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记写作的不同路径与80年代的孔子形象书写——以匡亚明的《孔子评传》、张秉楠的《孔子传》为例
1
作者 刘进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34-140,共7页
20世纪80年代的传记写作对于孔子形象的书写与建构甚为重要,匡亚明的《孔子评传》有别于一般传记,注重凸显传主生平事迹与生命历程的写作范式,他提出的孔子思想“三分法”的辩证观念为80年代在重评孔子的思潮中建立了评介的标尺。张秉... 20世纪80年代的传记写作对于孔子形象的书写与建构甚为重要,匡亚明的《孔子评传》有别于一般传记,注重凸显传主生平事迹与生命历程的写作范式,他提出的孔子思想“三分法”的辩证观念为80年代在重评孔子的思潮中建立了评介的标尺。张秉楠的《孔子传》深受梁启超传记方法论的影响,将史料考订、孔子生命历程与历史语境相互参证,作为学者的传记之作,张秉楠的《孔子传》显示了对史料来源的熟识与精细的考证功夫,书写了孔子“君子人格”形象。这两部传记对于20世纪80年代孔子形象的重塑具有重要意义,孔子的思想资源不但成为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也成为全人类所共享的珍贵精神财富,孔子形象开始从中国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写作 孔子评传》 孔子传》 孔子形象 80年代
下载PDF
晚明儒者管志道视域中的圣人观与孔子形象
2
作者 石霞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管志道以“群龙无首”之圣人观对理学的儒学为本位、心性论为导向的道统观以及晚明以素王尊孔子的观念进行了解构,破除了儒家对圣人观的话语特权。基于此,他把有德统治者、释迦、老子等人皆纳入了圣人的行列,并将道统权、师道权还归君... 管志道以“群龙无首”之圣人观对理学的儒学为本位、心性论为导向的道统观以及晚明以素王尊孔子的观念进行了解构,破除了儒家对圣人观的话语特权。基于此,他把有德统治者、释迦、老子等人皆纳入了圣人的行列,并将道统权、师道权还归君王。由此,孔子从“生民以来一切大圣人”转变为“通仁圣之学”“含君师之德”而“事臣子之事”的述道者。这一圣人观与孔子形象的重构,回应与解决了儒家思想中存在着的心性安顿、政教关怀方面的难题,也反映了晚明独特的儒佛融合的时代风貌。不过,随着孔子神圣形象的消解与下落,儒家学说的独立性、权威性、批判性亦极大地被削弱,传统理学何以走向没落实可自此窥得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志道 圣人观 孔子形象 道统
下载PDF
孔子学院在地传播路径:孔子形象的本土解释与再构
3
作者 徐浩文 《东南传播》 2024年第7期80-83,共4页
孔子学院作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内容之一,是世界认识真实中国与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具备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功能。本文以共同价值为媒介寻求“孔子形象”本土解释与再构,瞄定“Z世代”受众结合互联网语境的传播特征探索... 孔子学院作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内容之一,是世界认识真实中国与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具备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功能。本文以共同价值为媒介寻求“孔子形象”本土解释与再构,瞄定“Z世代”受众结合互联网语境的传播特征探索孔子形象与孔子学院在地传播新路径,最后探讨了孔子形象与孔子学院的在地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形象 孔子学院 本土解释 互联网传播
下载PDF
从《庄子》内篇中的孔子形象探究庄子对孔子思想的补偏
4
作者 黎京焱 宋庆楠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孔子是《庄子》一书中最重要的对话对象之一。庄子深谙孔子的学说,知其潜藏的偏失,因此特借孔子之口阐发对其学说的思考。在《庄子》内篇中,孔子于《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三篇频繁出场,或为“师者”阐发入世发用之旨、或以“无... 孔子是《庄子》一书中最重要的对话对象之一。庄子深谙孔子的学说,知其潜藏的偏失,因此特借孔子之口阐发对其学说的思考。在《庄子》内篇中,孔子于《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三篇频繁出场,或为“师者”阐发入世发用之旨、或以“无言者”的姿态静默聆听、或自嘲“天之戮民”、或为游于方内的“向道者”……在庄孔对话中,庄子回应了孔子的学说,并指出:未“存诸己”便急于“存诸人”,执于发用而忽略了“无用之大用”,为“名”所累以至困于方内,过度重“情”导致内伤其身等。在庄子笔下,孔子的形象具有了多重阐释的空间,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孔子形象 庄孔对话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非儒批孔的思想资源——诸子学的兴起与孔子形象重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进才 《长江学术》 CSSCI 2023年第3期60-73,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共生系统,先秦诸子和曾经定于一尊的儒家经典一样,成为中国文化和合共生的创新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内部蕴含着自我更生与创造性自我转化的可能。晚清诸子学的兴起,开启了新文化运动非儒批孔的先河,新文化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共生系统,先秦诸子和曾经定于一尊的儒家经典一样,成为中国文化和合共生的创新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内部蕴含着自我更生与创造性自我转化的可能。晚清诸子学的兴起,开启了新文化运动非儒批孔的先河,新文化运动健将发掘诸子的现代精神,挖掘被压抑的诸子思想资源批判儒家文化及孔子思想,建构了儒教“吃人”“专制”“复辟”的形象,重构了与传统完全不同的孔子形象,可谓利用传统反传统。就此而论,五四时期并非全盘反传统主义,实质上是有选择地反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形象 非儒批孔 诸子学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文”“舞”合一 “古”“今”相继——舞剧《孔子》中的孔子形象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葛心茹 《戏剧之家》 2023年第7期40-42,共3页
