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间距LED屏幕在广电监管业务中的应用设计
1
作者 钟铁军 李江山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2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大屏幕显示系统在广电监管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原有显示系统核心组件光引擎老化、无法全要素还原8K超高清节目信号等问题,结合新技术和显示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比较小间距LED屏幕并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对原有集中显示系统中的显示... 大屏幕显示系统在广电监管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原有显示系统核心组件光引擎老化、无法全要素还原8K超高清节目信号等问题,结合新技术和显示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比较小间距LED屏幕并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对原有集中显示系统中的显示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进行了升级改造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距 显示系统 4K 8K 信号处理
下载PDF
小间距下光刻孔孔径对铟凸点阵列制备的影响
2
作者 陈辉 杨天溪 +5 位作者 蒋冰鑫 张文靖 兰金华 黄忠航 孙捷 严群 《光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小间距下制备铟凸点阵列时,常出现铟凸点高度较低、均匀性较差的情况。文中研究了小间距条件下热蒸镀过程中光刻工艺所形成的光刻胶孔径对于铟凸点沉积质量所带来的影响,并选取了合适的光刻和蒸镀参数,在8μm间距的Micro-LED芯片上成功... 小间距下制备铟凸点阵列时,常出现铟凸点高度较低、均匀性较差的情况。文中研究了小间距条件下热蒸镀过程中光刻工艺所形成的光刻胶孔径对于铟凸点沉积质量所带来的影响,并选取了合适的光刻和蒸镀参数,在8μm间距的Micro-LED芯片上成功制备了高度为4μm的铟凸点阵列。实验表明,铟凸点的高度随光刻过程中形成的光刻胶孔径的增大而增大,增长率随之降低。在5μm大小的光刻胶孔径下制备得到的铟凸点阵列高度较高且均匀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距 铟凸点 孔径 微缩矩阵化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小间距加筋土挡土墙在黄土沟壑区超高填方的施工应用
3
作者 谢飞 刘卫斌 茹延吾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3期105-107,187,共4页
黄土沟壑区超高填方的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往往工后沉降过大。采用小间距加筋土挡土墙对陕北某工程超高填方边坡进行了设计加固,经过现场精细施工把控,加固效果良好,工后沉降稳定。总结其设计施工经验,提出适合黄土沟壑区复杂地形条件下... 黄土沟壑区超高填方的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往往工后沉降过大。采用小间距加筋土挡土墙对陕北某工程超高填方边坡进行了设计加固,经过现场精细施工把控,加固效果良好,工后沉降稳定。总结其设计施工经验,提出适合黄土沟壑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小间距加筋土挡土墙施工控制重难点,希望为黄土丘陵区超高填方建设提供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冲沟 超高填方 加筋土挡墙 小间距 GRS
下载PDF
浅埋明挖小间距隧道回填施工方案及力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承阳 江敏华 +1 位作者 刘建松 余廷舜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2期166-172,I0017,共8页
为研究浅埋明挖小间距隧道回填施工方案以及回填过程中对衬砌结构变形和应力的影响,依托重庆市渝北区金洲大道与星光大道延伸段节点改造工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土石混合料、泡沫轻质土两种材料回填方案,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衬砌... 为研究浅埋明挖小间距隧道回填施工方案以及回填过程中对衬砌结构变形和应力的影响,依托重庆市渝北区金洲大道与星光大道延伸段节点改造工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土石混合料、泡沫轻质土两种材料回填方案,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衬砌结构变形、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土石混合料回填相比,采用泡沫轻质土回填的结构变形、应力均满足承载力要求;顶板、墙角、底板位移分别减少约24%、29%、11%且未超出位移容许值,拉应力分别减少约41%、39%、27%;当衬砌结构回填深度为0、2、4、6 m时,结构各部位拉应力变化趋势较缓,且变形、应力基本呈对称分布,可以有效避免结构拉剪破坏。综合考虑施工便利性、结构安全性、回填土压实度,对该隧道回填采用特殊部位以泡沫轻质土分层回填,两侧及顶部以土石混合料分层回填的回填方案;现场以此方案进行回填施工后,结构位移、应力均未超过容许值,因土拱效应,现场实测值小于模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小间距隧道 泡沫轻质土 数值分析 现场实测
