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空间批评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成长
1
作者 肖滢 梁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3期62-65,共4页
《接骨师之女》记叙了母女三代横跨中美的家族故事。本文从空间批评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人物成长:分别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空间层面分析露丝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迷失、困顿与顿悟,挖掘出空间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接骨师之女》记叙了母女三代横跨中美的家族故事。本文从空间批评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人物成长:分别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空间层面分析露丝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迷失、困顿与顿悟,挖掘出空间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最终得出结论:华裔女性只有在两种文化中寻求平衡才能缓和文化冲突,避免身份迷失和价值观迷茫,最终完成自我身份探寻和实现自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师之女》 空间批评 女性成长
下载PDF
女性成长教育社群的知识分享图景与实践探索
2
作者 孙黎 何兰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4-48,共5页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群体对自我成长学习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女性成长教育社群依托网络空间生成,在女性知识科普、教育学习、婚姻家庭、职场发展以及社会性别议题等层面开展了多元化的知识分享实践。其知识分享的逻辑分为内在...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群体对自我成长学习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女性成长教育社群依托网络空间生成,在女性知识科普、教育学习、婚姻家庭、职场发展以及社会性别议题等层面开展了多元化的知识分享实践。其知识分享的逻辑分为内在动力、话语平权和心理保障三个层面。女性成长教育社群的知识分享实践为满足女性群体学习渴求、提升女性主体意识,助推女性成长带来了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享 知识传播 女性 女性成长教育社群 X社群
下载PDF
“挣扎与挣脱”:《露辛达·布雷福特》中的女性成长分析
3
作者 张琳琳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0期13-15,共3页
马丁·博伊德是20世纪澳大利亚卓有成就的小说家之一,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他的小说以描述上流社会人物生活为主,表现有闲阶级充满冲突和矛盾的生活状况。《露辛达·布雷福特》是马丁·博伊德的得意之作,小说发表于... 马丁·博伊德是20世纪澳大利亚卓有成就的小说家之一,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他的小说以描述上流社会人物生活为主,表现有闲阶级充满冲突和矛盾的生活状况。《露辛达·布雷福特》是马丁·博伊德的得意之作,小说发表于1946年,问世后不久便收获众多文学评论家的青睐,英国作家理查德·丘奇更是称它为“20世纪三部巨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发表 女性成长 英国作家 文学评论家 露辛达 有闲阶级 得意之作 澳大利亚
下载PDF
东方家庭电影中的女性成长与和解之路
4
作者 谢智敏 《剧影月报》 2024年第4期5-7,共3页
受儒家思想影响,东方家庭有其独特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指导着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家庭文化,东方家庭电影通常植根于此。在这个背景下,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儒家思想为不同的身... 受儒家思想影响,东方家庭有其独特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指导着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家庭文化,东方家庭电影通常植根于此。在这个背景下,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儒家思想为不同的身份安排了不同的使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伦理秩序都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和伦理意义。强调家庭和家族的和谐与稳定,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这种思想在东方家庭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电影里经常描绘家庭成员如何克服困难和矛盾,最终实现家庭的和谐与繁荣,这之中就暗含着儒家思想的机理。东方家庭文化深厚而独特,与女性成长、和解等主题息息相关,这种背景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思考和理解家庭问题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成长 家庭电影 儒家思想 价值观指导 齐家治国平天下 伦理秩序 伦理意义 东方特色
下载PDF
翻译副文本、译文与社会语境——女性成长小说视角下《大地的女儿》中译考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贺赛波 申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用女性成长小说的文类视角及副文本理论和文体分析方法,对史沫特莱的小说《大地的女儿》和林宜生的中译本进行探讨。通过考察翻译副文本对女性主题的关注,分析原文女主人公的成长主线和在译文中的再现,揭示出该译本的副文本信息、译文... 用女性成长小说的文类视角及副文本理论和文体分析方法,对史沫特莱的小说《大地的女儿》和林宜生的中译本进行探讨。通过考察翻译副文本对女性主题的关注,分析原文女主人公的成长主线和在译文中的再现,揭示出该译本的副文本信息、译文本身和社会语境之间交互作用,共同彰显女性成长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副文本 译文 社会语境 女性成长小说 《大地的女儿》
