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含细辛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研究
1
作者 刘兴隆 王一童 +1 位作者 陈丽平 刘进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含细辛方剂组方配伍规律。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对本书含细辛方组成药物进行考证、梳理;通过分类统计各药物使用频次、频率等,结合方剂主治,对含细辛方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总结、提炼。结... 目的:探讨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含细辛方剂组方配伍规律。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对本书含细辛方组成药物进行考证、梳理;通过分类统计各药物使用频次、频率等,结合方剂主治,对含细辛方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总结、提炼。结果:本书15首含细辛方共配伍药物39味,累计运用92次;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三味药为蜀椒与桂各11次、姜9次。按功效分类,与细辛配伍使用最多的为温里药,其使用总频次为41次;使用频率排第二的药类为化痰药、补虚药和清热药,各使用7次。按药性分类,与细辛配伍使用药物药性以温热类药物为主,共使用63次。结论:本书含细辛方配伍规律是以同类药物相辅相成运用为主,异类药物相反相成运用为辅。“细辛-花椒-桂-姜”的配伍结构辛温散寒、通痹止痛,既切中病机,又针对症状,是本书细辛方以同类药物相辅相成运用为主的配伍规律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治六十病和齐汤法》 细辛方 细辛-花椒-桂-姜 组方配伍规律
下载PDF
《天回医简》祝由四方探赜
2
作者 金越 周昀璐 李荣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探析老官山汉墓中四首祝由方,辨明祝由的发展进程以及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方法]使用文献搜查法和二重证据法,将《天回医简》祝由四方与相近时代著作、现代文献进行联系研究,梳理释义;结合时代文化背景,对治疗内容进行深... [目的]探析老官山汉墓中四首祝由方,辨明祝由的发展进程以及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方法]使用文献搜查法和二重证据法,将《天回医简》祝由四方与相近时代著作、现代文献进行联系研究,梳理释义;结合时代文化背景,对治疗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天回医简》是秦汉时期较为成熟的医学资料,其中包括4首祝由方,涉及3种疾病。这些祝由方在内容和形式上依附了神鬼之说,但同时也初步显现了中医哲学思想和后世主流治疗理念的雏形。不仅药与祝由并用、导引数术兼备,还隐约可见一些现代心理学和外科学治疗手段。[结论]在所处时代背景下,《天回医简》作为当时内容较为完备、写作较为规范的医学文献,其祝由内容呈现出蒙昧与觉醒交织的特点,亦是中医学演进的缩影,是从蒙昧的实践到出现体系化理论的曙光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祝由 难产 血痹 心暴痛 祝祷 禹步 数术
下载PDF
天回医简《脉书·下经》中的不言脉疾病及类病思维
3
作者 王晟兴 刘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天回医简《脉书·下经》的第一部分中有大量不言脉的疾病,它们按照风、痹、蹷等共通症状为主要分类手段。该部分独立于言脉疾病之外,但又以经脉为隐藏参照核心,和言脉疾病一样承担着诠释“病久则变化”的功能。言脉与不言脉疾病的... 天回医简《脉书·下经》的第一部分中有大量不言脉的疾病,它们按照风、痹、蹷等共通症状为主要分类手段。该部分独立于言脉疾病之外,但又以经脉为隐藏参照核心,和言脉疾病一样承担着诠释“病久则变化”的功能。言脉与不言脉疾病的分类系统具有“表里”的对应关系:言脉疾病是“表”病的疾病分类系统,与镵石针艾治疗手段相匹配;不言脉疾病是“里”病的疾病分类系统,与毒药(汤液)治疗手段相匹配。同时,二者在疾病的诊疗中又都依靠色脉诊的信息,同属于脉诊系统。所谓类病思维,即是分析古人以类划分疾病的方式来判断其思维模式。《脉书·下经》中的疾病分类方式及其匹配的治疗方法源于先秦秦汉时期医学以症为纲式的辨治方式,又在辨治方法的系统化需求下孕育了辨证治疗模式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脉书·下经》 不言脉 表里 类病思维
下载PDF
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痹证医方用药规律
4
作者 陈小妹 周祖亮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198-201,共4页
