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3篇文章
< 1 2 1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朱子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3
1
作者 吴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25,共25页
"朱子学"有广狭两义:就狭义言,盖指朱子本人的哲学思想;从广义说,凡后人对朱子思想有理论阐发或创新者,均属广义"朱子学"之范围,因朱子学并非是一套封闭的静止的理论系统,而是一套开放的可发展的思想体系。由此以... "朱子学"有广狭两义:就狭义言,盖指朱子本人的哲学思想;从广义说,凡后人对朱子思想有理论阐发或创新者,均属广义"朱子学"之范围,因朱子学并非是一套封闭的静止的理论系统,而是一套开放的可发展的思想体系。由此以观朱子学之在东亚的存在历史和发展状态,我们便可说,朱子学在东亚而形成的东亚朱子学便是广义"朱子学"的一种重要形态。然问题是,何为"东亚"?显然,东亚并非一种实体存在,也非经纬度分明的单纯地理概念,更非帝国时代的政治地缘学概念,其中含有东亚各地域文化的悠久历史,因东亚本不是一片文化荒漠地,而应理解为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化东亚";故当朱子学传入东亚各地域文化之中,必引发与异域本土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乃至冲突或融合,在此过程中,朱子学如何被吸收、被转化乃至被批判等等思想现象,便是东亚朱子学研究所面临的课题。《东亚朱子学新探》一书是近年来有关东亚朱子学研究最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对近年来东亚朱子学研究进行历史的回顾以及方法论的反思必将有助于该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儒 东亚朱子学 中国朱子学 韩国朱子学 日本朱子学
下载PDF
朱熹论曾子——兼论朱熹的子学建构
2
作者 冯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7,共10页
曾子历史地位的升格,朱熹于此贡献最大。他系统论证了曾子的道统地位,认为在“十六字心法”之外,独属于孔、曾之间的道统之传为“忠恕一贯”,并有着实质性影响。在他的视域中,曾子资质“鲁钝”“刚毅”,实则仁义礼智兼备,其孝亦“大矣... 曾子历史地位的升格,朱熹于此贡献最大。他系统论证了曾子的道统地位,认为在“十六字心法”之外,独属于孔、曾之间的道统之传为“忠恕一贯”,并有着实质性影响。在他的视域中,曾子资质“鲁钝”“刚毅”,实则仁义礼智兼备,其孝亦“大矣”。朱熹对曾子的讨论,主要是为了完整地确立曾子的圣贤人格形象和道统地位。综合来看,朱熹理学中理应存在一个子学系统,但基本为学界忽略。其子学体系的建构源于经学、子学、史学与哲学的互动,根本主旨在于对儒学道统、治统与学统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道统 “忠恕一贯” 子学
下载PDF
探索前期中国的精神和观念——“新子学”刍议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思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8-192,共5页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学 子学 子学
下载PDF
“新子学”与跨学科、多学科学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以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87,共5页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学 子学 子学
下载PDF
“新子学”与学术“新传统”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少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9-183,共5页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学 子学 子学
下载PDF
《五论“新子学”》笔谈
6
作者 欧明俊 张涅 +3 位作者 杨玲 李华 陈志平 袁朗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2,共12页
《汉书·译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是诸子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所勾勒的子学图景影响了古人对子学的基本印象,在当代,它已然暴露了许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它,毕竟刻意忽视传统而希望另起炉灶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汉书·译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是诸子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所勾勒的子学图景影响了古人对子学的基本印象,在当代,它已然暴露了许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它,毕竟刻意忽视传统而希望另起炉灶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对于《汉志》这一重要的思想遗产,我们必须正视它、审视它、反思它,进而超越它。