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0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鰤鱼诺卡氏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迪 阮泽超 +4 位作者 王跃斌 张鼎元 张燕 许文军 柴学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2-1190,共9页
为探明舟山海域网箱养殖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暴发的以体表溃疡、眼球溃烂、内脏出现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因,对患病小黄鱼体表溃疡处和结节病灶处采集组织样本,在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通过分离、纯化到同一优势菌株ZH... 为探明舟山海域网箱养殖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暴发的以体表溃疡、眼球溃烂、内脏出现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因,对患病小黄鱼体表溃疡处和结节病灶处采集组织样本,在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通过分离、纯化到同一优势菌株ZHNK210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及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HNK2101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16种抗生素敏感。回归感染试验表明,该菌株可以感染小黄鱼并引起和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半致死浓度LD50为7.28×10^(4)CFU/尾。另外,该病株会引起小黄鱼鳃、肝、肾和脾脏发生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鳃丝紊乱,肝脏、肾脏、脾脏组织细胞纤维化形成病理性结节。试验首次报道了小黄鱼感染鰤鱼诺卡氏菌的病例,并从理化特性、药敏试验、回归感染及组织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该菌株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小黄鱼养殖过程中由鰤鱼诺卡氏菌引起的内脏白点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 药敏试验 回归感染 组织学病理
下载PDF
小黄鱼jnk1和jnk2基因克隆及响应高温应激的表达特征分析
2
作者 张天乐 刘浩文 +5 位作者 刘四芳 李倩 朱家杰 祝斐 刘峰 楼宝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2-1323,共12页
JNKs(c-Jun氨基末端激酶)具有调节细胞凋亡的功能,可对多种细胞外信号刺激产生反应。为研究高温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肝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jnk进行研究。以NCBI中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jnk1和j... JNKs(c-Jun氨基末端激酶)具有调节细胞凋亡的功能,可对多种细胞外信号刺激产生反应。为研究高温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肝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jnk进行研究。以NCBI中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jnk1和jnk2的CDS序列作为参照,克隆获得小黄鱼这两个基因的CDS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小黄鱼jnk1 ORF(开放阅读框)序列共1155 bp,编码384个氨基酸;jnk2 ORF序列共1263 bp,编码420个氨基酸。通过对结构域进行预测,发现jnk1与jnk2均有一个保守的STKc结构域和一个双磷酸化TPY催化位点。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结果分析表明,小黄鱼jnk1与jnk2均与大黄鱼亲缘关系较为接近。利用三级结构分析,发现jnk1与jnk2结构均比较保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jnk1与jnk2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小黄鱼jnk1与jnk2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进一步分析jnk1与jnk2在高温处理不同时间的小黄鱼肝脏中的表达模式,发现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增加,jnk1表达量未发生显著变化;而jnk2在水温达到32℃时,其表达量即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增加,基因表达量逐渐下降,说明jnk2在高温胁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探究小黄鱼肝脏响应高温胁迫及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高温胁迫 肝脏 JNK1 jnk2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小黄鱼肝脏组织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雨 刘峰 +3 位作者 张天乐 楼宝 魏福亮 叶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为探究高温胁迫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肝脏组织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通过人工控温,按照2℃·h^(-1)的升温速率将水温从自然水温15℃升高至31℃(实验组)并维持此温度至96 h,同时设置15℃的常温对照组。