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南威远地区二叠系茅口组一段泥灰岩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
1
作者 李蓉 宋晓波 +4 位作者 苏成鹏 李素华 赵黔荣 朱兰 林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8-1038,共11页
四川盆地南部威远地区的二叠系茅口组一段(下文简称茅一段)勘探程度较低,根据早期的钻井资料所进行的铸体薄片和氩离子电镜分析认为,滑石孔缝为最主要储集空间,滑石化作用对储层贡献最大。而最新钻井实物资料显示,茅一段泥灰岩储层的储... 四川盆地南部威远地区的二叠系茅口组一段(下文简称茅一段)勘探程度较低,根据早期的钻井资料所进行的铸体薄片和氩离子电镜分析认为,滑石孔缝为最主要储集空间,滑石化作用对储层贡献最大。而最新钻井实物资料显示,茅一段泥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成因与前期的认识有较大偏差,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该区茅一段泥灰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氮气吸附—脱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和孔隙定量表征,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剖析了茅一段泥灰岩主要储集空间和储层类型,结合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稀土元素分析以及全岩X衍射等手段,明确了该套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川南威远地区茅一段优质储层发育在泥灰岩中,为一套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泥灰岩储层,主要发育Ⅲ类储层,少量为Ⅱ类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有机质孔和滑石孔缝为主,孔隙发育与TOC含量具有较好相关性,滑石化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和硅化作用并未产生明显的次生储集空间,对孔隙贡献不明显;泥灰岩储层受早期溶蚀作用、沉积相和有机质丰度共同控制,早期溶蚀作用是泥灰岩溶蚀孔缝形成的关键,内缓坡浅水环境的高初级生产力和高有机质沉降率为有机质孔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该认识可为盆地内相似油气储层的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灰岩 储层特征 茅口组 二叠系 威远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深层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管全中 董大忠 +5 位作者 孙莎莎 胡澜潇 漆麟 李冲达 陈诚 陈鑫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与中、浅层页岩不同,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发育不同的孔隙结构,影响页岩气的赋存状态。为了探讨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以该... 与中、浅层页岩不同,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发育不同的孔隙结构,影响页岩气的赋存状态。为了探讨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以该盆地南部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机碳分析、X射线衍射、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和低温氮气吸附等测试手段,定量表征研究区深层富有机质页岩储层的基础参数及其孔隙结构特征;并运用FHH分形理论,结合低温氮气吸附实验,计算页岩孔隙分形维数,讨论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有机质含量(TOC)高,平均值为2.04%,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占38.00%~73.00%;(2)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普遍发育墨水瓶状有机孔、狭缝型或平板状无机孔等,BET比表面积介于1.252~28.676 m^(2)/g,BJH孔体积介于0.013 192~0.063 874 cm^(3)/g;(3)深层页岩孔隙分形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分形维数D_(2)>D_(1),孔隙结构受页岩组成控制,分形维数受控于比表面积和孔径,且与TOC密切相关;(4) LM1—LM3笔石带沉积的富有机质硅质页岩TOC高、分形维数D_(1)和D_(2)值大,介孔BET比表面积和BJH孔体积最大,既有较多的气体吸附位点赋存吸附气,又有良好的孔隙空间贮存游离气,是深层页岩气富集的“甜点段”。结论认为,综合页岩品质参数和分形维数特征可有效评价页岩气富集的“甜点段”,并对实现深层页岩气的增储上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地区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四川威远地区地壳结构特征
3
作者 刘嘉栋 吴庆举 +1 位作者 强正阳 朱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37-2653,共17页