关于《汉志》的批判性思考自近代以来成果迭出,近年兴起的以“全面复兴诸子学”为目标的“新子学”研究在这方面又有许多实质推进,如近期方勇教授发表的《五论“新子学”》围绕《汉志》对子学原貌的掩盖、割裂等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这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空间,引发了学界讨论的声音。故本刊邀请该领域的部分专家就“新子学”与《汉志》的问题各抒高见,以飨读者。欧明俊教授《经学与子学关系论之我见:方勇先生〈五论“新子学”〉读后》一文宏观地把握了古今经、子之学的升降之势,倡导子学与经学在当今实现平等理性对话,认为应反思“尊经卑子”传统观念,同时又要警惕子学消解经学的倾向,警惕另一种“话语霸权”,其持论可谓审慎中和。张涅教授《“新子学”应翻过〈汉志〉这座山》认可《汉志》文献学地位,但反对以此作为价值判断及思想划分的绝对标准,认为“新子学”继承了胡适开创的子学研究传统,其对《汉志》的反思符合子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一见解颇为通透深入。杨玲教授《〈汉书·艺文志〉的局限与子学研究的整体性视野》则在反思《汉志》的基础上,主张“经子一体”的观念,并列举实例说明了各家间思想的相通性,进一步伸张了“新子学”关于子学整体性的诉求,其论述理据充分,是“新子学”理念在研究上的宝贵实践。李华副教授《由“经尊子卑”到“经先子后”的回归及其文化意义》反思了《汉志》关于“经尊子卑”的价值设定,认为“新子学”中“经先子后”的提法是基于时间顺序,更为合理客观,同时又指出《汉志》仍是溯源诸子学原貌的必由途径,“新子学”研究绝不能放松对《汉志》的探讨,其关于“新子学”与《汉志》的思考颇为辩证,给人以新的启迪。陈志平教授《后〈汉书·艺文志〉时代的“新子学”》提出了“一代有一代子学观”的命题,认为《汉志》只是反映了汉人的子学观,“新子学”则代表了当代人对周、秦子学真相的探寻,而这种探索仍要坚持以书目文献为基础,这种观点立足于对历朝子学观及子部编订工作的细致梳理,让我们更真实地接近历史,继而更客观地认识当今“新子学”在子学发展脉络中的价值与地位。袁朗博士《〈汉书·艺文志〉对典籍的结构化过程》一文分析了《汉志》对诸子各家的思想归类、价值排序及源头追溯等操作之间的前后逻辑关联,反思了《汉志》对诸子典籍的结构化处理方式,并认为“新子学”应该在结构化方面进行新的探讨,此说颇有新意,以“结构化”来概括《汉志》关于诸子典籍的整理工作很准确、很传神,“结构化”也很可能成为“新子学”日后新的理论增长点。诸篇文章针对经子关系、家派划分、典籍整理、子学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观点多样,立场鲜明,相信这将为“新子学”对《汉志》的反思开辟更多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汉志》 子学 子学
下载PDF
磁子学中的拓扑物态与量子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振宇 李志雄 +3 位作者 袁怀洋 张知之 曹云姗 严鹏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5-404,共40页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半导体器件在小型化、节能和散热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亟需寻找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代替电子进行信息传输与处理.自旋波...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半导体器件在小型化、节能和散热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亟需寻找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代替电子进行信息传输与处理.自旋波是磁矩进动的集体激发,其量子化的准粒子称为磁子.磁子的传播不依赖于传导电子的运动,因此不会产生焦耳热,能够克服日益显著的器件发热问题,因此磁子器件在低功耗信息存储与计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磁子学近年来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自旋波的手性传播,自旋波与磁孤子非线性散射导致的磁子频率梳,磁孤子的拓扑边界态和高阶角态,以及磁子量子态、基于磁子的混合量子体系和腔磁子学.最后,对磁子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磁子学 非线性磁子学 拓扑磁子学 子学
下载PDF
作为一种学术思潮的“新子学”如何可能(下)——“新子学”的定位及其与文化运动的比较
8
作者 王小虎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99,共9页
从学理上讲,遵循中国传统哲学“更新再始”之思维逻辑所提出的“新子学”,应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呼应时代精神的思想目标,这构成其作为一种学术思潮类似唐代古文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等文化运动的类本质,同时成为“新子学”何以可... 从学理上讲,遵循中国传统哲学“更新再始”之思维逻辑所提出的“新子学”,应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呼应时代精神的思想目标,这构成其作为一种学术思潮类似唐代古文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等文化运动的类本质,同时成为“新子学”何以可能的普遍必然性之所在。