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尊王攘夷”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以后期水户学派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少鹏 《船山学刊》 2019年第3期80-86,共7页
日本水户学的"尊王攘夷"思想源于儒家典籍《春秋》。其中"尊王"的思想始于因"敬天"而畏"天命",转而尊隆承受天命的"受命之王",以至尊重"继体之王"即"今王";而&q... 日本水户学的"尊王攘夷"思想源于儒家典籍《春秋》。其中"尊王"的思想始于因"敬天"而畏"天命",转而尊隆承受天命的"受命之王",以至尊重"继体之王"即"今王";而"攘夷"的起点是对夷夏文明价值的高下判断,其目的是实现本文明的极限扩张,即"化及天下"。水户学与《春秋》的"尊王攘夷"除"王"的身份不同外,二者的思想结构并无本质区别。由"尊王"所导致的对议会政治和个人自由的压制,以及由"攘夷"所导致的对异民族生存权利的漠视和发展权利的扼杀,在近代日本对外扩张中都曾凸显出来,这为儒学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意义再生成提供了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王攘夷 春秋学 东亚儒学 水户学
下载PDF
略述日本的尊王攘夷运动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勇 《外国问题研究》 1984年第1期16-22,共7页
尊王攘夷运动是日本维新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明治维新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这段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尊王攘夷运动的领导、过程和性质略作粗浅的探讨。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到十九世纪已经弊端百出。在将军、大名... 尊王攘夷运动是日本维新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明治维新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这段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尊王攘夷运动的领导、过程和性质略作粗浅的探讨。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到十九世纪已经弊端百出。在将军、大名和武士等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之下,农、工、商各社会阶层不同程度地陷入困境。幕末盛行堕胎,即说明了农民及其他劳动群众谋生之艰难。人民群众要求“改革世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王攘夷 封建专制统治 新史 德川幕府 十九世纪 吉田松阴 群众要求 井伊直弼 大久保利通 西乡隆盛
下载PDF
中国在全球化中应举“新尊王攘夷”旗 被引量:1
3
作者 汪俊石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2,共6页
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中国从引进式对外开放转向溢出式对外开放。驳斥国际上一些指责中国实行新殖民主义的论调,需要我们将殖民主义、民族国家和全球化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深刻反思。世界正处在由资本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历史时期,中华... 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中国从引进式对外开放转向溢出式对外开放。驳斥国际上一些指责中国实行新殖民主义的论调,需要我们将殖民主义、民族国家和全球化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深刻反思。世界正处在由资本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历史时期,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在这一时期将大有作为。中国应适时举起新"尊王攘夷"大旗,回馈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复兴 殖民主义 民族国家 知识经济 尊王攘夷
下载PDF
“尊王攘夷”与“扶清灭洋”辨
4
作者 刘一林 《史学月刊》 1987年第2期96-98,共3页
十九世纪后半期,位于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分别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运动。在这两场运动中,又分别提出了“尊王攘夷”与“扶清灭洋”两个含义基本相同的口号。本文仅试图对这两个口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粗浅的辨析,以对历史教学起些... 十九世纪后半期,位于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分别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运动。在这两场运动中,又分别提出了“尊王攘夷”与“扶清灭洋”两个含义基本相同的口号。本文仅试图对这两个口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粗浅的辨析,以对历史教学起些参考作用。我们先看一下它们的相同点: (一),字面意思基本相同。“尊王攘夷”是日本的倒幕派提出的口号,“尊王”意即尊重天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清灭洋 尊王攘夷 义和团运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那拉氏 清政府 日本 民族独立 口号 不平等条约
