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酬劳动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1
作者 黄乾 郭建君 杨青清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3,共13页
心理健康是衡量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也是备受国家和政府关注的民生和社会问题。而长期以来,女性作为家庭中家务劳动和儿童照料的主要承担者,参与家庭无酬劳动的时间远高于男性,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理... 心理健康是衡量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也是备受国家和政府关注的民生和社会问题。而长期以来,女性作为家庭中家务劳动和儿童照料的主要承担者,参与家庭无酬劳动的时间远高于男性,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无酬劳动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会对女性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照顾孩子时间的增加虽然对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有负向影响,却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家务劳动时间对农村女性、青年女性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负向影响更明显,而照顾孩子时间对老年女性和未受过教育的女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负向影响会更明显。稳健性分析表明,在控制内生性后,家务劳动和照顾孩子时间对女性心理健康水平的负向影响显著增强。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无酬劳动主要通过影响女性劳动力市场表现来影响其心理健康。随着无酬劳动时间的增加,女性倾向选择非正规就业,工资收入也随之降低,这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重视无酬劳动的价值、在工作场所引入家庭友好措施和倡导男女共同承担家庭劳动是提升我国女性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酬劳动 家务劳动 儿童照料 女性心理健康
下载PDF
自我客体化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1
2
作者 郑盼盼 吕振勇 Todd Jackson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100,共8页
性客体化理论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了女性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和性客体化经历是怎样影响并转化为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客体化的女性,从第三者的角度把自己的身体看作物体,持续监视自己的身体,并与社会理想体型对比产生差距,便形成了身体... 性客体化理论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了女性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和性客体化经历是怎样影响并转化为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客体化的女性,从第三者的角度把自己的身体看作物体,持续监视自己的身体,并与社会理想体型对比产生差距,便形成了身体羞耻、焦虑、"心流"体验的减少及身体内部感知的迟钝,最终导致进食障碍、抑郁、性功能障碍和物质滥用等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验证了女性自我客体化与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及形成机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研究应关注实验群体的多样化,相关设计和实验研究相结合来探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运用脑科学技术探究其认知神经机制。另外还要从预防和干预的角度对女性自我客体化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客体化 自我客体化 女性心理健康
下载PDF
女性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凤荣 姜雪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4-80,共7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特别是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虽然妇女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在考虑妇女整体心理健康影响时,往往需要找出普遍性因素。在对吉林省女性心理健康基本状况进行描述的基础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特别是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虽然妇女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在考虑妇女整体心理健康影响时,往往需要找出普遍性因素。在对吉林省女性心理健康基本状况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与男性相对照的差异进行结构分析与阐释。研究表明,婚姻家庭、工作和生活环境、工作满意度和城乡结构对男女两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女性的心理健康受婚姻家庭的影响大于男性;工作满意度对男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女性;城市女性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放弃酒精可以促进女性心理健康
4
作者 刘晓荻(译) 王欣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1期72-72,共1页
7月9日在《加拿大医学会期刊》(Journal of Canada Medical Associat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戒烟可能带来心理健康方面的显著改善。研究结果来自于两组共4万多人的比较,研究显示,从不饮酒的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在4年... 7月9日在《加拿大医学会期刊》(Journal of Canada Medical Associat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女性来说,戒烟可能带来心理健康方面的显著改善。研究结果来自于两组共4万多人的比较,研究显示,从不饮酒的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在4年研究期间,从适度饮酒开始戒酒的女性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改善最大,使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接近于戒酒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心理健康 CANADA 心理健康方面
