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居住方式、居住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自动化机器学习的分析
1
作者 王晓峰 王坦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72,共19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将迈入中等程度老龄化社会。同时,家庭规模持续小型化,代际居住分离式家庭日益增多。作为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及养老资源获取的重要方面,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和居住环境与以往相比有所不同,因此值得关注。老年...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将迈入中等程度老龄化社会。同时,家庭规模持续小型化,代际居住分离式家庭日益增多。作为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及养老资源获取的重要方面,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和居住环境与以往相比有所不同,因此值得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是影响晚年福祉的重要因素,了解不同居住方式、居住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及该影响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更合理地制定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策略,推动实现健康老龄化。本研究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在健康生态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与自动化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通过线性回归与基于元启发式算法的神经网络相结合评估不同居住方式、居住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因素的优先级,并与线性回归、随机森林等其他五种方法的结果对比证明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更高。然后使用神经网络对不同城乡类型、不同性别的老年群体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居住方式中促进作用最大的为与配偶同住,独居对心理健康有较大负面影响。住房环境中有独立居住空间、住宅类型选择高层公寓及社区有服务设施均对老年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社会网络支持方面多样化的社会支持来源比仅亲属支持更有利于心理健康。从影响因素的优先级来看,仅向亲属求助、住独门独院住宅、有独立居住空间、仅和亲属聊天、独居在居住相关因素中位列前五。因此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在其他居住因素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老年人需避免仅与亲属进行社会交往的情况,增加同朋友或邻居的互动。分城乡类型来看,除居住方式、住宅类型外其他居住相关因素在影响心理健康方面保持一致。三代人同住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远超城镇,与配偶同住拥有独立的生活对城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则更有益。对影响因素的优先级排序后发现在情感上农村老人比城镇老人更依赖亲属,在生活上城镇老人比农村老人更依靠亲属照顾。分性别来看,除居住方式、社会网络支持来源外其他因素的影响保持一致。对女性老年人心理健康最有益的是仅与配偶同住,男性则为与子女同住。进行优先级排序后可知朋友互动对于男性老年人而言比女性更重要,女性老年人在生活上比男性更依靠亲属照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方式 居住环境 老年人心理健康 BP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
下载PDF
老年人独处能力与抑郁症状:心理韧性的中介和居住方式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永时 张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考察老年人独处能力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采用独处能力量表(CBAS)、心理韧性量表简版(CD-RISC-10)、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10),对1057名5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测查。结果:(1)老年人独处能力显著负向预测抑郁... 目的:考察老年人独处能力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采用独处能力量表(CBAS)、心理韧性量表简版(CD-RISC-10)、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10),对1057名5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测查。结果:(1)老年人独处能力显著负向预测抑郁症状(β=-0.17,P<0.001);(2)心理韧性在独处能力与抑郁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6,中介效应占比为33.53%;(3)不同的居住方式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β独居=0.17,P<0.05)和直接路径(β子女=-0.17,P<0.05;β子&配=-0.16,P<0.05)。结论:无论与谁居住,独处能力均可以通过增强其心理韧性来降低晚年抑郁风险;对于独居空巢老年人,独处能力对其心理韧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一定程度上补偿了亲密关系缺失的不利影响;而对于与子女居住、与子女和配偶共同居住的老年人,高独处能力有助于直接缓解其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处能力 抑郁症状 心理韧性 居住方式 老年人
下载PDF
不同性别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居住方式与药物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好悦 李慧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居住方式与药物依从性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制定高血压管理策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阶段随机抽样对山东省济南市8个社区和村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Logistic...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居住方式与药物依从性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制定高血压管理策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阶段随机抽样对山东省济南市8个社区和村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药物依从情况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性别与居住方式对药物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药物依从性较差(21.27±4.76vs20.22±3.70,t=2.389,P=0.017)。总体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受到性别、居住方式、病程、心理状况、衰弱程度的影响。在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后,与子女同住能够促进女性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水平但降低了男性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水平。结论:是否与子女同住对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在高血压管理过程中,增加对女性高血压患者的服药关怀;居委会可定期开展子女敬老爱老活动,拉近子女与患者的距离;同时普及医用多功能手表和电子药盒的使用,方便提醒患者按时服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高血压 居住方式 药物依从性
下载PDF
老年人居住方式对其社会参与的影响探究——基于中介效应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陆杰华 张宇昕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其中,社会参与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20年CLASS数据,采取了Logistic回归和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其中,社会参与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20年CLASS数据,采取了Logistic回归和多重中介效应的方法,量化分析了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并探究其背后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产生了显著影响,且存在家庭支持网络、老化态度和社会适应的多重中介效应。研究认为,不但应建构立足社区的老年社会参与平台,还应在全社会贯彻积极老龄化的基本理念,共同推动老年友好社会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居住方式 社会参与 家庭支持网络
