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Ce_(3)Se_(n)^(+/0/-)(n=1~12)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及电子性质
1
作者 郝晨亮 董雪艳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34-37,共4页
通过ABCluster全局搜索技术结合TPSSh密度泛函的方法研究了Ce_(3)Se_(n)^(+/0/-)(n=1~12)团簇的基态构型及结构演化模式。该团簇的结构演化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节点,即n≤3时,以Ce_(3)组成的三角形作为结构骨架,Se原子逐一吸附其上... 通过ABCluster全局搜索技术结合TPSSh密度泛函的方法研究了Ce_(3)Se_(n)^(+/0/-)(n=1~12)团簇的基态构型及结构演化模式。该团簇的结构演化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节点,即n≤3时,以Ce_(3)组成的三角形作为结构骨架,Se原子逐一吸附其上;当n=4时,Ce_(3)Se_(4)^(+/0/-)形成了稳定的不完整立方烷结构;n>4时,以Ce_(3)Se_(4)不完整立方烷结构成为新的结构骨架,Se原子逐个吸附其上。同时模拟了阴离子团簇的光电子能谱(PES),计算了团簇平均键能(ABE)、HOMO-LUMO能隙(E_(gap))和二阶能量差分(Δ^(2)E)。结果表明,Ce_(3)Se_(4)^(+)团簇表现出卓越的化学稳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在半导体纳米构筑模块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方法 Ce_(3)Se_(n)^(+/0/-)团簇 结构演化 光电子能谱
下载PDF
密度泛函方法研究甲烷与碳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文晶 江成发 薛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85-1989,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甲烷在两种碳材料模型(Armchair和Tip)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解离过程。物理吸附过程考察了甲烷在两种模型上7种活性位的吸附能与结构参数,结果表明,甲烷在碳材料表面倾向于吸附在具有苯环结构的碳原子顶位;化学... 基于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甲烷在两种碳材料模型(Armchair和Tip)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解离过程。物理吸附过程考察了甲烷在两种模型上7种活性位的吸附能与结构参数,结果表明,甲烷在碳材料表面倾向于吸附在具有苯环结构的碳原子顶位;化学解离过程考察了甲烷在两种构型的活性位上的化学解离过程,结果表明,甲烷C—H键在Tip模型上比在Armchair模型更容易解离,解离路径倾向于沿着T2—T6—T5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方法 甲烷 碳材料 吸附 解离 分子模拟
下载PDF
密度泛函方法研究Os_3(CO)_(12)的电子结构 被引量:3
3
作者 曾荣英 邝代治 +2 位作者 侯若冰 义祥辉 陈志达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5-48,共4页
用密度泛函方法的NL/LDA优化分子片的几何结构,讨论此簇合物的原子电荷布局规律,为催化活性研究提供理论的依据。
关键词 十二羰基舍三锇 密度泛函方法
下载PDF
密度泛函方法在物理化学二元相图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蒋银花 张福梅 +3 位作者 吕红艳 高拚 侯祥祥 倪良 《化工时刊》 CAS 2012年第5期22-24,共3页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两个完全互溶的二元体系水-乙醇和三氯甲烷-丙酮中同种和异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应用计算所得的结合能数据判断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度,揭示了这两个体系对理想液态混和物产生偏差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两个完全互溶的二元体系水-乙醇和三氯甲烷-丙酮中同种和异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应用计算所得的结合能数据判断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度,揭示了这两个体系对理想液态混和物产生偏差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水-乙醇体系中,异种分子之间的结合能小于同种分子之间的结合能,说明当乙醇和水混和时,体系总的作用力降低,挥发性增强,导致该溶液蒸气压对理想液态混合物产生正偏差。在三氯甲烷-丙酮二元体系中,相互作用的情况正好与水-乙醇体系相反,致使该溶液蒸气压对理想液态混合物产生负偏差,这些结果均与实验事实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乙醇 三氯甲烷-丙酮 密度泛函方法 结合能 偏差
下载PDF
密度泛函方法探究羧基化碳纳米管的结构
5
作者 孙文晶 冉茂飞 《广州化学》 CAS 2015年第2期46-50,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构建了物理及化学吸附的羧基化碳纳米管,并优化一系列可能的构型,最终得到两种处理方式下的最稳定构型,对比及分析了构型的结构参数和电子分布。结果表明,羧基在碳纳米管表明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将导致不同的杂化...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构建了物理及化学吸附的羧基化碳纳米管,并优化一系列可能的构型,最终得到两种处理方式下的最稳定构型,对比及分析了构型的结构参数和电子分布。结果表明,羧基在碳纳米管表明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将导致不同的杂化方式;当羧基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吸附在碳纳米管上时,其负电荷主要云集于羧基和吸附碳表面;当其以化学吸附的形式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时,其负电荷则分散于碳纳米管表面以及吸附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方法 羧基化碳纳米管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下载PDF
