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女作家小说多模态德译语料库建设研究
1
作者 赵亘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6-25,共10页
论文收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41部女作家德译作品,使用GeM模型建立中国当代女作家小说多模态德译语料库,从基础层、版式层和修辞层对库内语料进行切分、标注和量化分析。基础层切分语言模态和图片模态;版式层标注各个译本的字体、字号、页... 论文收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41部女作家德译作品,使用GeM模型建立中国当代女作家小说多模态德译语料库,从基础层、版式层和修辞层对库内语料进行切分、标注和量化分析。基础层切分语言模态和图片模态;版式层标注各个译本的字体、字号、页面设计等版式风格;修辞层标注译本内图文关系。全面解读40余部德译作品的多模态语篇特征,分析德语世界译介中国女作家小说历时变化和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语料库 德语译介 女作家
下载PDF
文学神州·地方重构·女性经验——马华留华女作家的旅华书写
2
作者 易淑琼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31-40,共10页
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马来西亚的旅华书写经历了从1990年代观光热中的“神州”书写到2000年代后马华留学生中国“在地”书写的阶段性变化。本文选取的四位留学内地的马华女作家其“在地”书写聚焦于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表现出深浅不一... 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马来西亚的旅华书写经历了从1990年代观光热中的“神州”书写到2000年代后马华留学生中国“在地”书写的阶段性变化。本文选取的四位留学内地的马华女作家其“在地”书写聚焦于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表现出深浅不一的中华文化涵融,她们各具书写个性的文化“混血”式和比较性“在地”审美“凝视”,摒弃了1990年代“神州”书写某种微妙的优势居位的“祛魅”与解构,赋予各自旅居的城市以“地方感”,为马华社会重构作为“异乡”的文化原乡和人文“地方”,实际上也新生成了中国内地城市的“地方感”。其书写同时凸显了马华知识女性的跨域生命经验和自我主体意识,伸展着现代性心灵自由,包容、谦卑、柔软的对话式叙事笔调折射出由跨域文化交流延展出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华书写 马华留华女作家 “神州” 地方感 女性经验
下载PDF
近年女作家短篇小说创作观察——基于《中国女性文学选》的阅读
3
作者 张艺伟 张文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3期6-10,共5页
自2019年起,女性文学研究学者张莉教授对当年度的中国女性文学优秀短篇小说进行选编,结集为《中国女性文学选》出版,每年一本。由研究者、出版界和创作者联动的这一文学行为,把当前散见的、自在的女性文学成果汇聚在一起,集中展现女作... 自2019年起,女性文学研究学者张莉教授对当年度的中国女性文学优秀短篇小说进行选编,结集为《中国女性文学选》出版,每年一本。由研究者、出版界和创作者联动的这一文学行为,把当前散见的、自在的女性文学成果汇聚在一起,集中展现女作家近年来的创作实绩,让女作家的短篇小说创作以一种集体亮相的形式重回读者和批评界的观照视野,以形成更大的声势与影响。该文对2019年至2022年的《中国女性文学选》进行序列阅读,不仅可以清晰把握近年来女作家短篇小说的创作动态,还能深入了解当下中国女性的生存状况,并由此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和展望,期待女性文学以真正先锋的精神持续探索女性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选》 女作家 短篇小说 女性文学 女性生存样态 代际作家
下载PDF
上海女作家近作中的家庭叙事变革
4
作者 汪雨萌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6,共7页
在漫长而持续的乡土中国时代,家庭、家族一直是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母题之一,但随着改革开放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家庭叙事可以算得上是产生了“革命性”变化的叙事主题。出生于上海的作家,因生长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现代化发展速度... 在漫长而持续的乡土中国时代,家庭、家族一直是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母题之一,但随着改革开放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家庭叙事可以算得上是产生了“革命性”变化的叙事主题。出生于上海的作家,因生长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现代化发展速度较快、程度较高的地方,其家庭叙事可以算是中国家庭叙事变化的缩影。本文试图从不同世代上海女作家笔下的家庭图景中分析上海家庭叙事,乃至中国家庭叙事所反映的社会家庭图景在不同时代间的沿袭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叙事 上海女作家 叙事主题 乡土中国 中国现代化进程 近作 现代化 城市化