利用在威远地区布设的40台宽频带流动地震仪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了径向P波接收函数.接收函数中可以看到清晰的Moho面转换波,并且在此震相之前存在一组正负相间的震相.通过合成测试,判断负震相C2为沉积层基底的PpSs+PsPs震相.通过拾... 利用在威远地区布设的40台宽频带流动地震仪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提取了径向P波接收函数.接收函数中可以看到清晰的Moho面转换波,并且在此震相之前存在一组正负相间的震相.通过合成测试,判断负震相C2为沉积层基底的PpSs+PsPs震相.通过拾取C2震相的到时,与建模合成的接收函数进行对比,得到了研究区沉积层厚度的分布.正震相C1可能是沉积层基底PpPs震相或康拉德界面转换波.在这两种情况下,C1震相的到时随射线参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前者表现为负斜率,后者表现为正斜率.利用这一特征,对各台站C1震相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威远背斜之外主要为正斜率,推断存在Conrad界面.然后通过H-κ叠加估计了研究区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并使用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获得了研究区Moho面和壳内界面的起伏形态.结果显示,研究区沉积层厚度在3.0~7.0 km之间,威远背斜较薄,自贡台凹较厚;研究区地壳厚度40.9~49.2 km,平均约44.1 km,整体上表现出背斜区域厚,向斜等区域薄的特征.在背斜之外的区域,Conrad界面埋深大约为19 km.本文推断威远背斜上、下地壳在挤压环境下均发生增厚,上地壳顶部沉积盖层在隆升过程中遭受剥蚀,而下地壳得到了相对完整的保存.研究区波速比横向变化较大,在1.71~1.92之间,平均约1.79,与全球大陆平均值相同.研究区存在两个高波速比区(>1.85),威远背斜东段与李家场褶皱交汇处可能存在小规模的地幔物质上涌;而自贡台凹在受到地壳顶部较厚沉积盖层影响的同时,中下地壳可能受到了川滇块体壳内热物质的影响,使地壳平均波速比明显增高.威远背斜核部和自流井背斜东南区域地壳平均波速比相对较低,其地壳成分可能主要为长英质或中性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地区 地壳厚度 波速比 Conrad界面
下载PDF
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期次 被引量:1
4
作者 郝越翔 刘佳杰 +3 位作者 吴磊 周昕 李洁辛 江雨濛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1期23-31,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四川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层位,以川南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和地球化学测试等多种方法分析了该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和形成时期,指出了该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发育类型... 为了深入研究四川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层位,以川南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和地球化学测试等多种方法分析了该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和形成时期,指出了该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发育类型及其形成期次。研究结果表明:①威远地区天然裂缝主要分为构造裂缝、生烃超压缝和层理缝3种类型;②威远龙马溪组存在多期天然裂缝。结论认为:①该区天然裂缝具有宽度细、水平层理缝占比高、偶见高角度构造缝、有效性低的特点,并且随着龙马溪组地层埋深的增加,裂缝发育密度逐渐增大;②根据温度计算和构造埋藏演化史,这些天然裂缝主要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晚期的3个时期,其中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实验测试证实了3个时期的天然裂缝存在;③研究区印支期发育少量的NW剪切缝及砂泥互层层理缝,燕山期在断层附近、背斜高部位发育NW剪切缝和生烃超压缝,喜马拉雅晚期在断层附近、背斜高部位发育近NW和NWW组系剪切缝,背斜核部发育近S-N组系张性缝。结合研究区地质力学环境,查明了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特征,明确了裂缝的形成期次及分布规律,为威远龙马溪组储层评价、有利区优选、优质储层甜点区评价及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地区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天然裂缝 分布特征 期次演化
下载PDF
中国海相页岩岩相精细划分及测井预测:以四川盆地南部威远地区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56
5
作者 蒋裕强 宋益滔 +5 位作者 漆麟 陈雷 陶艳忠 甘辉 吴佩津 叶子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开展海相页岩岩相精细划分及预测研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层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页岩储层品质及压裂品质两个要素,提出以TOC含量、矿物组成为基础的"两步法"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分析... 开展海相页岩岩相精细划分及预测研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层位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页岩储层品质及压裂品质两个要素,提出以TOC含量、矿物组成为基础的"两步法"页岩岩相划分方案。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分析、X全岩衍射分析及TOC含量测量等资料,以川南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开展了页岩岩相划分,分析了不同岩相的属性差异。结合测井资料,根据概率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页岩岩相预测模型,开展了该地区单井岩相预测,揭示了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组合及分布特征:(1)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发育11种岩相类型,其中5种富有机质页岩岩相,6种贫有机质岩相;(2)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及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因具有高TOC含量和高脆性特征,保证了页岩良好的生气能力及可压裂性,为最有利岩相类型;(3)有利岩相组合主要分布在龙马溪组底部,平面上自威远地区北西向南东方向,组合厚度增大,组合类型变化。