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与叙事——关于古代小说插图的叙事学考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陆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2-177,共6页
小说插图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全像和绣像,无论是哪一种插图形式,都具有图像叙事的特征。图像叙事主要体现为对某个情节的"最有孕育性的顷刻"的把握,把这个"顷刻"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了图像叙事。图像叙事的... 小说插图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全像和绣像,无论是哪一种插图形式,都具有图像叙事的特征。图像叙事主要体现为对某个情节的"最有孕育性的顷刻"的把握,把这个"顷刻"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了图像叙事。图像叙事的形式虽然是时间的空间化,但从本质上说,又是空间的再度时间化。在小说插图中,叙事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单情节叙述和多情节叙述。在图像叙事的情境下,特别是在并置型的图像叙事中,作者可以同时对几个故事情节进行叙述;而从阅读方面来说,亦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插图 图像叙事 版画 绣像 全相
下载PDF
论明清清赏清玩之风对小说插图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才训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1-208,共8页
明清时期,凝聚着文人高雅志趣的清赏清玩之风在小说插图领域得到充分体现,小说插图的独立审美价值得以突显。古雅的钟鼎彝器等博古器物及雅致的诗笺成为小说插图的重要内容。为迎合文人雅士的赏玩趣味,一些小说插图赞语或取自名剧曲辞,... 明清时期,凝聚着文人高雅志趣的清赏清玩之风在小说插图领域得到充分体现,小说插图的独立审美价值得以突显。古雅的钟鼎彝器等博古器物及雅致的诗笺成为小说插图的重要内容。为迎合文人雅士的赏玩趣味,一些小说插图赞语或取自名剧曲辞,或以楹联形式出之。同时,小说人物绣像逐渐取代情节插图,甚至有的插图并非描绘故事情节或人物绣像,而是对小说中的幽雅景致加以浓墨重彩,并出现了构思精巧别致的月光式插图。这一切都弱化了小说插图的叙事与导读功能,而使其独立审美价值走向极端,表明小说插图本身已成为人们清赏清玩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赏清玩 影响 小说插图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插图的“从属性”与“独立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48-152,共5页
王朝闻认为明清小说插图具有"应有的从属性"与"相对独立性"两种性质:一方面,插图依附于文本,表达特定文本中的特定故事;另一方面,插图可以在不依靠文字的情况下,从插图形象本身来表现故事情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王朝闻认为明清小说插图具有"应有的从属性"与"相对独立性"两种性质:一方面,插图依附于文本,表达特定文本中的特定故事;另一方面,插图可以在不依靠文字的情况下,从插图形象本身来表现故事情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插图存在着一种去"从属性"的性质;另一方面,由于图像自身的缺陷,脱离文本表达主题的目标难以实现。身处文学、历史传统中,脱离文本来理解插图的纯粹行为是根本不存在的。因而,所谓"独立性"实则是不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插图 王朝闻 从属性 独立性
下载PDF
浅析明代戏曲小说插图本中的视觉符号 被引量:4
4
作者 杜丹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2-55,共4页
明代戏曲小说插图本在我国古代书籍出版中具有重要地位,更是民间大众文学版本的最高峰。本文主要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对其中文字与插图的符号特征以及在信息传播与交流上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作为现代书籍设计的借鉴。
关键词 小说插图 明代戏曲 视觉符号 重要地位 书籍出版 大众文学 信息传播 书籍设计 符号学 版本
下载PDF
明清小说插图中的语-图关系
5
作者 陆涛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7-70,共4页
明清小说插图是我国小说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魅力。其中的文字和图像也就是我们所说语-图关系,是小说插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第一是语象的问题,解决的是明清小说插图中语言向图像转化的问... 明清小说插图是我国小说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魅力。其中的文字和图像也就是我们所说语-图关系,是小说插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第一是语象的问题,解决的是明清小说插图中语言向图像转化的问题;第二是言象意的关系,当言无法表意的时候,立象以尽意,解决的是图像存在的必要性问题;第三是图像与语言的地位问题,图像是在明清小说中只是出于补充地位,语言才是表意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插图 语-图关系 语象 图像
下载PDF
作为“副文本”的明清小说插图研究
6
作者 陈才训 《明清文学与文献》 2014年第1期298-340,共43页
