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山智圆生平及著述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力平 袁九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134,共6页
孤山智圆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虽然体弱多病、生命短暂,但学识深厚、著述丰富、思想活跃、人格高雅,在宋代思想史、佛教史以及文学史上均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拟以智圆为主体,专门对其生平及著述进行考述。
关键词 孤山智圆 生平 著述
下载PDF
忏悔与自讼——孤山智圆的身心技术与宋初儒佛思想的整合
2
作者 吴忠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7,共7页
在宋初思想界,天台名僧孤山智圆通过对儒佛二教的新表述,较早提出了一套儒佛整合理论。基于"山外派"的心性学立场,智圆以佛教忏悔之法实为儒学内自讼之深者,将佛教置换为心性层面上的道德践履之学。与此同时,智圆又以儒学本... 在宋初思想界,天台名僧孤山智圆通过对儒佛二教的新表述,较早提出了一套儒佛整合理论。基于"山外派"的心性学立场,智圆以佛教忏悔之法实为儒学内自讼之深者,将佛教置换为心性层面上的道德践履之学。与此同时,智圆又以儒学本旨但在为仁向善,非限于名教礼学,故把对"身"的处理让度给儒学。智圆以释子身份"修身以儒,治心以释",将儒学因素纳入到天台佛教体系中,从而丰富了原有的"纯粹"佛教形式,使其呈现出"整体性"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山智圆 儒释整合 身心理论 忏悔 自讼
下载PDF
论孤山智圆的鬼神祭祀观
3
作者 代玉民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90-98,共9页
作为北宋天台宗山外派的代表人物,孤山智圆的鬼神观以"神明"为线索,以"迁善而远罪,拨情而反性"为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鬼神完成"有心""化""佛之理不远复"三个步骤的功夫展... 作为北宋天台宗山外派的代表人物,孤山智圆的鬼神观以"神明"为线索,以"迁善而远罪,拨情而反性"为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鬼神完成"有心""化""佛之理不远复"三个步骤的功夫展开。智圆所言之神具有"德"与"应"两个面向,且与人之间存在着德性化的感应关系,进而智圆以此将儒学"天—人"二元结构拓展为"天—神—人"三元结构,鬼神亦从中表现为一种世俗信仰的文化符号。在祭祀观方面,智圆在批判淫祀现象的荒谬性与普遍性的基础上,将"报德"作为祭祀的现实目标,以矫正时弊。总体来看,智圆的鬼神祭祀观具有逻辑性、实用性与系统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山智圆 鬼神观 祭祀观
下载PDF
宋初孤山智圆《四十二章经》正义
4
作者 韩剑英 《佛学研究》 2008年第1期182-190,共9页
《四十二章经》在中国佛教典籍中极为特殊,不仅在于它被视作中国佛教最早的汉译佛经,也不仅在于在宋以后它被视作佛教根本经典之一,同时也由于20世纪无数高僧大德、学者领袖们所卷入的至今未有定论的真伪之辩,也使这部经典蒙上了一层神... 《四十二章经》在中国佛教典籍中极为特殊,不仅在于它被视作中国佛教最早的汉译佛经,也不仅在于在宋以后它被视作佛教根本经典之一,同时也由于20世纪无数高僧大德、学者领袖们所卷入的至今未有定论的真伪之辩,也使这部经典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自汉代至宋初,《四十二章经》对中国佛教虽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由于该经自身特质以及历史和传承中的种种原因,《四十二章经》的宗旨和价值始终被淹没难知,导致它直到宋初在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教学体系和世俗社会中并没有确立如宋以后的重要地位。北宋初期,孤山智圆以一个理论先觉者的学术敏锐和宗教实践家的现实关怀,以高世之才、弥天之笔,首疏此经,把此经作为佛教教学的开蒙养正之经、复性修真之道以及沟通三教的平台,从而推动了《四十二章经》在宋以后佛教教学中的绝对地位和在世俗中的巨大影响。孤山智圆首疏之功、正义之德,垂裕后世。今人准确把握孤山智圆在宋初注疏、弘扬《四十二章经》的正义,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山智圆 《四十二章经》 正义
下载PDF
论孤山智圆的生死观
5
作者 陈维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6-169,共4页
作为一名释子,智圆是以追求生死的解脱为其一生学术的归旨。然而,智圆采取中庸之道,主张将儒、释、道三者融和,因此,智圆在阐释生死问题时与传统的佛学谈论生死是不一样的。并且,由于智圆对病有切身的体验,他所讲的生死具有世俗化的倾... 作为一名释子,智圆是以追求生死的解脱为其一生学术的归旨。然而,智圆采取中庸之道,主张将儒、释、道三者融和,因此,智圆在阐释生死问题时与传统的佛学谈论生死是不一样的。并且,由于智圆对病有切身的体验,他所讲的生死具有世俗化的倾向。进而,孤山智圆提出了一种"闲居"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山智圆 生与死的关系 闲居
