菌种筛选,旨在获得适宜发酵天山雪莲粗多糖的优良菌株。【方法】利用不同菌株发酵天山雪莲粗多糖,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活菌数,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发酵液的多糖含量;采用细胞屏障损伤和抗炎模型,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率,利用格里斯法检测NO含量,评价发酵多糖在细胞模型中的护肤功效;利用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分析发酵多糖对皮肤组织表观及经皮失水率、皮肤组织病理及表皮厚度变化和皮肤组织屏障蛋白-丝聚合蛋白的影响,评价发酵多糖在动物模型中的功效。【结果】不同菌株发酵天山雪莲粗多糖后的活菌数和多糖产量差异较大,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CFM1162和165-M1、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CCFM1073、罗伊氏乳杆菌(L.reuteri)CCFM8631、清酒乳杆菌(L.sakei)GD17-9的活菌数较高,均不低于2.0×10^(8) CFU/mL;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N7-A5、干酪乳杆菌CCFM1073、罗伊氏乳杆菌CCFM8631、清酒乳杆菌GD17-9发酵天山雪莲粗多糖的多糖产量较高,达到1.37 g/L以上。综合多糖产量和活菌数,选取干酪乳杆菌CCFM1073、罗伊氏乳杆菌CCFM8631、清酒乳杆菌GD17-9、酿酒酵母HN7-A5的发酵多糖进行细胞护肤功效评价,结果显示所选菌株的发酵多糖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诱导的Ha Ca T细胞存活率影响不大,而清酒乳杆菌GD17-9、罗伊氏乳杆菌CCFM8631、干酪乳杆菌CCFM1073、酿酒酵母HN7-A5的发酵多糖对降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含量效果较好,其中清酒乳杆菌GD17-9、罗伊氏乳杆菌CCFM8631的发酵多糖分别降低了81%和71%。结合活菌数、多糖产量、细胞护肤功效评价,选取清酒乳杆菌GD17-9和罗伊氏乳杆菌CCFM8631发酵的天山雪莲粗多糖进行动物护肤功效验证,发现罗伊氏乳杆菌CCFM8631发酵天山雪莲粗多糖功效更好。【结论】综合活菌数、多糖产量以及细胞和动物模型的护肤功效,罗伊氏乳杆菌CCFM8631菌株是发酵天山雪莲粗多糖的最适宜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雪莲 多糖 罗伊氏乳杆菌CCFM8631 多糖产量 活菌数 护肤功效
原文传递
木蹄层孔菌液体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驰浩 黄亮 +3 位作者 班立桐 孙宁 王玉 杨红澎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31,44,共7页
研究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最适液体发酵条件,同时保证其多糖产量,以木蹄层孔菌发酵液多糖产量为重要指标,菌丝球干重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16(45)优化木蹄层孔菌的液体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木蹄层孔菌最佳液体发酵... 研究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最适液体发酵条件,同时保证其多糖产量,以木蹄层孔菌发酵液多糖产量为重要指标,菌丝球干重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16(45)优化木蹄层孔菌的液体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木蹄层孔菌最佳液体发酵工艺条件为:蔗糖10.0 g·L-1、酵母浸粉25.0 g·L-1、MgSO40.5 g·L-1、K2HPO41.5 g·L-1、KH2PO41.5 g·L-1,VB10.045 g·L-1,初始pH 6,装液量110 mL,转速140 r·min-1,在此条件下木蹄层孔菌液体发酵多糖浓度量达到1.512 g·L-1,是优化前(0.199 g·L-1)的7.6倍。该结果为木蹄层孔菌后续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蹄层孔菌 液体菌种 培养基优化 多糖产量
下载PDF
裂褶菌液态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贾士儒 殷海松 +1 位作者 邓桂芳 李政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6-49,共4页
研究了裂褶菌液态深层培养过程中通风量以及控制溶氧浓度(DO)对裂褶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通过在发酵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改变通风量和将溶氧浓度维持在20%以上,均能有效地控制罐内氧传递速率,增加菌体对碳源的利用率,且还原糖... 研究了裂褶菌液态深层培养过程中通风量以及控制溶氧浓度(DO)对裂褶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通过在发酵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改变通风量和将溶氧浓度维持在20%以上,均能有效地控制罐内氧传递速率,增加菌体对碳源的利用率,且还原糖消耗速率和菌体得率明显提高。当在发酵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改变通风量时,菌丝体得率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14.83g/L和2.12g/L。当溶氧浓度维持在20%以上时,菌体得率为15.56g/L,但是多糖产量仅有1.00g/L,说明高溶氧不利于多糖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褶菌 裂褶多糖 菌丝体得率 胞外多糖产量
原文传递
培养基型酵母制品对蛹虫草菌种生产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义勇 张亚雄 +1 位作者 胡滨 李沛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24,共4页
目前,蛹虫草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菌种退化,表现为生产性状的不稳定,主要原因之一是营养供给不能满足菌体生长要求。培养基型酵母制品(MTYP)营养丰富,在发酵工业上可作为氮源使用,也是菌体所需生长因子的重要来源。探讨了以M... 目前,蛹虫草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菌种退化,表现为生产性状的不稳定,主要原因之一是营养供给不能满足菌体生长要求。培养基型酵母制品(MTYP)营养丰富,在发酵工业上可作为氮源使用,也是菌体所需生长因子的重要来源。探讨了以MTYP为主组分的复合氮源对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的影响,考察指标为菌丝得率和多糖产量。结果表明,以优化后的培养基液体发酵培养蛹虫草菌,其能获得较高的菌丝得率和多糖产量,且经过3次传代后发酵稳定性保持良好,未出现菌种退化现象。说明MTYP能较好地满足该蛹虫草菌株生长所需的营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培养基型酵母制品 菌丝得率 多糖产量 菌种退化
原文传递
出芽短梗霉膨大细胞分选及产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昕 张宁 +2 位作者 刘小胖 曾楠 李炳学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23-2133,共11页
本研究运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两种细胞形态进行分选,并对两种形态的细胞进行多糖产量的分析。通过对转速、分选时间、Percoll分离液浓度的优化,确定了两种细胞形态分选效果最佳的条件是Pe... 本研究运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两种细胞形态进行分选,并对两种形态的细胞进行多糖产量的分析。通过对转速、分选时间、Percoll分离液浓度的优化,确定了两种细胞形态分选效果最佳的条件是Percoll分离液浓度为60%、转速为5000r/min、离心时间为30min。经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上层为酵母状细胞(YL)、下层为膨大细胞(SC),并发现膨大细胞外有明显的薄膜包被,且产大量多糖。也为今后在相应状态下研究出芽短梗霉膨大细胞的其他代谢机理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满足后续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密度梯度离心 细胞分选 膨大细胞 多糖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