分别于处理组... 为探究高温胁迫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肝脏组织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通过人工控温,按照2℃·h^(-1)的升温速率将水温从自然水温15℃升高至31℃(实验组)并维持此温度至96 h,同时设置15℃的常温对照组。分别于处理组水温达到31℃后的0、6、12、24、48、72、96 h时,同时采集处理组和对照组肝脏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肝脏组织的组织学变化,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肝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31℃处理0 h时肝脏组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类似,无显著变化。但是,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肝脏组织损伤逐渐加重,96 h后肝脏呈现严重损伤,表现为水肿、细胞核消失甚至溶解和肝组织局部坏死,以及肝细胞原有结构破坏等现象。此外,随着高温胁迫的持续,肝脏细胞凋亡现象逐渐加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小黄鱼的肝脏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并诱导大量细胞凋亡。研究结果明确了高温胁迫对小黄鱼肝脏组织的影响作用,对于小黄鱼养殖管理避免肝脏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高温胁迫 肝脏 组织结构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黄海中部近岸产卵场小黄鱼卵子的自然死亡特征
4
作者 曲宁新 叶振江 +5 位作者 张文超 王艺翰 张艺笑 蒋慧东 张新贵 卢志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8,共9页
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死亡是影响群体补充量动态及种群结构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中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种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早期补充阶段的自然死亡特征,本文根据2013—2018年春季黄海中部(34.4°N—35.6°N、119°... 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死亡是影响群体补充量动态及种群结构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中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种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早期补充阶段的自然死亡特征,本文根据2013—2018年春季黄海中部(34.4°N—35.6°N、119°E—122°E)水深20 m以内海域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基于马尔科夫链构建了鱼卵自然死亡评估模型,分析了小黄鱼卵子的自然死亡特征,初步研究了海水表层温度、海水表层盐度、水深、卵子密度、离岸距离等环境因子对小黄鱼卵子死亡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小黄鱼卵子的不同发育阶段卵子的死亡量值变化显著,Ⅱ期阶段死亡概率、瞬时死亡率最高。以死亡概率计,小黄鱼Ⅱ期卵子死亡概率的变化范围是0.80~0.98,平均为0.87;Ⅲ期卵子死亡概率的变化范围是0.05~0.81,平均为0.46;Ⅳ期卵子死亡概率变化范围是0.62~0.78,平均为0.68;以瞬时死亡率计,小黄鱼Ⅱ期卵子瞬时死亡率变化范围是16.43~364.24 d^(-1),平均为93.50 d^(-1);Ⅲ期卵子瞬时死亡率变化范围是0.09~16.94 d^(-1),平均为5.66 d^(-1);Ⅳ期卵子瞬时死亡率变化范围是3.18~7.31 d^(-1),平均为4.83 d^(-1)。调查未采集到小黄鱼Ⅴ期卵子。小黄鱼卵子的自然死亡呈显著的年度差异,2017—2018年小黄鱼Ⅱ期卵子的瞬时死亡率较2013—2015年显著上升。与东北大西洋的大西洋鲭(Scomber scombrus)和竹荚鱼(Trachurus trachurus)的Ⅱ、Ⅲ、Ⅳ、Ⅴ期卵子的瞬时死亡率相比,黄海小黄鱼卵子的瞬时死亡率显著偏高。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黄海小黄鱼卵子的自然死亡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小黄鱼早期补充动态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小黄鱼 鱼卵 自然死亡 环境
下载PDF