下载PDF
尊王攘夷运动在日本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蒋立峰 《世界历史》 1984年第3期55-63,共9页
十九世纪中叶日本被迫开国后兴起的尊王攘夷运动是一场反对幕府的政治运动。它既是倒幕维新的政治、思想准备,成为推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重要环节,又对明治维新及此后的日本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日本发展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 十九世纪中叶日本被迫开国后兴起的尊王攘夷运动是一场反对幕府的政治运动。它既是倒幕维新的政治、思想准备,成为推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重要环节,又对明治维新及此后的日本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日本发展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重要历史因素。因此,深入探讨尊王攘夷运动是明治维新史和日本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王攘夷 近代史研究 日本 帝国主义国家 政治运动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性 日本社会 军事 德川幕府
原文传递
春秋时期“尊王攘夷”战略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徐进 《世界知识》 2013年第2期13-13,共1页
“尊王攘夷”是中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普遍采用的战略,分析其演变可对今天中国崛起战略给出一些重要启示。所谓“尊王”是指尊崇周天子的权力与权威,而“攘夷”则是指防御外夷的入侵。
关键词 尊王攘夷 春秋时期 当代启示 中国崛起 诸侯国 普遍
原文传递
试论尊王攘夷与王权再造的关系
7
作者 姜建设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5-17,27,共4页
春秋前期的尊王攘夷,保卫了先进的华夏文明,导致了封建政权内部结构的重大调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过去,人们看待这个问题多留于表面,对于它所带来的深层次变化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这是很不够的。因此,本文... 春秋前期的尊王攘夷,保卫了先进的华夏文明,导致了封建政权内部结构的重大调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过去,人们看待这个问题多留于表面,对于它所带来的深层次变化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这是很不够的。因此,本文拟就尊王攘夷与王权再造的关系略述管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王攘夷 左传 中原地区 晋文公 春秋前期 封建 再造 华夏文明 西周 齐桓公
原文传递
中唐古文运动与“攘夷”无涉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晓敏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8-41,共4页
中唐时期藩镇割据不具有普遍性,佛老蕃滋起到了维护皇权的作用,两者并非古文运动的社会背景,中唐古文运动与"攘夷"无涉。
关键词 古文运动 韩愈 尊王攘夷
下载PDF
《管子》中“王、霸”说的战国特征——兼论《管子》并非管仲遗著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家聪 《管子学刊》 1992年第3期10-14,16-17,共7页
《管子》书中有关“王、霸”之说的词语甚多,如“帝、王、霸”联提(《乘马》、《幼官》、《兵法》)、“王、霸”并提(《五辅》、《霸言》、《重今》等)、“王天下”(《形势》)、“争天下”(《霸言》)、“正天下”(《七法》)、“服天下”... 《管子》书中有关“王、霸”之说的词语甚多,如“帝、王、霸”联提(《乘马》、《幼官》、《兵法》)、“王、霸”并提(《五辅》、《霸言》、《重今》等)、“王天下”(《形势》)、“争天下”(《霸言》)、“正天下”(《七法》)、“服天下”(《重令》),“制天下”(《事语》),从而“可以为天下王”(《轻重甲》、《戒》),称为“帝王”、“天子”(《枢言》、《五行》、《轻重己》)。如此等等,《管子》全书竟有数十处之多,我们概括称之为“王、霸”说的词语。这么多的“王、霸”,说词语,以科学态度研治《管子》全书,不能不实事求是地探讨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管仲 历史背景 词语 帝制运动 战国 齐国 尊王攘夷 齐桓公 遗著
下载PDF
千秋功业谁评说——论刘保昌新著《楚武王》
10
作者 左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公元前704年,即周桓王十六年,已在君位37年的楚国国君熊通,因周王室不允尊其号,怒而自立为武王。这种躐等破格之举,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僭号称王之先声。虽然在正统史籍中,楚国国君仍被书为“楚子”,但楚君从此以王为号,不... 公元前704年,即周桓王十六年,已在君位37年的楚国国君熊通,因周王室不允尊其号,怒而自立为武王。这种躐等破格之举,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僭号称王之先声。虽然在正统史籍中,楚国国君仍被书为“楚子”,但楚君从此以王为号,不再受到质疑,即使半个世纪后齐桓公经营霸业,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率诸侯之师伐楚袭蔡,其问罪之由也只不过避重就轻地列举了两条,其一是“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其二是“昭王南征而不复”,对“楚子”僭号称“王”一事,竞然不置一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说 春秋战国时期 尊王攘夷 公元前 国君 齐桓公
