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二宪法”与中国宪政转型——基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田飞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3-70,共8页
司法宪政主义以美国模式为典型,逐渐扩展为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宪法实施模式。中国"八二宪法"建立了宪法的政治实施模式,但未充分制度化与程序化。中国宪法学界效仿美国宪法学,以"齐玉苓案"为契机,推进"宪法... 司法宪政主义以美国模式为典型,逐渐扩展为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宪法实施模式。中国"八二宪法"建立了宪法的政治实施模式,但未充分制度化与程序化。中国宪法学界效仿美国宪法学,以"齐玉苓案"为契机,推进"宪法司法化",却遭遇根本性失败。通过对中国宪政模仿"司法宪政主义"的这次失败经验进行考察与分析,对相关思路与理论基础进行检讨,可将中国宪政转型的困境归结于中国宪法文本上的"政治宪法结构"。这一结构蕴涵着中国百年宪政进程的丰厚政治遗产,构成型塑中国宪法权力结构并直接决定基本权利之优先顺序与实现程度的"根本法"。中国宪政转型的真实命题可界定为如何促使这一"政治宪法结构"根据人民主权的根本原理获得理性化与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二宪法” 司法宪政主义 中国宪政转型 政治宪法结构 人民主权
下载PDF
宪政转型中的警察权
2
作者 范立波 《财经》 2006年第6期98-98,共1页
3月1日,《治安管理处罚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自提交审议以来,就充满着争议。争论的焦点不外乎这样一些问题:警察权究竟应该缩小还是扩张?警察权的边界在何处?如何限制警察权?在这些争论的背后,或隐或显地表达了权利对权力的某... 3月1日,《治安管理处罚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自提交审议以来,就充满着争议。争论的焦点不外乎这样一些问题:警察权究竟应该缩小还是扩张?警察权的边界在何处?如何限制警察权?在这些争论的背后,或隐或显地表达了权利对权力的某种“敌意”,即权力本身具有扩张性和侵略性,反过来会侵害权利,因此要对权力进行限制,或曰,“控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权 宪政转型 治安管理处罚法 扩张性 侵略性
下载PDF
宪政转型与中国司法审查制度 被引量:21
3
作者 包万超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5-827,共23页
当宪政作为“世界图像”呈现的时刻,中国是一位缺席者。在通往彼岸的路途中,我们沦落为迟到的异乡人。对于宪政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两大进程——亦即宪法成为真正的法律和司法审查成为宪法的看护者——的相互辉映,照亮了后来者初... 当宪政作为“世界图像”呈现的时刻,中国是一位缺席者。在通往彼岸的路途中,我们沦落为迟到的异乡人。对于宪政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两大进程——亦即宪法成为真正的法律和司法审查成为宪法的看护者——的相互辉映,照亮了后来者初看起来近乎迷茫的宪政转型之路。但是,这种逻辑并非总是在普世的客观意义上被理解,地方性经验可能构成了一种合理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审查制度 宪政转型 中国 “世界图像” 异乡人 决定性 地方性 宪法
原文传递
非洲国家宪政转型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程迈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55,共24页
目前非洲国家的宪政转型存在着严重的空洞化,民众似乎也对宪政民主表现出疏离。各国独立宪法在模仿宗主国宪法时没有考虑各国的实际情况,未能成功实施,独立后不久反宪政的宪法工具主义盛行。1990年以后,面对国际压力各国启动新的宪法改... 目前非洲国家的宪政转型存在着严重的空洞化,民众似乎也对宪政民主表现出疏离。各国独立宪法在模仿宗主国宪法时没有考虑各国的实际情况,未能成功实施,独立后不久反宪政的宪法工具主义盛行。1990年以后,面对国际压力各国启动新的宪法改革,但政治精英依然垄断着对国家权力的控制。经典宪政中独立且有能力的公民模式在非洲无法适用。与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相反,非洲国家的宪政转型先有法律制度,后才建立各种经济和社会基础,缺乏文化支撑。各国政治精英从维护既得利益出发又不愿培育宪政文化。目前民主政党制度是推动非洲国家宪政转型成功的关键,各国宪法也普遍确认了民主政党制度的重要性,但是一党主导制的兴起又对非洲国家宪政转型带来了新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转型 非洲国家 精英统治 宪政公民模式 民主政党
原文传递
路径依赖与基因断裂——日本百年宪政转型透视 被引量:2
5
作者 魏晓阳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100,共15页
日本历史上曾面临两次不同宪政制度的抉择,也经历了两次不同宪政制度的转型。从制度与文化的意义来说,现代日本人的法律生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复杂互动过程。在转型过程当中,日本制度与文化的转型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 日本历史上曾面临两次不同宪政制度的抉择,也经历了两次不同宪政制度的转型。从制度与文化的意义来说,现代日本人的法律生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复杂互动过程。在转型过程当中,日本制度与文化的转型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路径依赖"特性,"作为意识形态的宪法"和"作为制度的宪法"之间的偏差使得日本人的法律生活呈现出巨大的断裂与鸿沟。然而,另一方面,新宪法并没有完全被"路径依赖"所决定,日本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也曾出现部分断裂,宪政文化趋于成熟,并最终演化为新宪法实施的生命力。上述两种不同的文化特性为新制度的实施提供了不同方向的力量,并在不同利益集团的作用下构成了新制度的合力,最终共同决定了日本百年宪政转型的样态,同时左右着现代乃至未来日本人宪法生活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依赖 法律文化基因 日本宪政转型