低压静电场协同微冻对小黄鱼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项德胜 朴新月 +1 位作者 余海霞 高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目的探讨添加低压静电场协同微冻技术对小黄鱼贮藏保鲜过程中的鱼肉品质及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纯低温微冻的小黄鱼组为对照,讨论添加低压静电场的低温环境对小黄鱼的持水率、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 目的探讨添加低压静电场协同微冻技术对小黄鱼贮藏保鲜过程中的鱼肉品质及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纯低温微冻的小黄鱼组为对照,讨论添加低压静电场的低温环境对小黄鱼的持水率、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盐溶性蛋白、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钙离子-ATP酶(Ca2+-ATPase)活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SDS-PAGE)凝胶电泳、总巯基、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质构特性等重要指标的影响。结果添加低压静电场能有效减缓持水率的下降和TVB-N值的上升(延缓6 d上升至25 mg/100 g);降低了盐溶性蛋白的变性程度(贮藏结束时含量比对照组高79.02%),第34 d盐溶性蛋白含量为32.01 mg/g,远高于对照组(17.88 mg/g);保持鱼肉更高的Ca2+-ATPase活性(对照组的活性下降了57.6%,在电场协同微冻技术作用下只降了26.2%);有效减缓TBA的上升,第34 d时对照组和电场组的TBA值分别为1.24 mg/kg和0.70 mg/kg;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减少了肌肉组织中裂隙的产生;减少了质构的破坏(贮藏期间硬度与咀嚼性下降更少)和色泽的变化(贮藏期间白度变化更小)。结论低压静电场叠加微冻的贮藏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微冻贮藏,通过低压静电场叠加微冻的贮藏方式有利于维持水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小黄鱼 微冻 保鲜 蛋白
下载PDF
超灵敏高特异性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弧菌病早期预警中的应用
6
作者 魏雪莲 包红玉 +5 位作者 李继姬 施慧 陶震 段鑫冰 叶莹莹 郭宝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8-1018,共11页
由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及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等病菌感染导致的弧菌病是大黄鱼养殖中最常见、最具危害性的疾病之一,然而目前针对发病后的遏制手段有限,因此亟待建立高灵敏度、高特异性... 由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及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等病菌感染导致的弧菌病是大黄鱼养殖中最常见、最具危害性的疾病之一,然而目前针对发病后的遏制手段有限,因此亟待建立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病原检测技术以实现病害早期预警。在普通两轮巢式PCR引物的基础上,对这3种弧菌分别设计一套三轮巢式PCR引物,通过扩增条件优化、特异性检验及灵敏度测定,确定了能精准检测3种弧菌的方法,达到了扩增产物单一、参考菌假阳性检出率为0、靶序列最低检出灵敏度分别为2.50 copies/μL(哈维氏弧菌)、3.12 copies/μL(副溶血弧菌)、2.53 copies/μL(溶藻弧菌)等效果。利用开发的检测方法,检测了2021~2023年度浙江、福建一带大黄鱼养殖样本,所有样本均检测出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未检出。结果显示浙江、福建一带大黄鱼弧菌病主要是由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引起。开发的检测方法有望应用于大黄鱼等养殖物种弧菌病的早期预警和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PCR 黄鱼 弧菌病 病原检测
下载PDF
小黄鱼休闲肉制品复合去腥工艺研究
7
作者 陆超群 杨小平 +4 位作者 褚贝贝 顾千辉 陈星光 孙甜 谢婷婷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去除原料小黄鱼中的腥味物质,从而提升其休闲肉制品的风味。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紫苏叶浓度、β-环糊精浓度和酵母浓度对小黄鱼腥味物质的去除效果,再通过L_(9)(3^(4))正交实验优化小黄鱼的去腥工艺配方,以感官评价和GC-M... 目的:去除原料小黄鱼中的腥味物质,从而提升其休闲肉制品的风味。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紫苏叶浓度、β-环糊精浓度和酵母浓度对小黄鱼腥味物质的去除效果,再通过L_(9)(3^(4))正交实验优化小黄鱼的去腥工艺配方,以感官评价和GC-MS风味分析来确定腥味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小黄鱼的感官得分有所上升,且与产生腥味相关的三甲胺含量有明显下降,最终所得到的最佳去腥工艺配方为:紫苏添加量2%,β-环糊精添加量2%和酵母添加量1.25%。结论:复合去腥粉可以去除小黄鱼中的腥味物质,在最佳配比下,小黄鱼原料的腥味可以被有效去除。本研究为水产品的去腥工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腥味 复合去腥法 风味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和改进DenseNet网络的小黄鱼新鲜度识别
8
作者 张洪交 张存喜 +2 位作者 王瑞 王可 乔倩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传统水产品新鲜度检测方法存在对样本破坏较大、操作步骤繁琐、检测准确率及效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新鲜度高效、准确识别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enseNet网络的小黄鱼新鲜度识别模型... 传统水产品新鲜度检测方法存在对样本破坏较大、操作步骤繁琐、检测准确率及效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新鲜度高效、准确识别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enseNet网络的小黄鱼新鲜度识别模型。首先,在DenseNet网络结构中的每个Denseblock模块引入SENet注意力机制模块,实现特征通道特征重标定,加强网络对当前有益特征的提取,摒弃无作用的特征。其次,改进卷积层的第一层,增加网络的非线性能力和特征表达能力。为防止训练过程中出现梯度消失的现象,用PReLU激活函数代替原网络的ReLU激活函数。最后,与原DenseNet网络模型及其他经典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基于迁移学习的FishNet模型在自建的小黄鱼新鲜度数据集上识别准确率达91.53%,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较强的鲁棒性,解决了水产品新鲜度检测高效和精准识别问题,也为开发智能新鲜度识别系统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新鲜度检测 DenseNet 注意力机制 图像识别