下载PDF
分离式小间距桥梁多组桁架挂篮同步施工技术
5
作者 霍鹏云 《四川水泥》 2024年第4期234-236,240,共4页
针对悬浇施工小间距桥梁左右幅挂篮无法同时施工的难题,分析了多组桁架挂篮同步施工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解决措施:一是在桥梁翼缘设置后浇带,以增加施工空间;二是优化挂篮结构,当两组挂篮交错时拆除部分横梁,使挂篮间有足够的... 针对悬浇施工小间距桥梁左右幅挂篮无法同时施工的难题,分析了多组桁架挂篮同步施工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解决措施:一是在桥梁翼缘设置后浇带,以增加施工空间;二是优化挂篮结构,当两组挂篮交错时拆除部分横梁,使挂篮间有足够的活动间隙。成都西新大道跨成雅高速悬浇工程采用该施工技术,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及把控施工要点,成功地完成了连续箱梁悬浇段的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距桥梁 多组桁架挂篮 箱梁 同步施工技术
下载PDF
双幅小间距高墩曲线桥梁顶推施工技术研究
6
作者 季自刚 李锦航 张学辉 《北方交通》 2024年第11期9-12,共4页
随着公路交通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双幅小间距高墩曲线桥梁,而顶推施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地形地貌的限制。因此,文章对双幅小间距高墩曲线桥梁顶推技术进行研究,通过采用桥墩加宽结构、桥墩加高结构以及预应力配重等临时结构,避... 随着公路交通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双幅小间距高墩曲线桥梁,而顶推施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地形地貌的限制。因此,文章对双幅小间距高墩曲线桥梁顶推技术进行研究,通过采用桥墩加宽结构、桥墩加高结构以及预应力配重等临时结构,避免顶推过程中出现横向偏移、小间距桥梁碰撞以及桥墩偏压等问题。经项目验证,采用以上临时结构能够保证顶推过程中桥梁和桥墩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桥梁 顶推法 小间距桥梁 钢箱梁
下载PDF
小间距双柱盖梁墩抗震性能研究
7
作者 孙兵 《上海公路》 2024年第2期94-98,I0012,共6页
由于地形限制,双柱盖梁墩的间距受到严格的控制。通过SAP2000,对小间距双柱盖梁墩的建模进行空间有限元动力分析,可以得到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纵横向桥墩和桩基的地震响应。利用UCFyber软件,建立纤维单元模型,对桥墩和桩基截面进行抗... 由于地形限制,双柱盖梁墩的间距受到严格的控制。通过SAP2000,对小间距双柱盖梁墩的建模进行空间有限元动力分析,可以得到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纵横向桥墩和桩基的地震响应。利用UCFyber软件,建立纤维单元模型,对桥墩和桩基截面进行抗弯能力分析(考虑轴力),从而检验小间距双柱盖梁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桥墩和桩基的抗震力学性能,对今后相应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距双柱盖梁墩 有限元分析 地震响应 纤维单元模型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埋入式隔离桩在小间距并行盾构隧道中的应用
8
作者 薛丹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195-0199,共5页
依托厦门地铁6号线区间工程,工程中存在小间距并行段落,为控制地表沉降和先行隧道变形,本文对小间距并行段的加固措施进行方案优选。首先,采用对比法分析了注浆加固与隔离桩加固方案,得出隔离桩的隔离保护作用效果更优;其次,采用有限元... 依托厦门地铁6号线区间工程,工程中存在小间距并行段落,为控制地表沉降和先行隧道变形,本文对小间距并行段的加固措施进行方案优选。首先,采用对比法分析了注浆加固与隔离桩加固方案,得出隔离桩的隔离保护作用效果更优;其次,采用有限元法对隔离桩长进行了优化比选,文中设置了隔离桩伸至隧道顶、伸至隧道顶0.5D(隧道直径)、伸至隧道顶D、伸至地面4个试验组,根据计算结果及综合考虑到保护效果及经济性,最终确定隔离桩设置为向上伸至隧道上方D、向下伸至隧道底2m。目前,本小间距段落已施工完毕,两管隧道均安全顺利贯通,根据施工监测数据显示:小间距段先行隧道竖向变形量累计值最大为6.9mm,管片收敛最大为6.8mm,地表沉降最大值为21.5mm,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因此,埋入式隔离桩法可很好的应用在小间距并行盾构隧道中,节约投资,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法 小间距并行隧道 埋入式隔离桩 桩长优化。
下载PDF
双幅同步小间距转体桥测量控制方法研究
9