中国古代左图右史的文化传统、明清书坊主的营销策略、插图本身的独立自足性及其导读功能,都使插图成为明清小说重要的“副文本”。明清小说插图包括“全像”、“偏像”、“出像”、“绣像”等多种形式,其表现形态更是繁复多样,不同区... 中国古代左图右史的文化传统、明清书坊主的营销策略、插图本身的独立自足性及其导读功能,都使插图成为明清小说重要的“副文本”。明清小说插图包括“全像”、“偏像”、“出像”、“绣像”等多种形式,其表现形态更是繁复多样,不同区域的书坊、文人清赏清玩习气以及书坊主或插图者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构图心态、插图动机、构图方式等因素,都对明清小说插图形态的生成及演变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插图 表现形态 生成及演变
下载PDF
论明代徽派小说插图的文化功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洪婧 周小芬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5-38,共4页
徽派小说插图是中国小说插图重要流派之一,它伴随明代通俗小说的繁荣而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徽派小说插图以其神奇的艺术创意和精致的刻工技巧,不仅在绘画艺术上独树一帜,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成就,并具有引领阅读兴趣,推动明代通俗小说的... 徽派小说插图是中国小说插图重要流派之一,它伴随明代通俗小说的繁荣而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徽派小说插图以其神奇的艺术创意和精致的刻工技巧,不仅在绘画艺术上独树一帜,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成就,并具有引领阅读兴趣,推动明代通俗小说的出版和传播等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派小说插图 明代通俗小说 阅读 传播 文化功能
下载PDF
图像时代下的中国古代小说插图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文玉 陆涛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6-20,共5页
在图像时代的背景下,文学与图像关系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学界围绕文学的终结与再生产产生了巨大的争论,引起了"语-图"问题的出场。我们发现,在小说插图中,集中体现了文学与图像的关系,从小说插图的产生一直到其发展的高峰,其... 在图像时代的背景下,文学与图像关系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学界围绕文学的终结与再生产产生了巨大的争论,引起了"语-图"问题的出场。我们发现,在小说插图中,集中体现了文学与图像的关系,从小说插图的产生一直到其发展的高峰,其中的文字与图像始终存在着互文关系。通过对小说插图的研究,可以给当前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启示,这种研究也就是学界所提出的"语-图互文"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时代 中国古代小说插图 语-图互文
下载PDF
“图-文”互文与明代小说插图的修辞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鹿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12-116,共5页
作为修辞学现代衍进的典范形态,图像修辞不仅体现出其理论延展的族群特征,同时也赋予争议已久的“图—文”互文以合法身份。以“图—文”互文的修辞视角审视明代小说插图的文本实践,在剖析小说插图三种基本范式的基础上揭示小说插图“... 作为修辞学现代衍进的典范形态,图像修辞不仅体现出其理论延展的族群特征,同时也赋予争议已久的“图—文”互文以合法身份。以“图—文”互文的修辞视角审视明代小说插图的文本实践,在剖析小说插图三种基本范式的基础上揭示小说插图“图—文”之间的阐释、批评、预述与时空并置关系,这不仅是对小说插图“图—文”互文实践的深度确证,对当代视觉语境中的“图—文”争议乃至视觉叙事本身无疑都具有一种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 互文 小说插图 图像修辞 视觉表征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的小说插图意识及其功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秀玹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49-54,共6页
明清时期插图本小说的凡例或识语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插图意识和小说插图的功能。这些资料证明:明清时期的小说插图意识是从导读功能与审美功能这两个方面呈现的。随着版刻技术的发展与审美意识的深化,凡例与识语中经常出现强调插图之... 明清时期插图本小说的凡例或识语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插图意识和小说插图的功能。这些资料证明:明清时期的小说插图意识是从导读功能与审美功能这两个方面呈现的。随着版刻技术的发展与审美意识的深化,凡例与识语中经常出现强调插图之玩赏价值的"耳目之奇玩"或"案头珍赏"一类词汇,可知插图的欣赏功能已超过导读功能,换言之,插图本小说已成为明清读者的玩赏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插图 插图意识 插图功能
下载PDF
吴友如与晚清小说插图
11
作者 蒋珂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80-82,共3页
晚清时期,新的印刷技术——石印术传入我国,石印术的照相技术可以使图画完好无损地得以再现,因此,小说插图的创作再次掀起高潮。吴友如作为晚清时期最有名的风俗画家,主要是为画报绘制插图,同时他也为大量的小说绘制插图。本文以吴友如... 晚清时期,新的印刷技术——石印术传入我国,石印术的照相技术可以使图画完好无损地得以再现,因此,小说插图的创作再次掀起高潮。吴友如作为晚清时期最有名的风俗画家,主要是为画报绘制插图,同时他也为大量的小说绘制插图。本文以吴友如采用石印术为晚清小说绘制插图为切入点,研究吴友如对于晚清小说插图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友如 晚清 小说插图 石印术