下载PDF
论“五四”启蒙思潮下第一代女作家的女性情谊书写
5
作者 张冰滢 刘长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五四”启蒙思潮烛照之下,接受新教育的第一代女作家们以同性结盟的姿态出现,其对女性情谊的书写在“五四”璀璨的文坛上开辟了一个以文学为女性发声的新天地,使遭受千年封建压迫的女性不再是形单影只而又式微的存在,她们之间的情谊书... “五四”启蒙思潮烛照之下,接受新教育的第一代女作家们以同性结盟的姿态出现,其对女性情谊的书写在“五四”璀璨的文坛上开辟了一个以文学为女性发声的新天地,使遭受千年封建压迫的女性不再是形单影只而又式微的存在,她们之间的情谊书写也因此呈现出强烈的启蒙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启蒙 传统 第一代女作家 女性情谊
下载PDF
左联女作家与中国女性发展理论
6
作者 李丹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4-81,共8页
一个世纪前接受教育的一些女性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并勇敢地与封建礼教抗争,成为"出走的娜拉";在经受磨砺的过程中,不论身兼何职,写作则成为她们表达心声的途径;底层的生活经历和进步的观念促使她们加入左联,从而得以突破早期&qu... 一个世纪前接受教育的一些女性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并勇敢地与封建礼教抗争,成为"出走的娜拉";在经受磨砺的过程中,不论身兼何职,写作则成为她们表达心声的途径;底层的生活经历和进步的观念促使她们加入左联,从而得以突破早期"小我"的囿限而融入"大我"的洪流,在文学艺术道路上不断创新。左联女作家的独立意识、融入主流并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创新精神,构成中国现代妇女史中的宝贵遗产,为新时代女性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女作家 独立意识 融入主流 中国女性 发展理论
下载PDF
菲律宾华文女作家莎士的中国叙事与本土意识
7
作者 马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在菲律宾华文文学史上,莎士是早期女作家的典型代表。她从中国福建移民菲律宾的流散经历对其创作有显著影响,尤其体现于中国叙事层面。在中国与菲律宾的双重观照下,她的中国叙事表现出多元的在地交融意识,既有对家族流散记忆伴生的中国... 在菲律宾华文文学史上,莎士是早期女作家的典型代表。她从中国福建移民菲律宾的流散经历对其创作有显著影响,尤其体现于中国叙事层面。在中国与菲律宾的双重观照下,她的中国叙事表现出多元的在地交融意识,既有对家族流散记忆伴生的中国故土叙事,又有对中华文化本土承载的华侨学校情结,还有对菲律宾华人再流散以及中国新移民的群体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 华文文学 女作家 中国叙事
下载PDF
身份书写与多元文化互构——以彝族女作家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张耀丹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当代彝族女作家由于空间的移动呈现出一种文化多样的身份,从中体现出一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态势,并在情感上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着深度认同。她们的创作主要在文化身份的耦合和再生、对边缘群体的观照以及文化空间的转移三方面进行... 当代彝族女作家由于空间的移动呈现出一种文化多样的身份,从中体现出一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态势,并在情感上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着深度认同。她们的创作主要在文化身份的耦合和再生、对边缘群体的观照以及文化空间的转移三方面进行实践,每个部分都逐步反映其生成的原因和潜在困境。彝族女作家在继承原有的民族身份和性别身份的基础上,将其在流动经验中的边缘观照融合在创作中,并以文化空间的转移为新的探索,从而寻求新的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互构 彝族女作家 文化身份 文化空间
下载PDF
抒情自我、精神困境与传统技法——论70后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的抒情传统
9
作者 陈紫鑫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9-107,共9页