北西部W1井,以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与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组合为主,厚20m;往南东至W2井,以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夹薄层状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相为主,厚30m;至南东部W4井,为富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碳酸盐质-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硅质-碳酸盐质页岩相夹厚层状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相组合,厚3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 岩相划分 岩相预测 威远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页岩气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 被引量:42
6
作者 陈海力 王琳 +2 位作者 周峰 赵昊 张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0-105,共6页
从国内第一口页岩气水平井开钻至今,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之一的威远区块已经完钻多口页岩气水平井,在钻探过程中,面临着表层井漏、机械钻速低、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井壁垮塌、油基钻井液条件下固井质量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井身结... 从国内第一口页岩气水平井开钻至今,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之一的威远区块已经完钻多口页岩气水平井,在钻探过程中,面临着表层井漏、机械钻速低、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井壁垮塌、油基钻井液条件下固井质量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井身结构优化、PDC钻头优选、井眼轨迹控制、油基钻井液优选、油基钻井液条件下的固井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取得5项成果:1形成的水平井非标尺寸井身结构,对273.1mm套管的下入深度适当加深,起到了解决井漏、封隔易垮塌层的作用,而且各个井眼的尺寸均缩小,更有利于提高机械钻速;2优选出适合威远页岩气水平井的钻头序列,形成了"PDC+螺杆"的提速方式;3形成了水平井钻探的轨迹控制技术,提高了储层钻遇率;4优选出适合页岩水平段钻进的油基钻井液,保证了井壁稳定和井眼清洁;5形成了油基钻井液条件下的固井技术,解决了水平段固井质量差的问题,提高了后期储层分段改造的效果。所获成果为今后该区块开展页岩气丛式水平井钻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地区 页岩气 水平井 油基钻井液 井眼轨迹 井身结构 PDC钻头
下载PDF
威远地区页岩岩心的无机组成、结构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4
7
作者 辜敏 鲜学福 +1 位作者 杜云贵 卢义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102,116,共4页
页岩含气量是页岩含气性评价、资源储量预测的关键参数,其值与页岩的组成、结构和吸附性能密切相关,但过去对页岩的无机组成及其对页岩吸附能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利用四川盆地威远地区的页岩岩心,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 页岩含气量是页岩含气性评价、资源储量预测的关键参数,其值与页岩的组成、结构和吸附性能密切相关,但过去对页岩的无机组成及其对页岩吸附能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利用四川盆地威远地区的页岩岩心,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低温N2吸脱附方法分别对岩心的无机组成、表面性质、孔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重量吸附法测试了岩心对CH4和C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①该页岩岩心中含有大量的石英和方解石、少量的黏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和多种金属元素,因此岩心脆性大;②岩心内部含大量的孔隙和大孔,微孔很少,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很低,因此吸附能力较低;③CH4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于岩心孔隙中,岩心对CH4的吸附量为0.88~1.89m3/t(25℃)和0.47~0.86m3/t(40℃),岩心对CO2的吸附性能高于C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地区 页岩岩心 无机组成 表面性质 孔结构 吸附性 X射线衍射 甲烷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基底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谷志东 张维 袁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213,共12页
