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5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挑战与优化路径
1
作者 佘时珍 《党政干部论坛》 2024年第8期40-41,共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网络空间中实现的、旨在通过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和引导教育客体的思想和行为,并推动双方互动成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现实的人在网络环境下与他人以及现实世界关系的总和。高校网络思想政...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网络空间中实现的、旨在通过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和引导教育客体的思想和行为,并推动双方互动成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现实的人在网络环境下与他人以及现实世界关系的总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高校时代新人培育的质量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关系 教育客体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路径
下载PDF
客体关系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潜在空间探索
2
作者 白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0-64,共5页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潜在空间是个体探寻外部世界的重要连接领域,早期潜在空间的发展会影响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探究潜在空间与客体间的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潜在空间的定义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分别从理想的舒适圈使自我逐渐薄弱...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潜在空间是个体探寻外部世界的重要连接领域,早期潜在空间的发展会影响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探究潜在空间与客体间的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潜在空间的定义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分别从理想的舒适圈使自我逐渐薄弱、强烈的自我防御引发人际关系障碍、情感的缺失导致孤独体验加剧和混乱的生活演化为重症心理病变四种病理表现方式,分析大学阶段累积性创伤如何使潜在空间坍塌,以及坍塌后的客体关系碎裂式发展状态。根据大学生特殊形式的心理辩证过程病理性表现,针对性地探索自体与自己和解、互动体验探索梦空间、象征构建发挥创造力、分析空间在互动中前行四个潜在空间重新整合的路径探究,着力修通大学生附着于象征性符号的现实和幻想间的潜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关系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潜在空间
下载PDF
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论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对美术的影响
3
作者 李林翰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9期47-51,共5页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出自散文《邕州柳中承做马退山茅亭记》,该散文被普遍认为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后人将这八字归纳为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论述了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特点及关系,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至唐代的重要结晶之一,对后...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出自散文《邕州柳中承做马退山茅亭记》,该散文被普遍认为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后人将这八字归纳为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论述了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特点及关系,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至唐代的重要结晶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客体关系 中国古典美学 审美活动 美学命题 主体与客体 亭记 因人
下载PDF
重塑客体关系迭代关系模板——青少年人际关系问题深层动力辅导视角的应用实践
4
作者 丁一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模式与其早年和养育者关系当中无意识的重复有联系,由此形成当前关系模式的模板,该模板会影响个体认识自我及与他人相处的方式。青少年人际关系问题的背后通常有着深层的动力根源,这个根源大部分与其和早年...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模式与其早年和养育者关系当中无意识的重复有联系,由此形成当前关系模式的模板,该模板会影响个体认识自我及与他人相处的方式。青少年人际关系问题的背后通常有着深层的动力根源,这个根源大部分与其和早年原生家庭养育者的关系有关:当养育者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就会发展出积极的关系模板,反之就会发展出消极的关系模板。在对有人际困扰的来访青少年进行辅导时,应打开深层动力的辅导视角,用与他人的关系思路引导辅导进程,帮助青少年理解自己有问题的模板,构建新的、健康的模板,以达到重塑客体关系、迭代关系模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关系 关系模板 心理动力学 个案概念化
下载PDF
精神分析中客体关系评估 被引量:5
5
作者 彭红军 孟宪璋 龙英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客体关系 客体关系量表 临床评估
下载PDF
创新体系下产学研合作的主客体关系及其模式探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文辉 王楚鸿 安宁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共2页
在创新体系下,产学研合作的主客体之间存在双向性互动关系、主导性能动关系和间接性转化关系,应该发挥高校的主体地位,根据产学研合作主客体关系结合的紧密程度,实行不同的模式。
关键词 创新体系 产学研 客体关系 模式
下载PDF
主体间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27
7
作者 石书臣 周跃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0,共4页
主体间性理论是20世纪西方哲学对主客体关系认识的突破与创新,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一是要重视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二是要确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理念;三是要增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 主体间性理论是20世纪西方哲学对主客体关系认识的突破与创新,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一是要重视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二是要确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理念;三是要增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互动;四是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定位。依据主体间性理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间性 客体关系 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一个主客体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培英 钟扬 苗德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71,共6页