下载PDF
不同增重性能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间体尺性状对体质量影响效果的差异
9
作者 齐琦 申屠琰 +4 位作者 刘哲宇 李有志 郑嘉豪 斯烈钢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4-1301,共8页
分析影响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速生子群和普通子群体质量的体尺形态性状组合差异,进而解构导致两者间增重机制差异的内在逻辑,对于指导大黄鱼幼鱼速生种质发掘与选育具重要价值。于象山西沪港海域,随机取样经板式网箱养殖3个月的3000尾大... 分析影响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速生子群和普通子群体质量的体尺形态性状组合差异,进而解构导致两者间增重机制差异的内在逻辑,对于指导大黄鱼幼鱼速生种质发掘与选育具重要价值。于象山西沪港海域,随机取样经板式网箱养殖3个月的3000尾大黄鱼同生群幼鱼并全数称量后,按体质量大小筛得速生子群[体质量取值居于前5%,范围(3.01~4.81 g),记为FG]和普通子群[体质量取值居中,出现率50%,范围(1.61~2.33)g,记为CG]。随机取FG和CG子群各30尾,逐尾测得体质量(BW)、体长(X_(1))、肛长(X_(2))、侧线长(X_(3))、尾柄高(X_(4))、腹鳍间距(X_(5))、头长(X6)和头宽(X7)后,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体尺性状对FG和CG子群体质量影响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1)所涉各项生物学性状的测定值均呈FG>CG(P<0.05),且两者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均为X_(4),分别达30.07%和26.70%;(2)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2个特征根值大于1的主成分,其中PC1主要影响变量为X_(1)、X_(2)和X_(3),PC_(2)主要影响变量仅为X_(4),两者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3.285%;经判别分析筛留的X_(1),对两者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1.67%;(3)经通径分析,FG、CG子群被保留的体尺性状组合对BW的直接作用排序分别为X_(5)>X_(2)>X_(3)和X_(1)>X6>X_(4)>X7,间接作用分别为X_(2)>X_(3)>X_(5)和X7>X6>X_(1)>X_(4),它们的决定系数加和值和复相关指数均相同,分别为0.848和0.888;(4)经偏回归分析,获得了用以估算FG、CG子群BW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组。研究结果可为大黄鱼速生种质甄别与发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速生子群 普通子群 体质量 体尺性状 多元分析
下载PDF
小黄鱼酶解产物促嗜热链球菌FUA329增殖和抗氧化性研究
10
作者 陆笑月 华梓延 +5 位作者 吴晴 吴浩 刘姝 杨光 侯晓月 房耀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38-145,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小黄鱼酶解产物对嗜热链球菌FUA329的增殖作用,并测定不同分子量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在选择不同酶水解小黄鱼加工副产物的基础上,选用木瓜蛋白酶对小黄鱼副产物进行酶解。以酶解产物对嗜热链球菌的增殖效应为评价指标... 本研究旨在探索小黄鱼酶解产物对嗜热链球菌FUA329的增殖作用,并测定不同分子量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在选择不同酶水解小黄鱼加工副产物的基础上,选用木瓜蛋白酶对小黄鱼副产物进行酶解。以酶解产物对嗜热链球菌的增殖效应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条件,并对酶解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黄鱼加工副产物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5 h,料液比1:5.1(w/v),加酶量2.8%。将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小黄鱼酶解液按分子量大小分为4个片段:>10000 Da,5000~10000 Da,3000~5000 Da,<3000 Da,其中分子量<3000 Da的片段促进嗜热链球菌的增殖能力最强。小黄鱼酶解产物对于DPPH、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8.75%、56.23%和30.64%。小黄鱼酶解产物对于嗜热链球菌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有开发为嗜热链球菌氮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嗜热链球菌 促进增殖 蛋白酶水解 酶解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肉桂提取物浸渍处理对冷藏预制小黄鱼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李瑞琳 陆健航 +3 位作者 陈凤美 刘宇 张宾 姜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49-357,共9页