四川盆地内仅有5口井钻穿沉积盖层进入基底,而对基底形成时代与发育构造环境的研究较为薄弱。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117井基底取心资料说明基底由花岗岩类组成,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精确定年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794±11 Ma,属于新元... 四川盆地内仅有5口井钻穿沉积盖层进入基底,而对基底形成时代与发育构造环境的研究较为薄弱。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117井基底取心资料说明基底由花岗岩类组成,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精确定年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794±11 Ma,属于新元古代,该年龄与盆地周缘的花岗岩体结晶年龄具有一致性。结合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成因类型分析,表明该花岗岩体形成于由挤压向伸展环境的转化阶段,即板块俯冲造山运动结束后向陆内大陆裂谷转化阶段的产物,属于Rodinia超级大陆初始裂解阶段。综合分析认为800 Ma左右是四川盆地具有意义的重要地质时期,是盆地基底形成、构造运动性质发生重要转变的主要时期,越过该时期四川盆地处于大陆裂谷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地区 基底花岗岩 锆石 SHRIMP U-PB定年 大陆裂谷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邵艳 李卓文 《地质学刊》 CAS 2016年第4期624-630,共7页
基于威远地区龙马溪组的大量测录井和分析测试资料,从泥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和含气性特征4个方面对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威远地区龙马溪组有机质丰度较高,平均为2.72%;有机质类型以I... 基于威远地区龙马溪组的大量测录井和分析测试资料,从泥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和含气性特征4个方面对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威远地区龙马溪组有机质丰度较高,平均为2.72%;有机质类型以I型为主,成熟度较高,达到热裂解生干气阶段;泥页岩埋藏深度适中,厚度较大,达到页岩气成藏的基本条件;页岩中黏土矿物质量分数适中,脆性矿物质量分数高,平均可达59.6%,具有高脆性、低泊松比和高杨氏模量的特征,满足页岩可压裂性评价指标;储层中广泛发育黏土矿物转化缝、次生溶蚀孔隙和残余粒间原生孔隙等储集空间,受分辨率的限制和未进行离子抛光,故未见到大量的有机质孔隙,孔隙度平均值为6.06%,其中充气孔隙度平均值为2.7%,渗透率受微裂缝的影响较大,分布范围较广;储层含气量高,均大于2m^3/t的标准,最高可达13.016m^3/t,其中游离气占70%~80%。综合研究认为,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优质页岩气储层段,适合大规模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特征 龙马溪组 威远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聚合醇对威远地区页岩地层坍塌压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进军 田月昕 +4 位作者 谢显涛 王敏 郭星波 沈景原 李春霞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8年第8期521-528,共8页
井壁稳定是页岩水平井高效钻进的重要基础,解决井壁稳定的核心在于降低钻井液密度,从而降低地层坍塌压力。通过运用三轴岩石强度测试仪RTR-1000来研究聚合醇封堵剂及改进钻井液体系对威远地区页岩力学和抗压强度特性的影响。将经不同质... 井壁稳定是页岩水平井高效钻进的重要基础,解决井壁稳定的核心在于降低钻井液密度,从而降低地层坍塌压力。通过运用三轴岩石强度测试仪RTR-1000来研究聚合醇封堵剂及改进钻井液体系对威远地区页岩力学和抗压强度特性的影响。将经不同质量分数聚合醇及钻井液体系浸泡24h的页岩岩心表现出的应力-应变规律及浸泡前后页岩岩石坍塌压力变化规律与常规钻井液体系评价体系相结合,对聚合醇质量分数及体系进行优选和优化。得到使得威远地区井壁稳定的钻井液体系。实验结果表明:经不同的质量分数聚合醇浸泡后岩心的抗压强度有着不同程度的降低,聚合醇的最佳加量为质量分数8%,经该质量分数浸泡后的岩心抗压强度与原始岩心抗压强度接近,将钻井液体系中添加该聚合醇产品,利用其浊点效应对岩心微裂缝与微节理进行封堵,同时也能起到抑制页岩水化的目的,改进后的钻井液能明显提高岩心的抗压强度,钻井液密度降低值为0.12~0.35g/cm3,为发展低密度钻井液技术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同时在现用钻井液中加入质量分数8%聚合醇和质量分数7%KCl后,页岩岩心强度获得极大提升,表现出与原始岩心相近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特征。故可在维持井壁稳定性的基础上降低钻井液密度,为钻速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稳定 坍塌应力 三轴试验 威远地区 抗压强度
下载PDF
资中—威远地区铀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宝新 陈田华 《四川地质学报》 2014年第3期390-393,共4页
我国目前发现的砂岩型铀矿床多产出于北方陆相沉积盆地中,而四川盆地作为我国南方大型陆相沉积盆地始终没有大的突破。通过对前人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对煤田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四川资中—威远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威远隆起北翼上三叠... 我国目前发现的砂岩型铀矿床多产出于北方陆相沉积盆地中,而四川盆地作为我国南方大型陆相沉积盆地始终没有大的突破。