自《诗经》《楚辞》起,抒情一直是中国文学核心的、持续的主题。短篇小说的形式、注重情感的创作方法与女性话语的呈现使70后女作家的创作灵动自在,具有抒情文学的特质。首先,70后女作家以内视角的叙述方式,通过个人化的写作手法在文本... 自《诗经》《楚辞》起,抒情一直是中国文学核心的、持续的主题。短篇小说的形式、注重情感的创作方法与女性话语的呈现使70后女作家的创作灵动自在,具有抒情文学的特质。首先,70后女作家以内视角的叙述方式,通过个人化的写作手法在文本中塑造了孱弱型抒情自我与成长型抒情自我两种抒情主体形象,传达了作者的生命情感体验。其次,70后女作家通过敏锐的洞察力探索女性面对的精神与现实困境,于生命幽微处书写女性精神世界,展现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承受的压力与挑战,记录了社会发展带来的时代病症以及女性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焦虑。最后,70后女作家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如世情小说手法、“兴”表达技巧、《红楼梦》传统、古典诗学等,使文本情感更为饱满,也更为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后女作家 抒情传统 传统技法
下载PDF
百色女作家创作面面观——以杨映川、陶丽群、潘小楼为中心
10
作者 安殿荣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1-34,98,共5页
杨映川、陶丽群、潘小楼等作家、诗人,在百色深厚历史文化的滋养下,创作出各具风格的文学作品。她们从百色出发走向全国文坛,并逐渐形成一个颇有影响力的百色女作家群。她们的作品,尤其是小说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百色女作家的心思... 杨映川、陶丽群、潘小楼等作家、诗人,在百色深厚历史文化的滋养下,创作出各具风格的文学作品。她们从百色出发走向全国文坛,并逐渐形成一个颇有影响力的百色女作家群。她们的作品,尤其是小说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百色女作家的心思细腻和柔肠百转,且敢于触碰生活痛点、探索复杂人性、书写艰难人生。她们笔下的女性有其柔软也有其坚韧,她们有的在巨大的苦难中与自我和解,有的还可以主导和引领着小说中的各色人物逐一突破人生困境,彰显了女性特有的力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 女作家 小说创作 特征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华文女作家袁霓的中国叙事
11
作者 刘鑫 黄景忠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袁霓是印度尼西亚极具代表性的华文女作家,其一直坚持用华文写作,在作品中通过对祖籍国中国的“乡土”寻根,在现实社会语境下重构集体记忆,寻求精神心理归属;通过对现代中国的体验,感受中国的巨大热情和强大经济实力;也通过中国古典诗... 袁霓是印度尼西亚极具代表性的华文女作家,其一直坚持用华文写作,在作品中通过对祖籍国中国的“乡土”寻根,在现实社会语境下重构集体记忆,寻求精神心理归属;通过对现代中国的体验,感受中国的巨大热情和强大经济实力;也通过中国古典诗词、俗语警句、历史名人等文化名片,呈现出立体、丰富、多层次的中国形象,让读者体会东方式的韵味。袁霓的中国叙事不仅是个体经历、情感和精神的记录,也是印尼华人文化记忆及文化身份认同与变迁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霓 印尼华文文学 女作家 中国叙事
下载PDF
江南女作家传统民俗技艺书写的美学解读
12
作者 毛海莹 刘爱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8-54,共7页
传统民俗技艺是指民间传承下来的技艺。江南传统民俗技艺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南女作家地域书写的聚焦点。王安忆、王旭烽、范小青等江南女作家对具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刺绣、建筑、茶道、评弹等传统民俗技艺进行文学书写,既描... 传统民俗技艺是指民间传承下来的技艺。江南传统民俗技艺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南女作家地域书写的聚焦点。王安忆、王旭烽、范小青等江南女作家对具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刺绣、建筑、茶道、评弹等传统民俗技艺进行文学书写,既描摹了江南特色的器物风貌与美学品格,又揭示了地域传统民俗技艺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展现其独特的传统文化特征与文学审美价值,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女作家 地域文化 民俗技艺书写 审美价值
下载PDF
日本现代女作家的战争创伤体验与反战书写
13
作者 彭旭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2-120,共9页