原文传递
谁之“官僚社会”?何种“宪政转型”?——与萧翰先生商榷 被引量:4
6
作者 姚选民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14年第1期139-177,共39页
在《论官僚社会的宪政转型》一文中,萧翰先生基于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审视认为,如果要克服当代中国社会的'官僚社会'症状,那么,人们就须要启动中国社会的宪政转型,迈向一种所谓的公民社会。然而,萧先生论述的问题在于,一方面他... 在《论官僚社会的宪政转型》一文中,萧翰先生基于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审视认为,如果要克服当代中国社会的'官僚社会'症状,那么,人们就须要启动中国社会的宪政转型,迈向一种所谓的公民社会。然而,萧先生论述的问题在于,一方面他未能将他所谓的'官僚社会'具体症状或科层社会具体特征置于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整体性结构中去整体性地加以审视;另一方面他以源自于西方社会政治经验事实的公民社会作为中国社会实施宪政转型的政治理想图景,来评判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政治经验事实,并试图以之范导当代中国社会的宪政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僚社会 公民社会 宪政转型 家国同构的整体性结构
原文传递
民初宪政转型失败与革命党人的失策
7
作者 徐立刚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6-104,共9页
武昌起义后南方革命党人正视自身军事实力、财政实力不足的现实,审时度势,南北议和,以实行民主共和为前提条件,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从而结束满清封建帝制,南北统一于共和制的中华民国。尽管辛亥革命的结局不尽如人意,... 武昌起义后南方革命党人正视自身军事实力、财政实力不足的现实,审时度势,南北议和,以实行民主共和为前提条件,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从而结束满清封建帝制,南北统一于共和制的中华民国。尽管辛亥革命的结局不尽如人意,民国初年的政局还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民主共和新局面——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党派团体纷纷成立,北京临时政府保留着资产阶级民主政府的一般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党人 宪政转型 失败 民初 民主共和 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 军事实力
原文传递
宪政转型不容回避
8
作者 许成钢 《新世纪周刊》 2011年第8期48-49,共2页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中央计划经济国家都经历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这场转型的基本方向是使全体公民享有自由、平等和博爱。持续的经济增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中央计划经济国家都经历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这场转型的基本方向是使全体公民享有自由、平等和博爱。持续的经济增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它从来不是转型的全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转型 20世纪80年代末 回避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国家 人类历史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 被引量:30
9
作者 杰夫雷.萨克斯 胡永泰 +3 位作者 杨小凯 李期铿 朱磊 于洪波 《开放时代》 2000年第7期5-25,共21页
本文讨论了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之间的关系。作者用劳动分工网络的超边际分析来研究经济转轨,并把这种超边际与宪政经济学、新经济史学派以及国家经济学派的观点结合,来研究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问题。
关键词 经济改革 宪政转型 推动机制 市场导向型改革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模式下经济法的宪政转型--以市场经济主体的权利保障为核心
10
作者 张琴 代温世 《检察风云(社会治理理论专刊)》 2015年第6期50-54,共5页
作为一门诞生于近现代、肇始于偶然历史事件的新兴学科,经济法可谓一直在学科的夹缝与碰撞之中逐渐长成。然而,若经济法学的研究一直停留于经济法存在的独立性或正当性的层面,而不能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背景之下,则其很可能会成为水... 作为一门诞生于近现代、肇始于偶然历史事件的新兴学科,经济法可谓一直在学科的夹缝与碰撞之中逐渐长成。然而,若经济法学的研究一直停留于经济法存在的独立性或正当性的层面,而不能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背景之下,则其很可能会成为水上浮萍。令人遗憾的是,当代中国经济法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基础仍然局限于“市场失灵”和凯恩斯主义式的国家干预命题(吴越.经济宪法学导论:转型中国经济权利与权力之博弈.法律出版社,2007),而忽视了宪政制度构架之下个体的经济权利以及经济法学所应担当的宪政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主体 经济法学 宪政转型 国家治理模式 权利保障 “市场失灵” 新兴学科 经济权利
