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梯度与非梯度致使动词的“非完结解读”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金虹 黄瑞芳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21年第1期16-24,共9页
汉语单语素致使动词的完结形式,可有"非完结解读",或描述无状态变化事件,或描述部分状态变化事件。根据语义的量级结构,致使动词可划分为梯度和非梯度两类。文章在句法语义界面探讨汉语单语素致使动词的完结形式允许"非... 汉语单语素致使动词的完结形式,可有"非完结解读",或描述无状态变化事件,或描述部分状态变化事件。根据语义的量级结构,致使动词可划分为梯度和非梯度两类。文章在句法语义界面探讨汉语单语素致使动词的完结形式允许"非完结解读"的条件。研究发现:完结义非蕴含是首要条件;提取最大化事件阶段的词尾"-了"与动词梯度量级结构相互作用是必要条件;句中主语"人"的施动控制语态保证零结果解读;而非梯度致使动词与"n次"频率词连用也可表"非完结"事件,因为频率词在句中凸显动作的短时量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动词 “非完结解读 梯度 施动控制 频率词
下载PDF
汉语完整体悖论成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郝婷婷 温宾利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1-632,共12页
汉语完结情状与词尾"了"连用时,不仅有"完结解读",而且还有"中止解读",这种现象被称为"完整体悖论"。本文在生成语法框架内对汉语的"完整体悖论"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该现象是作为视... 汉语完结情状与词尾"了"连用时,不仅有"完结解读",而且还有"中止解读",这种现象被称为"完整体悖论"。本文在生成语法框架内对汉语的"完整体悖论"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该现象是作为视点体标记的词尾"了"与动词短语所携带的事件性特征<ie>和<fe>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情况下,词尾"了"作用于<ie>和<fe>两个特征,将情状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均置于话题时间内,产生完结解读,当语境否定结果的达成时,词尾"了"仅作用于<ie>特征,将情状的起始点置于话题时间内,产生中止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体悖论 完结情状 词尾“了” 完结解读 中止解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