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型流感病毒宿主适应的分子基础及其相关宿主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婷婷 岑山 王静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6-985,共10页
甲型流感病毒宿主广泛,传染性强,可引起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甲型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配等机制不断变异,如果新毒株打破宿主限制获得在人类传播的能力,有可能造成流感大流行。理解流感病毒突破种... 甲型流感病毒宿主广泛,传染性强,可引起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甲型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配等机制不断变异,如果新毒株打破宿主限制获得在人类传播的能力,有可能造成流感大流行。理解流感病毒突破种间屏障的遗传学基础和分子机制,是科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有效监控和预防潜在流感大爆发的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本文对目前研究流感病毒宿主适应的分子决定因素展开了综述,着重介绍了病毒本身的遗传变异以及和病毒相互作用的宿主因子的作用,以便为应对下次流感大流行做好理论储备,为抵抗流感寻找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跨种传播 宿主适应 分子基础 宿主因子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株P1和3A基因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姚怀兵 赵毅 +4 位作者 王金泉 刘梦丽 刘宏 任方 黄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1-888,共8页
为了明确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株P1和3A基因位点的差异性,研究其遗传变异趋势,找出不同宿主适应毒株在P1和3A基因水平上位点的变异情况,将O型口蹄疫病毒O/XJ/10-11株分别接种于牛、乳鼠、猪及BHK-21细胞,获得相应的宿主适应毒株... 为了明确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株P1和3A基因位点的差异性,研究其遗传变异趋势,找出不同宿主适应毒株在P1和3A基因水平上位点的变异情况,将O型口蹄疫病毒O/XJ/10-11株分别接种于牛、乳鼠、猪及BHK-21细胞,获得相应的宿主适应毒株,提取RNA,反转录并扩增P1和3A基因,目的片段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筛选阳性菌落,测序并分析其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牛、乳鼠、猪、BHK-21细胞四种宿主适应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均未发生缺失,主要抗原位点稳定;P1基因发生了部分变异,变异程度依次为VP1、VP2>VP3>VP4,VP4基因最为保守;3A基因较稳定,变异较少;不同宿主适应毒株的变异程度依次如下:猪适应毒株>BHK-21细胞适应毒株>牛适应毒株>鼠适应毒株。O型口蹄疫病毒在不同宿主传代过程中造成VP1基因的变异,但主要抗原位点稳定;VP2基因的变异均位于抗原表位上;鼠适应毒株作为口蹄疫原始毒种的保存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不同宿主适应毒株 基因位点 差异性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P1基因分析
3
作者 姚怀兵 赵毅 +4 位作者 朱妍 刘梦丽 刘宏 任方 黄炯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6,共6页
为了明确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P1基因变异趋势,将口蹄疫病毒分别接种于牛、乳鼠、猪及BHK-21细胞,获得相应宿主的适应毒,以各宿主适应毒RNA为模板,扩增出P1(1A、1B、1C、1D)基因,将各适应毒株扩增的P1基因序列相互比对。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P1基因变异趋势,将口蹄疫病毒分别接种于牛、乳鼠、猪及BHK-21细胞,获得相应宿主的适应毒,以各宿主适应毒RNA为模板,扩增出P1(1A、1B、1C、1D)基因,将各适应毒株扩增的P1基因序列相互比对。结果表明,牛、乳鼠、猪、BHK-21细胞宿主适应毒株P1基因的核苷酸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未发生缺失;部分关键性氨基酸发生了变异,变异发生在VP1主要抗原区域的141-160位和200-213位、VP2抗原表位的156-166位和217-220位;VP3抗原蛋白发生较少氨基酸变异;VP4均未发生变异。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分析不同宿主适应毒基因组的变异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不同宿主适应 P1基因
下载PDF
流感病毒聚合酶2蛋白介导的病毒毒力及宿主适应性选择
4
作者 沃恩康 王怡婷 郭潮潭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流感病毒的毒力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其中聚合酶PB2能与宿主前体mRNA的5’端帽子结构结合,利用其核酸内切酶活性切割下5’端的核苷酸短链,进而介导病毒自身mRNA的转录合成。目前已经鉴定出PB2中多个位点的突变与病毒毒力和宿主适应性... 流感病毒的毒力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其中聚合酶PB2能与宿主前体mRNA的5’端帽子结构结合,利用其核酸内切酶活性切割下5’端的核苷酸短链,进而介导病毒自身mRNA的转录合成。目前已经鉴定出PB2中多个位点的突变与病毒毒力和宿主适应性密切相关,是一个主要的毒力决定因子。因此,此文主要就流感病毒PB2蛋白在病毒毒力,宿主适应性选择,以及与宿主因子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聚合酶2 毒力 宿主适应
原文传递
犬流感病毒起源进化和宿主适应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雪云 陈永坤 +2 位作者 范颖 朱闻斐 舒跃龙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6-233,共8页