下载PDF
论明清文人对小说插图清赏清玩的审美需求--以器物图案为例
12
作者 周欣然 满盈盈 《艺术科技》 2023年第8期99-102,共4页
明清时期,文人清赏清玩之风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原被文人忽略的小说插图此时成为清赏清玩的对象,为符合文人雅士的玩赏趣味,其画面内容、版面设计等方面产生了多样的变化,并发展出独立丰富的审美价值。文人清... 明清时期,文人清赏清玩之风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原被文人忽略的小说插图此时成为清赏清玩的对象,为符合文人雅士的玩赏趣味,其画面内容、版面设计等方面产生了多样的变化,并发展出独立丰富的审美价值。文人清赏清玩之风直接体现为对物的喜好,其赏玩的对象主要有清雅的风景,以及古雅的字画、金石等博古器物。而这些古雅的博古器物既是文人清赏清玩的主体,又是小说插图描绘的重要内容。因此,小说插图中博古器物图案的发展变化与功能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明清时期文人清赏清玩的审美需求。首先表现在器物图案的大量使用与占据观者视觉关注焦点方面。器物图案以装饰性增强视觉性,使观者产生艺术性的视觉体验,以完成文人清赏清玩中“赏物”的审美活动,满足文人“悦目”的审美需求。其次表现在借物隐喻的使用方面,第一层利用器物图案的象征性内涵呼应文本内容,间接再现故事情节;第二层则利用器物图案的象征性内涵及与之相关的典故、诗词等对文本内容进行补充、延伸与评点。二者都以解谜一般的体验使观者产生审美趣味,以满足文人“悦心悦神”的审美需求。文章以器物图案为例,分析明清文人对小说插图清赏清玩的审美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清赏清玩 小说插图 博古器物
下载PDF
小说插图与《西游记》文本传播及接受
13
作者 洪婧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3-77,共5页
在小说《西游记》的传播与接受历程中,插图作为重要手段伴随《西游记》文本而产生,时间跨越明清两朝,版本多达30多种,经历"双页联式""上图下文""单页大图""人物绣像"等形式。小说插图通过延伸... 在小说《西游记》的传播与接受历程中,插图作为重要手段伴随《西游记》文本而产生,时间跨越明清两朝,版本多达30多种,经历"双页联式""上图下文""单页大图""人物绣像"等形式。小说插图通过延伸阅读突显《西游记》的"神魔"主题,发挥了增饰与推广文本的功能,促进了小说文本的传播,并反映了以刻工为代表的读者对《西游记》小说文本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插图 《西游记》 传播 接受
下载PDF
明清小说插图的版式流变与文化成因——基于《水浒传》三种版本的形式考察
14
作者 汪一辰 张伟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8-83,共6页
作为明清小说文本中普泛的视觉符号,小说插图在阐释小说语言文本的同时也形构着自身独特的艺术样式与审美逻辑,明清时期《水浒传》插图的三种版式即为代表。从建阳的"评林本"到杭州的"容刻本"再到徽州的《水浒叶子... 作为明清小说文本中普泛的视觉符号,小说插图在阐释小说语言文本的同时也形构着自身独特的艺术样式与审美逻辑,明清时期《水浒传》插图的三种版式即为代表。从建阳的"评林本"到杭州的"容刻本"再到徽州的《水浒叶子》,这种插图版式的流变不仅是艺术风格的创新,更形成了不同体例的"图文"关系,其内在又潜藏着小说观念演变、文人化创作以及明代后期唯美主义的社会风尚等多重社会文化作用机制。就其予以探讨,对当下的"图文"之争以及视觉文化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插图 “图文”关系 图像叙事 版式流变
下载PDF
晚明苏州坊刻小说插图的叙事特征与审美意象
15
作者 谢婧靖 张力丽 《美术教育研究》 2019年第22期36-38,共3页
明万历至明末清初是苏州坊刻插图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插图既突显了小说插图作为叙述性图画的认识功能,又彰显了其作为版画艺术不可忽视的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该文通过分析不同语义环境下苏州坊刻插图独特的艺术风格、版式布局以及线... 明万历至明末清初是苏州坊刻插图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插图既突显了小说插图作为叙述性图画的认识功能,又彰显了其作为版画艺术不可忽视的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该文通过分析不同语义环境下苏州坊刻插图独特的艺术风格、版式布局以及线条语言,探讨文人、画家、刻工等参与者对坊刻插图的影响,进而探讨中国古代小说插图多元的视觉表现形式与语图互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苏州 坊刻小说插图 叙事审美
下载PDF
如何捕捉小说插图中隐含的文学信息
16
作者 范向华 石新洪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0年第4期43-44,共2页
初中语文课本中配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都隐含着丰富的文学信息。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图中所隐含的文学信息,这对于我们师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图中所隐含的文学信息呢?这里不... 初中语文课本中配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都隐含着丰富的文学信息。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图中所隐含的文学信息,这对于我们师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图中所隐含的文学信息呢?这里不妨以小说为代表性的文学体裁中的插图为例,进行一些浅显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语文 教材 小说插图 文学信息 隐含信息
