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结果32例嗜铬细胞瘤中31例INSM1阳性(31/32,96.88%),其中高表达20例(20/32,62.50%)。9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INSM1均阳性,其中高表达8例(8/9,88.89%)。3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中INSM1均阴性。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P<0.001)。INSM1高表达的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具有更高的Ki67增殖指数(P=0.016),但与患者性别(P=0.190)、年龄(P=0.439)、肿瘤TNM分期(P=0.793)、生长模式(P=0.495)、凝固性坏死(P=0.790)和脉管/包膜侵犯(P=0.790)均无显著相关性。INSM1鉴别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与肾上腺皮质腺瘤的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88。结论INSM1表达于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细胞核,而不表达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可有效鉴别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展开更多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效果,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50例单侧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开放手术组)和53例单侧后腹腔镜肾上...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效果,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50例单侧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开放手术组)和53例单侧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后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创伤相关指标、术中高血压波动、疗效等). 结果 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2±22)min 显著短于开放手术组(120±42)min,(t=-11.692,P=0.000);术中出血量(74±34)ml 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187±64)ml (t=-7.511,P=0.000);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中位数1 d vs 2 d, u= -5.018,P=0.000)和术后住院时间[(5.2±1.7)d vs (8.3±1.8)d, t=-10.714,P=0.000]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后腹腔镜组术中高血压发生例数(9例 vs 18例, χ^2=4.811,P= 0.028)、输血例数(1例 vs 8例, χ^2=6.426,P=0.01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发生例数(11例 vs 21例, χ^2= 5.423,P=0.020)均显著低于开放组;2组SIRS持续时间(中位数1 d vs 1 d,u=-1.598,P=0.110)、手术并发症发生例数(2例 vs 6例,χ^2=1.418,P=0.234)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血压恢复正常及症状消失者后腹腔镜组有45例(84.9%),开放手术组43例(86.0%),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25,P=0.875).103例随访5~36个月,平均21.3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不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创伤小,而且术中对血压的控制较好,具有与开放手术相似的疗效,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结果32例嗜铬细胞瘤中31例INSM1阳性(31/32,96.88%),其中高表达20例(20/32,62.50%)。9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INSM1均阳性,其中高表达8例(8/9,88.89%)。3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中INSM1均阴性。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P<0.001)。INSM1高表达的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具有更高的Ki67增殖指数(P=0.016),但与患者性别(P=0.190)、年龄(P=0.439)、肿瘤TNM分期(P=0.793)、生长模式(P=0.495)、凝固性坏死(P=0.790)和脉管/包膜侵犯(P=0.790)均无显著相关性。INSM1鉴别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与肾上腺皮质腺瘤的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88。结论INSM1表达于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细胞核,而不表达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可有效鉴别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
文摘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效果,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50例单侧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开放手术组)和53例单侧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后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创伤相关指标、术中高血压波动、疗效等). 结果 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2±22)min 显著短于开放手术组(120±42)min,(t=-11.692,P=0.000);术中出血量(74±34)ml 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187±64)ml (t=-7.511,P=0.000);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中位数1 d vs 2 d, u= -5.018,P=0.000)和术后住院时间[(5.2±1.7)d vs (8.3±1.8)d, t=-10.714,P=0.000]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后腹腔镜组术中高血压发生例数(9例 vs 18例, χ^2=4.811,P= 0.028)、输血例数(1例 vs 8例, χ^2=6.426,P=0.01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发生例数(11例 vs 21例, χ^2= 5.423,P=0.020)均显著低于开放组;2组SIRS持续时间(中位数1 d vs 1 d,u=-1.598,P=0.110)、手术并发症发生例数(2例 vs 6例,χ^2=1.418,P=0.234)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血压恢复正常及症状消失者后腹腔镜组有45例(84.9%),开放手术组43例(86.0%),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25,P=0.875).103例随访5~36个月,平均21.3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不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创伤小,而且术中对血压的控制较好,具有与开放手术相似的疗效,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