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辨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长玉 毛颖 +2 位作者 郑海兴 王秀珍 李冀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76-76,共1页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此句的注解历代注家说法不一,如《素问注释汇粹》[1]认为:"道,即规律、法则。天地之道,即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张介宾注曰:"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此句的注解历代注家说法不一,如《素问注释汇粹》[1]认为:"道,即规律、法则。天地之道,即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张介宾注曰:"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天地之道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论《周易》天地之道与人道相融合的美本原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贺天忠 祝莹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6-43,共8页
《周易》中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体现了自然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自由创化,其本质是宇宙自然的非自觉地自在地创化自然美的物质生成自由;《周易》中的人道创造人文的美本原思想,其本质是人类自觉自为地创造人化美的主体实践自... 《周易》中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体现了自然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自由创化,其本质是宇宙自然的非自觉地自在地创化自然美的物质生成自由;《周易》中的人道创造人文的美本原思想,其本质是人类自觉自为地创造人化美的主体实践自由。《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归结为天地之道与人道的融合统一,进而抵达"大和"状态。人道和人化只能是在自然物和自然美的基础上创造人文美或人化美。只有在自然生产和再生产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下,自然美和人化美的生成才能维系永续性。因此,天地之文和自然美与人文和人化美等一切美的共同本质就是无限永续性创化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美学 天地之道 自然美 人化美 美本原
下载PDF
天地之道,礼乐为先 评议多场次史诗话剧《孔子》
3
作者 新春柳 《上海戏剧》 2015年第6期26-28,共3页
孔子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离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遥远。遥远,并不仅仅是因为时间长河的流逝,而是今天的人们对于孔子的认识已经渐行渐远,心理上产生了文化的隔阂。但我以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恰恰是最值得现代中国人关注的,儒家文化... 孔子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离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遥远。遥远,并不仅仅是因为时间长河的流逝,而是今天的人们对于孔子的认识已经渐行渐远,心理上产生了文化的隔阂。但我以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恰恰是最值得现代中国人关注的,儒家文化不仅在当下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道 儒家文化 “礼乐” 儒家思想 渐行渐远 儒家传统 现代中国人 天地之 复礼 己欲立而立人
下载PDF
“天地人三才之道”在风景园林建设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探解——基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风景园林设计论研究(一)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树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37,共5页
"天地人三才之道(简称‘三才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首先对"三才之道"进行了溯源和新解,在此基础上,先后探讨了在景观类型划分、人居环境形成过程、传统园林形成过程中"三才之道"的... "天地人三才之道(简称‘三才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首先对"三才之道"进行了溯源和新解,在此基础上,先后探讨了在景观类型划分、人居环境形成过程、传统园林形成过程中"三才之道"的应用,并从"三才之道"的视点出发总结了风景园林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基于天、地、人的风景园林设计论(或者设计结合天、地、人)"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天地人三才之道 设计结合天、地、人 人居环境 探解
下载PDF
基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植物景观营造理论体系构建——基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风景园林设计论研究(二)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树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1-56,共6页
