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1
作者 冯丽 孟晓妹 冯蕊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455-145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评估90例接受VSD修补术治疗的CHD患儿的术后疼痛情况,分析影响疼痛的相关因素并以此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评估90例接受VSD修补术治疗的CHD患儿的术后疼痛情况,分析影响疼痛的相关因素并以此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既往外伤史、手术史、住院史、室缺部位和手术切口部位是影响CHD患儿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过轻或肥胖、室缺部位为漏斗部或膜周部、手术切口部位选择胸骨正中、存在既往手术史或外伤史或住院史是CHD患儿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D患儿VSD修补术后,普遍存在疼痛问题,主要受BMI、室缺部位、手术切口部位和既往手术史、外伤史和住院史的影响,医护人员应根据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轻患儿疼痛程度,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疼痛 儿童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5kg以下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石卓 舒强 +5 位作者 张泽伟 李建华 朱雄凯 俞建根 林茹 谈林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5kg以下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VSD)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5kg以下VSD婴儿134例,年龄(3.9±1.9)月。患儿均于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 目的:探讨5kg以下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VSD)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5kg以下VSD婴儿134例,年龄(3.9±1.9)月。患儿均于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同期合并畸形矫治术。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0.7%,死亡原因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术后并发肺炎14例,肺高压危象6例,肺不张4例,心律失常4例,低心排4例,胸腔积液1例。133例随访6个月~6年,生长发育良好;VSD残余分流2例,1年后超声心动图证实已自动愈合。结论:低体重婴儿VSD的外科治疗效果良好,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时机、正确合理的体外循环和手术方法、加强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低体重婴儿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先天性心脏病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3
作者 黄鹏 刘平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8期1377-1379,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46例VSD婴幼儿,均合并重度PH,合并卵圆孔未闭(PFO)及房间隔缺损(ASD)32例,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主...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46例VSD婴幼儿,均合并重度PH,合并卵圆孔未闭(PFO)及房间隔缺损(ASD)32例,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下VSD 30例,膜周部VSD16例。全部患儿均在中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VSD均采取补片修补,ASD和PDA予以直接缝合。【结果】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例存在3 mm残余漏。所有患儿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生长发育好。【结论】合并重度PH的VSD患儿,尽早行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并发症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高血压 肺性/外科学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监护
4
作者 卜媛媛 《临床护理杂志》 2010年第6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循环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手术后医护
下载PDF
23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彭卫 莫绪明 +5 位作者 顾海涛 张儒舫 孙剑 戚继荣 沈立 丁晋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镶嵌手术(hybrid procedure)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辅助下,采用镶嵌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3例。其中15例经有心室表面穿刺置入封堵器,4例在体外循环(CPB)... 目的探讨镶嵌手术(hybrid procedure)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辅助下,采用镶嵌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3例。其中15例经有心室表面穿刺置入封堵器,4例在体外循环(CPB)下直视置入封堵器,4例在CPB下置入封堵器后同期手术矫治其他畸形。结果23例均获成功,14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直径6~12mm,9例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直径5~10mm。术后恢复顺利,心功能正常,超声随访无残余分流、主动脉瓣返流及周围组织卡压。结论将心脏外科手术与内科介入相结合的镶嵌治疗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新型治疗模式,简化了,手术过程,降低了嗣手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心脏病/先天性 超声检查 介入/方法 心脏科手术/方法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术后心电图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垒 张玉顺 刘建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53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心电图(ECG)改变。方法:对53例室间隔缺损行封堵术患儿,于术前及术后第3、7天用12导联ECG各描记1次。结果:术后即刻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其中1例度房... 目的:探讨53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心电图(ECG)改变。方法:对53例室间隔缺损行封堵术患儿,于术前及术后第3、7天用12导联ECG各描记1次。结果:术后即刻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其中1例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观察15min后ECG无改善而终止手术,其余患者在观察15min后都有好转趋势而释放封堵器;3d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7d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所有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室缺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心脏导管插入术 心电描记术 @封堵术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4例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晓锋 史俊忠 +4 位作者 杜日映 卢敏 吕强 朱伟军 车红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1605-1606,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心脏传导阻滞/病因学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律失常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黎 韩卫星 +6 位作者 徐岩 程自平 许邦龙 朱润硕 陈斌 林先和 史学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经导管室间隔封堵术(TCVSD)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规律。