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是一部内容较为完整的古方剂学著作。该方药文献记载了12首治疗痹证的医方,涉及肢体经络痹、脏腑痹、气血痹与其他痹等4类痹证。天回医简治疗痹证医方具有“以辛为主,甘苦相配”“攻补兼施,辨证施药”“治... 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是一部内容较为完整的古方剂学著作。该方药文献记载了12首治疗痹证的医方,涉及肢体经络痹、脏腑痹、气血痹与其他痹等4类痹证。天回医简治疗痹证医方具有“以辛为主,甘苦相配”“攻补兼施,辨证施药”“治法灵活,用药精专”等组方用药特点,反映出《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用药经验已较为成熟并注重内外兼施和预后调护,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六十病和齐汤法》 痹证 天回医简 药文献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从《天回医简》看汉晋医经的编撰
5
作者 柳长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孔子删定六经为中国经学之初创时期,医学之有经,源于六经。三代以至春秋战国,祭祀文化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是主流的文化,经学产生之前,有事要问卜;三代以后,诸如易、诗、书、礼、乐、春秋各类学问的形成,主流文化发生转移,有事不再问卜。... 孔子删定六经为中国经学之初创时期,医学之有经,源于六经。三代以至春秋战国,祭祀文化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是主流的文化,经学产生之前,有事要问卜;三代以后,诸如易、诗、书、礼、乐、春秋各类学问的形成,主流文化发生转移,有事不再问卜。中国的各种学问,乃王官之守;经与经学的确立,出于王官;经学的传播,依赖经师。医经的发生,出于战国,广见于西汉。战国至西汉,传播医经的有长桑君、扁鹊(秦越人)、公乘阳庆、淳于意等。西汉刘向等奉诏整理国家图书,设“医经”为一大类,有黄帝、扁鹊、白氏三家。医经的确立,标志着医走出了巫的时代,传授医经的经师,有了解释生命与疾病的话语权。自西汉始,形成了医经之学。本文讨论了从西汉到西晋、即从《脉书》到《脉经》六种医经的编撰简史,意在从医经编撰的角度,拾补对医经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脉书 编撰
下载PDF
《天回医简〈脉书·上经〉》之“脉句”与带钩浅议
6
作者 毕洋 柳长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基于《黄帝内经·素问》中关于钩脉脉势特征的描述与记载以及相关中医脉学理论中对钩脉脉态特征的理解与释义,结合考古出土的带钩质地、形制来看,对于《天回医简〈脉书·上经〉》之“脉勾”(即钩脉)的脈势特征所类比的带钩形制... 基于《黄帝内经·素问》中关于钩脉脉势特征的描述与记载以及相关中医脉学理论中对钩脉脉态特征的理解与释义,结合考古出土的带钩质地、形制来看,对于《天回医简〈脉书·上经〉》之“脉勾”(即钩脉)的脈势特征所类比的带钩形制,本文更倾向于其所指的是主要流行于两汉时期的琵琶形铜带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脉书·上经 脉钩 带钩
下载PDF
《天回医简》诊损至脉相关词义新证
7
作者 杨恺 柳长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天回医简》《脉书·上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二书是现存最早的涉及损至脉理论的文献,此与后世《脉经》《难经》中诊损至脉理论一脉相承,为扁鹊医学脉学体系的基础。本文首先通过考释《天回医简》中与损至脉相关字词并与传世... 《天回医简》《脉书·上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二书是现存最早的涉及损至脉理论的文献,此与后世《脉经》《难经》中诊损至脉理论一脉相承,为扁鹊医学脉学体系的基础。本文首先通过考释《天回医简》中与损至脉相关字词并与传世文献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推求损至脉的理论源头。然后对《脉书·上经》:朝于气、天府、脉口三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诊损至脉的原理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损至脉 呼吸 脉动
下载PDF
天回医简《脉书·上经》研究
8
作者 王锦峰 谷建军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0期16-19,共4页
在成都天回汉墓出土的M3:121医简(即天回医简),经整理小组研究,确定系属扁鹊医学。其中由54支简掇合而成的《脉书·上经》充分展示了扁鹊医学中的五脏通天与色脉诊内容。再将出土文献《天回医简》与传世文献《黄帝内经》进行对比研... 在成都天回汉墓出土的M3:121医简(即天回医简),经整理小组研究,确定系属扁鹊医学。其中由54支简掇合而成的《脉书·上经》充分展示了扁鹊医学中的五脏通天与色脉诊内容。再将出土文献《天回医简》与传世文献《黄帝内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素问》中诸多篇章是对《脉书·上经》的阐释。比如《素问·阴阳类论》通过三阳三阴对五脏通天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其次《素问·移精变气论》指出详查面色与脉搏,可通于神明。五脏通天,提示人体五脏与天气可以通过穴位互通,同时五脏之气在脉口也有所体现;色脉诊,可以通过面色与脉动的五行对应关系,来预判死生。而色脉诊内容的完整亦可有助《脉书·上经》残简内容的推演。所以天回汉墓医简的出土,有助于学者们对训诂的学术源流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脉书·上经》 《素问·阴阳类论》 五脏通 色脉诊
