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室间隔肥厚及二尖瓣射频消融术相关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张华 张宇 +6 位作者 宣学习 王明杰 夏开 尹浡 谭远远 张传西 厉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01-1006,共6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ercutaneous intramyocardial sept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IMSRA)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室间隔肥厚及二尖瓣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ercutaneous intramyocardial sept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IMSRA)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室间隔肥厚及二尖瓣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PIMSRA治疗的HOCM患者38例临床资料,观察PIMSRA消融情况、术前与随访6个月室间隔肥厚及二尖瓣相关指标、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KCCQ)、并发症。结果:①HOCM患者LVEDD、左心室流出道内径(lefc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VOT)大于手术前(P<0.05),前间隔厚度、后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力阶差(LVOT-PG)小于手术前(P<0.05)。②二尖瓣反流长度、反流面积、反流体积低于手术前(P<0.05),二尖瓣环收缩早期峰值速度高于手术前(P<0.05);无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42.1%高于术前10.5%(χ^(2)=9.771,P<0.05)。③HOCM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④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率63.2%高于术前13.2%(P<0.05);胸闷、胸痛、心悸、眩晕发生率低于术前(P<0.05)。⑤术中发生一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结论:超声引导下PIMSRA术能够缓解室间隔肥厚及二尖瓣反流症状,改善HOCM患者心脏功能,且不增加心律失常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经皮心肌内间隔射频消融术 室间隔肥厚 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闫丽荣 段福建 +7 位作者 安硕研 杭霏 王莉 庞会敏 赵世华 张宇辉 樊朝美 张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比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HCM)和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ASHC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方法:1996~2014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检出300例ApHCM(ApHCM组),采用1:1配对原则,又纳入诊断年龄、性... 目的:比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HCM)和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ASHC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方法:1996~2014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检出300例ApHCM(ApHCM组),采用1:1配对原则,又纳入诊断年龄、性别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相匹配的300例ASHCM患者(ASHCM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心原性死亡率、心原性猝死发生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不明原因晕厥、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进展性心力衰竭、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ASHCM组左心室室壁厚度≥30 mm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ApHCM组(14.0%vs 3.7%,P<0.01)。ApHCM组和ASHCM组中分别有156例(52.0%)和168例(56.0%)患者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其中ApHCM组中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显像阳性率显著低于ASHCM组(26.9%vs 76.2%,P<0.01)。ApHCM组和ASHCM组分别平均随访(7.5±4.0)年和(6.6±5.4)年,与ASHCM组相比,ApHCM组心原性死亡率(1.0%vs 5.7%)、心原性猝死发生率(0.33%vs 3.3%)、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8.3%vs 40.3%)显著较低(P均<0.01);不明原因晕厥、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进展性心力衰竭等事件发生率也均显著低于ASHCM组(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磁共振成像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显像阳性(HR=4.62,95%CI:2.28~68.0,P=0.02)和不明原因晕厥(HR=8.56,95%CI:2.1~16.6,P<0.01)为心原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不明原因晕厥是心原性猝死的独立预测因子(HR=4.40,95%CI:1.5~15.2,P=0.02)。结论:排除年龄、性别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等混杂因素后,ApHCM患者预后较ASHCM患者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非对称室间隔肥厚 预后 钆对比剂延迟增强
下载PDF
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被引量:2
3
作者 迟海涛 汤楚中 +3 位作者 解水本 李寒 赵哲 潘绪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578-579,共2页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由于室间隔异常增厚使得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叶前向运动(SAM征)与室间隔的贴靠造成流出道梗阻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射血量减少,产生晕厥、活动时胸闷、胸疼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猝死。2010年10月至2012年4...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由于室间隔异常增厚使得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叶前向运动(SAM征)与室间隔的贴靠造成流出道梗阻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射血量减少,产生晕厥、活动时胸闷、胸疼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猝死。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科共收治HOCM患者10例,均予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 临床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术后残余左心室肥厚对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者换瓣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海涛 袁昕 +4 位作者 孙寒松 武恒朝 宋云虎 许建屏 王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依据时间变化的左心逆重构过程以及术后残余左心室肥厚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阜外医院59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依据时间变化的左心逆重构过程以及术后残余左心室肥厚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阜外医院59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资料,依据术后2年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成左心室重量指数正常组(n=24)和残余左心室肥厚组(n=35)并进行比较,其中30例患者术前、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和术后3年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均可获得,用来分析依据时间变化的左心逆重构过程。