甲型流感病毒的跨宿主传播一直是流感病毒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犬作为人类主要的伴侣动物,其呼吸道组织也同时具有α-2,3禽流感病毒受体和α-2,6人流感病毒受体,是潜在的产生新型重配流感病毒的"基因混合器",在流感病毒的流... 甲型流感病毒的跨宿主传播一直是流感病毒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犬作为人类主要的伴侣动物,其呼吸道组织也同时具有α-2,3禽流感病毒受体和α-2,6人流感病毒受体,是潜在的产生新型重配流感病毒的"基因混合器",在流感病毒的流行和跨宿主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犬流感病毒已经在东南亚和美国等国家地区呈地区性流行,而且从犬中分离到了犬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的重配株,因此犬流感病毒对公共卫生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本文将对犬流感病毒的流行、起源进化以及宿主适应性和致病性相关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犬流感的防控和甲型流感病毒跨宿主传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起源进化 宿主适应
原文传递
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3A基因序列分析
6
作者 姚怀兵 赵毅 +4 位作者 朱妍 张毅 刘宏 任方 黄炯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80,共5页
为了对缅甸98谱系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的3A编码基因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从而研究O型口蹄疫病毒的演化、变异情况,将O型口蹄疫病毒株O/XJ/10-11接种于牛、乳鼠、猪及BHK-21细胞,获得相应的适应毒,以各组织液中的口蹄疫病... 为了对缅甸98谱系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的3A编码基因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从而研究O型口蹄疫病毒的演化、变异情况,将O型口蹄疫病毒株O/XJ/10-11接种于牛、乳鼠、猪及BHK-21细胞,获得相应的适应毒,以各组织液中的口蹄疫病毒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3A基因,采用Vector NTI 11.5和DNA Star生物学软件对3A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牛、乳鼠、猪、BHK-21细胞4种宿主适应毒,3A基因较稳定,变异较少;变异均发生在3A的第99、114位氨基酸上,说明FMDV 3A基因的第99、114位氨基酸在一定程度上与宿主嗜性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分析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基因组的变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O型 宿主适应 3A基因
原文传递
浙南猪肾虫病的疫情及人患幼虫移行症的发现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文德 余大文 +3 位作者 汤子慧 张峰山 陈庆镐 陈志棠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肾虫病 有齿冠尾线虫 疫情 感染途径 宿主适应 人患幼虫移行症
下载PDF
Complement and its role in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被引量:62
8
作者 Jason R Dunkelberger Wen-Chao Song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4-50,共17页
The complement syste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innate defense against common pathogens. Activation of complement leads to robust and efficient proteolytic cascades, which terminate in opsonization and lysis of the ... The complement syste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innate defense against common pathogens. Activation of complement leads to robust and efficient proteolytic cascades, which terminate in opsonization and lysis of the pathogen as well as in the generation of the classic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potent proinflammatory molecules. More recently, however, the role of complement in the immune response has been expanded due to observations that link complement activation to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It is now appreciated that complement is a functional bridge between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that allows an integrated host defense to pathogenic challenges. As such, a study of its functions allows insight into the molecular underpinnings of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s as well as the organization and orchestration of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This review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roles that complement plays in both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se interactions on host defe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MENT innate immunity adaptive immunity INFLAMMATION host defense
下载PDF
过表达iNOS基因小鼠模型对日本血吸虫寄生适应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思雨 胡云逸 +4 位作者 张丽超 徐美依宁 江可风 吴忠道 沈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611-1615,1620,1757,共7页