通过对前人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对煤田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四川资中—威远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威远隆起北翼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5、6段砂体和侏罗系下统上、下沙溪庙组砂体具有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可划分出2片找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成矿条件 找矿远景区 资中-威远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有利区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康保平 姜帆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年第3期87-95,共9页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在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页岩气勘探中获得工业气流,实钻结果表明该区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为了推动该区规模建产,促进西南地区页岩气增产创效,急需对该区有利区进行评价。为此,通过黏土矿物分析、扫描电镜、有机碳及镜...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在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页岩气勘探中获得工业气流,实钻结果表明该区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为了推动该区规模建产,促进西南地区页岩气增产创效,急需对该区有利区进行评价。为此,通过黏土矿物分析、扫描电镜、有机碳及镜质体反射率分析等实验分析手段和方法,应用石油地质、矿物学及油气成藏等理论,研究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影响页岩气形成和富集的因素,建立评价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标准,形成评价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区分类标准,并对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有利区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微孔隙和微裂隙,有机质微孔隙最为发育,其储集性好;②有机质丰度、适中热演化和好的保存条件的区域是威远地区页岩气有利区的发育区,也是该区勘探开发取得成功的有利区;③威远地区页岩储层为优质页岩气储层段,适合大规模开发,满足规模建产的地质条件;④本评价方法对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有利区的评价技术有效,为威远地区龙马溪组规模建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建产 有利区 评价因素 储层特征 龙马溪组 威远地区
下载PDF
从“源盖控烃”探讨四川盆地威远地区深层页岩气田富集高产地质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川翔 聂海宽 +4 位作者 熊亮 杜伟 张光荣 陈清 李东晖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随着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页岩气井出现试采产量高,但产量递减快、单井估算的最终可采储量(EUR)低等特征。基于威远地区深层页岩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开发实践,从“源盖控烃”角度探讨了研究区深层页岩气田富集高... 随着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页岩气井出现试采产量高,但产量递减快、单井估算的最终可采储量(EUR)低等特征。基于威远地区深层页岩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开发实践,从“源盖控烃”角度探讨了研究区深层页岩气田富集高产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①威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受川中古隆起和自流井水下高地的控制,多个笔石带页岩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薄或缺失,发育于古水深相对较大、缺氧环境中的LM1—LM4笔石带页岩岩性为黑色含灰碳质页岩和含灰硅质页岩,厚度总体较小,页岩品质比焦石坝、长宁地区的稍差;②威远地区后期地层抬升剥蚀强烈,区域盖层三叠系膏盐岩部分遭受剥蚀,区域封闭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距离古隆起较远地区的保存条件较好;③威远地区深层页岩气藏由于埋深大、温度和压力高,页岩的甲烷吸附能力降低,气体赋存形式以游离气为主。提出源盖条件是威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试采产量高、但稳产能力较差的重要地质原因,指出LM1—LM4笔石带页岩厚度大、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保存完整的区域是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笔石带 页岩气 保存条件 龙马溪组 威远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上下亚段脆性差异 被引量:9
14
作者 陆益祥 潘仁芳 +2 位作者 唐小玲 武文竞 鄢杰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9-433,共5页
页岩气的开发对于页岩储层的脆性有一定要求。现今,我国页岩气的重点勘探开发层位位于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前人研究表明,龙马溪组具有明显的二分性,其上段和下段页岩储层脆性存在差异。目前,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拟从... 页岩气的开发对于页岩储层的脆性有一定要求。现今,我国页岩气的重点勘探开发层位位于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前人研究表明,龙马溪组具有明显的二分性,其上段和下段页岩储层脆性存在差异。目前,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拟从矿物组分含量分析、脆性指数、弹性模量、泊松比、三轴压力实验等方面来比较龙一段和龙二段的储层脆性差异。结果表明:龙一段比龙二段的脆性矿物含量更高,且脆性指数较大;相比龙二段,龙一段的岩石物理特征是弹性模量更高,泊松比更低;岩心的三轴压力实验表明,龙一段的应力—应变负坡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较大。综合以上结论可以得出,龙一段的脆性要比龙二段好,开发压裂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差异 弹性模量 泊松比 威远地区 龙马溪组