作者 王学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0期0015-0017,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转体桥技术因优势突出,再加之技术逐步趋于成熟化,逐步在市政及道桥工程等多类型、大规模的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结构形式也更为多样,能够适应复杂的现场环境及施工要求,提高工程建设中的技术水平,尤其是双...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转体桥技术因优势突出,再加之技术逐步趋于成熟化,逐步在市政及道桥工程等多类型、大规模的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结构形式也更为多样,能够适应复杂的现场环境及施工要求,提高工程建设中的技术水平,尤其是双幅同步转体技术,更是在施工阶段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提高技术效果,需做好测量控制工作,提高技术操作的精准度,有序推进各环节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围绕双幅同步小间距转体桥测量控制方法展开研究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幅同步小间距转体桥 测量 控制
下载PDF
小间距隧道应力场和周边位移与施工方法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春明 唐雨春 金美海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5-48,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小间距隧道情况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各类小间距隧道的多种施工开挖方法,指出了各种小间距隧道的最优开挖方法、支护方法等,明确了小间距隧道开挖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小间距隧道 三洞小间距隧道 应力变化 施工方法
下载PDF
不同围岩类别小间距隧道施工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67
11
作者 李云鹏 王芝银 +2 位作者 韩常领 霍明 艾传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6,28,共7页
从不同围岩类别出发,对3车道小间距隧道采用典型双侧导坑法的开挖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不同围岩类型下的3车道小间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破坏特征及其变形规律和变形规律的相似性,获得了洞周最大变形量值之间的相对比... 从不同围岩类别出发,对3车道小间距隧道采用典型双侧导坑法的开挖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不同围岩类型下的3车道小间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破坏特征及其变形规律和变形规律的相似性,获得了洞周最大变形量值之间的相对比值关系。通过中隔墙的变形与塑性破坏规律分析,比选出了3车道隧道中隔墙最小间距的工程设计参考值。分析表明:II类围岩合理间距不应小于0.45B,III类围岩应在0.35~0.45B之间,IV,V类围岩可在0.2~0.35B之间选择,对信息化反馈施工,指出了必须重点监控与关注的位置。为小间距隧道的发展和施工设计提供了较确切的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小间距隧道 围岩类别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城市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性态的力学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62
12
作者 吴波 高波 +1 位作者 索晓明 史玉新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4-89,共6页
针对深圳地铁大剧院站至科学馆站区间小间距隧道工程,以地表沉降作为主要控制目标,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也进一步对开挖路径和不同台阶长度的施工效应进行了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工程进行了施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分析。掌... 针对深圳地铁大剧院站至科学馆站区间小间距隧道工程,以地表沉降作为主要控制目标,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也进一步对开挖路径和不同台阶长度的施工效应进行了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工程进行了施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分析。掌握了施工过程中地下结构和围岩的响应状态,分析结果表明:既有的施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施工期间地下结构和周围环境没有安全隐患。这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依据和指导,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施工效应 数值模拟 小间距隧道 优化分析 浅埋暗挖 城市地铁
下载PDF
小间距隧道爆破开挖动力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6
13
作者 李云鹏 艾传志 +1 位作者 韩常领 霍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1,共7页