结果:30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重量指数逐渐下降,2年时达到最低点,而左心房直径在术后早期就迅速下降,3个月时达到平台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更高的左心室重量指数是术后2年残余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32,95%CI:1.796~8.177,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术前更高的左心室重量指数是远期非致死性心原性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48,95%CI:1.247~4.051,P=0.007)。Kaplan-Meier曲线提示两组患者远期免于心原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但残余左心室肥厚组患者远期免于非致死性心原性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左心室重量指数正常组(P=0.014)。结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房逆重构的最佳时期是术后3个月,而左心室逆重构的最佳时期是术后2年;术前更高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容易导致术后残余左心室肥厚,与远期不良事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左心肥厚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下载PDF
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彭章平 黄元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长期以来,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都将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ASH)视为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重要标准之一。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UCG)在心血管临床的广泛应用,许多学者发现ASH除主要见于HCM患者外,也可见于高血压病、冠心病、某些先天性... 长期以来,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都将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ASH)视为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重要标准之一。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UCG)在心血管临床的广泛应用,许多学者发现ASH除主要见于HCM患者外,也可见于高血压病、冠心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糖尿病、心肌炎和运动员等。 1概念 HCM患者左心室心肌肥厚约95%呈非对称性(AH),其中后者又以ASH为最常见,约占90%。ASH是指室间隔(IVS)与左室后壁(LVPW)厚度比值≥1.3,它是HCM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肥厚 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在换瓣同期行或不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徐海涛 袁昕 +4 位作者 孙寒松 武恒朝 宋云虎 许建屏 王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9-1225,共7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2月阜外医院159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2月阜外医院159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患者列为A组(n=19),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列为B组(n=140),为了调整两组之间基线数据的不同和选择偏倚,按照1:1的比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每组各匹配11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的临床转归。结果:术后30天内,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1)。平均随访(55.3±27.4)个月期间,A组患者较B组患者室间隔厚度下降幅度大,比例高(P均<0.05),而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的幅度和比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二次手术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也相似(P均> 0.05),在匹配的患者中,结果相似。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或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并非影响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4.96,95%CI:0.65~37.81,P=0.12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结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同期,未必需要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主动脉瓣置换 间隔心肌切除术
下载PDF
孤立性室间隔肥厚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
7
作者 于慧俊 黎木兴 叶勇敏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17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孤立性室间隔肥厚 性心律失常 高血压 诊断标准
下载PDF
室间隔肥厚1例家系调查
8
作者 范郑周 余宏伟 +3 位作者 杨平 王巧敏 王改玲 魏彤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家系调查 室间隔肥厚 家族遗传病史 大小便失禁 意识不清 心律不齐 剑突下 心尖部
下载PDF
室间隔肥厚5例
9
作者 朱萍 刘瑛琳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肥厚 舒张功能减退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动过缓 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诊断 异常Q波 心前区疼痛
下载PDF
室间隔肥厚的心电向量图一例
10
作者 寇艳 徐康荣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49-150,152,共3页
室间隔肥厚患者在心电图及心电向量多有异常表现,但缺乏特异性,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冠状T波'、房室传导阻滞、异常Q波等。异常Q波的发生率为30%~50%,大而深的Q波出现在左胸前导联,亦可出现在任何肢体导联。本例患者在心电图上表... 室间隔肥厚患者在心电图及心电向量多有异常表现,但缺乏特异性,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冠状T波'、房室传导阻滞、异常Q波等。异常Q波的发生率为30%~50%,大而深的Q波出现在左胸前导联,亦可出现在任何肢体导联。本例患者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左胸前导联和肢体导联的异常Q波,心电向量图上表现为起始向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正交心电图 心电向量图 心脏超声 室间隔肥厚
下载PDF
室间隔肥厚的心电图诊断
11