密度泛函方法探究羧基化碳纳米管在溶液中的结构特性
6
作者 孙文晶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8期80-81,共2页
由于碳纳米管特殊的电子结构及具有高热稳定性,是作为纳米载体的优秀材料。对其表面氧化改性,可以有效提高碳纳米管在溶液中的分散性和水溶性。然而,由于羧基化碳纳米管通常应用于溶液介质中,很难预测在液相中的结构。本研究使用密度泛... 由于碳纳米管特殊的电子结构及具有高热稳定性,是作为纳米载体的优秀材料。对其表面氧化改性,可以有效提高碳纳米管在溶液中的分散性和水溶性。然而,由于羧基化碳纳米管通常应用于溶液介质中,很难预测在液相中的结构。本研究使用密度泛函方法,Conductor-like Screening Modal(COSMO)模型,探讨了羧基化碳纳米管在一系列溶剂中的结构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方法 羧基化碳纳米管 COSMO 介电系数
下载PDF
基于高阶密度泛函方法研究联吡啶类有机金属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及非共价相互作用
7
作者 王辉 《学术动态(成都)》 2014年第4期6-9,共4页
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是指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范德华力、氢键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的配合物。分子间或分子内的多种非共价相互作用(兀1堆积、阳离子一兀、氢键等)是构成稳定的配合物以及从配合物到超分子过渡的桥梁。... 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是指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范德华力、氢键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的配合物。分子间或分子内的多种非共价相互作用(兀1堆积、阳离子一兀、氢键等)是构成稳定的配合物以及从配合物到超分子过渡的桥梁。近年来,基于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单分子磁体、“单分子手术”、超分子自组装等的重大研究进展,使得有机金属配合物成为分子电子学、超分子化学等实验和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前沿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金属配合物 非共价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方法 电子结构 吡啶类 超分子自组装 金属配位化合物 单分子磁体
下载PDF
密度泛函方法研究噻唑橙类菁染料的光谱性质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建芳 樊江莉 +1 位作者 郭宇 吴红梅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74-1480,共7页
4-(二乙基氨基)丁基取代的三甲川噻唑橙(DEAB-TO3)具有极低的本底荧光可用于核酸检测。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4-(二乙基氨基)丁基取代的一甲川噻唑橙(DEAB-TO1)和DEAB-TO3光谱性质。基态和激发态几何优化显示激发态构型高度扭曲;... 4-(二乙基氨基)丁基取代的三甲川噻唑橙(DEAB-TO3)具有极低的本底荧光可用于核酸检测。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4-(二乙基氨基)丁基取代的一甲川噻唑橙(DEAB-TO1)和DEAB-TO3光谱性质。基态和激发态几何优化显示激发态构型高度扭曲;光谱计算和轨道分析得出第一激发态是暗态,出现了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势能曲线计算可知,DEAB-TO1和DEAB-TO3有着极低的能隙和旋转能垒。以上结果解释了本底荧光极弱的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方法 噻唑橙类染料 几何优化 光谱计算 势能曲线
下载PDF
密度泛函方法在描述色散相互作用中的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彩华 陈鲁生 《山东化工》 CAS 2013年第5期34-35,共2页
近年来,研究者们投入对物理与化学重要性的伦敦色散相互作用密度发函理论方法的发展热潮中。这里,我们对主要的一些包含色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了讨论。与基于波函数的电子结构方法的比较表明,针对大分子体系,色散校正密度泛函可以... 近年来,研究者们投入对物理与化学重要性的伦敦色散相互作用密度发函理论方法的发展热潮中。这里,我们对主要的一些包含色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了讨论。与基于波函数的电子结构方法的比较表明,针对大分子体系,色散校正密度泛函可以达到预期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散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方法 电子结构方法
下载PDF
密度泛函方法研究卤族原子(F,Br,I)与银原子簇的相互作用
10
作者 赵爽 李振华 +2 位作者 刘智攀 王文宁 范康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294-1298,共5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气相中的单个的F,Br,I原子吸附在中性和带正、负电荷的银原子团簇上的平衡几何构型AgnX0,±1(X=F,Br,I)、吸附能、电荷转移量以及碎片化模式,并与先前研究过的氯原子在银原子簇上的吸附做了对比.结...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气相中的单个的F,Br,I原子吸附在中性和带正、负电荷的银原子团簇上的平衡几何构型AgnX0,±1(X=F,Br,I)、吸附能、电荷转移量以及碎片化模式,并与先前研究过的氯原子在银原子簇上的吸附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卤族原子在银原子簇上的吸附得到的相似的最稳定几何构型,具有相似的吸附性质.吸附能和电子转移量的大小顺序为F>Cl>Br>I,与电负性顺序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方法 银原子簇 卤族原子