下载PDF
《钟形罩》——一部“榜样缺失”的女性成长史 被引量:3
6
作者 邵锋 陶晶 刘烨 《社科纵横》 2008年第1期163-166,共4页
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在其弃世前三周发表了自传体小说《钟形罩》(The Bell Jar),小说以作者早年生活经历为蓝本,叙述了19岁的大二女生埃斯特.格林伍德经历了充当某知名杂志社的客座编辑、参加写作班被拒、自杀未遂、接受心理... 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在其弃世前三周发表了自传体小说《钟形罩》(The Bell Jar),小说以作者早年生活经历为蓝本,叙述了19岁的大二女生埃斯特.格林伍德经历了充当某知名杂志社的客座编辑、参加写作班被拒、自杀未遂、接受心理治疗、重树自信期待返回社会,展开新生活的一系列过程。本文从"榜样缺失"的角度出发,结合当时美国的实际,探讨埃斯特作为女性,在其成长过程中、男性社会压抑下所产生的孤独、绝望与挣扎的心灵历程以及反抗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形罩》 女性成长 "榜样缺失"
下载PDF
近30年女性成长小说的性别书写 被引量:5
7
作者 梁小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79,共4页
近30年女性成长叙事从妻子、母亲等视角展现了女性寻求性别角色的自我认同的努力与困境。在成长过程中,女性在妻子、母亲、女人三重角色间摇摆,表明女性成长的艰难与主体建构的困厄。在文本写作中,作家试图从爱情婚姻、物质欲望、女性... 近30年女性成长叙事从妻子、母亲等视角展现了女性寻求性别角色的自我认同的努力与困境。在成长过程中,女性在妻子、母亲、女人三重角色间摇摆,表明女性成长的艰难与主体建构的困厄。在文本写作中,作家试图从爱情婚姻、物质欲望、女性自我三个维度来寄托女性精神突围的热望。本文借用"症候"这一术语深入挖掘女性成长叙事背后的创作动因与叙述盲区,分析女性成长小说超越性别存在的价值和理论意义,结合女性成长过程中的性别角色与性别表述来思考两性关系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表述 自我认同 女性成长小说 症候
下载PDF
“女性成长小说”概念的清理与界定 被引量:22
8
作者 高小弘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2-56,共5页
"成长小说"有着诸多的概念界定,但是这些界定和阐释基本上是建立在以男性主人公为成长主体的小说文本之上。真正的"女性成长小说"是在"五四"之后开始出现的,但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并不理想。通过对于女性成... "成长小说"有着诸多的概念界定,但是这些界定和阐释基本上是建立在以男性主人公为成长主体的小说文本之上。真正的"女性成长小说"是在"五四"之后开始出现的,但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并不理想。通过对于女性成长历程中"他者"境遇的揭示以及对造成这一性别境遇根本原因的细致厘清,并在两性成长内涵与两性成长叙事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女性成长小说"的概念界定。同时,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还要注意到女性成长的艰难、女性性别自我、女性主体性生成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成长小说 父权制意识形态 女性性别自我 女性主体性
下载PDF
超越男权话语的女性叙事——论艾·门罗的女性成长小说《乞女》对灰姑娘模式的解构 被引量:5
9
作者 段红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灰姑娘文学话语系统背后的生成话语是浓厚的男权中心意识,即女性地位的攀升需要依赖婚姻(男性)得以实现。门罗的女性成长小说《乞女》虽然启用了灰姑娘模式,但是将其放置于现代社会语境之中,从身份、阶级和性别三个维度揭露其内在矛盾... 灰姑娘文学话语系统背后的生成话语是浓厚的男权中心意识,即女性地位的攀升需要依赖婚姻(男性)得以实现。门罗的女性成长小说《乞女》虽然启用了灰姑娘模式,但是将其放置于现代社会语境之中,从身份、阶级和性别三个维度揭露其内在矛盾性和潜在危机,同时依照成长小说的书写轨迹,使人物的成长动态地偏离灰姑娘模式,并最终解构了这一模式。此外,门罗对女性经济独立的重视,也反映了她的理性和冷静,从而使整个"灰姑娘"命运变奏的叙事更加完整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姑娘模式 男权话语 女性成长 《乞女》
下载PDF
两性视野中女性成长的困境与突围——以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小弘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父权制意识形态笼罩下的两性之爱必然建立在一种性别等级制度之上,因此,两性风景中的成长女性注定在陷落与突围的窘境中进行着艰难的跋涉。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拒绝回避女性成长过程中两性文化情境的诡异与复杂,鲜明地揭示了成... 父权制意识形态笼罩下的两性之爱必然建立在一种性别等级制度之上,因此,两性风景中的成长女性注定在陷落与突围的窘境中进行着艰难的跋涉。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拒绝回避女性成长过程中两性文化情境的诡异与复杂,鲜明地揭示了成长女性在道德价值与性别价值悖论、女性欲望悖论中深陷的困境,并在直面困境的过程中,细致地描写了她们艰难突围的心路历程,努力探求理想的两性之爱对于女性主体性成熟的积极意义,从而呈现出独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之爱 女性成长 困境 突围
下载PDF
亲和与悖离——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姐妹情谊”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小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3,共6页