中国歌剧舞剧院2013年推出的全新舞剧《孔子》,是一部丰富孔子形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杰作。它摒弃以往创作者所惯用的纪录片等手段,以舞蹈为形式主体来表现圣贤孔子,令人耳目一新。利用“圣人”与“凡人”合一的形象塑造、... 中国歌剧舞剧院2013年推出的全新舞剧《孔子》,是一部丰富孔子形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杰作。它摒弃以往创作者所惯用的纪录片等手段,以舞蹈为形式主体来表现圣贤孔子,令人耳目一新。利用“圣人”与“凡人”合一的形象塑造、兼顾“传统”与“现代”的舞台造型,丰富新时代下的孔子形象。在传统文化标志性人物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实践与思考中为文艺工作者带来新思路与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孔子 孔子形象 中华文化
下载PDF
大众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孔子形象符合化构建
7
作者 冯秀彬 《新闻传播》 2023年第4期40-42,共3页
以大众文化手段进行孔子符号化的视觉形象消费,在传受关系上发生了变化,由“要我认同”变成“我要认同”,受众的认知经验凌驾于传统符号意义的内涵,孔子的精神化因素,统一归纳在消费的符号生产机制之中,消费时代带来了符号化的视觉转向... 以大众文化手段进行孔子符号化的视觉形象消费,在传受关系上发生了变化,由“要我认同”变成“我要认同”,受众的认知经验凌驾于传统符号意义的内涵,孔子的精神化因素,统一归纳在消费的符号生产机制之中,消费时代带来了符号化的视觉转向,视觉形象的生产与消费也由单一转向多元,由集体被动转向了个体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孔子形象 视觉转向
下载PDF
《论语》英译中华人译者的孔子形象塑造 被引量:10
8
作者 许雷 屠国元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华人译者在《论语》英译过程中从自身特定文化身份出发,通过塑造孔子形象,传递民族价值,表达个人诉求,满足不同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为中译外事业做出相应贡献,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论语》英译 华人译者 文化身份 孔子形象
下载PDF
论《孟子》、《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被引量:9
9
作者 霍松林 霍建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5,共6页
笔者从接受学角度认真考察了《孟子》、《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并与历史上的孔子加以对比,认为《孟子》对孔子进行了“圣化”,《庄子》则进行了“寓言化”,尽管两者中的孔子都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但他们那种不拘泥于历史、主动拿来、为... 笔者从接受学角度认真考察了《孟子》、《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并与历史上的孔子加以对比,认为《孟子》对孔子进行了“圣化”,《庄子》则进行了“寓言化”,尽管两者中的孔子都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但他们那种不拘泥于历史、主动拿来、为我所用的态度却是一致的,在治学方法上对后代亦有较大影响,可谓异曲同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庄子》 孔子形象
下载PDF
从《庄子》中的孔子形象看先秦儒道冲突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霞 李峰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17,共3页
从《庄子》中的孔子形象看先秦儒道冲突李霞,李峰一《庄子》共33篇,其中涉及孔子的达20余篇。在这众多场合中,孔子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换言之,《庄子》作者是如何塑造孔子形象的呢?笔者浅见如下:1.逐名求利的名利者形象《... 从《庄子》中的孔子形象看先秦儒道冲突李霞,李峰一《庄子》共33篇,其中涉及孔子的达20余篇。在这众多场合中,孔子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换言之,《庄子》作者是如何塑造孔子形象的呢?笔者浅见如下:1.逐名求利的名利者形象《庄子》中孔子的特性之一是逐名求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孔子形象 先秦儒道 道家 儒家 老聃 “礼” 至德之世 积极入世 春秋战国时期
下载PDF
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112,共7页
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形象介于国家与思想界、尊孔与反孔之间。教科书的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国家面对儒学时的民族主义式悖论:国家应当利用儒学传统建立民族认同,但这会引起儒学与专制政权结合的联想而招致批评,从而孕育... 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形象介于国家与思想界、尊孔与反孔之间。教科书的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国家面对儒学时的民族主义式悖论:国家应当利用儒学传统建立民族认同,但这会引起儒学与专制政权结合的联想而招致批评,从而孕育国家的危机。"中间立场"使孔子形象有一定的连续性,使儒学传统不至于中断,但在变化剧烈的近代中国,会造成一般民众观念与国家、思想界认识的疏离。它蕴含着儒学现代演变的多种可能性。国家与思想界共同规划运用历史资源,产生出民众的知识观念,并随时调整,以因应或造成社会意识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形象 儒学 历史知识 社会意识 教科书 清末 民国