作者 何文芳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诊断室间隔肥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心脏病住院病人119例,进行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室间隔测值>12mm的45例为阳性组,<12mm的74例为阴性组。(1)比较两组QRSV3+V4波...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诊断室间隔肥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心脏病住院病人119例,进行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室间隔测值>12mm的45例为阳性组,<12mm的74例为阴性组。(1)比较两组QRSV3+V4波幅绝对值之和;(2)设定QRS波V3、V4中波幅较大者的测值与QRSV3+V4波幅值之和之比分别为2.0/4.0、2.3/4.2和2.5/4.5(mv),作为心电图诊断标准,以2×2四格表分别计算三组设定值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阳性组和阴性组QRSV3+V4波幅绝对值之和分别是5.08±2.19和3.42±1.11,t=5.53,P<0.01。(2)三组设定值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67%和70%、67%和81%、65%和85%。结论:以QRS V3、V4波幅诊断IVSH是可行的;选择>2.3/4.2mm为标准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肥厚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下载PDF
导管治疗室间隔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心理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朝晖 张桂华 赵林阳 《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9年第10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肥厚 梗阻型心肌病 导管治疗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孤立性室间隔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迎根 史咏秋 彭颖秀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孤立性室间隔肥厚(isolated ventricular septal hypertrophy,IVSH)与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的关系,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取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并诊断为高血压合并IVSH的32例患者(...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孤立性室间隔肥厚(isolated ventricular septal hypertrophy,IVSH)与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的关系,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取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并诊断为高血压合并IVSH的32例患者(IVSH组),以及室间隔正常者54例(对照组),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VA的发生率。结果 IVSH组Ⅲ级、D级以上V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密切关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IVSH患者VA的发生率,有助于及早处理VA以及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孤立性室间隔肥厚 心脏彩色超声 动态心电图 性早搏
下载PDF
高血压病对称性左室肥厚与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晓云 李琼素 孙小平 《临床荟萃》 CAS 1998年第7期312-313,共2页
血压升高是引起左心室肥厚(LVH)的最主要因素,在高血压者约1/3有LVH。许多研究曾揭示高血压患者LVH可呈不同类型。但构成这种形态学差异的机制不明。本文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UCG)对不同类型左室肥厚患者的左室结构和心功能参数进行评... 血压升高是引起左心室肥厚(LVH)的最主要因素,在高血压者约1/3有LVH。许多研究曾揭示高血压患者LVH可呈不同类型。但构成这种形态学差异的机制不明。本文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UCG)对不同类型左室肥厚患者的左室结构和心功能参数进行评价,力求为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厚 室间隔肥厚 SLVH AST
下载PDF
法乐氏四联症合并重度右室壁及室间隔肥厚1例
15
作者 向阳红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12-212,共1页
关键词 法乐氏四联症 肥厚 室间隔肥厚 病例报告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Liwen术式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伴左室流出道严重梗阻并随访2年一例
16
作者 李小娟 周梦垚 +7 位作者 左蕾 王静 李静 雷常慧 朱晓丽 刘佳妮 胡芮 刘丽文 《心脏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47-347,F0004,共2页
对优化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采用课题组的创新术式经皮超声引导下室间隔心肌内射频消融术(即Liwen术式),成功地治疗了1例室间隔轻度肥厚但伴有严重左室流出道狭窄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左心室流... 对优化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采用课题组的创新术式经皮超声引导下室间隔心肌内射频消融术(即Liwen术式),成功地治疗了1例室间隔轻度肥厚但伴有严重左室流出道狭窄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或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wen术式 肥厚型心肌病 轻度室间隔肥厚 流出道梗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脏功能与室间隔肥厚的相关性
17
作者 康利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8期276-277,共2页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脏功能与室间隔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在这100何患者中,其中60例患有室间隔肥厚问题,40例无室间隔肥厚症状。另外...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脏功能与室间隔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在这100何患者中,其中60例患有室间隔肥厚问题,40例无室间隔肥厚症状。另外我们还需要选择同期50位产检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并最终分析这三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分析胎儿心脏功能与IVSd相关性。结果:有室间隔肥厚胎儿临床分级A1级为16.7%,无室间隔肥厚的为82.5%,有室间隔肥组胎儿临床分级A2级为83.3%,而无室间隔肥厚组的为17.5%。在糖尿病组患者中,随着胎儿周期的增加,IVSd厚度也随之增加,其中,有室间隔肥厚组胎儿的IVSd厚度明显大于无室间隔肥厚后组胎儿。我们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了LVEF、 VPAO、 LVFS、 PVFS等一系列检测,结果表明有室间隔肥厚组胎儿相关指标都高于对照组中孕妇胎儿,同时也高于无室间隔肥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VSd厚度与LVEF、VPAO、LVFS、PVFS等指标均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室间隔肥后可能会引起心脏病问题发生,会导致心脏功能发生一系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期 胎儿心脏 室间隔肥厚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Hcy、Met、CysC水平与室间隔肥厚的相关性
18