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临床表现诊断为VSD的患者共92例,对其心电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束支传导阻滞占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33.33%,室性及室...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经导管室间隔封堵术(TCVSD)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规律。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临床表现诊断为VSD的患者共92例,对其心电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束支传导阻滞占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33.33%,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占29.17%,左心室高电压占27.08%,房室传导阻滞(AVB)占10.42%。3例术后3~7d发生Ⅰ度AVB,予以地塞米松(DXM)减轻水肿治疗后,其中2例术后11d^3周恢复正常,1例术后1月仍为Ⅰ度AVB。1例术后7d发生Ⅰ度AVB、一过性Ⅱ度AVB伴晕厥,经DXM治疗后,出院前心电图示Ⅰ度AVB,术后1月心电图随访正常。1例术后6d晕厥,心电图及心电监护示:Ⅰ度AVB、一过性Ⅲ度AVB、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立即予以激素和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术后10d恢复。结论TCVSD后1周内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包括束支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左心室高电压。传导阻滞为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中束支传导阻滞多发生于术后3~7d,以RBBB为主;房室传导阻滞多发生于术后5~7d,以Ⅰ度AVB多见。传导阻滞的发生可能与VSD部位、解剖结构、封堵器的张力及大小有关,此类患者术后应及早使用激素治疗,加强跟踪随访。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左心室高电压一般可自行恢复,无须干预。对于那些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标准,但分流量仍较大、存在多处缺损的患者,术后1~3d不宜大量补液,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导管插入术 心律失常/病因学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膜部瘤介入封堵前彩超与左室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标通 周胜华 +1 位作者 龙建平 方臻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3期420-422,共3页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及左室造影反映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膜部瘤情况的准确性,提高VSD介入封堵的成功率。【方法】行VSD介入封堵的38例VSD合并膜部瘤患者术前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左室造影检查,分别观察VSD的位置...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及左室造影反映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膜部瘤情况的准确性,提高VSD介入封堵的成功率。【方法】行VSD介入封堵的38例VSD合并膜部瘤患者术前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左室造影检查,分别观察VSD的位置、大小、膜部瘤形态以及观察VSD与主动脉瓣环、三尖瓣的距离;并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左室造影对室缺合并膜部瘤的检出率为100%,彩超的检出率为94.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彩超对各分型的检出率以及测量左室面缺损大小与左室造影结果无显著差异,但对VSD残端与主动脉瓣距离测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封堵器腰部大小与术前测值相关性良好。【结论】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VSD合并膜部瘤的观察与左室造影相关性良好,可为临床介入封堵治疗提供较准确的依据,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并发症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心脏壁瘤/超声检查 心脏壁瘤/外科学
下载PDF
心理行为干预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明彬 廖斌 +3 位作者 易善永 詹福生 陈圣杰 李向楠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786-1788,共3页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4 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入院时、术晨、术后 1d、4 d、7d抽取外周血测...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4 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入院时、术晨、术后 1d、4 d、7d抽取外周血测定 NK细胞活性、T辅助细胞 (CD4 + )、T抑制细胞 (CD8+ )、CD4 + / CD8+、免疫球蛋白。结果 :本组术后 1dNK细胞活性、CD4 + 、CD4 + / CD8+ 、Ig G、Ig M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 (P<0 .0 5 ) ,其中实验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 (P<0 .0 5 )。实验组术后 NK细胞活性、CD4 +、CD4 + / CD8+、Ig G、Ig M水平术后恢复较对照组快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减轻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性研究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手术期间 T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义初 皮名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92-497,共6页
目的比较改良B-T分流术和右心室-肺动脉重建术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所有接受手术治疗PA/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将 26例患儿分为改良B-T分流手... 目的比较改良B-T分流术和右心室-肺动脉重建术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所有接受手术治疗PA/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将 26例患儿分为改良B-T分流手术组和右心室-肺动脉重建手术组。改良B-T分流手术组9例,其中男童5例、女童4例,年龄为3个月至5岁;右心室-肺动脉重建手术组17例,其中男童11例、女童6例,年龄范围为1个月至6岁。对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根治率、病死率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右心室-肺动脉重建组氧合改善程度高于改良B-T分流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1±6.9)% vs.(25.4±4.6)%, t =-3.357, P =0.008]。改良B-T分流手术组和右心室-肺动脉重建组术后ICU停留时间分别为(3.1±1.5)d、(4.0±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815, P <0.01);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分别为(27.10±18.60)h、(34.30±16.15)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744, P =0.417)。