本论文采用肉桂提取物浸渍处理预制小黄鱼,评价其改善预制小黄鱼冷藏过程中品质劣变的效果。研究了肉桂提取物浸渍处理实验(CE)组和蒸馏水浸渍对照(CK)组预制小黄鱼在4℃下贮藏14 d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 本论文采用肉桂提取物浸渍处理预制小黄鱼,评价其改善预制小黄鱼冷藏过程中品质劣变的效果。研究了肉桂提取物浸渍处理实验(CE)组和蒸馏水浸渍对照(CK)组预制小黄鱼在4℃下贮藏14 d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K值、感官评定、pH、质构、色差、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含量、总巯基含量、十二烷基硫酸钠-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及肌肉组织微观结构等变化。结果表明:CK组TVB-N含量在第12 d时达到31.85 mg/100 g,超过合格品的限量要求,而CE组在第14 d时未超过30 mg/100 g。在第10 d时CK组TVC和K值分别为7.65 lg CFU/g和59.82%,超过了合格水产品限量要求(7.00 lg CFU/g),此时CE组TVC和K值分别为6.42 lg CFU/g和40.65%,仍符合合格水产品限量要求,有效延缓了TVC和K值的增加。在第14 d时,CE组的TBA含量和pH低于CK组,且感官评分、总巯基含量、硬度、粘附性和咀嚼性优于CK组,未显著影响其弹性和胶粘性(P>0.05),保持了肌肉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因此,肉桂提取物浸渍处理改善了预制小黄鱼冷藏过程中新鲜度、质构、感官、脂质氧化以及蛋白质氧化和分解,延缓品质劣变。本研究为调控预制小黄鱼品质、保障产品安全性及延长产品货架期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小黄鱼 品质 新鲜度 氧化 冷藏 微观组织 肉桂提取物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研究饥饿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12
作者 黄玲 尹恒 +5 位作者 邱浩宇 王涵颖 陶晨智 冉志强 许嘉航 王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5-774,共10页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作为我国产量最高、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养殖鱼类,长时间不合理的饥饿易导致养殖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合理控制越冬禁食时间。为了探究饥饿对大黄鱼的影响,在水温9.0~14.3℃条件下进行了饥饿0、8、16周的越冬...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作为我国产量最高、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养殖鱼类,长时间不合理的饥饿易导致养殖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合理控制越冬禁食时间。为了探究饥饿对大黄鱼的影响,在水温9.0~14.3℃条件下进行了饥饿0、8、16周的越冬养殖实验,研究了低温与饥饿双重胁迫下的大黄鱼生长、体成分、抗氧化酶活力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大黄鱼的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肌肉和全鱼的粗脂肪和粗蛋白以及肝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糖原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肝脏抗氧化酶丙二醛(MDA)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上升(P<0.05)。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饥饿后差异基因显著下调,GO分析发现,饥饿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脂质代谢过程、脂肪酸生物合成和补体激活等方面。聚类分析表明,饥饿16周后,脂肪代谢通路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 (CPT1)、线粒体三功能酶β亚基(HADHB)、肉碱棕榈酰转移酶2 (CPT2)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而脂肪酸延长酶(HACD)、脂肪酸合成酶(FASN)、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ALAS)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下降;免疫代谢通路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纤维蛋白原-1 (FGG-1)、纤维蛋白原-3 (FGG-3)、纤维蛋白原β (FGB)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也降低,qRT-PCR也证实了以上结果。综上所述,越冬期间,长时间的饥饿将抑制大黄鱼的生长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其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鱼 低温与饥饿胁迫 生长性能 体成分 肝脏抗氧化能力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产卵场分布及其环境特征 被引量:53
13