下载PDF
川南威远地区龙马溪组一段页岩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模型优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宜真 赵亮 +7 位作者 张庆 刘子平 李俊翔 郝越翔 李勇 吴朝容 张兵 耿茂宇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1年第5期598-608,共11页
在岩芯样品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无法获取连续的TOC数据时,可以使用测井曲线预测TOC含量。为验证不同测井预测方法在川南威远地区的适用性,基于X井中龙一段页岩的实测TOC含量数据及测井资料,分别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法、体积密度法、改进的... 在岩芯样品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无法获取连续的TOC数据时,可以使用测井曲线预测TOC含量。为验证不同测井预测方法在川南威远地区的适用性,基于X井中龙一段页岩的实测TOC含量数据及测井资料,分别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法、体积密度法、改进的ΔlgR法、多元测井参数回归分析法以及BP神经网络法建立TOC含量预测模型。使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在综合考虑模型参数数量、拟合程度及误差值影响的基础上,以总权重值代表综合评价结果,选出能兼顾多种优点的,精确度、实用性最高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分最高,预测效果最好,是对威远地区X井龙一段TOC含量预测的最优模型,改进的ΔLgR模型次之。可将这两种模型应用于测井曲线预测TOC含量中,对于弥补样品数量有限、数据不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TOC含量 测井评价模型 三标度层次分析法 龙马组一段 威远地区
下载PDF
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东超 陈义才 +3 位作者 孙超亚 刘冬冬 王晓飞 郭士玉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8期99-103,共5页
利用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黑色页岩野外露头剖面实测资料及钻井岩心样品分析化验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物性特征及页岩气保存条件等方面对川南威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黑色页岩野外露头剖面实测资料及钻井岩心样品分析化验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物性特征及页岩气保存条件等方面对川南威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沉积厚度较大,为200 m^300 m;有机质丰度高,平均为2.15%,成熟度较高,达到过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Ⅱ_1为辅;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较高,以石英长石为主,黏土矿物含量中等,以伊利石为主,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地区 下寒武统 筇竹寺组 成藏条件
下载PDF
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选区评价标准及有利勘探区预测 被引量:8
17
作者 任东超 王晓飞 +4 位作者 刘冬冬 宋达林 何身焱 梁强 张帅 《非常规油气》 2017年第5期38-43,共6页
为确定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的富集地质条件及选区评价标准,对筇竹寺组黑色页岩露头及岩心样品进行研究,分析其沉积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总结出页岩气选区评价标准,并优选出有利勘探区。结果表明: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沉积稳定,单层厚度... 为确定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的富集地质条件及选区评价标准,对筇竹寺组黑色页岩露头及岩心样品进行研究,分析其沉积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总结出页岩气选区评价标准,并优选出有利勘探区。结果表明: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沉积稳定,单层厚度较大,为250~350m;有机碳含量高,平均为2.15%,成熟度较高,达到过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Ⅱ1型为辅;页岩中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有利于页岩的压裂开发。综合分析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总结出页岩气选区评价标准,研究区达到评价标准中的Ⅱ级标准,具有商业开发价值。采用信息叠合法初选出面积约为1500km2的页岩气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地区 筇竹寺组 页岩气 评价标准 有利探区
下载PDF
川南威远地区筇竹寺组产气页岩微观孔隙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东超 郭士玉 +2 位作者 孙超亚 王晓飞 刘冬冬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6年第2期9-12,81,共4页