从爆破施工的特点入手,对小间距隧道在采用典型双侧导坑法时的爆破施工动力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爆破施工在已有洞室周边产生的动力效应的一般规律,指出在爆破(后开挖洞室)开挖影响区以内,合理确定已有洞室二次衬砌施作时间的... 从爆破施工的特点入手,对小间距隧道在采用典型双侧导坑法时的爆破施工动力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爆破施工在已有洞室周边产生的动力效应的一般规律,指出在爆破(后开挖洞室)开挖影响区以内,合理确定已有洞室二次衬砌施作时间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爆破施工对已有洞室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关键开挖位置。研究表明,爆破动载荷对小间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爆炸应力波造成围岩临空面的反射拉伸破坏,破坏较严重的是已有洞室的迎爆墙、拱脚、拱顶等部位。所得结论对小间距隧道爆破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破施工 动力分析 公路隧道 小间距
下载PDF
小间距隧道爆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14
作者 张庆松 李利平 +2 位作者 李术才 丁万涛 洪卫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55-2660,2666,共7页
分岔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结构形式。以漆树槽分岔隧道为工程背景,进行了掘进爆破的围岩震动效应试验,通过不同掏槽结构下爆破震动作用隧道围岩衬砌质点振动速度的频谱分析与质点振动速度幅值的分布情况分析,对小间距公路隧道混凝土衬砌... 分岔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结构形式。以漆树槽分岔隧道为工程背景,进行了掘进爆破的围岩震动效应试验,通过不同掏槽结构下爆破震动作用隧道围岩衬砌质点振动速度的频谱分析与质点振动速度幅值的分布情况分析,对小间距公路隧道混凝土衬砌及其围岩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力学特征进行论述,重点研究了小间距隧道中隔墙及爆破掌子面的震动特性及变化规律。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1)中墙迎爆侧为振速峰值区,以水平径向振速最大,且沿着中墙走向呈现规律性变化;(2)掏槽孔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最为强烈,其震动强度是扩槽眼和周边眼的2倍左右;(3)衬砌振速主振频率主要分布在低频段,以20~95Hz为集中频段,高频地震波衰减极快;(4)同一测试断面中最大振速峰值出现在拱顶和边墙中部位置的概率最大,且大小比较接近,爆破掌子面附近的振速不适合萨道夫斯基预测公式,受爆破夹制及自由面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岔隧道 小间距 爆破监测 动力特性 频谱分析
下载PDF
考虑地震影响的小间距隧道围岩流变损伤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云鹏 王芝银 +2 位作者 韩常领 霍明 艾传志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6,共6页
针对隧道围岩的流变特性,基于拟静力法建立了隧道围岩在流变过程中有地震作用时的长期变形与稳定性分析格式,并对三车道小间距隧道的开挖施工过程进行了粘弹塑性数值分析,探讨了地震对小间距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影响。数值仿真对比分... 针对隧道围岩的流变特性,基于拟静力法建立了隧道围岩在流变过程中有地震作用时的长期变形与稳定性分析格式,并对三车道小间距隧道的开挖施工过程进行了粘弹塑性数值分析,探讨了地震对小间距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影响。数值仿真对比分析表明:地震因素对隧道周边各点的水平位移影响较大,对竖向位移影响较小;中间岩壁在地震影响下,可能发生错动破坏,而且在施工方法的共同影响下有侧向移动的趋势,这将对小间距隧道的安全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给出了在典型施工方式下,三车道隧道围岩破坏特征及其施工过程中小间距隧道洞周特殊点粘弹塑性的变形规律,可作为小间距隧道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流变损伤 小间距隧道 围岩 地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3孔小间距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59
16
作者 王明年 李志业 关宝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1-824,共4页
通过模型试验对软弱围岩下3孔小间距浅埋暗挖隧道的地表沉降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预加固强度、开挖进尺,对隧道的地表沉降、围岩压力、洞周位移都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地表沉降控制 3孔平行隧道 施工力学 小间距隧道
下载PDF
小间距隧道爆破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利平 李术才 +2 位作者 张庆松 李丽燕 刘慧清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0-106,共7页