原文传递
关于“转型宪政”的思考
11
作者 唐思思 钱子强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6期302-302,共1页
近年来,一些新兴民主国家经历了深刺的宪政转型。在民主转型时期,转型宪政是政治民主化的基础,不仅能带来制度创新的可能性,也为下一步更深化的变革开辟道路。本文分析了转型宪政的内涵,以东中欧、南非和亚洲的新兴民主国家的特点... 近年来,一些新兴民主国家经历了深刺的宪政转型。在民主转型时期,转型宪政是政治民主化的基础,不仅能带来制度创新的可能性,也为下一步更深化的变革开辟道路。本文分析了转型宪政的内涵,以东中欧、南非和亚洲的新兴民主国家的特点为落脚点阐明转型宪政的三大特征,并提出了对制宪悖论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宪政 新兴民主国家 过渡宪法
下载PDF
转型社会刑事侦查权的限度——以民国政府时期贩毒案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志如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3-166,共4页
通过对1928年一件鸦片毒品案件的分析,可以发现民国政府时期刑事侦查权的有限性特点。这里的有限性不同于权力本身的有限性,而是不同宪政体制下的有限性。
关键词 刑事侦查权 有限性 转型宪政
下载PDF
政府治理能力与转轨绩效:中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端明 蔡敏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56,共4页
中国经济转轨的成功源于我们在转轨过程中始终保持了一个治理能力强大的政府。正是中央政府不断从边际上调整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长期、快速与持续的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转轨的成功源于我们在转轨过程中始终保持了一个治理能力强大的政府。正是中央政府不断从边际上调整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长期、快速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反观其转轨,正是缺乏一个拥有强大治理能力的政府,致使其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垄断,渡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寡头垄断,导致长达十几年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轨绩效 宪政转型 治理能力 秩序
下载PDF
政治宪法学的兴起与嬗变 被引量:29
14
作者 高全喜 《交大法学》 2012年第1期22-43,共22页
目次一、政治宪法学的出场二、政治宪法学的问题意识三、政治宪法学:政治学抑或宪法学四、规范主义的政治宪法学五、政治宪法学与历史主义关于中国大陆近几年兴起的政治宪法学,由于其熔铸古今的思想性及其强烈的现实感,已经引起了国内... 目次一、政治宪法学的出场二、政治宪法学的问题意识三、政治宪法学:政治学抑或宪法学四、规范主义的政治宪法学五、政治宪法学与历史主义关于中国大陆近几年兴起的政治宪法学,由于其熔铸古今的思想性及其强烈的现实感,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倡导者之一,在当今中国社会面临政制大变革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宪法学 政治规范性 宪政转型
下载PDF
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三大基础问题
15
作者 殷勤 林志鹏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5,共3页
当前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创新,如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然而,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宏观的视角和战略的眼光看待和审视政府管理创新问题。推进我国政府管理创新必须首先解决好政府管理... 当前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创新,如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然而,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宏观的视角和战略的眼光看待和审视政府管理创新问题。推进我国政府管理创新必须首先解决好政府管理创新的前提和保障问题、政府管理创新的模式选择问题以及政府管理创新的职能选择问题三个基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管理创新 宪政转型 强政府与强社会 制度政府
下载PDF
从显性道德到隐性道德——“朱学勤困境”的法哲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阳 《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第11期12-27,共16页
人们常说,保障人权的宪政制度是道德的,侵犯人权的专制制度是不道德的;人们又说,现代政治是宪政政治,而不是道德政治。宪政政治与道德实现的具体关系密不可分,并非宣布"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即可完全言尽。通过对政治价值与政治... 人们常说,保障人权的宪政制度是道德的,侵犯人权的专制制度是不道德的;人们又说,现代政治是宪政政治,而不是道德政治。宪政政治与道德实现的具体关系密不可分,并非宣布"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即可完全言尽。通过对政治价值与政治道德的细化清理,尤其是"隐性道德"与"显性道德"一组政治价值的提出,本文分析了"朱学勤困境"这一道德决断困境①:为了防止道德专制主义,政治道德必须实现从显性道德到隐性道德的技术性转变,实现自由民主的政治成熟。这一宪政道德观,为缺乏中世纪法治保守主义传统的华人社区长期忽视,进而导致汉语世界长期误会有关宪政主义的政治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道德 隐性道德 朱学勤困境 宪政转型
