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夜间高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2例,根据夜间平均血压是否>120/70 mm Hg(1 mm Hg=0.133 k Pa)分为两组,即夜间出现高血压者(>120/70 mm Hg)为观察组89例,夜间未出现高...目的 :探讨夜间高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2例,根据夜间平均血压是否>120/70 mm Hg(1 mm Hg=0.133 k Pa)分为两组,即夜间出现高血压者(>120/70 mm Hg)为观察组89例,夜间未出现高血压者(<120/70 mm Hg)为对照组93例。测定常规血生化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m ALB)、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1)血压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夜间平均收缩压(138.05±6.33)mm Hg vs(102.51±8.76)mm Hg、夜间平均舒张压(84.11±6.32)mm Hg vs(70.03±4.5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肾功能损伤标记物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尿m ALB水平、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水平、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m ALB水平(13.60±0.69)mg vs(10.04±0.73)mg、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水平(5.35±1.69)ng/ml vs(2.05±0.88)ng/ml、血清胱抑素C水平(1.35±0.69)mg/L vs(1.02±0.44)mg/L,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均<0.05)]。(3)相关性分析:观察组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水平与尿m ALB水平(r=0.675,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r=0.734,P<0.05)、夜间血压水平(r=0.830,P<0.05)、患者患病年限(r=0.688,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夜间高血压患者较昼间血压升高患者更易发生肾损害,联合检测尿m ALB、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及血清胱抑素C有利于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给药对夜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17年8月,将遂宁市中心医院老年科确诊为夜间高血压的患者2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缬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每组98例,比较3组...目的了解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给药对夜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17年8月,将遂宁市中心医院老年科确诊为夜间高血压的患者2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缬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每组98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服药6周)血压指标、内皮素-1的含量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24 h MSBP、24 h MDBP、nSBPRR、nDBPRR、AAS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T-1含量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干咳、头晕/头痛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夜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明显,但临床使用要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给药对夜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17年8月,将遂宁市中心医院老年科确诊为夜间高血压的患者2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缬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每组98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服药6周)血压指标、内皮素-1的含量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24 h MSBP、24 h MDBP、nSBPRR、nDBPRR、AAS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T-1含量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干咳、头晕/头痛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夜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明显,但临床使用要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