下载PDF
图文环路:明清小说插图前置对阅读的影响
17
作者 万晴川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6期153-153,共1页
自明嘉靖、万历之后,小说插图的流行方式变为图像置于正文前,从而参与了小说的文本建构。图像与正文分离,使得小说分成两个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关联的叙事部分,改变了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模式。正文前置图像与论、注、目等... 自明嘉靖、万历之后,小说插图的流行方式变为图像置于正文前,从而参与了小说的文本建构。图像与正文分离,使得小说分成两个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关联的叙事部分,改变了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模式。正文前置图像与论、注、目等形成多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建构 流行方式 明清小说插图 互动模式 明嘉靖 内在关联 前置 多层次
原文传递
戏曲小说插图和瓷器纹样的关系——从《西厢记》插图《草桥惊梦》说起
18
作者 袁俊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1期457-470,共14页
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瓷器上都有描绘《西厢记》故事中《草桥惊梦》的场景,但两个时期的纹样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受到同时代戏曲小说插图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本文以《草桥惊梦》的纹样为例,通过搜集相关的戏曲小说插图和瓷器纹样进行... 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瓷器上都有描绘《西厢记》故事中《草桥惊梦》的场景,但两个时期的纹样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受到同时代戏曲小说插图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本文以《草桥惊梦》的纹样为例,通过搜集相关的戏曲小说插图和瓷器纹样进行比对并归纳,挖掘出其中的异同,探索戏曲小说插图和瓷器本身的局限性对瓷器纹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戏曲小说插图 草桥惊梦 瓷器纹饰
原文传递
论明清小说插图中的“语—图”互文现象 被引量:36
19
作者 张玉勤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86,共17页
中国自古就有"无书不图"、"左图右书"的传统,明清小说中的插图更是琳琅满目。这些插图不只是小说文本的附庸,对于人物刻画、情节叙事等更是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独立性与审美感染力。插图的&qu... 中国自古就有"无书不图"、"左图右书"的传统,明清小说中的插图更是琳琅满目。这些插图不只是小说文本的附庸,对于人物刻画、情节叙事等更是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独立性与审美感染力。插图的"图像叙事"与小说的"语词叙事"之间形成了多重互文关系,如通过莱辛式的"暗示"、图像并置、叙述视角转换、叙事区隔等方式予以实现的"因文生图",以及"图略于文"、"图溢出文"、"图中增文"、"图外生文"等。研究小说插图,不仅要研究插图本身,更要关注插图与小说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树立整体文学观,重视图像(图)对小说(语)的"反哺"以及对文学接受与文学传播的影响,从"文学插图"走向"插图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插图 图像叙事 语词叙事 “语—图”互文
原文传递
论明代通俗小说插图的功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程国赋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2-138,共7页
明代是通俗小说插图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形成建阳派、金陵派、苏州派、杭州派(或称武林派)、徽州派(或称新安派)等众多流派。明代通俗小说插图的兴盛与当时出版市场、读者阶层等关系密切,其功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插图的运用具... 明代是通俗小说插图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形成建阳派、金陵派、苏州派、杭州派(或称武林派)、徽州派(或称新安派)等众多流派。明代通俗小说插图的兴盛与当时出版市场、读者阶层等关系密切,其功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插图的运用具备"导读"功能,可以加深对通俗小说作品文字与情节的理解,有助于揭示小说特定的社会背景;二,有助于直观地展示人物言行与性格,多侧面、全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从"全相"到"绣像"刊刻形态的转变显示出明代通俗小说插图由配合文字阅读、增强对情节的理解发展到注重刻画人物言行、性格、形象的功能的转换;三,具备审美的意义,缓解读者的阅读疲劳,增强小说的诗情画意;四,体现明代书坊的广告意识,以"名公"为旗号扩大宣传;五,小说插图的标题对通俗小说回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插图 通俗小说 明代 人物形象 艺术发展 出版市场 “导读” 小说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