下载PDF
朱海就:《预算法》或为个体的权利伸张开辟通道
17
《中国储运》 2012年第9期98-98,共1页
《预算法》被认为是第二宪法,它的修订被认为是推动宪政民主的一个契机,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几年甚至是可以说是唯一的机会,因此,这次的修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公众应该积极参与,使这部法律成为开启中国宪政转型的里程碑。通过预算... 《预算法》被认为是第二宪法,它的修订被认为是推动宪政民主的一个契机,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几年甚至是可以说是唯一的机会,因此,这次的修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公众应该积极参与,使这部法律成为开启中国宪政转型的里程碑。通过预算法的实施,在地方层面改变拿政府没辙的状况还是有可能的。其原因,除了人大在地方层面可以发挥作用以外,还有就是媒体在地方层面更容易发挥监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法》 通道 伸张 权利 个体 宪政民主 宪政转型 法的实施
下载PDF
宪法发展与公民权利保护互动关系比较研究——以德国和中东欧国家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原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基本权利保护是宪法运行的实质内核。对德国和中东欧国家宪政发展与公民权利保护的互动关系考察后可以得出启示:公民对于国家的制度性需求会推动国家宪法的发展,国家权力的可制约性及国家权力运行的有效性都是围绕公民权利保护这一目标... 基本权利保护是宪法运行的实质内核。对德国和中东欧国家宪政发展与公民权利保护的互动关系考察后可以得出启示:公民对于国家的制度性需求会推动国家宪法的发展,国家权力的可制约性及国家权力运行的有效性都是围绕公民权利保护这一目标,公民权利的保障程度和宪法发达程度呈正向促进关系。从十八大的法治思维到十九大的违宪审查,以宪法理念统领宪法实践以保护公民权利,是借鉴他国宪政经验,根植于本土实际,推进依宪治国战略的伟大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宪法发展 公民权利保护 德国宪政 中东欧转型宪政
下载PDF
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回应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杨小凯 《经济学(季刊)》 2003年第4期1005-1008,共4页
关键词 经济改革 宪政改革 社会主义 宪政转型 宪政制度 劳动分工
原文传递
政治与经济:中国改革的可能走向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磊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9,共8页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为何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学术界的主流形成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框架:"宪政转型"、"体制落后"和"分配不公"。这三类框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中...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为何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学术界的主流形成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框架:"宪政转型"、"体制落后"和"分配不公"。这三类框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中,关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刻的相关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这与主流观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中国当下的现实,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有着极为深刻的解释力。这种解释的要义在于:(1)经济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变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内在张力必然催生相应的政治诉求;(4)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负相关",正是这种"政治诉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的表现。因此,在经济基础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既要强化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又要确保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个难题如何解决,不仅对中国未来的改革构成了巨大挑战,也将决定中国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前途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 宪政转型 体制落后 分配不公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