"姐妹情谊"是女性之间以父权制为共同靶子并反对男性对女性权力压制而形成的情感,是女性成长小说中最常表达的主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把姐妹情谊的缔结视为女性间分享苦难、互相汲取生存力量的精神相契,也是远... "姐妹情谊"是女性之间以父权制为共同靶子并反对男性对女性权力压制而形成的情感,是女性成长小说中最常表达的主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把姐妹情谊的缔结视为女性间分享苦难、互相汲取生存力量的精神相契,也是远离甚至弃绝男性价值中心、固守女性自我的重要策略。同时,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也没有放弃对姐妹情谊内所含的"悖离"因素进行审视,并指出外在的父权制意识形态的钳制和本身内在的悖论导致了这种悖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成长 姐妹情谊 亲和 悖离
下载PDF
《秀拉》:一场独特的人生实验——莫里森对女性成长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贺青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67,共9页
《秀拉》是莫里森以小说为媒介进行的一场人生实验,旨在检验她心中的叛逆女性能否自由地生存和成长。秀拉僭越了男性的自由,走出了传统的女性空间,开始了自我追寻、自我发现的探索旅程。虽然她的追求是失败的,但她的离家远行、自我追寻... 《秀拉》是莫里森以小说为媒介进行的一场人生实验,旨在检验她心中的叛逆女性能否自由地生存和成长。秀拉僭越了男性的自由,走出了传统的女性空间,开始了自我追寻、自我发现的探索旅程。虽然她的追求是失败的,但她的离家远行、自我追寻、性的体验,甚至她极端个人主义式的彻底反叛,突破了传统女性成长小说的情节模式,标志着女性成长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拉》 莫里森 女性成长 女性空间 自我发现
下载PDF
从远方来,到远方去——纪尘小说的“女性成长”与“行走”主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晶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3-146,共4页
纪尘是广西文坛"四才女"之一,瑶族作家。纪尘的文学书写,有着一种心灵的穿透力,它汇集了一种内在的力量,是一种收缩于内心世界的女性书写,且贯穿着寓言化叙事的新视野。作家文本中的"女性成长"与"行走"主... 纪尘是广西文坛"四才女"之一,瑶族作家。纪尘的文学书写,有着一种心灵的穿透力,它汇集了一种内在的力量,是一种收缩于内心世界的女性书写,且贯穿着寓言化叙事的新视野。作家文本中的"女性成长"与"行走"主题,既着眼于人类最本质的孤独,又显示出其良好的文学才华与创作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化叙事 女性成长 行走 飞翔
下载PDF
《小妇人》:关注女性成长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然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6期50-51,共2页
纵观中外文学史,男性成长小说比比皆是,与对男性成长的过分关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女性成长的忽视,由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无视、不尊重与不理解,也很少有人去关注女性成长。而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引导人... 纵观中外文学史,男性成长小说比比皆是,与对男性成长的过分关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女性成长的忽视,由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无视、不尊重与不理解,也很少有人去关注女性成长。而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引导人们去关注女性的成长,走进成长中女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而关注整个女性群体的成长、身体的成长和自主意识的增长,从而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构建女性话语模式和女性文学,带领女性走向独立与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妇人》 女性成长 主体意识 女性文学
下载PDF
多模态文体学视域下译本图像研究——以女性成长小说《大地的女儿》中译本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贺赛波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88,共5页
现有的译本研究主要围绕语言符号展开,很少关注图像等非语言符号的意义表现形式,这给译本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兴起的多模态文体学,则为我们分析译本图像提供了理论视角,可以帮助克服这一局限性。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结合译... 现有的译本研究主要围绕语言符号展开,很少关注图像等非语言符号的意义表现形式,这给译本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兴起的多模态文体学,则为我们分析译本图像提供了理论视角,可以帮助克服这一局限性。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结合译本特点,首先尝试提出译本图像的分析方法,即图像模态意义、图文模态间互动和图像模态外语境这三个层面的分析;然后以女性成长小说《大地的女儿》林宜生中译本为例,从这三个方面讨论图像对译本特定主题的加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文体学 译本图像 女性成长小说 《大地的女儿》
下载PDF
凯瑟琳的心智蜕变之旅——为《诺桑觉寺》的女性成长主题辩护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军 李健宁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36-41,共6页
长期以来,《诺桑觉寺》一直存在爱情婚恋主题、元批评主题、女性教育主题之争。认知文学研究范式运用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对文学中的人物心智进行剖析,是传统文学研究的有益补充。运用心智理论考察《诺桑觉寺》中... 长期以来,《诺桑觉寺》一直存在爱情婚恋主题、元批评主题、女性教育主题之争。认知文学研究范式运用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对文学中的人物心智进行剖析,是传统文学研究的有益补充。运用心智理论考察《诺桑觉寺》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心智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凯瑟琳在巴斯和诺桑觉寺之旅中暴露出了其在社交智力方面的缺陷,即无法透过他人的言行准确解读其心智状态,主要表现在对约翰·索普和伊莎贝拉的错误信任和对蒂尔尼将军的误解。这次社交之旅使凯瑟琳明白了人性的复杂性,学会了洞察他人心理,完成了心智的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桑觉寺》 女性成长 认知文学