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叙事方式,在艺术地再现战争创伤记忆的同时,亦使之更加丰富立体、拥有更广阔的解读空间。在日本,不论二战期间还是战败后,一些有良知的女作家借由女性身份和独到的女性视角,通过个性化的叙事还原战时记忆,展现战... 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叙事方式,在艺术地再现战争创伤记忆的同时,亦使之更加丰富立体、拥有更广阔的解读空间。在日本,不论二战期间还是战败后,一些有良知的女作家借由女性身份和独到的女性视角,通过个性化的叙事还原战时记忆,展现战争给女性带来的困境,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意识。以女性作家为研究视角,通过厘清其如何将个体的创伤经历建构为公共空间的集体的文化创伤记忆,可以揭示日本女性群像的战争创伤体验与自我重建,以及这些作家对战争的反思与控诉、对人类生存状况与命运的担忧。她们的战争创伤书写不只是简单地复写历史,抒发个体的感伤和悲痛,也在女性与战争的话语空间中不断追问战争的根源、创痛与训诫,引导日本民众反思那段疯狂的集体记忆,以唤醒人们对战争责任的认识,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但有些女作家的创作仍存在突显受害立场、博取同情之嫌,必须予以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现代女作家 战争创伤 反战书写
下载PDF
从“女作家号”看文坛对女作家态度的分化
14
作者 谢维依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8-43,共6页
1929年《真美善》发行的周年纪念刊物“女作家号”,标志着女作家们首次以作家身份群体化地出现在文学史上。这不仅引起了文坛对于刊物本身和刊物编辑张若谷的讨论,更引发了对这一时期崛起的女作家的关注与讨论。从“女作家号”切入,可... 1929年《真美善》发行的周年纪念刊物“女作家号”,标志着女作家们首次以作家身份群体化地出现在文学史上。这不仅引起了文坛对于刊物本身和刊物编辑张若谷的讨论,更引发了对这一时期崛起的女作家的关注与讨论。从“女作家号”切入,可以分析出这一时期,上海文坛不同立场下对女作家的态度分化及背后蕴含的文学、商业等复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作家号” 张若谷 女作家
下载PDF
论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的空间书写
15
作者 郝瑞娟 杨剑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67,共6页
文学主题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以城市为代表的文化形态是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的重要表现内容。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将她们的生命体验融入对都市的理解,为上海文学注入了新的力量。她们以多重视角拓展城市地理空间,以现实关怀聚焦... 文学主题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以城市为代表的文化形态是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的重要表现内容。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将她们的生命体验融入对都市的理解,为上海文学注入了新的力量。她们以多重视角拓展城市地理空间,以现实关怀聚焦城市发展变迁,以日常精神构建城市审美体验。新世纪上海中青年女作家通过对浦东新区、上海周边县镇、工人新村、老旧社区等的书写建构出真实且立体的城市空间,突破了“怀旧上海”和“欲望都市”的城市书写模式,立足社会现实,考察个体生存境遇,展望城市的未来和出路。她们关注日常生活场景再现细微真实的城市生活经验,使新世纪上海景观的独特风貌得以呈现,丰富了文学中的上海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上海中青年女作家 城市空间 现实关怀 日常精神
下载PDF
明代安徽女作家述论
16
作者 杨洋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1-85,98,共6页
明代安徽女作家有作品传世者共计49人,以其夫家社会阶层来论,主要由仕宦妻妾和文士家眷两个阶层构成。就其地域分布来看,半数以上集中于安庆府的桐城县与徽州府的歙县。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成员对女子才学的重视与维护成为明代安... 明代安徽女作家有作品传世者共计49人,以其夫家社会阶层来论,主要由仕宦妻妾和文士家眷两个阶层构成。就其地域分布来看,半数以上集中于安庆府的桐城县与徽州府的歙县。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成员对女子才学的重视与维护成为明代安徽女性写作兴盛的最为重要的助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安徽 女作家
下载PDF
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女作家小说创作生态审美探析
17
作者 胡晓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3期22-24,共3页