下载PDF
王夫之词中的黍离之悲
11
作者 李婷婷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2-34,共3页
王夫之处于明亡清兴的易代之际,作为一名充满爱国热忱的志士,其词多写"黍离之悲"。他"怆怀故国"、坚决抗清、不仕清朝的"黍离"情怀,缘于他深受"尊王攘夷"的儒家思想影响、具有"扶长中夏&q... 王夫之处于明亡清兴的易代之际,作为一名充满爱国热忱的志士,其词多写"黍离之悲"。他"怆怀故国"、坚决抗清、不仕清朝的"黍离"情怀,缘于他深受"尊王攘夷"的儒家思想影响、具有"扶长中夏"的理想,以及家庭世被明恩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之 黍离之悲 尊王攘夷
下载PDF
“莫非王臣”与“能夏则大”——家国、天下的政治与文化内核
12
作者 张宏斌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13-22,共10页
早期中国的真实形貌,从考古新材料和经典文本中可以得到有效验证。大量不同时段的文化遗址所展示的是华夏逐渐趋于一体的社会进程,而典籍文本的雅驯之言所表明的则是"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历史现实。从家国到天下一以贯之的逻辑... 早期中国的真实形貌,从考古新材料和经典文本中可以得到有效验证。大量不同时段的文化遗址所展示的是华夏逐渐趋于一体的社会进程,而典籍文本的雅驯之言所表明的则是"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历史现实。从家国到天下一以贯之的逻辑,即是文化与政治的并重。"莫非王臣"划定了华夏的政治疆域,是家国的实践内容和实际体验;"能夏则大"则赋予了中国的文化属性,即三代因革损益所确立的政治与文化的文明体系是华夏族群长盛不衰的核心要素。偏废其一,则中国不足以成为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 天下 夏之辨 尊王攘夷
下载PDF
做最后的那个夷
13
作者 吴仕逵 《英才》 2008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尊王攘夷是中国古代经常使用的阳谋,但顺时代者昌,逆时代者亡,则应为所有用此谋者深思。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尊王攘夷 历史
下载PDF
论《春秋公羊传》的王霸观——以孟子的“王霸之辩”为参照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殷飞飞 《人文天下》 2017年第6期39-44,共6页
“王霸之辩”是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关切所在,构成儒学发展史上历久弥新的思想课题。对“王霸之辩”的致思进路、言说方式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毫无疑问是孟子。孟子从心性动机论的角度出发严格判分王道与霸道,从而使得二者的判别具备了政治... “王霸之辩”是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关切所在,构成儒学发展史上历久弥新的思想课题。对“王霸之辩”的致思进路、言说方式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毫无疑问是孟子。孟子从心性动机论的角度出发严格判分王道与霸道,从而使得二者的判别具备了政治形态学意义。宋明理学继承孟子言说王霸的基本范式,进而形成了儒家“尊王贱霸”的政治哲学传统。然而,《春秋公羊传》对王霸问题的致思进路、言说方式不同于上述传统,实乃构成儒家“王霸之辩”的另一基本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之辩 《春秋公羊传》 言说方式 尊王攘夷 春秋公羊传注疏 儒家政治 思进 罗根泽 终身之恶 仲尼之徒
下载PDF
也谈王船山的民族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鹏九 《船山学报》 1985年第2期46-53,共8页
王船山的民族思想,是他整个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虽存在某些可议之处,但它的主要倾向在当时却是有积极意义的.建国以来,学术界的同志对船山的民族思想的评价,基本上是否定多于肯定,例如有的同志认为船山“在民族问题上”,... 王船山的民族思想,是他整个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虽存在某些可议之处,但它的主要倾向在当时却是有积极意义的.建国以来,学术界的同志对船山的民族思想的评价,基本上是否定多于肯定,例如有的同志认为船山“在民族问题上”,他的“主导思想是狭隘民族主义”;有的同志认为船山的民族思想“包含有浓厚的种族主义的毒素”、“反对各兄弟民族的融合,主张汉族去压迫少数民族”。这种看法,我不敢苟同,特草此文,略述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思想 船山 民族问题 兄弟民族 狭隘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者 清朝统治者 多民族国家 满洲贵族 尊王攘夷
下载PDF
孔子对王室与政府职责的分工思想——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自诸侯出之区别谈起
16
作者 刘家书 周梦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0-85,共6页
孔子曾以"天下无道"来批判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混乱,但是孔子崇尚的"礼乐征伐自周天子出"并不是要周天子独裁一切,而是强调尊重作为"国家元首"的周天子名分,同时孔子并没有反对... 孔子曾以"天下无道"来批判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混乱,但是孔子崇尚的"礼乐征伐自周天子出"并不是要周天子独裁一切,而是强调尊重作为"国家元首"的周天子名分,同时孔子并没有反对和无视春秋时期崛起的"兴绝国,继灭世"的诸侯长领袖国内行政的权威。孔子认为:作为国家主权的代表和政权合法性之所在的王室与以施政能力为长的政府官员各有职责分工且相互配合,具体表现就是孔子对王室的要求主要在"德",对政府官员的要求则主要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礼乐征伐 尊王攘夷 周天子 天命