作者 林龙山 程家骅 +3 位作者 姜亚洲 袁兴伟 李建生 高天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485-3494,共10页
根据2003~2005年和2007年4月份在黄海南部和东海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小黄鱼产卵场分布和产卵场环境特征等。结果表明,目前小黄鱼产卵场范围较过去有扩大,范围已经扩展到外海海域,产卵场可分为黄海南部产卵场和东海产... 根据2003~2005年和2007年4月份在黄海南部和东海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小黄鱼产卵场分布和产卵场环境特征等。结果表明,目前小黄鱼产卵场范围较过去有扩大,范围已经扩展到外海海域,产卵场可分为黄海南部产卵场和东海产卵场;其中黄海南部产卵场主要集中在33°00′~34°00′N,122°30′~124°00′E,产卵场最适水温范围为9.65~12.17℃,最适盐度范围为32.25~34.54,最适水深范围为29.74~76.49m;东海产卵场主要集中在30°30′~31°00′N,124°00′~125°00′E海域和30°30′~32°30′N,125°00′~126°00′E海域,产卵场最适水温范围为10.13~16.64℃,最适盐度范围为32.50~34.37,最适水深范围为40.23~85.61m;黄海南部和东海产卵场水温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小黄鱼产卵场较过去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过度捕捞等扰动因素的影响下,小黄鱼对环境适应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产卵场 黄海南部 东海
下载PDF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消化道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特征及其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寅儿 郑学斌 +5 位作者 高心明 王景倩 谢庆平 詹炜 楼宝 竺俊全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6-1126,共11页
为了解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消化道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与食性的相关性,采用解剖、石蜡切片、AB-PAS反应及酶活检测技术,观察研究了小黄鱼消化道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黏液细胞定位及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消化道由口咽腔(舌)、... 为了解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消化道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与食性的相关性,采用解剖、石蜡切片、AB-PAS反应及酶活检测技术,观察研究了小黄鱼消化道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黏液细胞定位及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消化道由口咽腔(舌)、食道、胃及肠构成,食道粗短,胃卜型,肠呈“S”型弯曲,肠指数为0.63;舌上皮中分布有味蕾及少量各型黏液细胞。食道、胃及肠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组成;食道含初级及次级突起,分别被覆复层扁平及单层柱状上皮,大量黏液细胞分布于复层上皮内,以Ⅱ型为主。胃内胃腺发达,分布有大量Ⅰ及Ⅱ型黏液细胞;胃中蛋白酶活性较高。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层分布有各型黏液细胞,以Ⅱ型为主;肠道肌层厚度、黏膜褶皱高度及黏液细胞总密度由前往后递增;肠道中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且后肠高于前、中肠。小黄鱼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及酶活性分布特点与其肉食食性相适应,口咽腔(舌)及食道上皮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胃在蛋白质消化吸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在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等物质的消化吸收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解剖学 组织学 黏液细胞 消化酶 食性
下载PDF
菱形与方形网目网囊的坛子网对小黄鱼选择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六一 杨意馨 +1 位作者 许庆昌 尤鑫星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1期80-88,共9页
为探究坛子网网囊网目形状和尺寸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选择性的影响,分别设计了3种规格菱形网目(内径30 mm、40 mm、50 mm)和方形网目(内径20 mm、30 mm、40 mm)网囊,采用套网法,于2020年秋季在黄海海州湾海域开展了12次海... 为探究坛子网网囊网目形状和尺寸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选择性的影响,分别设计了3种规格菱形网目(内径30 mm、40 mm、50 mm)和方形网目(内径20 mm、30 mm、40 mm)网囊,采用套网法,于2020年秋季在黄海海州湾海域开展了12次海上试验;在分析渔获物组成和小黄鱼幼鱼逃逸率基础上,应用Logistic选择性模型,分析网目形状和网目尺寸对小黄鱼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渔获物中共包含不同种类63种;小黄鱼体长范围为80~134 mm,平均体长为106 mm;在菱形网目和方形网目网囊中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比例分别为41.45%和36.83%;相同网目尺寸条件下,方形网目网囊小黄鱼幼鱼释放效果优于菱形网目,网目尺寸为40 mm时,方形网目尾数和质量逃逸率比菱形网目分别高34.53%和34.39%;网目尺寸为30 mm和40 mm的方形网目网囊的50%选择体长(L 50)比对应的菱形网目选择性分别高5.93%,18.84%;渔获物组成中,小黄鱼的幼鱼比例非常高,超过90%,基本全为幼鱼。基于上述试验结果,综合考虑海州湾小黄鱼资源状况和生产效益,建议将海州网坛子网捕捞小黄鱼的网囊网目尺寸由现在规定的菱形网目35 mm,扩大为菱形网网目50 mm或方形网网目40 mm,从而达到有效保护小黄鱼幼鱼资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子网 小黄鱼 菱形网目 方形网目 选择性 海州湾
