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2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学术特色钩玄
1
作者 李明 荣远航 +1 位作者 吴若菡 王振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740-743,760,共5页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为清代医学家、易学家魏荔彤所作,是其研读《金匮要略》数十年的心得,在历代《金匮要略》注本中以“深入”见称。魏荔彤以《易经》释医,从太极生万物、阴阳等易学理论阐释中医天人合一、阴阳互根互用等哲学基础,注...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为清代医学家、易学家魏荔彤所作,是其研读《金匮要略》数十年的心得,在历代《金匮要略》注本中以“深入”见称。魏荔彤以《易经》释医,从太极生万物、阴阳等易学理论阐释中医天人合一、阴阳互根互用等哲学基础,注解《金匮要略》疾病诊断和防治原理;参合《黄帝内经》,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方药分析鞭辟入里,成为以《黄帝内经》注《金匮要略》的第一人。字斟句酌的注解特点令全书详明而有层次,专于于无字处极深研究,锐意发挥,整体观念和治未病思想多有体现。其学术思想可为后学研究《金匮要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学术特色 医学思想 魏荔彤
下载PDF
《药性选要》学术特色
2
作者 周杨晶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202-204,212,共4页
《药性选要》由巴蜀清末医家王鸿骥编,现仅存宣统二年(1910年)成都闲存斋刻本,是中药药性理论方面一部较为重要的普及应用类著作。该书总结传承了《本草三家合注》等的精华,并结合医家自身的临床实践有所创新。药物排序,以“气味”相类... 《药性选要》由巴蜀清末医家王鸿骥编,现仅存宣统二年(1910年)成都闲存斋刻本,是中药药性理论方面一部较为重要的普及应用类著作。该书总结传承了《本草三家合注》等的精华,并结合医家自身的临床实践有所创新。药物排序,以“气味”相类为依据;采《本草三家合注》之说,伸以己见;褒《本草三家合注》陈注,全面中肯;对药物归经之说持有异议;崇《神农本草经》之旨,重视临床实践;强调炮制不同,功效各异;用药严谨,注重安全;强调食药同源,利弊同在;强调传承训诂成果,即是创新;对于“久服”“多服”,多有保留。该书便于初学者学习使用,对现今临床用药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性选要》 《本草三家合注》 王鸿骥 药性 学术特色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从《针灸大成》探析杨继洲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学术特色
3
作者 汪俊丽 王颖 +4 位作者 张国庆 金子开 张利达 童婷婷 韩为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针灸大成》对中风后遗症论治详尽,其理论精辟,见解独到。杨继洲对中风后遗症的治则特点集中体现在:脏腑分型,针灸并用;接气通经,针达病所;针法灵活,补泻得当。处方特色主要体现在:取穴精炼;交叉取穴;不效有策。《针灸大成》论治中风... 《针灸大成》对中风后遗症论治详尽,其理论精辟,见解独到。杨继洲对中风后遗症的治则特点集中体现在:脏腑分型,针灸并用;接气通经,针达病所;针法灵活,补泻得当。处方特色主要体现在:取穴精炼;交叉取穴;不效有策。《针灸大成》论治中风后遗症的学术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对指导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仍有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继洲 针灸 中风后遗症 学术特色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岭南何炎燊经典内科流派源流与学术特色
4
作者 黎颖诗 王文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63-66,81,共5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展现了中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岭南何炎燊经典内科流派是在中医经典内科学理论与临床经验基础上,不断积累而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何炎燊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展现了中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岭南何炎燊经典内科流派是在中医经典内科学理论与临床经验基础上,不断积累而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何炎燊经典内科流派的发展,对于创新中医药理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梳理何炎燊经典内科流派的产生背景和传承脉络,探讨该流派学术思想形成的理论源头,总结流派的学术特色,推动何炎燊经典内科流派的发展和创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医药发展需求,提出有关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期为中医学术流派在促进中医药繁荣复兴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炎燊经典内科流派 中医学术流派 传承脉络 学术特色
下载PDF
浙北施氏针灸流派传承及其学术特色浅析
5