目的构建细胞、组织特异性过表达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小鼠模型,观察其基本生理特征,检测该小鼠模型对日本血吸虫寄生适应性的影响,包括虫体的生存发育、产卵及对肝脏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及其相关蛋白9(CRIS... 目的构建细胞、组织特异性过表达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小鼠模型,观察其基本生理特征,检测该小鼠模型对日本血吸虫寄生适应性的影响,包括虫体的生存发育、产卵及对肝脏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及其相关蛋白9(CRISPR/Cas9)技术将大鼠的iNOS基因片段定点插入到C57小鼠的Rosa26位点,获得F0代Rosa26^(CAG-LSL-Rat iNOS)杂合子小鼠,再分别与LysM^(Cre)、Alb^(Cre)、Tek^(Cre)工具小鼠繁配,构建髓系细胞/内皮细胞/肝脏特异性过表达iNOS基因的基因工程小鼠,即Rosa26^(CAG-LSL-Rat iNOS)LysM/Alb/Tek^(Cre)基因工程小鼠,观察其基本生理特征。随后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模型。感染6周后,灌注法收集虫体并计数,采用碱消化法计数沉积在肝脏组织中的虫卵数量,利用苏木精-伊红(HE)、马松(Masson)及天狼星红染色法观察肝脏虫卵肉芽肿及肝纤维化的情况。结果与C57^(WT)小鼠比较,过表达iNOS基因小鼠的体重、毛色、精神状态及情绪等基本行为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NOS基因过表达后会使阳性小鼠的出生率明显减少及引起死亡。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6周,与C57^(WT)小鼠比较,C57^(LysM-iNOS)小鼠体内的虫体数量[(28.1±2.2)条/只vs.8条/只]、肝脏沉积的虫卵数量[(84754±44232)个/克肝脏vs.13825个/克肝脏)]、肝脏虫卵肉芽肿炎症反应[小鼠单个视野肉芽肿数量:(7.2±2.7)个vs.(1.3±0.8)个,P<0.001;小鼠单个肉芽肿面积:(4865.2±3661.0)mm^(2)vs.(1630.2±984.0)mm^(2),P=0.012)]及肝纤维化明显较少;C57^(Alb-iNOS)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炎症反应[小鼠单个视野肉芽肿数量:(7.2±2.7)个vs.(3.6±1.8)个,P<0.001;小鼠单个肉芽肿面积:(4865.2±3661.0)mm^(2)vs.(1436.4±1182.4)mm^(2),P<0.001]及肝纤维化明显减轻;而C57^(Tek-iNOS)小鼠体内的虫体数量、肝脏虫卵沉积数量及肝脏病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达iNOS的髓系细胞是影响日本血吸虫寄生适应性的重要效应细胞,内皮细胞中iNOS的过表达对日本血吸虫寄生适应性的影响较小,而肝脏中特异性高表达iNOS基因可显著减少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肝脏虫卵肉芽肿炎症反应和肝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S过表达 日本血吸虫 宿主适应 CRISPR/Cas9 细胞特异性
原文传递
A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a pandemic 被引量:5
10
作者 Yongsen Ruan Haijun Wen +1 位作者 Xionglei He Chung-I W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0期1022-1029,M0004,共9页
A virus that can cause a global pandemic must be highly adaptive to human conditions.Such adaptation is not likely to have emerged suddenly but,instead,may have evolved step by step with each step favored by natural s... A virus that can cause a global pandemic must be highly adaptive to human conditions.Such adaptation is not likely to have emerged suddenly but,instead,may have evolved step by step with each step favored by natural selection.It is thu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theory about the origin in order to guide the search.Here,we propose such a model whereby evolution occurs in both the virus and the hosts(where the evolution is somatic;i.e.,in the immune system).The hosts comprise three groups–the wild animal hosts,the nearby human population,and farther-away human populations.The theory suggests that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pandemic has initially evolved are:(i)an abundance of wild animals in the place of origin(PL_(0));(ii)a nearby human population of low density;(iii)frequent and long-term animal-human contacts to permit step-by-step evolution;and(iv)a level of herd immunity in the animal and human hosts.In this model,the evolving virus may have regularly spread out of PL_(0) although such invasions often fail,leaving sporadic cases of early infections.The place of the first epidemic(PL_(1)),where humans are immunologically naïve to the virus,is likely a distance away from PL_(0).Finally,this current model is only a first attempt and more theoretical models can be expected to guide the search for the origin of SARS-Co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COVID-19 ORIGIN EPIDEMICS Viral invasion Herd immun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