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洋,印度洋中脊型地幔在两个时间的位置:来自澳大利亚新生代玄武岩P …
1
作者 Ming,Z 马建华 《海洋地质动态》 1999年第6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玄武岩 同位素 洋中地幔
下载PDF
武当山十堰地区二叠纪E-MORB型玄武岩识别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刚 张晗 +3 位作者 王宗起 武昱东 王东升 王嘉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84,共20页
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和测试分析研究显示南秦岭武当山并非统一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在十堰和两郧断裂之间的黄龙—方滩及丹江口银洞山等地区识别和厘定出一套中生代混杂岩带,开展混杂岩带内物质组成和成因研究对正确认识武当山造山作用... 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和测试分析研究显示南秦岭武当山并非统一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在十堰和两郧断裂之间的黄龙—方滩及丹江口银洞山等地区识别和厘定出一套中生代混杂岩带,开展混杂岩带内物质组成和成因研究对正确认识武当山造山作用和区域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武当山十堰黄龙—方滩地区混杂岩带内玄武岩块体岩石成因及时代进行研究,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玄武岩块体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中等Ti、Zr、Hf、Nd含量、弱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E-MORB(Enriched Mid-ocean ridge basalt,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特征,其岩浆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低压、高度部分熔融形成,源区可能受富集地幔或俯冲作用等影响导致富集高场强不相容元素;锆石U-Pb测年表明其为中二叠世火山作用产物;区域地质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共同指示该套E-MORB形成于洋中脊或附近海山环境。综上,武当山十堰地区中—晚二叠世存在洋盆,该成果为理解十堰黄龙—方滩混杂岩带成因机制和正确认识南秦岭显生宙构造属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ORB(Enriched Mid-ocean RIDGE basalt 富集洋中玄武岩) 二叠纪 岩石成因 武当山 南秦岭
下载PDF
云开地块北缘构造带中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3
作者 覃小锋 潘元明 +4 位作者 夏斌 李容森 周府生 胡贵昂 陆国斌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22,共12页
对云开地块北缘构造带中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证明,该区存在洋中脊型(MORB)和岛弧型(IAT)两类玄武岩。MOR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它们均含较低的TiO2(0.80%~1.62%,平均值1.50%)和P2O5(0.05%~0.15%,平均... 对云开地块北缘构造带中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证明,该区存在洋中脊型(MORB)和岛弧型(IAT)两类玄武岩。MOR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它们均含较低的TiO2(0.80%~1.62%,平均值1.50%)和P2O5(0.05%~0.15%,平均值0.13%),轻稀土元素呈亏损—平坦型,具洋中脊玄武岩特征;而IAT型含更低的TiO2(0.47%~1.26%,平均值0.80%)和P2O5(0.04%~0.07%,平均值0.06%),轻稀土元素呈富集型,具岛弧型玄武岩特征。MORB和IAT组合的出现说明位于华南板块西南端的广西云开地区在Grenville期(四堡期)可能存在过洋盆,它们很可能代表了Grenville期(四堡期)造山作用形成统一的Rodinia超级大陆以前的一个“多岛洋盆”系统,华夏古陆和扬子板块可能在该古洋盆于新元古代早期发生的全球性Grenville期(四堡期)造山运动而发生消减消失后才开始碰撞和造山,形成统一的Rodinia超级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中玄武岩 岛弧玄武岩 Rodinia超级大陆 云开地块北缘构造带 广西
下载PDF
东南极格罗夫山变质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俞良军 刘小汉 +3 位作者 方爱民 琚宜太 刘晓春 赵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9,共9页