正确认识产气页岩孔隙是开发页岩气资源的基础,为此,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技术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筇竹寺组产气页岩的孔隙类型及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将研究区层段页岩孔隙分为5大类(包括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微... 正确认识产气页岩孔隙是开发页岩气资源的基础,为此,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技术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筇竹寺组产气页岩的孔隙类型及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将研究区层段页岩孔隙分为5大类(包括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微裂缝和有机质孔隙)。高压压汞实验结果显示,产气页岩孔径分布复杂,2-50 nm的中孔最为发育,含有少量大孔。页岩排驱压力较高,孔隙存在明显的细颈瓶特征,孔喉分选性、连通性较差,退汞效率低,中孔对气体的渗流和储集起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地区 筇竹寺组 产气页岩 微观孔隙特征 高压压汞 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
下载PDF
斜坡型强非均质页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以川南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藏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治平 张庆 +4 位作者 刘子平 李彦超 李宜真 何封 赵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81,共10页
为了破解四川盆地南部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斜坡型强非均质性页岩气藏高效开发所面临的钻井周期长、形成复杂缝网难度大、单井产量低等难题,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科技攻关与生产实践,形成了“1套理论、4项关键技术”,有效地支撑了... 为了破解四川盆地南部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斜坡型强非均质性页岩气藏高效开发所面临的钻井周期长、形成复杂缝网难度大、单井产量低等难题,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科技攻关与生产实践,形成了“1套理论、4项关键技术”,有效地支撑了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高效建成。研究结果表明:①创新提出了古隆起背景下“沉积选区、构造分带、保存控藏”的斜坡型页岩气藏差异富集理论,形成了多期构造叠加海相页岩气区带评价与甜点优选技术,明确了纵向上最优靶体为龙一_(1)^(1)层中下部富有机质硅质页岩,落实核心建产区面积为165 km^(2),该区域内部署井井均测试日产气量达到27×10^(4) m^(3)、EUR超过1.1×10^(8) m^(3);②形成了以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技术、长水平段高效钻井技术为核心的窄箱体水平井高效导向钻井技术,并且建立了页岩气井钻井提速模版,钻井周期较之前期缩短约33.1%,优质页岩储层钻遇率提升至97.2%,水平段延伸能力突破3000 m;③基于压裂缝网动态扩展模型,形成了强非均质页岩储层体积压裂优化技术,实现了对压裂缝网改造区几何尺寸、储层增产改造体积、有效改造体积、支撑裂缝面积等关键评价指标的定量预测,加砂强度由1.3 t/m增至2.7 t/m,提升了改造效果;④影响威远页岩气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包括龙一_(1)^(1)储层厚度、压力系数、总含气量、射孔簇数、加砂强度、压裂水平段长度等6项,采用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与改进的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的页岩气井生产动态预测方法,使得页岩气井生产动态预测结果符合率接近甚至超过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威远地区 斜坡型强非均质性页岩气藏 高效开发 评层选区 导向钻井 体积压裂 生产动态预测
下载PDF
四川威远地区九老洞组页岩微观非均质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隋青林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前,国内外对于页岩非均质性的研究刚刚起步,相关理论还不成熟。文中利用X射线衍射手段,结合观察九老洞组页岩样品的薄片和扫描电镜,在微米级—纳米级的尺度下,从矿物组分、微观孔隙和微裂缝3个方面来评价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从矿物... 目前,国内外对于页岩非均质性的研究刚刚起步,相关理论还不成熟。文中利用X射线衍射手段,结合观察九老洞组页岩样品的薄片和扫描电镜,在微米级—纳米级的尺度下,从矿物组分、微观孔隙和微裂缝3个方面来评价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从矿物组分的角度来看,主要矿物为石英,其次为斜长石和黏土矿物,样品矿物组分和含量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厘米以上尺度,页岩岩性和矿物组分纵向非均质性较弱;而在微观尺度下,矿物组分对孔隙发育和分布状态影响较大,非均质性明显,而且随着观测倍数增大,页岩微观非均质性将会越来越明显。从微观孔隙的角度来看,主要发育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和有机质孔等类型。在微观尺度下,页岩孔隙类型、分布和孔径大小差别较大,非均质性明显。从微裂缝的角度来看,在2 711~2 815 m的页岩岩心,下部裂缝较上部发育,表明在毫米级—厘米级的裂缝非均质较为明显。微米级—纳米级的微裂缝尺度变化较大,微裂缝可分为黏土转化缝、成岩收缩缝和异常高压缝,微裂缝形态多样,其发育特征和配置关系在微观尺度下具有强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非均质性 微观孔隙 九老洞组 威远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