作者 罗开涛 杨喜兵 +3 位作者 吕珊珊 吴思静 金羽婷 刘雨欣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析浙北施氏针灸流派的传承现状及其学术特色,进一步丰富秀水医派内涵。[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及现代文献整理研究方法,对施氏针灸的起源、传承及学术特色进行挖掘、分析与整理。[结果]浙北中医文化底蕴深厚,针灸流派纷呈,名医... [目的]探析浙北施氏针灸流派的传承现状及其学术特色,进一步丰富秀水医派内涵。[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及现代文献整理研究方法,对施氏针灸的起源、传承及学术特色进行挖掘、分析与整理。[结果]浙北中医文化底蕴深厚,针灸流派纷呈,名医名家众多,较有影响力的针灸流派有凌、施、严、盛、金五家,各家世代相传,且屡有创新。施氏针灸作为典型代表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传承活跃,内容丰富,临证中十分重视脾胃,多以健脾益胃、温运中阳为治则,且善施温针,使气得温而易行,助针刺而通调气机;重视针灸并用、针药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施氏传人在传承守正的同时也在持续创新,从而充实疾病谱,丰富治疗手段,提升临床疗效。[结论]施氏针灸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浙北针灸特色的诊疗体系,可供临床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北针灸 秀水医派 施氏针灸流派 学派源流 学术特色 活态传承
下载PDF
《毛诗传笺通释》的学术特色
6
作者 于春莉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论《毛诗传笺通释》是清代《诗经》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该书显示出:马瑞辰治经以汉学为根柢兼采宋学,以古文《诗》学为根柢兼融今文《诗》学,治学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其灵活通达的学术见解更能克服经学家的僵化思维。从这些... 论《毛诗传笺通释》是清代《诗经》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该书显示出:马瑞辰治经以汉学为根柢兼采宋学,以古文《诗》学为根柢兼融今文《诗》学,治学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其灵活通达的学术见解更能克服经学家的僵化思维。从这些学术特色可以看出,马瑞辰不拘门户的治学追求、学术研究的批判色彩使这部著作以鲜明的学术风格名载清代《诗经》学研究的史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诗经》 学术特色
下载PDF
浙北“金氏针灸”流派传承及其学术特色
7
作者 张静若 朱高峰 +4 位作者 吴思静 吕珊珊 刘雨欣 金羽婷 罗开涛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14-415,共2页
地处浙江北部的嘉兴,大运河纵贯全境,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或成吴越之通衢、或为华亭之部分、或归属扬州、或为杭州所辖,医学学术交流频繁,中医文化内容丰富,针灸名医名家辈出,特别是从明代以来的五百年间,嘉兴针灸出现了许多延续至今... 地处浙江北部的嘉兴,大运河纵贯全境,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或成吴越之通衢、或为华亭之部分、或归属扬州、或为杭州所辖,医学学术交流频繁,中医文化内容丰富,针灸名医名家辈出,特别是从明代以来的五百年间,嘉兴针灸出现了许多延续至今、代代相传的针灸世家^([1])。他们或以针法见长,或以灸法为特色,或倡导针、灸、药三者并用,如南宋闻人耆年、明代凌汉章、近现代的叶劲秋、施氏针灸等,为传扬中医药文化和传播针灸专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北针灸 金氏学派 流派传承 学术特色
下载PDF
杨继洲《针灸大成》论治周围神经病学术特色
8
作者 涂亦凤 卢超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191-194,共4页
周围神经病是一类危害身体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杨继洲《针灸大成》指出周围神经病外因以风、寒、湿邪侵袭为主,内因多见肾虚受损,其中四肢麻木多为虚证,宜补少泻。杨氏针灸治疗以四肢病变局部取穴为主,善取手足... 周围神经病是一类危害身体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杨继洲《针灸大成》指出周围神经病外因以风、寒、湿邪侵袭为主,内因多见肾虚受损,其中四肢麻木多为虚证,宜补少泻。杨氏针灸治疗以四肢病变局部取穴为主,善取手足阳经腧穴,从阳治阴,调补肾气;临证治疗注重按病症部位取穴,推崇灸法。笔者结合临床分析杨继洲《针灸大成》论治周围神经病的学术特色,以期为针灸治疗周围神经病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 《针灸大成》 杨继洲 学术特色
下载PDF
居·迷旁《方剂甘露精粹》学术特色探析
9
作者 完么黄加 华欠桑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8期10-13,共4页
文章探讨了藏医药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者居·迷旁及其创制的新型药方,以及这些药方的传承和现实应用情况。居·迷旁凭借渊博的医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四部医典》和历代医家的经验,遵循主、锐化药、卡居药的配伍原则,创制... 文章探讨了藏医药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者居·迷旁及其创制的新型药方,以及这些药方的传承和现实应用情况。居·迷旁凭借渊博的医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四部医典》和历代医家的经验,遵循主、锐化药、卡居药的配伍原则,创制了150多种新型方剂。其中,以《方剂甘露精粹》为代表,不仅在研制背景、组成特点上具有独特之处,而且传承历史也备受瞩目。然而,尽管这些方剂在过去被广泛应用,如今却面临着临床应用的困境。文章从藏医学的角度深入研究这一话题,以期为这些珍贵藏医药方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甘露精粹》 居·迷旁 学术特色
