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之问贬流岭南诗论 被引量:2
1
作者 章继光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8-101,共4页
关键词 宋之问 山水诗 岭南诗 大庾岭 自然山水 沈亻全期 武则天 初唐诗坛 美学价值 宫廷诗
下载PDF
隐与宋之问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必彪 张海沙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4期133-137,共5页
对宋之问的研究,论者多从其对诗歌格律的贡献和宫廷文学侍从的身份出发,作了较为丰富的关注,对于他的隐逸诗作和隐逸思想的研究,迄今无人涉及。但宋之问作为初唐宫廷文学的干将之一,他有相当数量的隐逸佳作,这些作品表达了他不同时期的... 对宋之问的研究,论者多从其对诗歌格律的贡献和宫廷文学侍从的身份出发,作了较为丰富的关注,对于他的隐逸诗作和隐逸思想的研究,迄今无人涉及。但宋之问作为初唐宫廷文学的干将之一,他有相当数量的隐逸佳作,这些作品表达了他不同时期的不同内蕴和风格的隐逸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之问 宫廷文学 隐者情怀
下载PDF
宋之问诗歌艺术接受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斌 尚永亮 《唐都学刊》 2005年第3期5-8,共4页
自唐以降历代诗学批评家对宋之问诗歌艺术进行了评点阐释,而这些品评不仅零星散落、琐碎细杂,而且存在片面随意、概念模糊等问题。系统梳理诗评家对宋之问诗歌艺术的零星点评,可以呈现宋之问诗歌艺术的阐释历史,即不同时代不同诗学观念... 自唐以降历代诗学批评家对宋之问诗歌艺术进行了评点阐释,而这些品评不仅零星散落、琐碎细杂,而且存在片面随意、概念模糊等问题。系统梳理诗评家对宋之问诗歌艺术的零星点评,可以呈现宋之问诗歌艺术的阐释历史,即不同时代不同诗学观念背景下宋之问诗歌艺术的接受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之问 歌艺术 诗评家 接受 诠释 诗歌艺术 艺术接受 述论 诗学观念 概念模糊
下载PDF
论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的山水诗 被引量:2
4
作者 储兆文 《唐都学刊》 1999年第1期30-32,共3页
山水诗始于晋宋,成熟于盛唐,而介于其间的初唐近百年间众多诗人在山水诗上的贡献一直被忽视。杜审言、沈亻全期、宋之问第一次将岭南风光带进山水诗的描写领域,第一次大规模地用严格规范的格律诗来表现山水主题。这两方面的成就都是... 山水诗始于晋宋,成熟于盛唐,而介于其间的初唐近百年间众多诗人在山水诗上的贡献一直被忽视。杜审言、沈亻全期、宋之问第一次将岭南风光带进山水诗的描写领域,第一次大规模地用严格规范的格律诗来表现山水主题。这两方面的成就都是前无古人的独创,因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岭南 格律 杜审言 沈亻全期 宋之问
下载PDF
从迁谪诗看宋之问的精神归路 被引量:1
5
作者 温玉林 李荣英 《钦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2-25,共4页
从被贬的诗歌可以看出来,宋之问的人格没有大的问题,在最痛苦的时候支撑宋之问的精神的是:一是对国家有所作为的进取精神,一是仙佛退隐的思想。这使宋之问一面对朝廷抱有幻想,另一方面又在寄情山水和仙佛的安慰中得到解脱。但是佛老思... 从被贬的诗歌可以看出来,宋之问的人格没有大的问题,在最痛苦的时候支撑宋之问的精神的是:一是对国家有所作为的进取精神,一是仙佛退隐的思想。这使宋之问一面对朝廷抱有幻想,另一方面又在寄情山水和仙佛的安慰中得到解脱。但是佛老思想表现在他的诗歌中只是一个意象,而不是一种精神,他的诗歌表现出来的还是深情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之问 人格 迁谪诗 精神归路
下载PDF
在荣辱中升沉的诗魂──宋之问、李绅迁谪岭南与诗歌创作关系之比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章继光 《中国韵文学刊》 2001年第2期70-75,共6页
中国历史上士大夫迁谪原因结局各异,与迁谪文学的关系及成就也不尽相同。两度贬流岭南与后期的穷愁造就了真正的诗人宋之问,使他在初唐诗坛获得一席重要位置。李绅迁谪岭南时间较短,虽然此期诗风有一定变化,但由于后来仕路显达,安... 中国历史上士大夫迁谪原因结局各异,与迁谪文学的关系及成就也不尽相同。两度贬流岭南与后期的穷愁造就了真正的诗人宋之问,使他在初唐诗坛获得一席重要位置。李绅迁谪岭南时间较短,虽然此期诗风有一定变化,但由于后来仕路显达,安富尊荣,成就不高。分析两人的政治命运与诗歌创作的关系有助于人们认识“文穷而后工”这一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之问 李绅 迁谪 诗歌风貌
下载PDF
宋之问人品与诗品之悖反情形述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斌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2-74,共3页
由于生活观与艺术观的错位,宋之问的人生分裂为现实的人生与审美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他追逐利禄,人格卑劣,而在审美境界中他追求艺术的真、善、美,赋诗表现真情实感,这两种人生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了宋之问人品与... 由于生活观与艺术观的错位,宋之问的人生分裂为现实的人生与审美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他追逐利禄,人格卑劣,而在审美境界中他追求艺术的真、善、美,赋诗表现真情实感,这两种人生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了宋之问人品与诗品的同异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之问 人品 诗品 现实人生 审美人生 道德批评 文学批评
下载PDF