基于复线隧道施工爆破对既有隧道稳定性冲击问题,结合沪蓉线庙垭分岔隧道工程实例,研究了其小间距段施工爆破的振动监测方法、爆破动力特性及其减振控制技术。通过对隧道爆破围岩和衬砌质点振动速度波的频谱分析及其振速预测数学模型的... 基于复线隧道施工爆破对既有隧道稳定性冲击问题,结合沪蓉线庙垭分岔隧道工程实例,研究了其小间距段施工爆破的振动监测方法、爆破动力特性及其减振控制技术。通过对隧道爆破围岩和衬砌质点振动速度波的频谱分析及其振速预测数学模型的改进研究,分析了隧道振速峰值纵向衰减规律、衬砌振速主频、横断面振速分布规律及爆破掌子面附近振动情况,并以小间距既有隧道中墙迎爆侧破坏为基准,从循环进尺、微振起爆、掏槽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相邻隧道爆破减振技术措施。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的爆破设计、施工及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分岔隧道 小间距隧道 爆破监测 动力特性 减振技术
下载PDF
超小间距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罡 杨新安 +1 位作者 孔少波 廖立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7-719,共3页
以地铁超小间距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及其规律为研究目标,根据广州地铁三号线岗石区间超小间距隧道的施工实践,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地表沉降的过程和阶段,将沉降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后掘隧道开挖引起先掘隧道的地表... 以地铁超小间距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及其规律为研究目标,根据广州地铁三号线岗石区间超小间距隧道的施工实践,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地表沉降的过程和阶段,将沉降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后掘隧道开挖引起先掘隧道的地表沉降约为地表沉降总量的30%~40%;两隧道的变形破坏区在T型土体内连为一体,T型土体成为地表沉降最大的区域;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降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表沉降 监测 地铁 小间距
下载PDF
小间距隧道围岩力学参数正交设计反演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云鹏 韩常领 +2 位作者 唐明明 杨腾骏 司振民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7-111,共5页
根据西康高速公路18标长哨段的隧道围岩收敛位移现场监测结果,利用正交设计理论,对该区段小间距隧道围岩变形特性及塑性区大小影响较敏感的力学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获得了比较接近工程实际的围岩综合力学特性参数,即千枚岩的弹性模量、... 根据西康高速公路18标长哨段的隧道围岩收敛位移现场监测结果,利用正交设计理论,对该区段小间距隧道围岩变形特性及塑性区大小影响较敏感的力学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获得了比较接近工程实际的围岩综合力学特性参数,即千枚岩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凝聚力和内摩擦角,有效地克服了千枚岩难于取样和难以进行力学参数试验的困难。利用反演分析所获得的力学参数对长哨小间距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该隧道施工期间围岩的应力与变形规律,给出了围岩稳定性评价,为小间距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重要资料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小间距隧道 力学参数 正交设计 收敛位移
下载PDF
小间距比下串列双圆柱涡激振动数值模拟研究:振动响应和流体力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威霖 及春宁 许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61-269,共9页
对小间距比(L*=1. 1~1. 5)下串列双圆柱涡激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其中Re=100,折合流速为U_r=3~30,质量比为m*=2. 0。为保证圆柱之间的距离不变,两圆柱均仅作横向振动。根据圆柱响应的不同将间距比范围内的涡激振动分为三种:(1)间距... 对小间距比(L*=1. 1~1. 5)下串列双圆柱涡激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其中Re=100,折合流速为U_r=3~30,质量比为m*=2. 0。为保证圆柱之间的距离不变,两圆柱均仅作横向振动。根据圆柱响应的不同将间距比范围内的涡激振动分为三种:(1)间距比L*≤1. 1时,响应存在于较大的折合流速(U_r=4~28)范围内;(2)间距比L*=1. 2~1. 3时,在大折合流速时,类似于高雷诺数时的尾流弛振出现;(3)间距比L*≥1. 5时,响应随折合流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折合流速缓慢减小,并最终稳定在较大的幅值上。对应不同的响应类型,上游和下游圆柱的流体力也呈现不同的变化;由于受到上游圆柱的屏蔽,下游圆柱的阻力均值要明显小于上游圆柱;在出现尾流弛振的区域,两圆柱的升力均方根随折合流速增加;此外,某些折合流速下圆柱之间的非稳定耦合作用也被反映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距 串列双圆柱 涡激振动 振动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