下载PDF
天回医简《疗马书》校释及其抄写年代考略
9
作者 谢明宏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3期252-263,共12页
以天回医简《疗马书》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学、音韵训诂学的方法对天回医简《疗马书》的抄写成书年代加以探究,经考辨后认为其抄录于秦统一以前,是书体风格与睡虎地秦简类似的秦系文献。通过分析《疗马书》的秦方言特征,认为它有可能成... 以天回医简《疗马书》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学、音韵训诂学的方法对天回医简《疗马书》的抄写成书年代加以探究,经考辨后认为其抄录于秦统一以前,是书体风格与睡虎地秦简类似的秦系文献。通过分析《疗马书》的秦方言特征,认为它有可能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秦地。将《疗马书》简二二与简一二〇缀合,补释“印”“初”“能”“恒”“过”等字,将原释“楼”的字改释为“擣”,同时分析衍文“如”字的产生。最后,初步讨论《六骜》的篇章性质,认为其是与睡虎地秦简《马禖》性质接近的祷祝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疗马书》 睡虎地秦 秦方言
下载PDF
据天回医简校读《内经》五则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漫 周琦 《中医药文化》 2022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天回医简有不少内容与传世医书可以比较互证,使得我们能以之为依据,更加具体地讨论相关传世医书的来源与形成过程,并纠正后者流传中形成的一些讹误,释疑解难。借助与天回医简的互校,对《黄帝内经》“疹筋”“不表不里”“快然”“去爪... 天回医简有不少内容与传世医书可以比较互证,使得我们能以之为依据,更加具体地讨论相关传世医书的来源与形成过程,并纠正后者流传中形成的一些讹误,释疑解难。借助与天回医简的互校,对《黄帝内经》“疹筋”“不表不里”“快然”“去爪”“马刀”五则存在理解障碍或争议的文句,重加校勘训诂,提出新的意见,以期引起学界对出土古文献材料在《内经》校读中价值的重视,共同推进中医“古典学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黄帝内经》 出土文献 校读
下载PDF
天回醫簡中的刮削校改痕迹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琦 《简帛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85-201,共17页
天回漢墓醫簡中存在大量刮削校改的痕迹,這些痕迹大致有:單字局部的削改,一字以上的削改,補字,局部筆畫添筆,塗改,增注,增斷句標識等形式。本文就以上幾類削改情况,選取成都天回漢墓M3—121號墓醫書中較爲典型的例證予以分别闡述。經過... 天回漢墓醫簡中存在大量刮削校改的痕迹,這些痕迹大致有:單字局部的削改,一字以上的削改,補字,局部筆畫添筆,塗改,增注,增斷句標識等形式。本文就以上幾類削改情况,選取成都天回漢墓M3—121號墓醫書中較爲典型的例證予以分别闡述。經過分析統計刮削校改痕迹的分布狀况,説明原書手在抄寫這批醫書時應有一個謄抄的底本,且這些醫書的閲讀者或是誦習者纔應當是留下這些主要校改痕迹的人,而非抄寫原書的書手或是專職的校讎者,他們既是醫書的校改者,也是醫書的傳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醫簡 刮削痕迹 校改 削改
下载PDF
天回醫簡“治心暴痛”祝由方淺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琦 《简帛》 2021年第2期81-93,共13页
胡家草場西漢墓竹簡的一首威靈方中記載了兔鮐與蝦蟆二物,天回醫簡《和齊湯法》的一首治心暴痛祝由方的祝辭中有"兔與蝦蟆,食月之心"。胡家草場威靈方中,巫者藉助兔與蝦蟆,按照月食之祟行術施咒以達祝由效力;而《和齊湯法》... 胡家草場西漢墓竹簡的一首威靈方中記載了兔鮐與蝦蟆二物,天回醫簡《和齊湯法》的一首治心暴痛祝由方的祝辭中有"兔與蝦蟆,食月之心"。胡家草場威靈方中,巫者藉助兔與蝦蟆,按照月食之祟行術施咒以達祝由效力;而《和齊湯法》治心暴痛方將月食與心痛相聯繫,體現了一種交感巫術的思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家草場漢簡 醫簡 心暴痛 兔與蝦蟆 祝由
下载PDF
天回醫簡中的量詞
13
作者 劉陽 《简帛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天回醫簡中量詞十分豐富,目前統計共有38種,其中量制單位達13種,序列細密完備爲文獻僅見。出現不少罕見甚至僅見的量詞實例,如料、參、駟、撮、簪頭、掬等,極具資料價值。天回醫簡的量詞具有早期量詞搭配不固定的特徵,還有較多不精確的... 天回醫簡中量詞十分豐富,目前統計共有38種,其中量制單位達13種,序列細密完備爲文獻僅見。出現不少罕見甚至僅見的量詞實例,如料、參、駟、撮、簪頭、掬等,極具資料價值。天回醫簡的量詞具有早期量詞搭配不固定的特徵,還有較多不精確的量名和用法。物量詞用法未發現“數·量·名”的結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醫簡 量詞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天回医简》研究热点及态势的可视化分析
14