下载PDF
浅谈建立女性电子心理健康档案
5
作者 孙怡 姚志洪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09年第4期17-20,62,共5页
心理健康记录是电子健康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对影响女性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建立女性电子心理健康档案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分析了女性电子心理健康档案需要包含的内容,探讨了加强在女性心理健康信息的管理与利用... 心理健康记录是电子健康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对影响女性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建立女性电子心理健康档案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分析了女性电子心理健康档案需要包含的内容,探讨了加强在女性心理健康信息的管理与利用的必要性。探索建立女性电子心理健康档案的方法以及解决建档过程中的潜在问题的策略,并寻求帮助女性减轻心理疾病的困扰、树立自信心、提升社会地位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健康档案 女性心理健康
下载PDF
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学馨 刘美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回顾和梳理压力以及女性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通过问卷调查对重庆市4270位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程度进行分析,考察影响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户籍、教育程度、年收入... 回顾和梳理压力以及女性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通过问卷调查对重庆市4270位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程度进行分析,考察影响60岁以下成年女性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户籍、教育程度、年收入情况、工作时长、女性人才重视程度、对政策和制度的熟悉程度等变量显著影响着60岁以下成年女性的心理压力。研究结果显示:60岁以下成年女性中,农村户籍的女性心理压力显著高于城市户籍;年龄越大、工作时长越长,心理压力越大;受教育程度和年收入水平越高、女性人才重视程度越高、对政策和制度熟悉程度越高,心理压力越小。基于此,提出以下4条干预对策:重视低收入成年女性的心理问题;重视农村“留守中老年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企事业单位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成年女性心理健康教育、舆论引导及政策宣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心理压力 60岁以下成年女性 影响因素 干预对策 女性心理健康
下载PDF
城市微改造立面对女性群体的情绪健康影响及规划策略——基于神经科学实验的广州市实证研究
7
作者 刘泉秀 袁媛 +1 位作者 王琳婷 罗玮菁 《世界建筑》 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
从改善心理健康的角度进行城市设计,研究女性在城市中的情绪感知是实现以人为本城市的重要切入点。本研究基于神经建筑学视角,针对建筑立面,使用VR眼动追踪和fNIRS两类神经科学方法和情绪量表,以广州城镇老旧小区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探... 从改善心理健康的角度进行城市设计,研究女性在城市中的情绪感知是实现以人为本城市的重要切入点。本研究基于神经建筑学视角,针对建筑立面,使用VR眼动追踪和fNIRS两类神经科学方法和情绪量表,以广州城镇老旧小区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探究城市更新中微改造立面对女性大脑活动及情绪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门窗、外饰、图案纹样和文字要素容易引起女性关注,城镇老旧小区完整度和秩序性较高的立面能让女性人群情绪更积极,而历史文化街区立面的具体风格和元素影响更大。由此提出对城镇老旧小区整体提升修缮度,对历史文化街区维护特色元素和控制立面信息量等设计策略,从女性视角出发为健康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改造立面 健康城市 女性心理健康 神经建筑学 城市感知
下载PDF
女性心理学 被引量:5
8
作者 方素芬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4期782-783,共2页
女性心理学有许多问题要研究,要使女性心理学得以健康的发展,必须加强基本理论研究,而要获得突出的成就,就必须先从评价、整理经典心理学中的女性心理学思想开始。
关键词 女性心理 女性心理健康
下载PDF
拟态环境下的“审美困境”问题的破局
9
作者 刘钊希 郑冬晓 《广告大观》 2023年第5期115-117,共3页
“与素颜和解”这一网络词的出现,立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此现象与社会中现存的“容貌焦虑”恰好形成一对对立词。“与素颜和解”是现有理智女性对自身和媒介所营造的拟态环境的一种思考,是女性在面对商业资本营销下的“美貌”时所说... “与素颜和解”这一网络词的出现,立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此现象与社会中现存的“容貌焦虑”恰好形成一对对立词。“与素颜和解”是现有理智女性对自身和媒介所营造的拟态环境的一种思考,是女性在面对商业资本营销下的“美貌”时所说的“不”。尤其是在“医美热”的助推下,社会对女性容貌的评价争议不断。这种人为制造的矛盾激化,牵扯到巨大的商业利益,而在这利益背后的牺牲者就是女性群体。越来越多的女性群体渐渐陷入审美困境当中,也就是所谓的“容貌焦虑”。它是躯体变形障碍的一个延伸,往往用来形容个体认为自身外貌平庸、没有吸引力、奇怪,它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与素颜和解”现象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于女性心理健康的关注。而“容貌焦虑”在女性群体中引起广泛心理共识的原因,与现在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密不可分。此案例由“与素颜和解”事件展开,分析“与素颜和解”出现的原因,对于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提出意见并且提供了帮助女性摆脱这种审美困境的解决途径,比如女性应该发掘自身独特价值、提升自我审美素养等。这也引起我们对于新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的更加重视,并对如何克服这种环境带来的危害做出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貌焦虑 新媒体拟态环境 女性心理健康 审美困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