下载PDF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形态特征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詹炜 楼宝 +6 位作者 陈睿毅 毛国民 刘峰 徐冬冬 王立改 马涛 徐麒翔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3-1039,共7页
采用干法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小黄鱼的胚胎及仔稚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小黄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无色透明,单油球,浮性,卵径(1413±73)μm,油球径(465±23)μm... 采用干法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小黄鱼的胚胎及仔稚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小黄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无色透明,单油球,浮性,卵径(1413±73)μm,油球径(465±23)μm。在水温(18±0.5)?C,盐度28下,历时50h40min完成孵化。初孵仔鱼全长(3256±112)μm,卵黄囊长径(1260±50)μm,短径(894±65)μm,肌节32对。在水温(19±1)?C下,仔、稚鱼发育历时35天,4日龄仔鱼开口摄食,6日龄卵黄囊消失,10日龄油球消失,15日龄尾椎骨向上弯曲,25日龄全长(7467±550)μm,各鳍发育基本完成,进入稚鱼期,35日龄全长(22158±420)μm,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胚胎发育 仔、稚鱼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与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柳淑芳 吴仁协 +1 位作者 朱玲 庄志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5-894,共10页
采用长片段扩增策略,获得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小黄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组装分析结果表明,其长度为16470bp,H链碱基组成呈明显反G偏倚,G含量仅为16%。13个蛋白质基因起始密码子均为ATG。COI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为AGA,ND1和ND3基因为TA... 采用长片段扩增策略,获得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小黄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组装分析结果表明,其长度为16470bp,H链碱基组成呈明显反G偏倚,G含量仅为16%。13个蛋白质基因起始密码子均为ATG。COI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为AGA,ND1和ND3基因为TAG,COII、ND4和Cytb基因为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其余7个基因都是完整的TAA。在小黄鱼mtDNA中发现2个特殊发夹结构,一个是轻链复制起始区(OL)的发夹环,位于tRNA簇,环区T含量仅为9%,而G含量达45%,这与哺乳动物和爪蟾该区域富含T有所不同。另一个假定发夹结构位于ATP6基因末端,这种二级结构可能与准确转录有关。该mtDNA控制区长度为799bp,5′端含有9个连续TA串联重复和2个5′-ATGTA---TACAT-3′重复,与已报道的鱼类扩展终止相关序列模式恰恰相反;中央控制区仅识别出CSB-E结构;保守序列区含有CSB-1,2,3,其中CSB-2具有高度保守性。对小黄鱼和大黄鱼的mtDNA比较进化研究,根据分子钟假说,估计二者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分歧时间为4.8百万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线粒体基因组 比较进化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的黄海、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群体遗传结构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吴仁协 柳淑芳 +3 位作者 庄志猛 金显仕 苏永全 唐启升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24-930,共7页