从"天地人三才之道"出发,对植物景观营造理论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探讨。"天才"指的是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植物景观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地才"指的是地形、土壤、水系、动... 从"天地人三才之道"出发,对植物景观营造理论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探讨。"天才"指的是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植物景观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地才"指的是地形、土壤、水系、动植物等因素,在这些因素作用、影响之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植物景观;"人才"指的是各种人文(为)因素,在这些人为因素的作用之下,形成了多种人文(为)植物景观。由这些研究结论衍生、发展而来的有乡土植物理论、植物群落理论、潜生植被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生态位原理以及适地适树原则等。我们称前者为"植物景观营造基础理论体系",称后者为"植物景观营造发展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天地人三才之道 植物景观营造 设计结合天、地、人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弥纶天地之道 范围天地之化——评《死与美》及其它
6
作者 沈尧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5-8,共4页
李洁非同志在《死与美》等文中,对建国后的戏曲改革工作提出一个质问:“艺术为什么一定要赶上时代?”又具体表述如下:第一,“最为荒唐的一种声音,是把古典戏曲的‘危机’说成是落伍于时代”。此论来自“50年代的那种苏联文艺概论体系教... 李洁非同志在《死与美》等文中,对建国后的戏曲改革工作提出一个质问:“艺术为什么一定要赶上时代?”又具体表述如下:第一,“最为荒唐的一种声音,是把古典戏曲的‘危机’说成是落伍于时代”。此论来自“50年代的那种苏联文艺概论体系教条”,是“以社会史逻辑代替艺术史逻辑”的“艺术进化论”。第二,戏曲界的思维深受这种理论模式的支配。因此,“戏曲革新论者”虽“费尽心思延长古典戏曲的寿命”,终使古典戏曲“变成一个不伦不类、头戴假面、滑稽可笑的小丑”。这“不是艺术革新,而是艺术颠覆”。第三,结论是:对待古典戏曲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李洁非 滑稽可笑 艺术革新 天地之道 昆山腔 魏良辅 狱卒平冤 磨调 中国戏曲
原文传递
论《周易》天地之道与人道相融合的美本原思想——兼论与马克思主义完整美本原思想的对照及学理融通
7
作者 贺天忠 祝莹 《中外文论》 2018年第2期131-147,共17页
《周易》中所蕴含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自然美)和人道创造人文(人化美)的思想,与两千多年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体现的完整马克思主义的美本原思想,有很多相通和一致之处。二者都属于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 《周易》中所蕴含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自然美)和人道创造人文(人化美)的思想,与两千多年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体现的完整马克思主义的美本原思想,有很多相通和一致之处。二者都属于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周易》中的天地之道生成天地之文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象性生成自然美,都体现了自然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自由创化的思想,其本质是宇宙自然的非自觉自在地创化自然美的客体生成自由;而《周易》人道创造人文的美本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自由创造人化美的道理也是吻合的,其本质是人类自觉自为地创造人化美的主体实践自由。人类社会只有与宇宙自然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变换,才能实现与大宇宙永续性共生同在的终极目的,因此,天地之文和自然美与人文和人化美等一切美的共同本质就是无限永续性创化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美学 天地之道 天地之 人文 马克思主义美学 对象性 自然美 对象化 人化美 美本原
原文传递
戴永生: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8
作者 叶力 《晚晴》 2016年第9期108-110,共3页
戴永生教授乃全国名老中医、贵州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载,毕生潜心于中医五行系列研究与运用,在医术上善于将中医五行理论与临床辨证相结合,颇具诊疗特色与疗效。水家传师承上下求索1943年8月,戴永生出生在贵州省赤... 戴永生教授乃全国名老中医、贵州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载,毕生潜心于中医五行系列研究与运用,在医术上善于将中医五行理论与临床辨证相结合,颇具诊疗特色与疗效。水家传师承上下求索1943年8月,戴永生出生在贵州省赤水市一户父辈行医的家庭,因幼年体质娇弱多病,身为赤水市中医院医师的父亲,就用中药给他调理,到了上小学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五行 天地之道 赤水市 全国名老中医 教学科研工作 五行学说 医院医师 中医医疗 诊疗特色 身体素质
原文传递
论《道德经》中的道本管理思想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芝山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42-147,共6页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但其思想却博大精深。道家思想的理论基点是"道",整个道学理论体系是在老子所预设的"道"的基础上展开的。道有五个基本特性:自然、清静、柔弱、无为、无私(不争)。《道德经》的管理价值是...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但其思想却博大精深。道家思想的理论基点是"道",整个道学理论体系是在老子所预设的"道"的基础上展开的。道有五个基本特性:自然、清静、柔弱、无为、无私(不争)。《道德经》的管理价值是以"天地之道"明"治国之理",它构建了一种以"道"为中心、以辩证思维为基础、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内核、以"无为而治"为基本原则、以"效法天地之道"为基本方法的中国式国家治理模式——道本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经 本管理 天地之道 无为而治