从宋之问后期诗歌看其贬谪心态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彩仙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7-100,共4页
宋之问两度遭贬时的贬谪诗简练自如、真切感人 ,并反映出了诗人在贬谪期独特的心态特征。认为宋之问的心态特征主要有 :巨大反差之下的逐臣心态 ;思乡怀友的游子心态 ;向佛悟道的消散心态。后期诗歌通过抒写亲情与友情 ,体验自然山水与... 宋之问两度遭贬时的贬谪诗简练自如、真切感人 ,并反映出了诗人在贬谪期独特的心态特征。认为宋之问的心态特征主要有 :巨大反差之下的逐臣心态 ;思乡怀友的游子心态 ;向佛悟道的消散心态。后期诗歌通过抒写亲情与友情 ,体验自然山水与佛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之问 逐臣心态 唐代 诗歌 心态特征 文学创作 游子心态
下载PDF
对宋之问研究的几点质疑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振娅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59-64,共6页
一、对《新唐书·宋之问传》“穷历剡溪山”的记载及后世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提出疑问 ,认为之问足迹尚未及到剡溪及剡中一带 ,“庶几踪谢客 ,开山游剡中”为思慕之词 ,非已然之词。二、就陶敏先生《宋之问卒于桂州考》一文的观点质疑 ... 一、对《新唐书·宋之问传》“穷历剡溪山”的记载及后世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提出疑问 ,认为之问足迹尚未及到剡溪及剡中一带 ,“庶几踪谢客 ,开山游剡中”为思慕之词 ,非已然之词。二、就陶敏先生《宋之问卒于桂州考》一文的观点质疑 ,认为宋之问卒于桂州还是钦州 ,目前仍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 ;他流放钦州的路线应是由湘入桂而不是由湘入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剡溪 桂州 钦州 生平 考证 宋之问率于桂州考》
下载PDF
人品污下而恶归焉——宋之问人品的接受情形诠释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斌 《阴山学刊》 2005年第2期13-16,共4页
宋之问是初唐武后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文人,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唐以降历代诗评家充分肯定了他在唐代近体诗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但对其人品的评论,情形就大不相同:一方面肯定他是一位无行文人,其人品确实“不足为人道”,慨... 宋之问是初唐武后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文人,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唐以降历代诗评家充分肯定了他在唐代近体诗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但对其人品的评论,情形就大不相同:一方面肯定他是一位无行文人,其人品确实“不足为人道”,慨叹其诗品与人品之相悖,命运之悲惨;另一方面对某些具体问题,各执己见,各陈其说,莫衷一是。诗评家千余年来对于宋之问人品和个别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透视出他们对其人品的具体而微的真实接受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之问 人品 接受 诗评家
下载PDF
沈佺期宋之问送别诗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智银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3-26,共4页
初唐诗坛,沈佺期和宋之问并提,足见二人的地位和影响,他们的送别诗同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现实,朴素自然、动情率真,殊不同于其馆阁应制之作。内容可分为应制和集体活动送别诗、同僚友人出行送别诗、亲情送别诗、抒发贬谪之情的送别... 初唐诗坛,沈佺期和宋之问并提,足见二人的地位和影响,他们的送别诗同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现实,朴素自然、动情率真,殊不同于其馆阁应制之作。内容可分为应制和集体活动送别诗、同僚友人出行送别诗、亲情送别诗、抒发贬谪之情的送别诗等四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佺期 宋之问 送别诗
下载PDF
宋之问告变考补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锡厚 《中国文化》 1996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宋之问告变考补张锡厚唐代诗人宋之问以其"研练精切,稳顺声势"的"律诗"①著称於世,在唐初诗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幸的是,他在政治上攀附权贵,谄事显要,曾两遭贬谪,特别是神龙二年(706)发生的驸马都尉王同皎、张仲之... 宋之问告变考补张锡厚唐代诗人宋之问以其"研练精切,稳顺声势"的"律诗"①著称於世,在唐初诗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幸的是,他在政治上攀附权贵,谄事显要,曾两遭贬谪,特别是神龙二年(706)发生的驸马都尉王同皎、张仲之等密谋诛杀武三思的事件,两《唐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之问 《旧唐书》 《新唐书》 两《唐书》 《资治通鉴》 张易之 《大唐新语》 告密者 张昌宗 同谋者
下载PDF
宋之问与骆宾王联句质疑
13
作者 杨恩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8-31,共4页
