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2015年江苏省采供血机构凝血和亚甲蓝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纪云鹏 冯晨晨 汤心怡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 2012年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新的"血站技术操作规程"。为适应新版规程要求,江苏省血液中心对"采供血机构质控实验室间质评体系(EQA)"进行了重新调整,旨在提高全省血站质控新项目的检测水平,增... 目的 2012年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新的"血站技术操作规程"。为适应新版规程要求,江苏省血液中心对"采供血机构质控实验室间质评体系(EQA)"进行了重新调整,旨在提高全省血站质控新项目的检测水平,增加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按照新版规程对质控项目更新情况,从2014年始新增加了凝血实验Ⅷ因子活性(FⅧ:C)、纤维蛋白原含量(Fbg)和亚甲蓝残留量的检测,要求各质控室在规定时间内,在常规条件下完成检测并在规定时间里回报检测结果。项目组将及时汇总全省数据,完成质评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各参评质控室。结果2014年凝血项目FⅧ:C和亚甲蓝项目PT合格率仅分别为73.33%和66.67%,反映了我省在该项目上的检测水平有待提高。故相关血站按照质评报告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持续改进和提高,使各实验室在2015年度进步显著,三个质评项目结果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增加凝血FⅧ:C、Fbg和亚甲蓝两项检测,使全省室间质评项目设置更加规范,也更加符合新规程要求,也满足各实验室血液质量控制要求,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更好地提高其检测水平,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供血机构 (eqa) 凝血 亚甲蓝
下载PDF
酶免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室间质评水平与临床检验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铭涛 刘甲辰 刘晓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9期376-377,共2页
为了使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检验结果更准确,保证室间质评结果的可比性,近年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参加了卫生部、辽宁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EQA)活动。从回报的成绩可以看到SI值均>0,证明我院对HBV-M的检测... 为了使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检验结果更准确,保证室间质评结果的可比性,近年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参加了卫生部、辽宁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EQA)活动。从回报的成绩可以看到SI值均>0,证明我院对HBV-M的检测水平高于全国和全省,但参加卫生部检验中心的成绩还存在差异,符合率高低顺序为HBsAg>抗-HBs>抗HBe>HBeAg>抗-HBc,从结果分析,成绩差异主要决定于标本的发放,试剂的质量等问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 (eqa)
下载PDF
自上而下法在评定生化测量不确定度中的应用
3
作者 姚亚男 廖亚龙 张莉滟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758-762,共5页
目的探讨自上而下法评估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生化室2019年质控批号稳定至少3个月的室内质控(IQC)数据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2017~2019年的室间质评(EQA)回报结果,采用自上而下法评... 目的探讨自上而下法评估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生化室2019年质控批号稳定至少3个月的室内质控(IQC)数据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2017~2019年的室间质评(EQA)回报结果,采用自上而下法评定15项临床生化指标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采用Beckman DXI800化学发光仪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甲状腺素(T_(4))、促甲状腺激素(TSH)、皮质醇(COR)、叶酸(FA)、维生素B_(12)(VitB_(1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肌钙蛋白-I(cTnI)15项生化指标的相对扩展标准不确定度,均满足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其中批间不精密度与相对扩展标准不确定度呈中度相关(r=0.685,P<0.001),偏移呈强相关(r=0.827,P<0.001)。批间不精密度分量占比更大,在大部分生化指标中呈主要分量趋势。结论应用自上而下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适用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是一种经济可行的评定方法。不同项目不同分量来源的主要占比不同,为实验室质量管理提供了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上而下法 测量不确定度 控(IQC) (eqa)
下载PDF
ΔSEC=CCV/CV的波动性和存在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史起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2-43,共2页
研究"可波动的误差参照标准"[1,2]的主要目的在于:1为了IQC达到控制物的质控性能特征一体化,采用控制物最小CV(或最小RE)作距总允许误差(TEa)能实际确定可波动误差的参照标准,克服因控制物RE差异所致不同质控方法的偏性影响;
关键词 控制物 控点 变异系数(CV) 随机误差(RE) 控(IQC) (eq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