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已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尚未得到足够的阐释,那就是其观察问题的特殊角度,即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视角。从这一视角看问题,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规定性中,人的真正... 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已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尚未得到足够的阐释,那就是其观察问题的特殊角度,即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视角。从这一视角看问题,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规定性中,人的真正发展应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发展,发展的永续性机制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双向建构中。从这一角度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全面发展 客体关系 视角
下载PDF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研究的困境及其超越:从实践的视角 被引量:9
9
作者 平章起 郭威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101,共8页
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研究诸范式——"单主体说"、"双主体说"、"多主体说"、"主体际说"——的认识论基础分析其价值与困境,并在实践视角下对其进行如下校正:不能忽视主客体之外的要素... 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研究诸范式——"单主体说"、"双主体说"、"多主体说"、"主体际说"——的认识论基础分析其价值与困境,并在实践视角下对其进行如下校正:不能忽视主客体之外的要素;不存在同一时空场域下的"双主体";不能将"主体性"与"主体特性"、"人性"等概念混淆;主客体经常表现为不平等的关系且有其现实合理性。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起点、中点和终点的思路分析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实践论的本质特点是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的互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客体关系 实践论 主体性
下载PDF
罗夏测验客体关系相关变量在精神疾病鉴别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红军 孟宪璋 +2 位作者 杨婵娟 龙英 郭扬波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11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探讨罗夏测验中与客体关系相关的变量在不同精神疾病中评分特点,以及治疗前后评分变化。方法符合CCMD-3的分裂症(偏执型)病人32例,躁狂症病人31例,抑郁症(单相)病人30例,及正常对照组32例,治疗前及治疗后2月分别给予罗夏测验综... 目的探讨罗夏测验中与客体关系相关的变量在不同精神疾病中评分特点,以及治疗前后评分变化。方法符合CCMD-3的分裂症(偏执型)病人32例,躁狂症病人31例,抑郁症(单相)病人30例,及正常对照组32例,治疗前及治疗后2月分别给予罗夏测验综合系统及自主同一性量表(MOA)记分,治疗前及后2月分裂症组及抑郁症组分别给予PANS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所选取的指标中H(人类回答及人类部分回答)与SA(分离自主的相似活动)、SA与SX(与性有关的反应)、MC(恶意控制)与(2)(成对反应或影像)、DI(毁灭性不平衡)与(2)(成对反应)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M(运动反应)、A(动物反应)、(2)、AG(攻击)、SX、R(反应数)各指标对于区分不同精神疾病均有意义;分裂症治疗前后,M(t=4.21,P=0.00)、R(t=2.56,P=0.01)评分存在显著差异。抑郁症治疗前后,M(t=3.91,P=0.00)、A(t=7.49,P=0.00)、AG(t=3.22,P=0.002)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罗夏测验中部分变量确实与客体关系水平密切相关,部分变量对精神疾病的鉴别及疗效的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夏测验 客体关系 评估 精神疾病
下载PDF
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的学科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项久雨 任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9-184,共6页
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本是哲学认识论中的核心范畴,它所要解决的是关于认识中的主客体以及关系问题。20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开始关注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的研究,但是至今尚未达成一致看法。究其原因有二:一是... 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本是哲学认识论中的核心范畴,它所要解决的是关于认识中的主客体以及关系问题。20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开始关注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的研究,但是至今尚未达成一致看法。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从学科价值高度把握不够,二是从体系视角构建不足。也就是说,已有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完全将现实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复杂的和动态的主客体关系说清楚。因此,要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这一问题的本质,就必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层次性,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实践发展以及效益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客体关系体系 构建 学科价值
下载PDF
移情说"的主客体关系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燕 苏玉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101,共4页
移情说的核心、同时也构成其突出贡献的是从心理学角度揭示了审美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移情说理论深化了把审美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的认识,注意到"同情"中深层的心理活动,避免了把审美移情看成单纯的表层直觉活动而流于... 移情说的核心、同时也构成其突出贡献的是从心理学角度揭示了审美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移情说理论深化了把审美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的认识,注意到"同情"中深层的心理活动,避免了把审美移情看成单纯的表层直觉活动而流于肤浅,推进了心理学美学的纵深发展,探索并强调了人在审美移情中所获得的彻底解脱和完全自由。虽然存在不足之处,但移情说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审美经验及其中的主客体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表现论和形式论这种二元对立的局限,把美学研究向着精确化、科学化方向推进了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说 客体关系 同情 物我融合 自由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双主体互动说” 被引量:31
13
作者 邵献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 客体 客体关系 中国 受教育者
下载PDF
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晓芳 梁秋月 +1 位作者 刘博影 刘新民 《科技视界》 2016年第4期82-83,123,共3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客体关系在心理治疗中的广泛使用,彰显了客体关系理论对心理治疗实践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对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进行探讨,并阐述客体关系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 客体关系 精神分析 评估与应用 客体关系量表