下载PDF
乱世中的王霸之道——齐桓公霸权战略构建
17
作者 王伟伟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6年第9期111-113,共3页
春秋时期,周王式微,政由方伯出。齐国为五霸之首,其霸权的建立历经安四邻、攘外夷、制大国、震周室四个过程;霸权战略的构建除具有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及雄厚的国家力量做支撑外,"称霸而不求王"的霸权目标制定合理,... 春秋时期,周王式微,政由方伯出。齐国为五霸之首,其霸权的建立历经安四邻、攘外夷、制大国、震周室四个过程;霸权战略的构建除具有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及雄厚的国家力量做支撑外,"称霸而不求王"的霸权目标制定合理,在霸权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国内可用资源,将军事、经济、外交、威望等多种手段综合使用,尤其创造性的利用经济手段达到战略目的,保持审慎的战略克制,最终构建起能够被普遍接受的霸权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齐桓公 尊王攘夷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华夷”观念
18
作者 许倬云 《国家人文历史》 2014年第22期82-83,共2页
"中国"一词,此处的"国"字,指的乃是"范围"。西周初年铸造的何尊铭文,就用了"中国"一词,以说明西周以中原为本土,而洛阳一带正是当时的核心地区西周统治阶层逃离关中周平王东迁,开始了春秋时期。那时西周的疆域之内发生了许多问... "中国"一词,此处的"国"字,指的乃是"范围"。西周初年铸造的何尊铭文,就用了"中国"一词,以说明西周以中原为本土,而洛阳一带正是当时的核心地区西周统治阶层逃离关中周平王东迁,开始了春秋时期。那时西周的疆域之内发生了许多问题,西周的封建社会面临了严重的变化。一些本来是在封建体系以外的人民,可以通过累积财富逐渐进入社会的上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地区 周平 春秋时期 西周初年 春秋战国时期 尊王攘夷 统治阶层 西周早期
下载PDF
松散等级体系下的合法性崛起——春秋时期“尊王”争霸策略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周方银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4,156,共31页
作者对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方式进行的争霸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尊王"是一种在松散等级体系下较为有效的争霸策略。它是一种合法化的崛起方式,可以减小来自体系的阻力,通过"尊王"可以对周王室以及体系... 作者对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方式进行的争霸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尊王"是一种在松散等级体系下较为有效的争霸策略。它是一种合法化的崛起方式,可以减小来自体系的阻力,通过"尊王"可以对周王室以及体系内其他诸侯进行安抚,并有助于孤立和威慑体系内的竞争性大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是一个体系等级性逐渐松散化的过程,到战国时代体系逐渐进入较为典型的无政府状态。春秋时期,诸侯"尊王"行为随着体系的演变而变化。争霸诸侯"尊王"的最高点出现在体系由严格等级体系转向松散等级体系的前期阶段。此后,争霸诸侯"尊王"的水平会逐渐下降,直至完全流于形式。此外,在诸侯尊王的过程中,存在王室与霸主之间对体系内与合法性相联系的权威的争夺。这一分析有助于丰富大国崛起和大国争霸的研究,深化对不同国际体系形态下行为体行为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体系 尊王攘夷 春秋战国 争霸策略 东亚秩序
原文传递
先秦儒家的民族观 被引量:3
20
作者 樊文礼 史秀莲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7-342,共6页
先秦儒家民族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华夷之辨”和“用夏变夷”两个方面。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主张,是“华夷之辨”思想的具体反映,它具有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夷狄民族的色彩,同时又具有反对外来干涉、侵扰的性质。孟子对儒家民族... 先秦儒家民族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华夷之辨”和“用夏变夷”两个方面。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主张,是“华夷之辨”思想的具体反映,它具有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夷狄民族的色彩,同时又具有反对外来干涉、侵扰的性质。孟子对儒家民族思想最重要的发展,是明确提出了“用夏变夷”的概念。而《公羊传》中的“大一统”、“尊王攘夷”和“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则反映了公羊派的民族观以及处理夷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公羊传》 “华之辨” 尊王攘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