从中唐的孟开始,到明代的胡应麟,再到清代的陈熙晋,宋之问与骆宾王在灵隐寺月下联句的"文坛佳话"历久不衰。不论是从宋之问与骆宾王的行年看,还是从他们的人生追求看,这一诗坛"佳话"是不符合实际的人为杜撰。
关键词 宋之问 骆宾王 唐代诗歌 诗歌联句
下载PDF
关于《宋之问集》的几个问题
14
作者 朱红霞 《兰州学刊》 2006年第1期101-102,77,共3页
本文考察了《宋之问集》的三个问题。一是历代著录和留存;二是现存最早的版本的几个问题;三是现存各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宋之问集》 著录 留存 版本
下载PDF
宋之问《端州驿见杜审言王无竞沈佺期阎朝隐壁有题慨然成咏》考异
15
作者 郭殿忱 《肇庆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9-20,40,共3页
宋之问《端州驿见杜审言王无竞沈佺期阎朝隐壁有题慨然成咏》一诗连题不足80字,异文竟多达13处。经考证,诗题应以《唐诗别裁集》所录为佳:有"至"字,足证宋之问较杜审言等四人后到端州;言"行第",丰富了内容。诗句中:... 宋之问《端州驿见杜审言王无竞沈佺期阎朝隐壁有题慨然成咏》一诗连题不足80字,异文竟多达13处。经考证,诗题应以《唐诗别裁集》所录为佳:有"至"字,足证宋之问较杜审言等四人后到端州;言"行第",丰富了内容。诗句中:"岐、歧"古今有同异;"千里万里"与"千山万水"各有短长;"翻飞"不若"分飞"叙事准确;"自言"比"自怜"更胜一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之问 端州驿 咏诗 考异
下载PDF
宋之问湖湘贬谪诗论
16
作者 戴金波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2-76,共5页
宋之问最早是以宫廷应制诗闻名诗坛的,他在两贬岭南、经历人生变故之后,诗歌题材、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其贬谪途经湖湘时所作的几首贬谪诗并联系其在岭南所作的贬谪诗来看,宋之问诗歌艺术的嬗变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的开拓、情感的表... 宋之问最早是以宫廷应制诗闻名诗坛的,他在两贬岭南、经历人生变故之后,诗歌题材、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其贬谪途经湖湘时所作的几首贬谪诗并联系其在岭南所作的贬谪诗来看,宋之问诗歌艺术的嬗变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的开拓、情感的表达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之问 湖湘 贬谪诗
下载PDF
宋之问传论附考
17
作者 李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6,共3页
宋之问是初唐统治集团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在格律诗、短歌及骈文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确立了他在唐初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还从籍贯、死所及作品争议方面进行了考订,澄清了疑说。
关键词 初唐 宋之问 文学史
下载PDF
宋之问迁流岭南及有关诗作述略
18
作者 章继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7-21,共5页
本文概述了初唐诗人宋之问迁流岭南的事迹,对与此有关的诗作进行了评述。指出这些作品大都脱离了宫廷诗的旧轨,在初唐诗坛呈现出特有的风貌。这主要是因为诗人的地位、经历、心态发生重要变化的原故。宋之问突出的诗才与深刻的人生感受... 本文概述了初唐诗人宋之问迁流岭南的事迹,对与此有关的诗作进行了评述。指出这些作品大都脱离了宫廷诗的旧轨,在初唐诗坛呈现出特有的风貌。这主要是因为诗人的地位、经历、心态发生重要变化的原故。宋之问突出的诗才与深刻的人生感受相结合,使得他的这部分诗作焕发出一种独特的美学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之问 武则天 岭南 《资治通鉴》 初唐诗坛 《唐诗纪事》 太平公主 美学力量 宫廷诗 《新唐书》
下载PDF
宋之问诗歌创作影响述论
19
作者 周斌 《黑龙江史志》 2008年第8X期113-114,共2页
宋之问是唐代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其格律精严的应制诗对后世诗人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后人相继摹仿借用宋之问的诗歌,或袭用立意,或化用诗句,或借用表达手法;摹仿的效果不尽相同,有的不及宋之问原作,有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qu... 宋之问是唐代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其格律精严的应制诗对后世诗人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后人相继摹仿借用宋之问的诗歌,或袭用立意,或化用诗句,或借用表达手法;摹仿的效果不尽相同,有的不及宋之问原作,有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之问诗歌 创作影响 摹仿
下载PDF
由《渡汉江》看宋之问诗格与人格的背离
20
作者 赵彩芬 《邢台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9-70,共2页
就初唐诗人宋之问创作《渡汉江》一诗的具体历史背景,以及宋之问当时的为人行事格调,指出《渡汉江》一诗清新健康的诗格与宋之问卑劣污秽的人格存在背离现象,并就封建文人的功利性追求、双重人格的作用、作家才气和文学修养的作用诸方... 就初唐诗人宋之问创作《渡汉江》一诗的具体历史背景,以及宋之问当时的为人行事格调,指出《渡汉江》一诗清新健康的诗格与宋之问卑劣污秽的人格存在背离现象,并就封建文人的功利性追求、双重人格的作用、作家才气和文学修养的作用诸方面深入探讨此现象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之问 《渡汉江》 健康诗格 卑劣人格 文学修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