下载PDF
南派藏医药的主要学术特色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文娟 聂佳 +7 位作者 俞佳 赖先荣 张丹 降拥四郎 张艺 邓都 更藏加 刚焕晨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83-1684,共2页
文章从藏医药学术流派传承角度出发,对南派藏医药的主要学术特色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南派藏医药在已有的藏医药理论与成就基础上,注重吸纳中医学及印度等其它医学的有益成分。与其它不同文化长期的交融共生中,相继涌现出宿喀·娘尼多... 文章从藏医药学术流派传承角度出发,对南派藏医药的主要学术特色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南派藏医药在已有的藏医药理论与成就基础上,注重吸纳中医学及印度等其它医学的有益成分。与其它不同文化长期的交融共生中,相继涌现出宿喀·娘尼多吉、帝玛尔·丹增彭措等大批为藏医药事业有杰出贡献的藏医药大师,编著了《千万舍利》、《晶珠本草》等南派藏医药经典著作,并形成了实践性颇强的南派藏医特色诊疗方法。通过对藏药品种、药性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形成了独特的藏药炮制加工实践经验,并创制了数量可观的名贵藏成药,为藏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派藏医药 学派 学术特色 传承
下载PDF
论浙派中医儿科的学术特色与传承发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华 赵文坛 +4 位作者 陈健 李岚 桑杲 董继业 矫金玲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07-110,115,共5页
[目的]追溯浙派中医儿科源流,梳理古今传承脉络,总结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与传承发展。[方法]通过史料考证、文献分析、实地调查、名家走访等方法,从探究古今医家儿科学术思想的传承脉络,并结合浙江地域特点,归纳总结浙派中医儿科的学... [目的]追溯浙派中医儿科源流,梳理古今传承脉络,总结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与传承发展。[方法]通过史料考证、文献分析、实地调查、名家走访等方法,从探究古今医家儿科学术思想的传承脉络,并结合浙江地域特点,归纳总结浙派中医儿科的学术特色,并探讨其传承方式及发展模式。[结果]浙派中医儿科受钱乙、金元各家尤其是朱丹溪学术的影响,同时结合浙江湿热地理环境因素特点,通过家传以及师带徒的传统方式和院校教育、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等现代传承模式,形成了“因人因地制宜,擅长滋阴清热;重视后天之本,强调健运脾胃;详辨虚实夹杂,巧用和解之法;注重风邪为病,善用祛风之药”的临床诊疗学术特色。[结论]浙派中医儿科的四大学术特色,为流派学术思想的凝练及流派优势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在传统师带徒方式的基础上结合院校教育并开展名医工作室建设的传承模式,更有利于浙派中医儿科的学术传承与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儿科 流派传承 学术特色 滋阴清热 健运脾胃 和法 名中医工作室
下载PDF
藏医药经典著作《晶珠本草》的学术特色探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俞佳 张艺 +3 位作者 聂佳 张丹 降拥四郎 更藏加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藏医药古籍文献是藏医临床与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在藏医药特色与优势的继承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晶珠本草》是藏药学方面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内容详实、藏医药特色浓厚、高原特点突出,临床实用性强。本文从药物分... 藏医药古籍文献是藏医临床与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在藏医药特色与优势的继承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晶珠本草》是藏药学方面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内容详实、藏医药特色浓厚、高原特点突出,临床实用性强。本文从药物分类、加工炮制方法、文献价值,以及藏药与中药的药性理论比较等方面,对《晶珠本草》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特色进行分析,为推动藏医药古籍文献发掘整理,更好地发挥对藏医药科研、医疗及应用开发的参考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珠本草》 藏医药 经典著作 学术特色
下载PDF
朱丹溪治未病学术特色 被引量:5
13
作者 庄爱文 李晓寅 +2 位作者 王英 马佳维 李荣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867-869,共3页