两组患儿术后肺部渗出分别为11.11%(1/9)和 23.53%(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0.584, P =0.445)。术后每6个月行心脏彩超或CT检查,评价心脏功能及肺血管发育情况,随访6个月至5年,右心室-肺动脉重建组Nakata指数改变明显高于B-T分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62±26.74) vs.(56.21±14.37), t =-3.860, P =0.008]。右心室-肺动脉重建组根治手术时间间隔为(15.10±3.22)个月,短于改良B-T分流组的(18.56±5.4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3.100 , P =0.015)。通过随访发现右心室-肺动脉重建组手术根治率为47.06%,改良B-T分流组手术根治率为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454, P =0.500)。改良B-T分流手术组患儿术后早期院内死亡1例,右心室-肺动脉重建组患儿术后早期无死亡病例。结论姑息性右心室-肺动脉重建术相对B-T分流术可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氧合情况改善明显,但术后肺部渗出增加,重建的主肺动脉内径尚需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闭锁/并发症 肺动脉瓣闭锁/外科学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香枝 刘哲 王海彦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915-1915,共1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心律失常/护理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2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丽娟 郭好学 +1 位作者 丰丽英 马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1554-1554,共1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人临床路径变异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丽玲 黄薇 邹卫珍 《临床护理杂志》 2011年第5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变异对临床路径实施的影响。方法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中发生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正性、负性变异,为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提供依据。结果临床路径中正性变异有利于缩短住院天数,控制和改进可避免性负性变异,有利于临床路径的改... 目的探讨变异对临床路径实施的影响。方法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中发生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正性、负性变异,为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提供依据。结果临床路径中正性变异有利于缩短住院天数,控制和改进可避免性负性变异,有利于临床路径的改进。结论及时有效的改进和控制变异,有利于临床路径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临床路径 变异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迟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利娜 王秋红 王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8期3546-3547,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心脏传导阻滞/护理 手术后医护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208例术中所见与超声心动图诊断误差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铭 杨香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5073-5074,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VSD)定位诊断和缺损大小的精确性。方法:208例VSD患者按照解剖学进行超声分型及测值,其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208例VSD按照常用的分型法,进行精确分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3%。其中单纯膜部型...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VSD)定位诊断和缺损大小的精确性。方法:208例VSD患者按照解剖学进行超声分型及测值,其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208例VSD按照常用的分型法,进行精确分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3%。其中单纯膜部型易误诊为嵴下型,隔瓣下型和干下型易诊为膜周型。VSD的超声测值大小也与手术所见有所差异,尤其是膜部VSD。结论:超声对VSD定位诊断较为准确,对VSD大小的测量有部分误差。超声二维图像不能显示心脏三维空间结构的局限性、缺损伴"膜部瘤"形成、缺损边缘与右室面的粘连、缺损处合并瓣膜脱垂、探查的径路以及人为技术因素等,是造成超声与手术所见之间误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间隔缺损/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描记术 观察者偏差
下载PDF
压力测定在右室双腔合并室间隔缺损手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孙利群 谢卫科 +2 位作者 朱晓琳 裴绪斌 孙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7-48,共2页
目的总结67例右室双腔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手术治疗经验,介绍压力测定在右室双腔手术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本院收治的67例右室双腔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均在低温、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术中常规... 目的总结67例右室双腔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手术治疗经验,介绍压力测定在右室双腔手术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本院收治的67例右室双腔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均在低温、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术中常规测定右室、肺动脉压力。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为3%。痊愈患者随访3~12个月。经心脏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室-肺动脉压差均逐步降低,小于20mmHg,存在室间隔残余漏3例,均小于3mm。结论右室双腔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术中进行压力测定,可以指导临床手术,术中评价手术纠治效果,提高该病的近远期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双出口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8例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仝国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4709-4710,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学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中的价值
19
作者 马红 郭好学 +3 位作者 杨丽娟 李维娜 刘书勇 丰丽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717-718,共2页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间隔缺损/超声检查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中断B型合并室间隔缺损手术1例的护理
20
作者 于春梅 袁英丽 汤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3664-3664,共1页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心脏缺损 先天性/护理 主动脉 /外科学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