下载PDF
我国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与膳食质量——基于双向代际互动视角
5
作者 肖雪 胡冰川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29,共14页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独立居住现象普遍,膳食质量低下问题突出。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库”数据,通过构建双向代际互动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不同的居住方式对农村老年人膳食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独立居住现象普遍,膳食质量低下问题突出。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库”数据,通过构建双向代际互动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不同的居住方式对农村老年人膳食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居住方式对农村老年人的膳食质量具有显著影响,与独立居住相比,与成年子女合住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的膳食质量。使用工具变量对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和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其影响机制可以从亲代和子代间的双向代际互动加以解释,合住家庭中的代际倾斜甚至“代际剥削”是造成农村老年人膳食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表明,独立居住更能够提升低龄、与配偶同住的农村男性老年人的膳食质量。为此,应有针对性地保障和提高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年人的膳食质量,通过推进社会化养老体系建设等措施,使农村老年人能够享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居住方式 膳食质量 代际互动
下载PDF
农村居住方式对生活能源绿色转型的赋能效应研究——基于浙陕豫三省的调研实证
6
作者 王萍 李娜 徐梦婷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0-687,755,共9页
生活能源绿色转型是助推乡村振兴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基于2018年“农户用能与福祉”专项调查数据分析居住方式对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并探索居住方式对生活能源绿色转型的赋能效应。结果表明:与已婚子女同住最有利于促进生活能源... 生活能源绿色转型是助推乡村振兴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基于2018年“农户用能与福祉”专项调查数据分析居住方式对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并探索居住方式对生活能源绿色转型的赋能效应。结果表明:与已婚子女同住最有利于促进生活能源绿色转型,而老人独居则对其有抑制作用,居住方式对生活能源绿色转型的赋能作用呈现“与已婚子女同住>与未婚子女同住>隔代同住>老人独居”的特征。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的有效衔接,需科学引导绿色能源代际传递、发挥子女与老人同住或近邻而居的赋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方式 生活能源 农户 绿色转型 赋能效应
下载PDF
共居还是独居?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闫本超 仝秋含 郭山 《兰州学刊》 CSSCI 2023年第6期121-137,共17页
文章利用1998年、2008年和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追踪数据,探究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8—2018年的20年间,与家人同住始终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居住方式,但比例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老年人独... 文章利用1998年、2008年和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追踪数据,探究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8—2018年的20年间,与家人同住始终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居住方式,但比例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老年人独居的比例则不断增加。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群体差异带有历史性的特点,不同特征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迁均主要集中在1998—2008年,后逐渐趋于稳定。其中,身体状况较差、家庭结构不完整、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独居的比例更高。人口学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经济特征是影响老年人居住方式的显著因素,身体状况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家庭结构决定了老年人的“可选项”,婚姻状况具有调节效应,经济因素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方向并非一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居住方式 影响因素 变迁
下载PDF
多状态生命表下居住方式对中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曾翔 温勇 《应用数学进展》 2023年第9期4037-4048,共12页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8~2018年四期纵向数据,运用多状态生命表法测算65~99岁老人无配偶“独居”、无配偶“与家人同居”、有配偶“仅与配偶同居”、有配偶“与配偶和家人同居”时的健康预期寿命,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8~2018年四期纵向数据,运用多状态生命表法测算65~99岁老人无配偶“独居”、无配偶“与家人同居”、有配偶“仅与配偶同居”、有配偶“与配偶和家人同居”时的健康预期寿命,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家庭居住结构小型化趋势日渐突出;不同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产生显著影响;且纳入婚姻变量后的居住方式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状况:有配偶的老年人中,相较于仅与配偶同居的老人,与配偶和家人同居的老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占余寿比重更高;无配偶的老年人中,相较于与家人同居的老人,独居老人的健康预期寿命以及健康预期寿命占余寿比重更高。本文运用四期追踪数据能够动态地反应老年人一定时期内健康状况的变动情况,同时,在居住方式这一切入点上将婚姻状态纳入考虑,所得结论更具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方式 多状态生命表法 老年人 健康预期寿命
下载PDF
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CLHLS(2014-2018)跟踪调查数据
9
作者 俞周强 温勇 《工程经济》 2023年第8期4-15,共12页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4年至2018年跟踪调查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家人合住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其中,与家人合住可以通过提高老年...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4年至2018年跟踪调查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家人合住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其中,与家人合住可以通过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改善其健康行为和经济生活条件,进而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因婚姻状况和年龄不同存在差异。具体而言,与家人合住对无配偶、高龄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方式 老年人 生活满意度 心理健康
下载PDF