东南极格罗夫山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存在两类玄武岩,即洋岛型玄武岩(OIB)和洋中脊型玄武岩(MORB)。OI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它们均富集Ti(TiO2-2.68%)、REE(=202μg/g)、LREE[(La/Yb)N=4.8]、Ti/Y(=343)、Zr/Y(... 东南极格罗夫山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存在两类玄武岩,即洋岛型玄武岩(OIB)和洋中脊型玄武岩(MORB)。OI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它们均富集Ti(TiO2-2.68%)、REE(=202μg/g)、LREE[(La/Yb)N=4.8]、Ti/Y(=343)、Zr/Y(=3.1),具洋岛玄武岩的特征,推测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EM)。而MORB型以低Ti(TiO2=1.1%~1.31%),明显低于OIB的P的含量(P2O5=0.1%~0.2%),低REE(47~93μg/g)、LREE/HREE(2.27~2.54)、(La/Yb)N(=1.30~1.62)为特征,具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MORB和OIB组合的出现说明在泛非期该区可能存在过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岛玄武岩 洋中玄武岩 格罗夫山 东南极
下载PDF
东南极格罗夫山变基性岩初步研究
5
作者 俞良军 刘小汉 +1 位作者 赵越 琚宜太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3-104,共12页
东南极格罗夫山存在一套经历了峰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镁铁质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对含石榴石的镁铁质麻粒岩的详细研究则显示了近等温降压 (ITD)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 ,与拉斯曼丘陵有相似的演化历史。岩石的主量元素组成和玄武岩一致 ,... 东南极格罗夫山存在一套经历了峰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镁铁质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对含石榴石的镁铁质麻粒岩的详细研究则显示了近等温降压 (ITD)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 ,与拉斯曼丘陵有相似的演化历史。岩石的主量元素组成和玄武岩一致 ,并且具有拉斑玄武岩演化趋势。进一步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这套玄武岩为洋岛型玄武岩 (OIB)和洋中脊型玄武岩(MORB)的组合。OI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 ,它们均富集Ti(TiO2 =2 .68% )、REE( =2 0 2 μg/g)、LREE[(La/Yb) N=4.8]、Ti/Y( =343)、Zr/Y( =3.1 ) ,具洋岛玄武岩的特征 ,推测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 (EM)。而MORB型以低Ti (TiO2 =1 .1 %— 1 .31 % ) ,明显低于OIB的P的含量 (P2 O5=0 .1 %— 0 .2 % ) ,低REE ( 4 7— 93μg/g)、LREE/HREE( 2 .2 7— 2 .5 4 )、(La/Yb) N( =1 .30— 1 .62 )为特征 ,具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MORB和OIB组合的出现说明在泛非期该区可能存在过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基性岩 麻粒岩相 ITD 洋岛玄武岩 洋中玄武岩 格罗夫山 东南极
下载PDF
对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形成演化的再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鑫全 张振利 +7 位作者 王金贵 王硕 杨鑫朋 专少鹏 侯德华 张泽国 张立国 程洲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4-970,共27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的综合研究,本文对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的形成演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雅鲁藏布江特提斯洋具有弧后扩张洋盆的性质,在早三叠世至中三叠世中期洋盆初步形成,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洋盆全面形成,从早侏...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的综合研究,本文对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的形成演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雅鲁藏布江特提斯洋具有弧后扩张洋盆的性质,在早三叠世至中三叠世中期洋盆初步形成,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洋盆全面形成,从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洋盆逐步萎缩,到古新世至始新世关闭。南带的蛇绿岩主要为洋中脊扩张型(MORB型),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北带的蛇绿岩主要为与洋内俯冲相关的俯冲带上盘型(SSZ型),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带内侏罗纪至白垩纪其他岩浆岩主要为前弧玄武岩类(FAB型)。显示雅鲁藏布江特提斯洋从早侏罗世开始发生了洋内俯冲,并同步向北向冈底斯带之下主动俯冲消减和向南向喜马拉雅地块之下被动俯冲消减,持续发展到晚白垩世,在古新世至始新世俯冲碰撞消亡转化为结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 弧后扩张洋盆 蛇绿岩类 洋中扩张(MORB) 俯冲带上盘(SSZ) 前弧玄武岩类(FAB) 地质调查工程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