作者 裴双兴 叶盛开 +1 位作者 高新 李雪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硫氨酸(Met)、胱抑素C(CysC)与室间隔肥厚的相关性,为防治T2DM并发心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硫氨酸(Met)、胱抑素C(CysC)与室间隔肥厚的相关性,为防治T2DM并发心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后的室间隔厚度将其分为肥厚组(n=62)和无肥厚组(n=67),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等相关指标与室间隔肥厚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cy、CysC、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T2DM合并室间隔肥厚的预测价值。结果肥厚组患者年龄、Hcy、CysC、PB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高于无肥厚组,Met水平低于无肥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Z=-4.326、-2.557、-3.428、-2.143、-2.068、-2.003、-2.725,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肥厚组患者室间隔厚度与年龄、Hcy、CysC、PBG、HbA1c、HOMA-IR水平成正相关(r=0.358、0.226、0.303、0.189、0.183、0.177,P均<0.05),与Met水平成负相关(r=-0.241,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OMA-IR是T2DM合并室间隔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2,95%CI:1.011~1.136;OR=1.125,95%CI:1.011~1.251,P均<0.05),Met是T2DM合并室间隔肥厚的保护性因素(OR=0.870,95%CI:0.783~0.97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cy、CysC、PBG、HbA1c诊断T2DM合并室间隔肥厚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1、0.675、0.609、0.606,其中CysC诊断价值最高。结论Hcy、Met、CysC等水平与T2DM合并室间隔肥厚的发生密切相关;CysC水平对T2DM合并室间隔肥厚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室间隔肥厚
原文传递
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和室间隔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对比
19
作者 宋邦荣 徐晓宇 +1 位作者 党海明 董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71-76,共6页
目的评估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和室间隔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在外科治疗方面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83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梗阻部位分为室间隔基底... 目的评估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和室间隔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在外科治疗方面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83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梗阻部位分为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组71例和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手术方式、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吸烟率、糖尿病患病率,心力衰竭发生率、NYHA心功能分级构成、二尖瓣反流程度构成、二尖瓣病理类型构成及处理方式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房颤及手术死亡例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组体外循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0.05)。术前,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组左室流出道压差、左室流出道流速、室间隔厚度、二尖瓣反流面积、左室舒末径、射血分数均高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0.05),左室收末径低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0.05)。术后1年,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组射血分数高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0.05),左室收末径低于室间隔中部肥厚型组(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且无再次手术、远期并发症或死亡的情况发生。结论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型和室间隔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在临床表现和外科治疗方面存在差异,应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心肌病 间隔基底部肥厚 间隔中部肥厚 临床特点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肥厚的外科治疗
20
作者 黄功成 舒礼良 +5 位作者 黄辰 朱效华 马国峰 王岳 封帆 徐敬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64-667,共4页
目的总结18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肥厚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42~58岁,平均(50.4±4.2)岁。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确... 目的总结18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肥厚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42~58岁,平均(50.4±4.2)岁。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主动脉瓣口面积(0.57±0.11)cm2,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4例,Ⅲ级9例,Ⅳ级5例。其中合并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者8例,二尖瓣轻到中度关闭不全者4例,中重度关闭不全者2例,升主动脉扩张者3例(升主动脉内径>4.5 cm),房颤1例。室间隔厚度(15.82±2.04)mm,左心室后壁厚度(14.04±1.28)mm,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比值(IVS/LVPW)1.12±0.91,左心室流出道内径(19.01±1.74)mm,跨瓣压差(102±8.40)mmHg(1 mmHg=0.133 kP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9±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3.33±4.00)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27.11±1.99)mm,左心室重量指数(277.1±37.3)g/m2。所有患者均在全麻常规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同期室间隔部分切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2例(置入人工瓣环),升主动脉成形2例,升主动脉包裹1例。术中记录患者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术中除颤次数及置入瓣膜型号,术后并发症,定期随访,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各指标变化。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应用临时起搏器2例,经药物治疗后分别于术后第3、6天恢复窦性心律,去除临时起搏器,余患者恢复良好。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所有患者人工瓣膜功能良好,2例二尖瓣微量反流。跨瓣压差、左心室流出道内径、心功能分级、室间隔厚度、瓣口面积、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LVEF、LVEDD、LVES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LVEF及LVED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肥厚行部分室间隔肌肉切除是AVR过程中一个简单的附加程序,并不增加手术风险且效果显著,利于术后左心室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肥厚 间隔部分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