下载PDF
密度泛函方法与Hartree—Fock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宏凯 《许昌师专学报》 1996年第2期13-18,共6页
本文讨论了Kohn-Sham方程与Hartree-Fock方程的异同点,指出了尽管密度泛函方法与HF方法的立足点不同,但两者还是通过电子密度与波函数之间的紧密关系联结在一起,从希尔伯特空间到三维实空间的变换在分子体系... 本文讨论了Kohn-Sham方程与Hartree-Fock方程的异同点,指出了尽管密度泛函方法与HF方法的立足点不同,但两者还是通过电子密度与波函数之间的紧密关系联结在一起,从希尔伯特空间到三维实空间的变换在分子体系中没有舍弃掉重要信息,只是简化了问题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方法 Hartree-Fock法 量子化学计算
下载PDF
密度泛函方法预测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的色谱保留值
12
作者 金俏 金飙 +3 位作者 程琳 张志红 何晓囡 高岩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12,共7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PCDDs)系列物的分子结构。基于得到的量子化学参数,分别建立了PCDDs在不同极性色谱柱上的色谱保留指数或相对保留时间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QSRR)模型...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PCDDs)系列物的分子结构。基于得到的量子化学参数,分别建立了PCDDs在不同极性色谱柱上的色谱保留指数或相对保留时间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QSRR)模型,其中最低未占据轨道能(ELUMO)对PCDDs的色谱保留行为影响最大。检验结果表明方程相关性显著(R2>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DS 色谱保留行为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 定量结构保留关系(QSRR)
下载PDF
基于紧束缚密度泛函方法水模型的优化
13
作者 王钦 孙延波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65-1568,共4页
利用Boltzmann反演迭代方法,对电荷自洽的紧束缚密度泛函(SCC-DFTB)方法中水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Boltzmann反演迭代方法修正后的水模型可更好地吻合实验结果;水分子的扩散系数更接近实验值.
关键词 紧束缚密度泛函方法 水模型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体系分子-离子结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邢丽丹 杨茹 +4 位作者 唐贤文 黄文娜 刘其峰 余启鹏 李伟善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7-552,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锂离子电池碳酸丙烯酯(PC)基电解液体系中锂盐离子与溶剂分子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可能结构.计算结果表明,电解液中溶剂分子-离子的结构取决于体系的溶剂分子数.在PC基电解液,Li+最多只能与4个PC溶剂分子相结合...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锂离子电池碳酸丙烯酯(PC)基电解液体系中锂盐离子与溶剂分子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可能结构.计算结果表明,电解液中溶剂分子-离子的结构取决于体系的溶剂分子数.在PC基电解液,Li+最多只能与4个PC溶剂分子相结合,锂盐阴离子与带正电的PC分子烷基基团相结合,而不以自由离子形式存在.本文的计算结果能很好地解释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溶剂分子-离子结构 密度泛函方法
下载PDF
密度泛函方法研究HS_2X的稳定构型
15
作者 陈文凯 杨迎春 +2 位作者 丁开宁 章永凡 李俊篯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5-469,共5页
采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 (DFT) ,在 B3LYP/ 6 - 311+G(3df,2 p)水平上全优化得到了单卤代二硫烷 HSSX(X=H,F,Cl,Br)链型和分叉型两种异构体的平衡结构。计算结果表明 ,在热力学上 ,所有链型的 HSSX为稳定构型 ,其能量分别较分叉... 采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 (DFT) ,在 B3LYP/ 6 - 311+G(3df,2 p)水平上全优化得到了单卤代二硫烷 HSSX(X=H,F,Cl,Br)链型和分叉型两种异构体的平衡结构。计算结果表明 ,在热力学上 ,所有链型的 HSSX为稳定构型 ,其能量分别较分叉型构型低 10 9.8、6 0 .2、74 .8和 73.1k J/ mol。同时 ,采用统计热力学方法 ,研究了两种平衡结构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热力学性质 ,发现异构化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方法 量子化学 单卤代二硫烷 稳定构型 链型 分叉型 热力学性质 异构体
原文传递
GAUSSIAN程序中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积分精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国良 徐文国 李前树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给出了使用GAUSSIAN程序中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量子化学计算时遇到的一类问题———六氟锗乙烷分子F3Ge—GeF3的基态构型随计算积分精度不同而改变 ,即GAUSSIAN程序中计算积分精度对计算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例子 .