下载PDF
老子道家思想的精神内核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斌华 《科教导刊》 2018年第24期162-163,共2页
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唯一留存的著作《道德经》站在回答人类终极问题的高度提出了"道"的学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本源,与儒家思想相辅相成,从"少私寡欲"、"上善若水"、"慎终如始"等方面给... 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唯一留存的著作《道德经》站在回答人类终极问题的高度提出了"道"的学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本源,与儒家思想相辅相成,从"少私寡欲"、"上善若水"、"慎终如始"等方面给后世以智慧的启迪;从"不争"、"无为"、"善下"等角度给人们以心灵的慰籍,极大地丰富、充实了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老子的学说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作出了伟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天地之道 人生智慧 心灵慰籍
下载PDF
《易传》道论研究
11
作者 李祥俊 《周易研究》 1997年第1期53-59,共7页
「易传」道论研究李祥俊《周易》一书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本是卜筮之书,它只是对一些偶然的占卜结果所作的记录,反映了古人对无知或无法把握的外在世界的一种幻想上的理解。《易经》中记述占卜结果的卦、爻辞,并... 「易传」道论研究李祥俊《周易》一书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本是卜筮之书,它只是对一些偶然的占卜结果所作的记录,反映了古人对无知或无法把握的外在世界的一种幻想上的理解。《易经》中记述占卜结果的卦、爻辞,并不具备普遍性和必然性,不是理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易》 天地之道 《周易》 《老子》 宇宙生成论 圣人 系辞 思维模式
下载PDF
论易道与天道、地道、人道合一
12
作者 邓球柏 《中国哲学史》 1995年第3期32-36,共5页
通行本《系辞传》有“道”字29个。如:“乾道”、“坤道”、“三极之道”、“天地之道”、“道济天下”、“昼夜之道”、“阴阳之道”、“君子之道”、“道义”、“显道”、“变化之道”、“圣人之道”、“天下之道”、“天之道”、“... 通行本《系辞传》有“道”字29个。如:“乾道”、“坤道”、“三极之道”、“天地之道”、“道济天下”、“昼夜之道”、“阴阳之道”、“君子之道”、“道义”、“显道”、“变化之道”、“圣人之道”、“天下之道”、“天之道”、“形上之道”、“日月之道”、“小人之道”、“为道”、“道”、“天道”、“地道”、“人道”、“其道”、“易之道”。我们可以将这些“道”简单地归纳为四类:a、天道:b、地道:c、人道:d、易道天道与地道合而言之曰“天地之道”。天道、地道、人道合而言之曰“三极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天 君子之道 阴阳之道 三极之道 天地之道 圣人之道 系辞 帛书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的道德本体论
13
作者 张题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7-74,共8页
一、本体论及其原则、方法 (一)人是一种不可理喻的动物。他不满足于动物式的感官享受,向往着精神的崇高与完美;他虽生活在现实中,却始终仰望头上灿烂的星空,寻找普遍的法则;他发现自己和他人的欲念充满着邪恶,便寻觅人的理想状态;他面... 一、本体论及其原则、方法 (一)人是一种不可理喻的动物。他不满足于动物式的感官享受,向往着精神的崇高与完美;他虽生活在现实中,却始终仰望头上灿烂的星空,寻找普遍的法则;他发现自己和他人的欲念充满着邪恶,便寻觅人的理想状态;他面临终归一死的人生,便渴望不朽世界的出现。这些都深深植根于人的生命和理性之中。人的理性有一种思考整体化的需求:他生于现世,却要探求超世的东西;他身处个别的感性事物和现象,却要寻找某种普遍的本质;他体验到生死的变幻无穷,要探求某种永恒不变的规律。所以才有了基督教的上帝,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佛教的空等普遍观念。因此,现实与理想、个别与普遍、暂时与永恒之间的关系,是永远困扰着人类生存的问题。换句话说,由于这些关系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存在之中,贯穿于个体生命的一生之中,因此,人不得不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就是一个问题。这正是人的不可理喻性所在,也是人的命运与实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德本体论 仁与礼 孟子 五伦 本质与存在 宗法制度 “中庸” 《中庸》 天地之道
下载PDF
天地无私与为政公正——黄老之学的政治哲学解读
14
作者 宋宽锋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5-21,共7页
像《老子》一样,黄老之学的政治思考也是以其“道论”为基础的。《老子》和黄老之学的“道论”都关涉“本根之道”和“天地之道”,而且两种“道”也都具有规范性和非规范性的双重意义。非规范性的“天地之道”是黄老之学政治思考的主要... 像《老子》一样,黄老之学的政治思考也是以其“道论”为基础的。《老子》和黄老之学的“道论”都关涉“本根之道”和“天地之道”,而且两种“道”也都具有规范性和非规范性的双重意义。非规范性的“天地之道”是黄老之学政治思考的主要根据,与此相一致,黄老之学的政治思考关注最多的也是对“天地之道”的逆顺,以及政治生活中的祸福成败,而不是政治正当性的问题。规范性的“天地之道”是黄老之学政治哲学思考的“道论”基础,其理论核心就是“天地无私”,而其政治指向则是为政的公正和公平。为政的公正和公平通过“案法而治”和形式正义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之学 本根之道 天地之道 天地无私 为政公正