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分析技术研究了黄海、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群体遗传结构.在所分析的9个取样点177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37个单倍型.9个群体呈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956-1.00)和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 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分析技术研究了黄海、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群体遗传结构.在所分析的9个取样点177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37个单倍型.9个群体呈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956-1.00)和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37-0.0058).单倍型邻接关系树的拓扑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明显的地理谱系结构.分子方差分析和FST显示小黄鱼的遗传变异均来自群体内个体间,而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Exact检验表明单倍型在两两群体间分布频率的差异是不显著的.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均表明黄海、东海的小黄鱼经历了群体扩张,扩张时间约为78—138ka前.研究结果表明,黄海、东海小黄鱼群体间具有高度的基因交流,是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较强的扩散能力,黄海、东海的海洋环流以及近期的群体扩张可能是造成黄海、东海小黄鱼群体间遗传同质性较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细胞色素B基因 群体遗传结构
下载PDF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体长-体重关系幂指数与产卵群体空间分布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130,共7页
鱼类产卵群体的相关研究一直是渔业领域关注的热点,对鱼类的产卵期、产卵场的研究是鱼类生态习性研究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前期研究证实鱼类体长-体重关系幂指数可以指示鱼类产卵期的基础上,利用2004年4个季节的东海大面积调查数... 鱼类产卵群体的相关研究一直是渔业领域关注的热点,对鱼类的产卵期、产卵场的研究是鱼类生态习性研究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前期研究证实鱼类体长-体重关系幂指数可以指示鱼类产卵期的基础上,利用2004年4个季节的东海大面积调查数据,尝试利用同一时间点上的各个调查点幂指数信息来分析鱼类产卵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成熟产卵个体仅在春季出现,而未成熟产卵个体4季均有分布,以此推测小黄鱼存在"跳过产卵"现象。另外发现,单靠幂指数大小,不能区分各个产卵成熟阶段,也不能区分产卵个体与非产卵个体;而怀卵个体出现站点的幂指数平均值偏低于匀速生长,空间上也具有类似特征,即幂指数相对低的地方一般对应怀卵个体相对集中的水域。本文依据幂指数分布,推断小黄鱼成熟产卵群体有3块相对集中水域,即舟山渔场近海、济州岛西南侧和江外与舟外渔场临近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长 体重 幂指数 小黄鱼 产卵群体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GAM的黄海南部越冬小黄鱼资源丰度与环境因子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国东 李冬佳 +6 位作者 熊瑛 仲霞铭 宋大德 康中杰 汤建华 施金金 吴磊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3-411,共9页
为探究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资源丰度随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小黄鱼资源预测和管理,根据2010—2019年冬季(12月—2月)黄海南部小黄鱼渔获数据,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分析越冬期间小黄鱼资源分布情况,并结合相应海域底层... 为探究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资源丰度随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小黄鱼资源预测和管理,根据2010—2019年冬季(12月—2月)黄海南部小黄鱼渔获数据,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分析越冬期间小黄鱼资源分布情况,并结合相应海域底层温度、底层盐度、叶绿素a浓度以及水深数据,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黄海南部越冬小黄鱼资源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黄海南部越冬期间小黄鱼资源呈现明显的聚集性特征,主要分布在32°24′~34°00′N、123°00′~125°00′E区域,而各月份小黄鱼资源分布情况有所不同。GAM模型累积偏差解释率为54.4%,其中贡献最大的环境因子为水深(34.3%),最小为叶绿素a浓度(4.6%)。2010—2017年黄海南部越冬小黄鱼资源丰度的年际变动较小,2017年后资源丰度有所上升。随着水深的增加,小黄鱼资源丰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底层温度对小黄鱼越冬资源丰度影响波动较大,但整体上资源丰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振荡上升。底层盐度范围在32.8~33.5时,小黄鱼资源丰度随着盐度的升高而明显上升;当盐度大于33.5时,小黄鱼资源丰度基本保持稳定。越冬小黄鱼资源丰度与叶绿素a浓度并非是完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GAM CPUE 越冬洄游 黄海南部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