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历史变奏——论20世纪中国红色戏剧的审美品格
1
作者 贾冀川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7-155,共9页
在革命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不同投射下,文艺会呈现出完全异样的风貌。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党的领导下的戏剧经历了苏区红色戏剧、国统区左翼戏剧、解放区戏剧、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和新时期主流(主旋律)戏剧等不同形态戏剧样式的嬗变。... 在革命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不同投射下,文艺会呈现出完全异样的风貌。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党的领导下的戏剧经历了苏区红色戏剧、国统区左翼戏剧、解放区戏剧、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和新时期主流(主旋律)戏剧等不同形态戏剧样式的嬗变。在红色戏剧近四分之三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革命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追寻由于历史环境不同而争持相长、强弱异势,使红色戏剧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多变、多元、多样的审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现代性 启蒙现代性 二十世纪 中国红色戏剧 审美品格
下载PDF
审美品格:纪录片的力量之源——兼论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审美内涵 被引量:1
2
作者 苏美妮 肖德荣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0-143,共4页
在纪录片创作中如何提炼日常中的"诗意",创造"镜头"与"意蕴"之间的审美内涵,是纪录片成功的关键。在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中,导演以"日常化"影像叙事,展现了极限状态下生命的力量和美善,使... 在纪录片创作中如何提炼日常中的"诗意",创造"镜头"与"意蕴"之间的审美内涵,是纪录片成功的关键。在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中,导演以"日常化"影像叙事,展现了极限状态下生命的力量和美善,使"日常化"的影像富有了震撼心灵的审美力量。纪录片的审美品格是纪录片"记录"力量的中心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纪实片 审美内涵 审美品格 日常化叙事
下载PDF
大西南抗战小说的审美品格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思广 冯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大西南抗战小说遵循现实主义的审美品格,与全国抗战文学一样应和着时代的脉动,以服务于抗战作为文学的最高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标准),讴歌英雄,书写战歌,传递中华民族不屈的伟力,为民族的复兴与新生而呐喊。随着典型理论的重申,文学审... 大西南抗战小说遵循现实主义的审美品格,与全国抗战文学一样应和着时代的脉动,以服务于抗战作为文学的最高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标准),讴歌英雄,书写战歌,传递中华民族不屈的伟力,为民族的复兴与新生而呐喊。随着典型理论的重申,文学审美性的回归以及题材视阈的拓展,大西南抗战小说的审美性得以迅速提升,涌现了众多优秀的作品,甚至出现了经典作品与典型人物。现实主义审美品格也使大西南抗战小说在表现大后方积弊丛生的昏暗现实时,呈现出更为独特的艺术触角与更为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使得大西南抗战小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学高度。这也正是大西南抗战小说现实主义审美品格高扬的集中体现,是大西南抗战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走向深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大西南抗战小说为世界奉献的珍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大西南 抗战小说 审美品格 现实主义
下载PDF
湖湘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审美品格 被引量:4
4
作者 欧阳友权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3-87,共5页
湖南文学自成湘味,在全国独具特色。从湖湘文化的根基上审视湖南文学,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湖南文学的审美品格。一、湖南文学的湖湘文化背景湖南文学根深叶茂,在于它的脚下有着丰赡的文化沃土。从历史上看,对湖南文学影响最大的主要... 湖南文学自成湘味,在全国独具特色。从湖湘文化的根基上审视湖南文学,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湖南文学的审美品格。一、湖南文学的湖湘文化背景湖南文学根深叶茂,在于它的脚下有着丰赡的文化沃土。从历史上看,对湖南文学影响最大的主要有这样几种湖湘文化因子:一是流寓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文学 湖湘文化 审美品格 唯物主义 沈从文 理学文化 民俗文化 毛泽东 经世致用 湘籍作家
下载PDF
当代煤矿工业题材小说的审美品格 被引量:1
5
作者 辛楠 史修永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4-149,共6页
煤矿工业题材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区域性和时代性,而且具有独特的创作姿态和文学精神。当代煤矿工业题材小说并没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没有沉溺于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 煤矿工业题材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区域性和时代性,而且具有独特的创作姿态和文学精神。当代煤矿工业题材小说并没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没有沉溺于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的社会时尚中,而是以沉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中国煤矿工业发展、煤矿日常生活世界等领域进行审美观照,在社会的转型和艰难的发展中坚守人文精神,呈现自身独特的审美品性。这类小说作家敏锐地把握和洞悉煤矿世界中的苦难真相,寻找一种担当真相的力量,让人们在审美的世界中获得精神的抚慰和情感的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文学 煤矿小说 审美品格
下载PDF
从《围城》看钱钟书艺术创作的审美品格 被引量:5
6
作者 郑淑慧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10-116,共7页