下载PDF
论黄道周改良现实的思想武器
15
作者 张启琛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26-33,共8页
关键词 先王之道 礼法之治 “天” 封建统治 《春秋》 天地之道 董仲舒 圣人 自然之天
下载PDF
道之文与文之道——论刘勰的文艺观念之一
16
作者 戚良德 《怀化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65-73,共9页
三、文之道 (接89年第3期)在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类何以有文的问题进行阐述之后,刘勰进入对人类之文发展历程的具体考察。这一考察一方面是对人类何以有文之“道”的具体历史的证实,另一方面又是“道”与文之关系的落实和具体化。前者说明... 三、文之道 (接89年第3期)在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类何以有文的问题进行阐述之后,刘勰进入对人类之文发展历程的具体考察。这一考察一方面是对人类何以有文之“道”的具体历史的证实,另一方面又是“道”与文之关系的落实和具体化。前者说明:“自然之道”在考察人类之文发展历程中同样具有指导、统领作用,对人文的考察是服从于“原道”主旨的;后者则是“道之文”向“文之道”的转化,是要从人文发展历程中初步总结出“文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之文 “文” 《易传》 文艺观念 神理 天地之 天地之道 文心雕龙
下载PDF
易学是中华民族的和谐之道
17
作者 安志宏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易学是中华民族的和谐之学,是我们的先民在观测天象、反思宇宙、社会和人生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哲学[1]。贯穿易学的"天地人""三元"世界观,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和合"人文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活生生的灵魂,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
关键词 和谐之道 天地 学科构建 人文精神 民族精神 阴阳理论 人类社会 太极生两仪 《易传》 天地之道
下载PDF
乌溪江 内涵于道
18
作者 周耕妥 缪宏斌(摄) 《绿色中国》 2022年第11期66-72,共7页
乌溪江是钱塘江上游一级支流,是钱江源之一支。那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山脉水系,两岸青山,一江“墨水”,山空鸟语致虚极,水渊鱼隐守静笃。那与“桃花源”一脉相承的两岸村落里,山民困来就睡、饿来就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生活,讲述着... 乌溪江是钱塘江上游一级支流,是钱江源之一支。那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山脉水系,两岸青山,一江“墨水”,山空鸟语致虚极,水渊鱼隐守静笃。那与“桃花源”一脉相承的两岸村落里,山民困来就睡、饿来就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生活,讲述着“夫唯不争,故无尤”1的自然水性,传承着“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2的天地之道。所以,乌溪江能在开发和开放的大浪淘沙、惊涛拍岸的环境中,涛声依旧、绿色依旧、青山依旧,而且能在绿水青山中遥望原生态的诗和远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涛声依旧 乌溪江 钱塘江上游 惊涛拍岸 天地之道 钱江源 原生态 桃花源
下载PDF
王德明主任用易经辨治乙型肝炎的经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科选 王德明 陆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3-44,共2页
王德明主任中医师(以下简称王师),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为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在临床实践中擅长消化系脾胃病、肝胆病的诊治,尤其对医易学说有较为深入研究,创立了运用易经辨证治疗乙型肝炎的方法... 王德明主任中医师(以下简称王师),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为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在临床实践中擅长消化系脾胃病、肝胆病的诊治,尤其对医易学说有较为深入研究,创立了运用易经辨证治疗乙型肝炎的方法。《易经》又名《周易》,被奉为群经之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哲学奇书,其内容包含天地之道。中医是高度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一门自然科学。中医与易学的结合,谓之"易医",或"医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王德明 群经之首 全国名老中医 辨证治疗 天地之道 肝胆病 医易 主任中医师 临床实践
下载PDF
论俞琰理不外象、援易入丹的易学诠释取向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秋丽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7,共12页
俞琰的易学思想包括对易学理论本身的探讨和援易入丹两个方面。在易学理论本身的探讨方面,他本着"辞必本于画,理不外于象"的原则,以经传文本为根据,择取自汉至宋的象学体例,对卦爻取象进行了阐发,并探讨了天地之数和大衍之数... 俞琰的易学思想包括对易学理论本身的探讨和援易入丹两个方面。在易学理论本身的探讨方面,他本着"辞必本于画,理不外于象"的原则,以经传文本为根据,择取自汉至宋的象学体例,对卦爻取象进行了阐发,并探讨了天地之数和大衍之数,提出太极之数是大衍之数形成的先天理据;在援易入丹方面,他以易学服务于内丹修炼学,引入太极之道,为内丹修炼学找到了先天的根据,借助易象、易数、易图阐发了内丹学理论,揭示了道教内丹学与易学在义理上的相通无碍。他的易学思想不仅有功于易学,还推动了道教内丹学理论的发展,对后世道教易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象 易数 天地之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