云南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铸就了少数民族女性作家强烈的自然审美感受,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少数民族女作家们以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反思,对边地女同胞给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通过自然、女性的书... 云南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铸就了少数民族女性作家强烈的自然审美感受,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少数民族女作家们以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反思,对边地女同胞给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通过自然、女性的书写,表达了强烈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理想的内心诉求。在文学书写中从民族文化的根系上寻找摆脱生态困境的出路,建构诗意栖居的生态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 女作家 小说创作 生态审美
下载PDF
论湖湘文化对湘籍女作家白薇的影响
18
作者 喻子芯 《湘南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7-81,共5页
白薇,是中国现代文坛上闪耀过后又被人遗忘的一颗流星。她的一生跨越了二十世纪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湖湘文化始终贯穿于其文学创作与社会实践。白薇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充分表现出湖湘人至情至性的浪漫情怀、心忧天下的政治意识、霸蛮... 白薇,是中国现代文坛上闪耀过后又被人遗忘的一颗流星。她的一生跨越了二十世纪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湖湘文化始终贯穿于其文学创作与社会实践。白薇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充分表现出湖湘人至情至性的浪漫情怀、心忧天下的政治意识、霸蛮刚倔的不屈精神和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受湖湘文化影响,白薇对人生的思考与反映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隐秘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薇 湖湘文化 女作家
下载PDF
人生世界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养蜂场——读美国女作家苏·蒙克、基德小说《蜜蜂的秘密生活》
19
作者 王继法 《蜜蜂杂志》 2023年第12期I0021-I0022,共2页
《蜜蜂的秘密生活》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苏·蒙克、基德写的一部小说。基德塑造了一个美妙的世外桃源。在这里,蜜蜂是一种象征,预示着自我的回归、疼痛和快乐的分享。这本书以莉莉为主人翁。女孩莉莉出生在美国南方小镇上的一个绝望的... 《蜜蜂的秘密生活》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苏·蒙克、基德写的一部小说。基德塑造了一个美妙的世外桃源。在这里,蜜蜂是一种象征,预示着自我的回归、疼痛和快乐的分享。这本书以莉莉为主人翁。女孩莉莉出生在美国南方小镇上的一个绝望的家庭之中,她的母亲因年轻无知未婚先孕,生下莉莉之后便陷入抑郁之中,一度曾经抛弃女儿离家出逃,父亲性情暴房,被沉重郁闷的农场生活压迫的人性尽失,对女儿从无大爱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女作家 未婚先孕 蒙克 世外桃源 基德 主人翁 爱之心
下载PDF
茅盾的女作家论与五四女作家的文学史塑形
20
作者 曹露丹 荣光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115-120,共6页
茅盾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三篇女作家论是《庐隐论》《女作家丁玲》和《冰心论》。这三篇女作家论影响深远,不仅总结了三位五四女作家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而且形成了一种价值评判的导向,即在思想上遵从时代精神反映论和历史进步趋向论,以切... 茅盾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三篇女作家论是《庐隐论》《女作家丁玲》和《冰心论》。这三篇女作家论影响深远,不仅总结了三位五四女作家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而且形成了一种价值评判的导向,即在思想上遵从时代精神反映论和历史进步趋向论,以切合意识形态和时代需求的观念为标准,对作品作权威性的价值判断,强调文学反映社会历史潮流的功能,推崇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后来的文学史就是在这套价值体系中对五四女作家进行评价,对五四女作家文学史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样的评价体系突出了女作家属于时代的群体性特征,却遮蔽了女作家的个体生命体验,使五四女作家的文学史形象单一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女作家 五四女作家 文学史塑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