作者 邹宇轩 王欣仪 +1 位作者 赵玉 熊益亮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33-1439,共7页
[目的]梳理分析《天回医简》的相关文献,探讨其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未来态势。[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检索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应用CiteSpace 6.2.R6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图谱绘制与... [目的]梳理分析《天回医简》的相关文献,探讨其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未来态势。[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检索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应用CiteSpace 6.2.R6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图谱绘制与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4篇,2014至2018年《天回医简》相关的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呈上升态势,2019至2023年呈下降态势,并逐步归于平缓。作者合作图谱共纳入70位,发文量最多的是李继明;机构合作图谱共纳入49家,发文量最多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关键词共146个。聚类研究显示,研究主要包括训诂补释、方剂剂型、诊疗特色等方面。[结论]《天回医简》研究正处于持续发展阶段,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五色脉诊、方剂配伍规律等医学思想以及与后代医书的对比。对诊损至脉论的讨论和通过出土简帛探讨先秦两汉简帛医学体系为该领域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CiteSpace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方剂配伍 损至脉
下载PDF
《天回医简》中“容刑之数”的内涵与意义
15
作者 张雅楠 刘欣怡 张树剑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5期271-277,共7页
"容刑之数"见于出土医学文献的《天回医简·犮理》, 由于传世文献中罕见而未有专门研究。依据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与同墓出土的髹漆经脉人像之互证, 认为"容刑之数"是先秦两汉时期一种关于身体知识的理论。通过... "容刑之数"见于出土医学文献的《天回医简·犮理》, 由于传世文献中罕见而未有专门研究。依据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与同墓出土的髹漆经脉人像之互证, 认为"容刑之数"是先秦两汉时期一种关于身体知识的理论。通过考释"容刑"相关身体术语, 分析"容刑之数"的涵义, 发现其中蕴含着形体分类观与治疗观。古老的语言表达方式或已失传, 但古人对身体部位的分类认知, 以及顺应生理特性的治法观念, 仍渗透在后世以《黄帝内经》为主的中医理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容刑之数 身体术语 身体观
原文传递
从《天回医简》看燕赵医学与扁鹊医学的传承关系
16
作者 曹柏龙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1239-1243,共5页
燕赵医学始于扁鹊,以扁鹊为医祖的燕赵医学是中医学的源头之一。燕赵医学在历史的发展中,植根于燕赵文化,逐渐形成了以扁鹊医学为核心,以六气理论为指导的中医临床医学理论体系。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医学竹简《天回医简》,据考证系司... 燕赵医学始于扁鹊,以扁鹊为医祖的燕赵医学是中医学的源头之一。燕赵医学在历史的发展中,植根于燕赵文化,逐渐形成了以扁鹊医学为核心,以六气理论为指导的中医临床医学理论体系。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医学竹简《天回医简》,据考证系司马迁《史记》记载之扁鹊仓公所传医学专著,乃存世古籍中体系最完备、内容最丰富、最具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的医学专著。《天回医简》书中注重脏腑经络辨证,突出强调脏腑经脉之气与天气相通的学术思想,成为中医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源泉,书中介绍的中药方剂、经络腧穴、针灸、犮法等内容,医理精微,内容丰富,治疗手段多样。《天回医简》还含有大量脉学医理研究和中药剂型工艺方面的内容。研究《天回医简》,有助于临床建立针药结合的中医辨治体系,运用针药结合的方法燮理阴阳,调理中医气机之升降,对于提升临床诊治疗效意义重大,尤其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天回医简》的研究对于燕赵医学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赵 天回医简 扁鹊学术思想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天回医简的探照:俞脉分合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腧穴,其主治特性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性尤其体现在躯干与四肢上分布的腧穴之间,大多经脉腧穴理论、尤其早期理论基于此发展而来,汇集于《黄帝内经》中。