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滤膜处理高藻水过程中天然颗粒物对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小波 瞿芳术 +3 位作者 王昊 余华荣 梁恒 李圭白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9-45,共7页
超滤技术凭借其优异的截留分离能力,能够完全去除藻细胞且不会引起藻细胞的破裂,在处理高藻水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很多学者进行了超滤过程中藻细胞以及胞外有机物(EOM)的膜污染研究,但不足之处是没有综合考虑到天然水体中存在的颗粒... 超滤技术凭借其优异的截留分离能力,能够完全去除藻细胞且不会引起藻细胞的破裂,在处理高藻水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很多学者进行了超滤过程中藻细胞以及胞外有机物(EOM)的膜污染研究,但不足之处是没有综合考虑到天然水体中存在的颗粒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岭土代替水中颗粒物研究高岭土颗粒对藻类污染物的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藻细胞污染,高岭土能够改善藻细胞滤饼层孔隙率和可压缩性,从而减缓膜污染;对于EOM引起的膜污染,高岭土颗粒没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但是能够减少有机物的透过率,提高出水水质.在污染机理方面,对于高岭土和藻细胞及其组合污染物的过滤过程,滤饼层过滤为主要污染机理;对于EOM溶液及高岭土和EOM混合溶液,其污染机理主要是标准堵塞和滤饼层过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藻类 膜污染 天然颗粒物 污染机理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悬浮颗粒物对菲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汪磊 吴颖虹 +1 位作者 孙红文 戴树桂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用黄河兰州段水体天然颗粒、人工贫有机质颗粒、伊利石、高岭土、针铁矿作为模拟悬浮颗粒物,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菲在不同成分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黄河中上游水体悬浮颗粒物的各种成分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的能力与机理。研究... 用黄河兰州段水体天然颗粒、人工贫有机质颗粒、伊利石、高岭土、针铁矿作为模拟悬浮颗粒物,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菲在不同成分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黄河中上游水体悬浮颗粒物的各种成分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的能力与机理。研究认为,菲在天然颗粒物及粘土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等温线为“S”形,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粒径相同的不同类型颗粒物对菲的吸附能力大小依次为:粘土矿物>人工贫有机质颗粒>针铁矿>天然颗粒物。对于低有机质含量的兰州黄河颗粒物而言,NOM对菲吸附的贡献较低;溶剂化作用可被用来解释菲在天然颗粒及粘土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兰州段 天然颗粒物 粘土矿物 针铁矿 天然有机质
下载PDF
纳米颗粒物:独具特性的地球化学组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毅 周立旻 +3 位作者 钭斐昀 孙笑丽 刘敏 Michael F.Hochella Jr.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89-1502,共14页
至少一维尺度上小于100nm的颗粒物均称为纳米颗粒物,在人工纳米颗粒物产生的几十亿年前,地球已经通过其特有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合成各类天然纳米颗粒物.这些纳米颗粒物及其次生产物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并参与各种地球化学过程,体现其非... 至少一维尺度上小于100nm的颗粒物均称为纳米颗粒物,在人工纳米颗粒物产生的几十亿年前,地球已经通过其特有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合成各类天然纳米颗粒物.这些纳米颗粒物及其次生产物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并参与各种地球化学过程,体现其非凡的地球化学意义.从地球化学的角度,解析了环境纳米颗粒物的定义和分类,重点阐述了风化壳与水体中天然和次生纳米颗粒物的形成,并在天然纳米颗粒物中区分了纳米矿物和矿物纳米颗粒物;同时,也讨论了大气纳米颗粒物的来源、成因与环境影响.该综述列举了目前环境中纳米颗粒物表征与鉴别的技术和方法,重点剖析了纳米颗粒物的地球化学功能和环境意义,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生纳米颗粒物 次生纳米颗粒物 纳米矿物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Sinking of particulates ^(234)Th_(xs),~7Be and ^(210)Pb_(x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China
4
作者 黄德坤 杜金洲 +2 位作者 吴云峰 李道季 张经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152-1159,共8页
The time scale of transport and reaction processes in the ocean can be evaluated using natural radionuclides of different half-lives.In the present study,we evaluated the residence times of particulate reactive radion... The time scale of transport and reaction processes in the ocean can be evaluated using natural radionuclides of different half-lives.In the present study,we evaluated the residence times of particulate reactive radionuclides 7 Be,210 Pb xs and 234 Th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which is a high turbidity estuary,in June,2006.The residence times of particulate 7 Be,234 Th xs and 210 Pb x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were calculated to be 0.7-20.4,0.18-4.1 and 0.6-89.8 d,respectively.The obtained residence times of those nuclides a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other estuaries and bays.For 234 Th xs and 7 Be,the residence tim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however,those of 210 Pb xs increased.Moreover,scavenging residence times of 234 Th and 7 Be increased from coast to offshore,while those of 210 Pb xs de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rium-234 beryllium-7 lead-210 residence times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