下载PDF
论孔子形象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步军 杨文全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3期119-123,164,共5页
历史上,孔子形象不断被抽象化、符号化,呈现不同的文化形貌。从孔子以"君子"自居,再到现当代政海沉浮,直到新时期回归学术研究,并在孔子学院发展中凸显"教育家"形象,孔子形象褒贬不一,却成为中华民族不能回避的文... 历史上,孔子形象不断被抽象化、符号化,呈现不同的文化形貌。从孔子以"君子"自居,再到现当代政海沉浮,直到新时期回归学术研究,并在孔子学院发展中凸显"教育家"形象,孔子形象褒贬不一,却成为中华民族不能回避的文化标签,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下,孔子形象如同一张名片,表现出强烈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形象 民族文化 意义标签
下载PDF
“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论孔子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重写 被引量:3
13
作者 祝宇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6,共11页
在古史辨派"层累说"的影响下,现代小说家重写孔子时也力图剥去其"圣人道德"的外衣,"还原其本相"。在重写孔子的小说中,"子见南子"、"凤兮之歌"、"伯牛有疾"等情节被多次重... 在古史辨派"层累说"的影响下,现代小说家重写孔子时也力图剥去其"圣人道德"的外衣,"还原其本相"。在重写孔子的小说中,"子见南子"、"凤兮之歌"、"伯牛有疾"等情节被多次重写,显示出肯定孔子人格、否定"孔子之道"的倾向,这和当时思想界普遍流行的对孔子"二分法"的分析相呼应。重写孔子的小说多流露出惋惜孔子"我道不行"的"悲凉之气",这与其说是"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不如说表现了小说的道德含混性。这种道德含混性也折射出当时的主流思想理念的含混与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形象 重写 “层累说” 二分法 道德含混性
下载PDF
论林语堂对孔子形象的消解与重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赖勤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9-214,共6页
林语堂强烈批判将孔子神圣化的做法,认为孔子并非是政治思想代言人,而是一个具有民间精神的"思想艺术者";主张还原孔子本来面目,艺术化地将孔子书写成幽默、近情的常人;在中西文化交流语境中,孔子则被塑造成为一个既代表中国... 林语堂强烈批判将孔子神圣化的做法,认为孔子并非是政治思想代言人,而是一个具有民间精神的"思想艺术者";主张还原孔子本来面目,艺术化地将孔子书写成幽默、近情的常人;在中西文化交流语境中,孔子则被塑造成为一个既代表中国文化形象又彰显人性价值的中国人。林语堂通过发掘孔子这个儒者的道家气质,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活泼泼的、不同于以往的孔子形象,鲜明体现出他对以儒、道为主的中国文化的深刻反思与崭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形象 中庸 幽默 《子见南子》 孔子的智慧》
下载PDF
论林语堂笔下的孔子形象——以《子见南子》和《孔子的智慧》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娟妮 孙良好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11,共6页
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新思潮洗礼的林语堂,在新编历史剧《子见南子》和用英文编撰的《孔子的智慧》中,通过对孔子言行及孔子思想的伦理审评,消解了被汉宋儒家神圣化了的孔子形象,让孔子形象向人性化回归,把他还原成具... 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新思潮洗礼的林语堂,在新编历史剧《子见南子》和用英文编撰的《孔子的智慧》中,通过对孔子言行及孔子思想的伦理审评,消解了被汉宋儒家神圣化了的孔子形象,让孔子形象向人性化回归,把他还原成具有再接再厉的可贵精神、顺乎人性的道德修养和近乎人情的、集智慧和喜怒哀乐于一身的活生生的"真人"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视觉权力 间离效果 交往理论 孔子形象 《子见南子》 孔子的智慧》
下载PDF
“时”视域下孔子形象透视——兼论安乐哲《论语》英译本中的孔子形象塑造 被引量:2
16
作者 饶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76,90,共7页
孔子在《易传》中对“时”的重视及《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言行举止等皆体现“时”观念在孔子仁礼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带着自然与道德双重指向,在动静变易中呈现为“四时、时机、时命、时中”四层意蕴。安乐哲与罗思文希望探索一种更符合... 孔子在《易传》中对“时”的重视及《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言行举止等皆体现“时”观念在孔子仁礼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带着自然与道德双重指向,在动静变易中呈现为“四时、时机、时命、时中”四层意蕴。安乐哲与罗思文希望探索一种更符合中国哲学韵味的《论语》解读和翻译方法,但由于对“时”把握的不充分性,其译本所塑造的孔子形象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本文在尝试构建“时”的概念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四时、时机、时命、时中”四个层面透视原典中的孔子形象,分析安乐哲与罗思文《论语》英译本中孔子形象塑造的偏差,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分析框架和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安乐哲 “时” 孔子形象 翻译研究