关键词 GAUSSIAN程序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积分精度
下载PDF
酞菁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与富勒烯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婷谊 王一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4,共8页
精确计算酞菁、卟啉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与富勒烯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能,探讨其相互作用本质,需要完成由上百个原子构成的超分子复合物、涉及数千个基函数第一性原理计算,对于当前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机发展水平都构成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 精确计算酞菁、卟啉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与富勒烯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能,探讨其相互作用本质,需要完成由上百个原子构成的超分子复合物、涉及数千个基函数第一性原理计算,对于当前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机发展水平都构成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选择酞菁…C_(60)、酞菁镍…C_(60)和酞菁锌…C_(60)作为此类非共价复合物的代表.在保留它们分子间相互作用区域结构特征前提下,裁剪成四氮杂卟啉…碗烯、四氮杂卟啉镍…碗烯和四氮杂卟啉锌…碗烯三个模型.通过大规模的CCSD(T)/CBS计算,获得了此三个模型的达到化学精度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以此为基准,从27种密度泛函及其色散和非局域校正方法中,筛选出ωB97M-V,ωB97X-D和BLYP-D3BJ方法,其结果与CCSD(T)/CBS基准值相差均在化学精度范围,特别是ωB97M-V方法,最大误差仅为0.05 kcal/mol,很好地重现了CCSD(T)/CBS的计算结果,说明ωB97M-V方法不仅适用于主族元素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涉及Ni,Zn等闭壳层过渡金属配合物与富勒烯相互作用能计算同样是非常优秀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 酞菁过渡金属配合物 富勒烯 非共价相互作用 CCSD(T)/CBS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下载PDF
苯乙烯基-β-萘噻唑染料电子光谱的含时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沁闻 王兰英 +2 位作者 翟高红 文振翼 张祖训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3,F007,共6页
对苯乙烯基-β-萘噻唑染料系列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DFT)在 B3LYP/6-31g 水平上进行了几何构型全优化,探讨了苯环对位上不同的取代基 CH3, OCH3, N(CH3)2, 3,4-OCH2O, NO2等对分子电荷转移、前线轨道能量和电子光谱等性质的影响规律,... 对苯乙烯基-β-萘噻唑染料系列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DFT)在 B3LYP/6-31g 水平上进行了几何构型全优化,探讨了苯环对位上不同的取代基 CH3, OCH3, N(CH3)2, 3,4-OCH2O, NO2等对分子电荷转移、前线轨道能量和电子光谱等性质的影响规律, 在此基础上采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TD-DFT)计算了分子第一激发态的电子跃迁能, 得到最大吸收波长λmax. 计算结果表明, 上述 5 种取代基的引入, 均导致最大吸收波长红移. 与实验λmax 结果相比, 理论计算最大相对偏差为 0.0501, 最小相对偏差为 0.0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光谱 密度泛函方法 取代基 B3LYP 电子跃迁能 激发态 几何构型 CH 最大吸收波长 噻唑
下载PDF
Ti_xN_y团簇结构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纯 李春森 +2 位作者 谭凯 林梦海 张乾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807-1812,共6页
采用杂化密度泛函方法(B3LYP)和有效核势基组预测了Ti_xN_y(x≤3,y≤2)团簇的结构及稳定性,并分析了可能存在构型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Ti_2N中体系的自旋多重度由Ti原子决定.Ti_3N中随着N的配位数增加,N的负电荷增加,平均每个Ti向N提供约... 采用杂化密度泛函方法(B3LYP)和有效核势基组预测了Ti_xN_y(x≤3,y≤2)团簇的结构及稳定性,并分析了可能存在构型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Ti_2N中体系的自旋多重度由Ti原子决定.Ti_3N中随着N的配位数增加,N的负电荷增加,平均每个Ti向N提供约0.3个电子.从Ti_2N_2可能稳定构型分析,成键数目越多,能量上越有利,且Ti—N键的数目的增加,将削弱N—N间的成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xNy 团簇 量子化学计算 密度泛函方法 团簇结构 电子结构 构型分析 稳定性 配位数 TI
下载PDF
烃类化合物碳氢键解离焓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文锐 傅尧 +1 位作者 王华静 郭庆祥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9-466,共8页
通过比较10种密度泛函方法对烃类化合物碳氢键解离焓的计算精度,发现新型密度泛函BMK方法具有最高的计算精度.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包含饱和链烃,、不饱和链烃、脂环烃和芳香烃在内的172个烃类化合物的碳氢键解离焓,计算均方根误差仅为7.95k... 通过比较10种密度泛函方法对烃类化合物碳氢键解离焓的计算精度,发现新型密度泛函BMK方法具有最高的计算精度.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包含饱和链烃,、不饱和链烃、脂环烃和芳香烃在内的172个烃类化合物的碳氢键解离焓,计算均方根误差仅为7.95kJ·mol-1,线性拟合常数为0.985.通过自然键轨道法分析发现,烃类物质的碳氢键解离焓与母体的碳氢键杂化轨道成分p%,自由基奇电子轨道杂化成分p%及自由基的自旋密度三个参数之间存在较好的定量关系.此外,饱和链烷烃及不饱和链烃的碳氢键解离焓与碳氢键键长之间也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解离焓 密度泛函方法 自然键轨道分析 烃类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