叙事文学作品面对的是人的世界,因而必然以人物性格为中心或以主体自我创造的表现为中心。那么,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艺术传达的方式上就往往能窥见作者艺术创造的审美追求及作品的审美品格。本文拟就《围城》人物形象的创造与艺... 叙事文学作品面对的是人的世界,因而必然以人物性格为中心或以主体自我创造的表现为中心。那么,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艺术传达的方式上就往往能窥见作者艺术创造的审美追求及作品的审美品格。本文拟就《围城》人物形象的创造与艺术传达的方式及作者的学识、人格、气质、精神境界对其艺术创造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揭示钱钟书艺术创造的审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鸿渐 审美品格 钱钟书 艺术创造 精神围城 精神境界 艺术传达 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 人物性格
下载PDF
浅析影视文化传播对学生审美品格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任旭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62,共1页
影视文化传播是大众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影视文化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审美品格甚至价值观念的形成,成为塑造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影视文化 传播 审美品格
下载PDF
道教音乐美学思想与审美品格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傅利民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9-11,共3页
道教自东汉末正式形成以来已拥有浩繁的经典,其中不乏对道教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表述,道教音乐美学的思想素材很多都取自于道家,道教音乐美学从宗教的角度改造发展了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因此,笔者从道教经典、道家著作中,选取了历代高... 道教自东汉末正式形成以来已拥有浩繁的经典,其中不乏对道教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表述,道教音乐美学的思想素材很多都取自于道家,道教音乐美学从宗教的角度改造发展了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因此,笔者从道教经典、道家著作中,选取了历代高道和道家先哲对音乐理论的部分论述,以探索道教中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及由此而形成的道教音乐品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音乐 美学思想 审美品格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慧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2-74,共3页
艺术教育以其鲜明的形象、充沛的情感,美化人的心灵,使受教者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这种独具特点的审美品格,使艺术教育在全民族精神素质的提高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异彩纷呈的后现代语境下,艺术教育的... 艺术教育以其鲜明的形象、充沛的情感,美化人的心灵,使受教者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这种独具特点的审美品格,使艺术教育在全民族精神素质的提高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异彩纷呈的后现代语境下,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技术理性与情感的矛盾,使艺术教育中审美情感得以凸现;文化工业所带来的标准化与独创性的矛盾,使艺术教育中审美独创性得以高扬;信息全球化与民族性的矛盾,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艺术教育中审美民族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艺术教育 审美品格
下载PDF
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审美品格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亚东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91-93,共3页
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体现出鲜明的“雅”、“俗”融合的审美品格。其“雅”的品格体现在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当代精神的开掘,而艺术表现方式、手法的一些特点及作品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则构成了“通俗性”品格。
关键词 “帝王系列” 小说 审判品格 艺术表现方式 文化内涵 二月河 审美品格
下载PDF
播种者:李吉林的审美品格与审美表达 被引量:8
11
作者 成尚荣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年第4期15-19,共5页
李吉林老师有自己的审美表达.这样的表达本身就充溢着审美品格,而审美品格与审美表达的相遇与叠加,形成了李吉林老师独有的审美气象.李老师的审美品格及其审美表达具有情境性、愉悦性、审美与道德的融通性、真与美的统一与贯通、情感性... 李吉林老师有自己的审美表达.这样的表达本身就充溢着审美品格,而审美品格与审美表达的相遇与叠加,形成了李吉林老师独有的审美气象.李老师的审美品格及其审美表达具有情境性、愉悦性、审美与道德的融通性、真与美的统一与贯通、情感性等鲜明的特点,值得深入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吉林 审美品格 审美表达
下载PDF
论中国油画的审美品格与当代性特征——从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谈起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民生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10期56-65,共10页
中国油画在发展中不断注入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始终与社会现实同频共振,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视觉展现,不但形成了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的多样化风格面貌,而且在表现中始终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和绘画性的拓展,并在中国化的审美... 中国油画在发展中不断注入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始终与社会现实同频共振,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视觉展现,不但形成了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的多样化风格面貌,而且在表现中始终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和绘画性的拓展,并在中国化的审美品格和风格实践中,从民族艺术和西方优秀艺术中兼收并蓄,不断拓展油画的本体语言,体现出当代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画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 审美品格 中国化 绘画性
下载PDF
杜甫诗歌的审美品格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才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10,共6页