下载PDF
孔子形象详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岩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34-38,共5页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人格精神、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孔子也因此成为后世许多传说乃至神话的附会对象,导致孔子形象发生变形。《论语》是最能体现孔子思想言行的一部书,为客观地把握孔子的历...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人格精神、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孔子也因此成为后世许多传说乃至神话的附会对象,导致孔子形象发生变形。《论语》是最能体现孔子思想言行的一部书,为客观地把握孔子的历史形象,笔者对《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为孔子画了5张像,他们重叠在一起就是一个历史上比较完整的孔子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形象 伦理道德 君子 进取者 睿智者 教育家
下载PDF
从孔子到“孔子”——论《庄子》中孔子形象的变形集中及原始素材在传播中的改造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倪博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3-88,共6页
在当代的先秦诸子研究中,对于《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多位学者均给予了一定的注意,并展开了对该问题的一系列哲学意义上的考察。而有鉴于人物形象的文学特质,从文学史的视角来看,《庄子》中孔子形象之嬗变其实质是文学史中... 在当代的先秦诸子研究中,对于《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多位学者均给予了一定的注意,并展开了对该问题的一系列哲学意义上的考察。而有鉴于人物形象的文学特质,从文学史的视角来看,《庄子》中孔子形象之嬗变其实质是文学史中原始素材"层累式"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孔子"在内篇与外篇杂篇中经历了一个由不断变形而逐渐集中的过程。此过程折射出的形象塑造上的差异正是原始素材升华为文学形象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形象 《庄子》 比较分析 原始素材
下载PDF
《庄子》中的孔子形象与道儒之争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浩然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82,共3页
在《庄子》三十三篇中,或多或少提及孔子的有二十一篇。孔子在其中扮演了三种不同的角色--道家的代言人、道家的尊崇者、儒家的卫道士。在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着道儒两家学说的论争。与此同时,庄子还从道家的立场对儒家学说为何不行于世... 在《庄子》三十三篇中,或多或少提及孔子的有二十一篇。孔子在其中扮演了三种不同的角色--道家的代言人、道家的尊崇者、儒家的卫道士。在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着道儒两家学说的论争。与此同时,庄子还从道家的立场对儒家学说为何不行于世以及圣人之过进行探究,而这些也都是论争的组成部分。以《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及相关诸问题为基础,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理解道儒两家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孔子形象 不行于世 圣人之过
下载PDF
救亡图存的教主——康有为论孔子形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树苹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8-113,共6页
清代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几乎影响着每一位学者的学术创见。康有为对孔子形象的理解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以自己特殊的进路——"时"、"进化"、"大同"等思想解释《论语》,并以孔子为圣王,确定了孔子在其所处... 清代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几乎影响着每一位学者的学术创见。康有为对孔子形象的理解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以自己特殊的进路——"时"、"进化"、"大同"等思想解释《论语》,并以孔子为圣王,确定了孔子在其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地位;又以孔子为教主,将孔子形象扩大为宗教性的、历时性的影响。知识分子急于救世而无所依凭,惟有荣古虐今,寻求依托——康有为尊崇孔子与孔子尊崇古人的做法,其实相似。因此,对康氏的行为与主张,似乎应有一种同情之理解;康氏对孔子的情感,也应该重新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孔子形象 圣王 教主 大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