[目的]探析并进一步认识朱丹溪在治未病方面的学术特色。[方法]通过对朱丹溪书籍的阅读与思考,查阅相关文献,分别从治未病学术渊源、朱丹溪对治未病的发挥及学术思想和特色方面,归纳总结其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发展及创新思路。[结... [目的]探析并进一步认识朱丹溪在治未病方面的学术特色。[方法]通过对朱丹溪书籍的阅读与思考,查阅相关文献,分别从治未病学术渊源、朱丹溪对治未病的发挥及学术思想和特色方面,归纳总结其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发展及创新思路。[结果]朱丹溪重视治未病思想,对《内经》预防医学思想作了很好的发挥,有独特的见解,并在其论著中充分体现,为现代预防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朱丹溪治未病思想贯穿于丹溪著作中,并体现在其临床实践中。[结论]朱丹溪治未病思想对现代养生及预防医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研究其论著对丰富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宝库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治未病 学术特色 预防 养生 中医文献
下载PDF
新安医家孙一奎辨治血证学术特色探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佳乐 杨涛 +2 位作者 赵方方 卢佳铭 牛淑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90-92,共3页
新安医家孙一奎,其一生潜心医学,医术精湛,著述有《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氏医案》,在其著作《赤水玄珠》第九卷中专设血证一门,各科血证共13章节,论治详细,颇具特色,在其《医旨绪余》和《孙氏医案》中亦有关于血证的精彩论述... 新安医家孙一奎,其一生潜心医学,医术精湛,著述有《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氏医案》,在其著作《赤水玄珠》第九卷中专设血证一门,各科血证共13章节,论治详细,颇具特色,在其《医旨绪余》和《孙氏医案》中亦有关于血证的精彩论述,通过对孙一奎《赤水玄珠》中各科血证诊疗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孙一奎临证辨治血证多补血止血并举、重视温补、不纯用寒凉的学术特色,同时能够为中医临床诊疗血证提供思路,更好的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一奎 血证 温补 学术特色
下载PDF
岭南医学湿热病的形成与学术特色 被引量:26
15
作者 周登威 徐志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52-1053,1098,共3页
湿热病是指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诸多病证的总称。以广东地区为主体的岭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与气象,其湿热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故从地理、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分析岭南医学湿热病的形成,并从发病不拘时令、病种范围广、病性复杂三焦俱... 湿热病是指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诸多病证的总称。以广东地区为主体的岭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与气象,其湿热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故从地理、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分析岭南医学湿热病的形成,并从发病不拘时令、病种范围广、病性复杂三焦俱见、伏气与体质、常兼见脾胃气虚、气阴两虚等方面总结其学术特色,研究其内在的原因,阐发中医学因时因地制宜的科学实质,以期对中医临证与学术理论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医学 湿热病 学术特色
下载PDF
蔡氏妇科流派治疗崩漏历代学术特色探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利 黄素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531-533,共3页
[目的]初步探析上海蔡氏妇科流派历代治疗崩漏的学术特色。[方法]通过前辈有关记载如《江湾蔡氏妇科述要》《通治验方》等及临床跟师随诊,对蔡氏妇科流派历代治疗崩漏的临证经验进行研究,并归纳整理其特色。[结果]蔡氏妇科流派治疗崩漏... [目的]初步探析上海蔡氏妇科流派历代治疗崩漏的学术特色。[方法]通过前辈有关记载如《江湾蔡氏妇科述要》《通治验方》等及临床跟师随诊,对蔡氏妇科流派历代治疗崩漏的临证经验进行研究,并归纳整理其特色。[结果]蔡氏妇科流派治疗崩漏不仅具有重视气血、治病求本、调理冲任、用药轻灵等整体学术特色,历代传人更是在传承的过程中融汇贯通,吸纳新知,不断演绎发展,各具特色。如四代砚香公治疗崩漏初起清热,日久温补;五代小香公治疗崩漏以益气养营,调摄止血为要;七代蔡小荪教授诊治崩漏首辨阴阳,求因为主、止血为辅,血止之后运用蔡氏周期疗法调理冲任,重建月经周期;八代传人之一黄素英主任对血瘀崩漏,重用通法。[结论]蔡氏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值得研究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氏妇科 崩漏 学术特色 中医学术流派 名医经验 中医临床
下载PDF
杜怀棠治疗外感与内伤疾病学术特色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芳冰 李雁 +2 位作者 张霞 刘国星 刘旭昭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568-1571,共4页