我国老年人养老居住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LHLS数据
10
作者 王佳慧 关梦娟 《运筹与模糊学》 2023年第6期7408-7416,共9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养老服务问题突出,如何合理利用养老资源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了解我国老年人口的养老居住意愿,有利于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本文选取的数据是2018...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养老服务问题突出,如何合理利用养老资源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了解我国老年人口的养老居住意愿,有利于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本文选取的数据是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子女一同居住是老年人的首要选择,年龄、自评健康状况、婚姻情况、受教育水平、子女数量等因素会影响老年人养老居住方式选择。为了促进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应当不断强化家庭养老功能,提升社区和机构的养老服务水平,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方式 影响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居住方式及其意愿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曾宪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98,共6页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对实际居住方式及居住方式意愿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和居住方式意愿是否得到满足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居住方式及居...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对实际居住方式及居住方式意愿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和居住方式意愿是否得到满足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居住方式及居住方式意愿是否被满足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婚姻状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居住方式及居住方式意愿是否得到满足对于单身(丧偶、离异或者未婚)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但对配偶健在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方式 居住方式意愿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城市居民理想养老居住方式的选择——基于南京等四城市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梁 《南方人口》 CSSCI 2006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基于一项在扬州、南京、镇江、泰州四城市进行的老年生活状况调查,描述了这四城市居民理想养老居住方式的选择情况,并且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试图研究影响居民理想养老居住方式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人们在年老... 本文基于一项在扬州、南京、镇江、泰州四城市进行的老年生活状况调查,描述了这四城市居民理想养老居住方式的选择情况,并且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试图研究影响居民理想养老居住方式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人们在年老时,其理想的居住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观念因素、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其中观念因素主要体现在文化程度变量上,是影响居民选择意愿的最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体现在个人月收入和职业变量上,体制因素比经济因素在影响居民的选择意愿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方式 城市居民 养老居住方式
下载PDF
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社区环境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10
13
作者 靳永爱 周峰 翟振武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7,共12页
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多层线性模型,研究老年人居住方式、社区环境与抑郁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独居老年人抑郁倾向得分最高,其次是夫妇同住的老年人,而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抑郁倾向得... 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多层线性模型,研究老年人居住方式、社区环境与抑郁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独居老年人抑郁倾向得分最高,其次是夫妇同住的老年人,而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抑郁倾向得分最低,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社区环境直接影响所有老年人的心理状况,环境较好的社区老年人的抑郁倾向得分更低。社区环境在老年人居住方式对抑郁倾向的影响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开展丰富文化活动的地区,独居、夫妇同住与跟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抑郁倾向得分差异小;而在文化活动少的地区,几类老年人的抑郁倾向得分差异更大,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抑郁倾向要显著低于独居和夫妇同住老人,独居老年人的状况最差。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减小某些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方式 抑郁倾向 社区环境 老年人
下载PDF
居住方式对丧偶老年女性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金雅茹 司华新 +5 位作者 乔晓霞 田晓宇 刘娜 董莉娟 刘欣艺 王翠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5557-5560,共4页
目的探究居住方式对丧偶老年女性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应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简版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济南市社区84例独居与101例非独居丧偶老年女性进行... 目的探究居住方式对丧偶老年女性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应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简版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济南市社区84例独居与101例非独居丧偶老年女性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对象总抑郁率为19. 8%,独居组抑郁率及抑郁症状得分显著高于非独居组(P<0. 05);独居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少于非独居组,教育年限显著高于非独居组(均P<0. 05)。丧偶老年女性年龄越大、IADL功能越好,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抑郁症状显著越少(P<0. 01);患有慢性病的独居者抑郁症状显著较多(P<0. 01)。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的保护作用在独居组(β=-0. 171,P<0. 001)中强于非独居组(β=-0. 017,P=0. 687)。结论独居丧偶老年女性抑郁率较高,社会支持能显著缓冲独居丧偶老年女性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偶老年人 抑郁 社会支持 居住方式 独居
下载PDF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意愿研究--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为例 被引量:43
15
作者 陆杰华 白铭文 柳玉芝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1,共7页