考察唐代古文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其所以兴起的直接原因都是“世之弊”,但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思想目标则都是对“天下一体”“天下为公”的自觉和追寻,都是顺应其时代精神的呼唤而出现。故此,“新子学”作为一种学术思潮当定位在孔子所论“富之”“教之”的社会发展阶段,应朝着构建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术思潮 古文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新子学”之我见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华平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1期54-58,共5页
"子学"之"子"既是"诸子百家"之"子",则"新子学"之"子"便应该指当代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知识个体(知识分子),他们的学术活动和成果即是"新子学"。"新子学&qu... "子学"之"子"既是"诸子百家"之"子",则"新子学"之"子"便应该指当代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知识个体(知识分子),他们的学术活动和成果即是"新子学"。"新子学"乃是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学术,它并不完全与"西学"相对应。由于古代的"国学"属于"官学"的范围,因此"新子学"只能成为"新国学"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学 子学 西
下载PDF
论“新子学”的内涵、理念与构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韶军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1期59-64,共6页
"新子学"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是从新的学科体系背景下运用新的知识理念与方法研究"旧子学"存留内容的学术。它在维护学术独立性和自由性的前提下,整合贯通不同学科,消除各学科的相对局限性,并以此在忠实于"旧... "新子学"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是从新的学科体系背景下运用新的知识理念与方法研究"旧子学"存留内容的学术。它在维护学术独立性和自由性的前提下,整合贯通不同学科,消除各学科的相对局限性,并以此在忠实于"旧子学"留存文本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新的整理和阐释。"新子学"的工作构架应该是由文本基础、学科协同、团队组建、人员分工、成果发布、质量判定等模块组成,是一个具有良性生命活力的动态系统。它的内容架构应该是以儒、道、佛三家的全部文献的汇总、整理为主要部分,同时整合其他子部学术,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其自身的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和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学 子学 科体系 内容架构
下载PDF
“新子学”与“新子学主义”:由学术体系到实践方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达 方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28,共9页
"新子学"自提出开始,便以对中国文明"主体性"与"多元性"的坚持,作为自身最核心的价值诉求。一般来看,由于"主体性"与"多元性"在立场上的背反,二者很难同时兼容在同一理论框架之下。... "新子学"自提出开始,便以对中国文明"主体性"与"多元性"的坚持,作为自身最核心的价值诉求。一般来看,由于"主体性"与"多元性"在立场上的背反,二者很难同时兼容在同一理论框架之下。然而"新子学"所坚持的这两项原则在特定的情况下,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还对现实问题具备有效的回应能力。所谓特定情况下的合理性,源自于"新子学"在对先秦诸子思想与学术进行整体性研究时,对诸子时代与前诸子时代的中国文明基本形态作出的判定,以及对这一文明形态不间断传续至今的肯定,而强有力的回应效力更是来自于,前者在考古器物层面上确切可证性,以及对当下时代的根本特质具有的超越。因此,"新子学"不仅是一种通过论证而得出的学术理论系统,更形成了对当下各种社会思潮的超越,并由此确立了"新子学主义"的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多元 主体性 “新子学主义”
下载PDF
论“新子学”的内涵及其意义——兼谈子学与经学之别 被引量:2
12
作者 揣松森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2-16,28,共6页
"新子学"的内涵包括一般意义和理念意义两个层面;子学与经学在其本初意义上并无不同,都是先民经验的结晶,但随着经学文本的经学化,其思想也日益僵化、教条化,而子学则始终保持着鲜活、应景的特性;"新子学"理念的提... "新子学"的内涵包括一般意义和理念意义两个层面;子学与经学在其本初意义上并无不同,都是先民经验的结晶,但随着经学文本的经学化,其思想也日益僵化、教条化,而子学则始终保持着鲜活、应景的特性;"新子学"理念的提出,不仅为中国学术文化转型提供了一条出路,而且深切契合时代精神,可以发挥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价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子学精神” 子学 文化转型 民族复兴