下载PDF
从“理具”到“具理”——对孤山智圆、朱熹心性论形态演化关系的构拟
6
作者 吴忠伟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1-31,共11页
宋初天台义学之争所贡献的新思想命题不仅有着深刻的佛教思想意涵,而且与理学思想命题有曲折间接的关联性。其中,宋初天台山外派领袖孤山智圆以“心之理具”给出其心性论,展开对“心”之先验(性)、经验(修)关系的思考,此与朱熹以“心之... 宋初天台义学之争所贡献的新思想命题不仅有着深刻的佛教思想意涵,而且与理学思想命题有曲折间接的关联性。其中,宋初天台山外派领袖孤山智圆以“心之理具”给出其心性论,展开对“心”之先验(性)、经验(修)关系的思考,此与朱熹以“心之具理”思想命题展开心、性关系的思考有思想“形变”的演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具” “具理” 孤山智圆 朱熹 心性
下载PDF
作为解经方法论的天台——论孤山智圆《心经》解中的“五重玄义”
7
作者 苏畅 《普陀学刊》 2018年第1期134-153,共20页
本文以孤山智圆解释《般若心经》经题的方法'五重玄义'为考察中心,对比智顗《法华玄义》中对'五重玄义'的运用,探讨智圆解经方法的源流与特色。通过文献分析,本文认为:智圆将其从智顗和灌顶那里继承下来的解经方法,运... 本文以孤山智圆解释《般若心经》经题的方法'五重玄义'为考察中心,对比智顗《法华玄义》中对'五重玄义'的运用,探讨智圆解经方法的源流与特色。通过文献分析,本文认为:智圆将其从智顗和灌顶那里继承下来的解经方法,运用到《心经》的解经过程中,拓展了五重玄义作为诠释经义方法论的应用广度。同时,他还对五重玄义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理和规范化,吸收唐以来新的理论成果,强化其实用性,对宗学传承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山智圆 天台学 五重玄义
下载PDF
智圆“庶了无生旨,无生更可伤”解析
8
作者 赵伟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北宋初以"中庸子"为号的天台宗山外义学僧智圆法师,因大力阐扬儒学而知名。从其《湖居感伤》诗中的"庶了无生旨,无生更可伤"之语,可知智圆对于"无生"有着透脱的彻悟。彻悟禅理本应展现清净无碍的心境,其... 北宋初以"中庸子"为号的天台宗山外义学僧智圆法师,因大力阐扬儒学而知名。从其《湖居感伤》诗中的"庶了无生旨,无生更可伤"之语,可知智圆对于"无生"有着透脱的彻悟。彻悟禅理本应展现清净无碍的心境,其诗以"感伤"为题,表达彻悟"无生"之后却"更可伤"的情绪,与一般禅悟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宗 孤山智圆 中庸子 无生 禅悟
原文传递
慈光院、晤恩大师与天台慈光系
9
作者 韩剑英 《宗教研究》 2016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慈光院(1),俗名'铁佛寺',位于钱塘地区(今杭州),今已无存。慈光院之所以能够也应该成为祖庭,主要因为慈光寺在北宋初年因天台宗晤恩大师(912-986)而成为当时佛教义学的中心、天台中兴和佛教复兴的首善之地。晤恩大师在史传中又... 慈光院(1),俗名'铁佛寺',位于钱塘地区(今杭州),今已无存。慈光院之所以能够也应该成为祖庭,主要因为慈光寺在北宋初年因天台宗晤恩大师(912-986)而成为当时佛教义学的中心、天台中兴和佛教复兴的首善之地。晤恩大师在史传中又被称为慈光晤恩。晤恩大师以盛业高行被同时代的赞宁大师记入《宋高僧传》'义解'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光院 闲居编 孤山智圆 《释门正统》 山家山外 《佛祖统纪》
原文传递
宋元《楞严经》注疏概况之考辨
10
作者 申婷 《宏德学刊》 2021年第1期52-73,共22页
历史上弘扬《楞严经》并撰疏作注的高僧硕学很多。现当代学者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晚明注疏和由注疏引发的诤论上,对宋元《楞严经》注疏的整体情况则研究较少。其实,明清的注疏很多是建立在宋元注疏的基础上,并予以借鉴和发展的。所以... 历史上弘扬《楞严经》并撰疏作注的高僧硕学很多。现当代学者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晚明注疏和由注疏引发的诤论上,对宋元《楞严经》注疏的整体情况则研究较少。其实,明清的注疏很多是建立在宋元注疏的基础上,并予以借鉴和发展的。所以本论旨在通对考察僧传、经录等记载,对宋元《楞严经》注疏的概况,包括见存和失佚注疏的基本情况以及撰疏者的生平、学养、宗派等情况予以考辨梳理,其中也涉及对今已失佚不存的唐代注疏的概况做一明晰,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楞严经》注疏义理思想、宋元佛经诠释以及中国佛教思想义理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楞严经》 注疏 长水子璿 孤山智圆 天如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