下载PDF
从《远航》看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成长小说的叙事发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研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的繁荣使女性成长小说基本摆脱了男性书写的命运,奥斯汀、勃朗特和艾略特的三部代表作大致体现了这一时期女性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伍尔夫在《远航》中借鉴并改写了这些模式,将女性的精神自我视为女性成长的主导力...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的繁荣使女性成长小说基本摆脱了男性书写的命运,奥斯汀、勃朗特和艾略特的三部代表作大致体现了这一时期女性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伍尔夫在《远航》中借鉴并改写了这些模式,将女性的精神自我视为女性成长的主导力量,标志着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成长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航》 女性成长小说 叙事模式 精神自我
下载PDF
小小女艺术家的形象——从女权主义角度解读五部女性成长小说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菊鸿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当代英语儿童文学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深受女权主义理论影响。以莫尼卡·惠帝格为代表的一派女权主义学者认为,语言在女性建构主体性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语言便没有主体性,主体之所以成为主体是因为作用于她身上的语言... 当代英语儿童文学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深受女权主义理论影响。以莫尼卡·惠帝格为代表的一派女权主义学者认为,语言在女性建构主体性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语言便没有主体性,主体之所以成为主体是因为作用于她身上的语言文化力量将其如此构建。加拿大女权主义学者兼儿童文学评论家莉萨·保罗(Lisa Paul)认为妇女文学和儿童文学一样都受到了“语言压迫”,所以女权主义作家们不但拿起笔,用语言来传达自己的声音,同时也让她/他们的主人公以语言武装自己。本文试图通过解读以下五部女艺术家成长小说来验证这种观点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加拿大最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露西·蒙格马利的“埃米莉三部曲”:《新月的埃米莉》、《埃米莉的奋斗》和《埃米莉的求索》,美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路易丝·费兹的《间谍哈里特》,以及莫莉·亨特的《棂车声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英语儿童文学 女权主义 女性成长小说 “埃米莉三部曲” 《间谍哈里特》 《棂车声响》
下载PDF
“家”神话坍塌下的女性成长——试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家”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小弘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7-61,共5页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摆脱了长久以来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家"的种种遮蔽,还原出"家"在女性成长过程中深刻真实的本相。在这些小说中,"家"带给女主人公的感觉常常是破损压抑的,小说文本深入到女...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摆脱了长久以来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家"的种种遮蔽,还原出"家"在女性成长过程中深刻真实的本相。在这些小说中,"家"带给女主人公的感觉常常是破损压抑的,小说文本深入到女性微观的生命世界中,淋漓尽致地书写了在这种"不完全"家庭的阴影之下女性个体性格特征和性别意识生成的过程中细微的生命感觉,并以戏剧化的情节展示出家庭对于女性成长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成长 女性个体人格 女性性别意识
下载PDF
“灰姑娘”式女性成长——《桃之夭夭》和《曼斯菲尔德庄园》比较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忱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2-66,共5页
"灰姑娘"是女性文学中历史悠久的主题,而女权主义运动在20世纪风起云涌,世界各国的女性主义流派都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本文通过比较《桃之夭夭》和《曼斯菲尔德庄园》这两部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解读了作者在作品中... "灰姑娘"是女性文学中历史悠久的主题,而女权主义运动在20世纪风起云涌,世界各国的女性主义流派都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本文通过比较《桃之夭夭》和《曼斯菲尔德庄园》这两部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解读了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相似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对当代的女性主义发展有新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姑娘 女性成长 女性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