下载PDF
关于“新子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玄华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5期104-109,共6页
"新子学"是发掘于"诸子学现象"又全面超越诸子学的全新事物。它是一种基于多元、开放、发展世界以面对他者而实现自我否定式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新哲学。"新子学"也是重新梳理"子学"、"经学&... "新子学"是发掘于"诸子学现象"又全面超越诸子学的全新事物。它是一种基于多元、开放、发展世界以面对他者而实现自我否定式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新哲学。"新子学"也是重新梳理"子学"、"经学",以改造整个中华学术文化的基本结构、实现其全面发展的学术文化工程;它是治疗当下学术文化"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交错综合症"的良方,尚有广阔的开拓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学 子学 他者 文本 后现代
下载PDF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定位与选择——以美国孔子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聂学慧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4-187,共4页
孔子学院是中国所推出的以加快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使命的文化品牌。在作为孔子学院重要阵地的美国,由于其新闻媒体的误导及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人们对孔子学院多持消极态度。要消除美国舆论界及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和偏见,汉... 孔子学院是中国所推出的以加快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使命的文化品牌。在作为孔子学院重要阵地的美国,由于其新闻媒体的误导及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人们对孔子学院多持消极态度。要消除美国舆论界及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和偏见,汉语国际推广中文化的定位与选择尤为重要。因此,应借鉴国内文化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新子学"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促使美国社会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理念,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学 汉语国际推广 子学 文化定位
下载PDF
回顾、反思与前瞻--两千年“淮南子学史”纲要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旭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65-86,共22页
从西汉武帝时期至今,《淮南子》研究历经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不论是在文献的整理传播、思想的研析阐发上,还是在多维的文化研究上,都已累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亟需现代学者以"淮南子学"新的学术体系视野,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总... 从西汉武帝时期至今,《淮南子》研究历经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不论是在文献的整理传播、思想的研析阐发上,还是在多维的文化研究上,都已累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亟需现代学者以"淮南子学"新的学术体系视野,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总结,进而构建起现代中国人文学术中的"淮南子学史"。通过对古今中外"淮南子学"的通贯性、总体性的回顾与反思,客观指出当前《淮南子》研究中存在的各种局限不足,为学者们构建合理科学的"淮南子学"研究体系提供前瞻性的建议,进而推动《淮南子》研究的深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安 道家 《淮南 淮南子学 淮南子学
下载PDF
论方勇的“新子学”理念——读《方山子文集》札记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涅 《管子学刊》 2021年第4期108-118,共11页
方勇先生的《方山子文集》收录了他在1980年至2019年期间的著作,对于《庄子》学史及诸子学研究有继往开来的贡献。其中提出的“新子学”理念,是基于现时代文化思潮的宏观认识,属于思想范畴,并非哲学概念。他认为,将儒学视为现时代中国... 方勇先生的《方山子文集》收录了他在1980年至2019年期间的著作,对于《庄子》学史及诸子学研究有继往开来的贡献。其中提出的“新子学”理念,是基于现时代文化思潮的宏观认识,属于思想范畴,并非哲学概念。他认为,将儒学视为现时代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与正统失之偏狭,目前的思想任务应该是复兴子学以引领国学主潮。而当务之急,尤在于摆脱传统的、西学的研究模式,从当下的问题需要出发,重视会通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勇 《方山文集》 子学 子学