下载PDF
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观 被引量:13
15
作者 缪小幼 李鸣 《精神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21-223,共3页
英国客体关系理论学家温尼科特强调母婴关系中"母亲环境"对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足够好的母亲、抱持性环境、真我、假我、过渡客体等观点,深刻揭示了成人健康或病态的主观感受与母婴互动质量的关系。相应地,在精神... 英国客体关系理论学家温尼科特强调母婴关系中"母亲环境"对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足够好的母亲、抱持性环境、真我、假我、过渡客体等观点,深刻揭示了成人健康或病态的主观感受与母婴互动质量的关系。相应地,在精神分析治疗观上,温尼科特关注的是分析环境、退行、依赖、反移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客体关系 温尼科特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新形态及其建构 被引量:19
16
作者 石书臣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共4页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表现为一种"双主体-客体"的新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二者之间是一种"主导主体"与"主动主体"的合作互...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表现为一种"双主体-客体"的新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二者之间是一种"主导主体"与"主动主体"的合作互动关系,他们的共同客体主要是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具体说是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及其行为表现。这种新形态既强调充分发挥教育者主体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充分调动受教育者主体的主动性,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进行了更为合理的定位,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目的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思想政治教育 客体关系 新形态
下载PDF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及其策略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红革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得以实现。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需要主客体条件和中介条件。主客体条件主要包括主客体的态度和能力;中介条件主要指网络媒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网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得以实现。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需要主客体条件和中介条件。主客体条件主要包括主客体的态度和能力;中介条件主要指网络媒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教育主体以‘为我’方式构建、教育客体自主选择信息、主客体彼此不断接近"的过程。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应着重从尊重教育客体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强化互联网络的教育功能和提高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客体关系转化 转化策略
下载PDF
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的进展路径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国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在英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客体关系学派,因为并不否认潜意识的作用,而且基本接受弗洛伊德提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而它是精神分析的一个分支。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主要包括狭义客体关系理论的进展、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广义客... 在英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客体关系学派,因为并不否认潜意识的作用,而且基本接受弗洛伊德提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而它是精神分析的一个分支。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主要包括狭义客体关系理论的进展、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广义客体关系理论的进展三部分。与传统精神分析不同的是,客体关系学派的理论家将客体及客体关系置于理论和临床研究的中心,视客体关系为人类经验和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客体关系理论家将人类精神的本质视为关系,人类行为被关系所驱动,心灵的构成材料多与关系的内化有关,而与原欲冲动和精神能量没有多大关系。与当代心理学的整合趋势相一致,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也处于与其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分支、其他的心理学观点相融合的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客体关系理论 关系模式 驱力模式
下载PDF
克莱因与客体关系学派的创立与发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国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5-110,共6页
精神分析学家大多关注婴儿与其抚养者之间的关系,并力图通过对这种早期客体关系的探讨,分析婴儿心理病理现象的根本原因。精神分析学家们对客体关系理论的关注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并且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产生着重要的学术影响... 精神分析学家大多关注婴儿与其抚养者之间的关系,并力图通过对这种早期客体关系的探讨,分析婴儿心理病理现象的根本原因。精神分析学家们对客体关系理论的关注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并且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产生着重要的学术影响。除了对于精神分析的革命性意义,以及对于精神病学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领域的巨大的冲击之外,克莱因及其客体关系理论还在儿童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文艺批评等诸多学科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莱因 客体关系学派 精神分析
下载PDF
从主客体关系的转换论李清照词《声声慢》的生态翻译 被引量:3
20
作者 殷习芳 叶从领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1-103,共3页
主客体关系的生态结构是动态的,是信息的互动与互为转换性的存在。在《声声慢》中,词人用特有的生态化的情境感悟自然物象,转换客体之物为主体体验之物。生态翻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文章... 主客体关系的生态结构是动态的,是信息的互动与互为转换性的存在。在《声声慢》中,词人用特有的生态化的情境感悟自然物象,转换客体之物为主体体验之物。生态翻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文章选用许渊冲翻译的李清照的《声声慢》译文,从主客体关系的转换来探讨生态翻译,以期对古典诗词的翻译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关系 《声声慢》 生态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