而通过对新出土的天回医简的解读发现,有关“俞”“脉”内容更... 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腧穴,其主治特性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性尤其体现在躯干与四肢上分布的腧穴之间,大多经脉腧穴理论、尤其早期理论基于此发展而来,汇集于《黄帝内经》中。而通过对新出土的天回医简的解读发现,有关“俞”“脉”内容更是印证了这种躯干与四肢腧穴主治差异与理论差别的认识。探究有关经典理论本质内涵及其建构理路,以期揭示对针灸经脉腧穴的核心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 天回医简 老官山 腧穴 经脉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天回医简》石法与传世医经刺法的理论探析
18
作者 李卓明 周琦 顾漫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通过对读相关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条文,解析《天回医简》中《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中“石疽。太上石神,石神必已;其次石血,石血得分;其下石脓,石脓十一活”的治法细节,阐发其与传世医经理论的关联。相比马王堆《脉法》与张家山《脉书》... 通过对读相关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条文,解析《天回医简》中《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中“石疽。太上石神,石神必已;其次石血,石血得分;其下石脓,石脓十一活”的治法细节,阐发其与传世医经理论的关联。相比马王堆《脉法》与张家山《脉书》中的砭石治法,《天回医简》中治疗痈疽的“石神”之法,用在痈疽血聚、脓成之前,可防止痈疽的病情发展并达到“必已”的疗效。另外,石疽相关的诊疗方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后世的“调神”思想及治未病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砭石 石法 石神 治未病
原文传递
天回医简札记五则
19
作者 何子晴 《汉字文化》 2024年第13期98-101,共4页
【提要】天回医简中“■”字应释作“浇”,在简文中义为“沃、淋”;“胶”字作■,该写法在汉简材料中较为罕见,属于汉代草书的写法,疑由“■”这类写法演变而来;“■”字应为“靡”字的讹写,在简文中通作“摩”。“刌”字所从“刀”旁... 【提要】天回医简中“■”字应释作“浇”,在简文中义为“沃、淋”;“胶”字作■,该写法在汉简材料中较为罕见,属于汉代草书的写法,疑由“■”这类写法演变而来;“■”字应为“靡”字的讹写,在简文中通作“摩”。“刌”字所从“刀”旁与“寸”形混同,作“■”。“■”字所从“鼏”旁与“冒”形混同,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原文传递
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释名考证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琼 顾漫 柳长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979-3983,共5页
四川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医简中有治六十病之方,每病之下收载1方至数方不等,共计106方。整理者根据其内容重在"合和制剂",并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对仓公所传医书的著录,将其命名为《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和齐汤... 四川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医简中有治六十病之方,每病之下收载1方至数方不等,共计106方。整理者根据其内容重在"合和制剂",并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对仓公所传医书的著录,将其命名为《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和齐汤法"义为"和调分剂得宜,以作汤液"之法;该书中保存了久已失传的古经方"汤液""醪醴""火齐"等剂型。从学术源流上考证,《和齐汤法》当为仓公所传,是专门记述合和制剂方法的文献,后世之《汤液经方》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皆上承《和齐汤法》,故其作为当时"经方"的代表性著作,在两汉医学之学术传承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方剂 汤液醪醴 扁鹊 仓公 和齐汤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