下载PDF
“新子学”与中华文化认同--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讲演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勇 《管子学刊》 2020年第2期39-42,F0002,共5页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大家好!今天应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之邀来做这次讲演,我感到很高兴。这次我想讨论一下诸子学、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历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思考"新子学"在其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新子学"是...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大家好!今天应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之邀来做这次讲演,我感到很高兴。这次我想讨论一下诸子学、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历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思考"新子学"在其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新子学"是以中华文化的发展为旨趣的,之前学界一直关注"新子学"与中华文化重构的问题,而近期我认为"新子学"与中华文化认同的问题也应该得到讨论。在座的各位学者都是在中国外研究中国文化,可能对华人心中的中华文化认同感有更多深刻独到的理解,所以我想借此机会交流一下我的相关想法,请各位多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国立大 子学 子学 中华文化认同 文化重构 文化的发展 讲演 中文系
下载PDF
論“子學思維”與“子學精神” 被引量:3
18
作者 歐明俊 《诸子学刊》 2016年第1期11-22,共12页
相對於經學思維,子學思維是創新思維、理性思維、科學思維,如辯證思維、全息思維、中和思維、抽象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相對思維、變通思維、逆向思維、否定思維等。子學精神不同於求真求實的史學精神,最重要的是理論創造,是&... 相對於經學思維,子學思維是創新思維、理性思維、科學思維,如辯證思維、全息思維、中和思維、抽象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相對思維、變通思維、逆向思維、否定思維等。子學精神不同於求真求實的史學精神,最重要的是理論創造,是'大丈夫'精神、執著精神、犧牲奉獻精神、尚氣節精神、仁愛精神、謙虚好學精神、科學精神、自由精神、獨創精神、争鳴精神、叛逆精神、懷疑精神、批判精神、擔當精神、會通精神、開放精神、和諧精神、自省精神、自律精神、寬容精神等。子學精神一直鮮活地存在着,'新子學'的神聖使命,就是接續子學精神的'學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學思維 學精神 史學精神 學脈
下载PDF
關於“新子學”的思考——以莊子學爲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志嘯 《诸子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375-378,共4页
'新子學'乃相對舊子學而言,它的産生,勢必不同於舊子學。無論如何,它的根本特點,在於新,要透過詮解、闡釋、分析,體現其在哲理和意藴層面的新意。以莊子學爲例,由其在宇宙、世界、人生層面的藴含,以及其文學性的價值表現,可以看... '新子學'乃相對舊子學而言,它的産生,勢必不同於舊子學。無論如何,它的根本特點,在於新,要透過詮解、闡釋、分析,體現其在哲理和意藴層面的新意。以莊子學爲例,由其在宇宙、世界、人生層面的藴含,以及其文學性的價值表現,可以看出,'新子學'完全有充分施展的天地,問題關鍵在於要有别於舊子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爲今用
下载PDF
冯友兰视界中的子学、经学与新子学
20
作者 陆建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17,共9页
冯友兰所谓的子学乃是指先秦汉初诸子之学。子学的建构“以我为主”、无所“依傍”,是“创构”。冯友兰所谓的经学指的是从汉代到清代整个中国封建专制时期的哲学。经学的建构“以我为辅”、“依傍”于“经”,是“重构”。按照冯友兰关... 冯友兰所谓的子学乃是指先秦汉初诸子之学。子学的建构“以我为主”、无所“依傍”,是“创构”。冯友兰所谓的经学指的是从汉代到清代整个中国封建专制时期的哲学。经学的建构“以我为辅”、“依傍”于“经”,是“重构”。按照冯友兰关于“经”“子”关系的论述,应该是有“子”才有“经”,“经”只能是“子”的著作,可是,冯友兰所谓的“经”除却“子”的著作外,还包括儒家的“经”以及中国佛学家所注解、诠释的来自古印度的佛经。冯友兰认为中国新的哲学的诞生标志着“贞下起元”,意味着“重新开始”,像子学一样“创构”新哲学。这么说,这种新的哲学应该就是新的子学也即“新子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学 子学 冯友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