本文论述了杜甫诗歌具有壮美沉郁、慷慨悲歌、高大深神等审美品格,认为杜甫诗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内容与形式严格结合统一,保留了一个盛唐时代那种雄豪壮伟的磅礴气势,只是加上了形式上的约束规范,开辟并确立了崭新的盛唐美学风貌。
关键词 杜甫 壮美沉郁 慷慨悲歌 高大深神 审美品格
下载PDF
从“萧也牧事件”反思文学政治追求与审美品格的复杂性——兼谈当代文学研究应注意的一个原则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晓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6-117,共2页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转型过程,也是文学活动的全面体制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文学批评不再属于文学内部的事情,而往往成为某种政治性"事件",并形成文学的新的政治规定。最早的&qu...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转型过程,也是文学活动的全面体制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文学批评不再属于文学内部的事情,而往往成为某种政治性"事件",并形成文学的新的政治规定。最早的"萧也牧事件"(1951)便具有这种性质,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当代文学初期乃至十七年的文学进程与形态,其所包含的文学史意义,要远远大于作品本身。为此,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集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期望从回到文学史的"现场"中,探询到创作、批评和文学体制化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审美品格 政治追求 反思文学 复杂性 注意 事件 1949年 当代文学史 政治批判 文学作品 审美追求 知识分子 执政党 作家 现代 自身 悲剧
下载PDF
论客家散文的审美品格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文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8-22,共5页
本文通过对客家散文的研读、概括,认为客家散文的审美品格为:表现客家文化性、亲近自然性、泛真性、离散性、泛我性和多维情结性。
关键词 散文 客家散文 审美品格
下载PDF
当代乡土小说农民形象审美品格的流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学云 邓仁英 《宿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0-42,70,共4页
由于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思潮的影响,当代乡土小说农民形象审美品格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民形象自身悲剧意识的深化与拓展,自然生命意识的勃发与张扬,当代意识的消褪与缺失,都彰显出当代乡土小说农民形象建构的审美提升与审美局限。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农民形象 审美品格
下载PDF
审美品格:艺术教育的应然追求 被引量:1
17
作者 乔元正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6期71-73,共3页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艺术教育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艺术教育具备的审美本质与品格,能够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获得提升、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和眼界都得以解放和超越。通过对学校情境中艺术教育的本质、实施和评价等...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艺术教育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艺术教育具备的审美本质与品格,能够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获得提升、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和眼界都得以解放和超越。通过对学校情境中艺术教育的本质、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审美教育 审美品格
下载PDF
玄学与书帖审美品格的获得——以魏晋六朝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树功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46,共5页
书帖是古代尺牍当中的重要品种,过去对书帖的赏鉴比较集中于书法,作为文辞与书法的统一体而言,书帖有着远远超乎书法之外的文学审美特性。书帖的产生发展尤其是其艺术成就的取得,在六朝之际有一个不曾被研究者注意的重要原因,这就是玄... 书帖是古代尺牍当中的重要品种,过去对书帖的赏鉴比较集中于书法,作为文辞与书法的统一体而言,书帖有着远远超乎书法之外的文学审美特性。书帖的产生发展尤其是其艺术成就的取得,在六朝之际有一个不曾被研究者注意的重要原因,这就是玄学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为:崇尚简约所体现的以少总多的玄学精神;“尺牍书疏,千里面目”所传递的玄逸魅力与主体性风范;玄学方法论言意之辨在帖学中的展示与诗性精神的融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帖 玄学 文学 关系 玄学精神 魏晋六朝 审美品格 审美特性 艺术成就 诗性精神
下载PDF
“芙蓉”与“水”——浅析李白与苏轼诗歌的“自然”审美品格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霞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4-59,共6页
李白与苏轼具有相似的性灵与气质,故其皆追求“自然”的审美风格。然李白之“自然”是由其浓烈饱满之情凝聚而成,是“清水出芙蓉”,具有朝气、生命之美;苏轼之“自然”乃“虽物赋形之流水”,蕴含了旷达、超然的生命智慧,充满知性理趣,... 李白与苏轼具有相似的性灵与气质,故其皆追求“自然”的审美风格。然李白之“自然”是由其浓烈饱满之情凝聚而成,是“清水出芙蓉”,具有朝气、生命之美;苏轼之“自然”乃“虽物赋形之流水”,蕴含了旷达、超然的生命智慧,充满知性理趣,具有澄澈空明、平淡流转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苏轼 自然 审美品格
下载PDF
试论声乐与审美品格培养 被引量:1
20
作者 毕亚楠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03,共2页
声乐的审美品格和审美价值内容丰富,作为具体演唱来说主要体现在声音、情感、形象等方面,提升声乐演唱艺术,就必须立足于审美品格,注重相关培养。优秀的审美品格意义在于可以提升表演者的声乐艺术高度,有利于袁演者树立一定的艺术高度,... 声乐的审美品格和审美价值内容丰富,作为具体演唱来说主要体现在声音、情感、形象等方面,提升声乐演唱艺术,就必须立足于审美品格,注重相关培养。优秀的审美品格意义在于可以提升表演者的声乐艺术高度,有利于袁演者树立一定的艺术高度,同时能够树立科学的艺术观,有助于指导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赏析,更是能够加强演唱者的表演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 表演 审美品格 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