杜怀棠教授先后师承秦伯未教授、董建华院士,熟读经典,勤于临床,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杜老在治疗外感热病过程中,倡导寒温统一、祛邪扶正兼顾,强调驱邪务使邪有出路,扶正贵在不恋邪;在内伤杂病治疗中,贯穿“畅达气机... 杜怀棠教授先后师承秦伯未教授、董建华院士,熟读经典,勤于临床,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杜老在治疗外感热病过程中,倡导寒温统一、祛邪扶正兼顾,强调驱邪务使邪有出路,扶正贵在不恋邪;在内伤杂病治疗中,贯穿“畅达气机”“调理中焦”“善用和解”“审机论治”等学术特色,尤其是在内科疑难杂症治疗中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杜怀棠教授重视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常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进行加减用药,衷中参西,优势互补。本文从杜怀棠教授学术思想渊源、学术思想特点方面进行介绍,并以汗证为例,试将杜怀棠教授临证学术特色进行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畅达气机 杜怀棠 和解 寒温统一 调和脾胃 学术特色
下载PDF
刘柏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学术特色及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佳琪 刘金涛 +4 位作者 刘茜 曾斌 王伟航 刘修超 翟双庆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9期972-976,共5页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东北部地区国医大师刘柏龄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回顾性收集2011-2019年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柏龄教授门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例,运用GraphPad Prism 8、RStudio 4.0.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东北部地区国医大师刘柏龄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回顾性收集2011-2019年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柏龄教授门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例,运用GraphPad Prism 8、RStudio 4.0.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症状规范、用药统计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共纳入处方462首,涉及中药137味,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主要归经为肝、脾、肾经。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6个聚类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8个常用药对,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处方为:附子、肉桂、鸡矢藤、延胡索、鸡血藤、狗脊、杜仲、丹参。刘柏龄教授主张“肾主骨”的学术思想,从“肾督阳虚,外邪侵袭”辨治强直性脊柱炎,以“扶正祛邪,通督壮腰,补益肝肾,祛瘀通络,散寒化湿”为治疗原则,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学术特色 刘柏龄
下载PDF
丁锷教授论治痹病的学术特色 被引量:6
19
作者 谌曦 唐昆 +2 位作者 周正新 黄传兵 刘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第8期37-45,共9页
丁锷教授认为痹病病因为正气亏虚,与六淫、外伤等感邪有关,病机多为瘀浊、痰湿痹阻所致。采用灵活辨证,因证制宜,随证用药,进行辨证、辨期、辨病论治。他擅长攻邪祛实、活血破瘀、益气化痰、养血荣筋、健脾益肾、扶正祛邪等治疗。他认... 丁锷教授认为痹病病因为正气亏虚,与六淫、外伤等感邪有关,病机多为瘀浊、痰湿痹阻所致。采用灵活辨证,因证制宜,随证用药,进行辨证、辨期、辨病论治。他擅长攻邪祛实、活血破瘀、益气化痰、养血荣筋、健脾益肾、扶正祛邪等治疗。他认为顽痹痰瘀,以通为用;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提出"攻补兼施,攻邪为先"治疗思想,倡用"祛瘀生新、通络止痛,通因通用"方法,倡导"养血荣筋、固本益气、以补为通、扶正祛邪"等治痹思想,重视先后天脾肾的调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病 学术特色 治疗经验 丁锷
下载PDF
《经穴解》学术特色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卢承顶 田思胜 张永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0-241,共2页
《经穴解》为清代医家岳含珍的一部以解释腧穴为主的针灸专书,该书编排体例不分卷次,以经脉为纲、各经脉总论和腧穴为目,着重于腧穴的穴名释义、主治病症分析和辨证分治方面的论述,尤其是腧穴主治的分析精当、说理透彻,还有分经而附录奇... 《经穴解》为清代医家岳含珍的一部以解释腧穴为主的针灸专书,该书编排体例不分卷次,以经脉为纲、各经脉总论和腧穴为目,着重于腧穴的穴名释义、主治病症分析和辨证分治方面的论述,尤其是腧穴主治的分析精当、说理透彻,还有分经而附录奇穴,这些内容均极具特色。该书对掌握腧穴的定位、功能、主治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当前临床中疾病的腧穴辨证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前的经络腧穴教学中可将该书作为参考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解》 学术特色 文献 岳含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