利用2005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数据对四个直辖市老年人居住方式意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实际居住方式、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等对大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健康因素则是通过经济特征对居住方式意愿发生作用的。
关键词 大城市老年人 居住方式意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居住方式唐山大地震幸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调查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芳 郑斌 +3 位作者 刘艳丰 杨玉霞 董荣轩 赵丽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3-606,共4页
目的研究唐山大地震幸存脊髓损伤患者中,集中居住和分散居住两组不同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方法2016年2月至5月,对76名1976年唐山大地震幸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其中在疗养院或康复村集中居住者38名,在家中分散居住... 目的研究唐山大地震幸存脊髓损伤患者中,集中居住和分散居住两组不同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方法2016年2月至5月,对76名1976年唐山大地震幸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其中在疗养院或康复村集中居住者38名,在家中分散居住者38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生活满意度评估表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结果集中居住组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分散居住组(t>8.97,P<0.001),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分散居住组(t=6.55,P<0.001)。结论集中居住可提高地震幸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地震 居住方式 生活质量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居住方式与孤独感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的交互作用及联合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郝世超 周鼒 方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02-2505,共4页
目的了解居住方式与孤独感对老年人自评健康(SRH)的交互作用及联合影响。方法 2013年开展的厦门市14 292名≥60岁的老年人横断面调查资料为基础,建立5个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住方式与孤独感对老年人SRH的影响,探讨二者是否存... 目的了解居住方式与孤独感对老年人自评健康(SRH)的交互作用及联合影响。方法 2013年开展的厦门市14 292名≥60岁的老年人横断面调查资料为基础,建立5个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住方式与孤独感对老年人SRH的影响,探讨二者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并进一步评价其联合影响。结果 17.98%的老年人SRH为"较差";独居者占11.07%;34.10%的老年人与配偶和子女居住,经常或有时感到孤独的老年人占38.22%;居住方式与孤独感的交互作用及联合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独居且经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为参照,与配偶和子女居住且从不/偶尔感到孤独的老年人SRH最好(OR=2.51)。结论居住方式与孤独感对老年人SRH存在交互作用及联合影响;应鼓励老年人选择与配偶和子女共同居住,积极防控和降低老年人孤独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方式 孤独感 自评健康
下载PDF
居住方式对中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基于CHARLS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陈光燕 司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58,共10页
居住方式的急剧变化引起人们对老年人福利的普遍担忧。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和2015年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文章实证分析居住方式对中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与成年子女合住能够显著改善中国... 居住方式的急剧变化引起人们对老年人福利的普遍担忧。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和2015年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文章实证分析居住方式对中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与成年子女合住能够显著改善中国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且其对非在婚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显示,与城镇户籍子女合住,对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正向影响更大;而与农业户籍子女合住,则更有利于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此外,作用机制表明,合住主要通过约束条件放松、代际关系改善和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的提升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这为后续实施政策安排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方式 老年人 健康 影响渠道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代际支持对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冀云 孙鹃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6期152-160,共9页
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中国不同自理能力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与代际支持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对自理老年人和不能自理老年人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三代共居的老人抑郁水平最低,独居老年人的抑郁水平最高;... 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中国不同自理能力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与代际支持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对自理老年人和不能自理老年人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三代共居的老人抑郁水平最低,独居老年人的抑郁水平最高;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和家务支持对自理老年人抑郁水平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与子女见面、电话、感觉亲近对自理和不自理老年人抑郁水平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可以得出结论:与家人同住能降低老年人抑郁的风险,顺向支持比逆向支持对自理老年人抑郁症状更具积极抑制作用,情感支持对降低老年人抑郁风险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居住方式 代际支持 抑郁 自理能力
下载PDF
北京市老年人居住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宝生 乔晓春 徐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45-2649,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老年人居住方式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2015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北京市数据,利用SPSS23.0软件对居住方式、婚姻状态、经济状态、年龄、教育水平、... 目的探讨北京市老年人居住方式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2015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北京市数据,利用SPSS23.0软件对居住方式、婚姻状态、经济状态、年龄、教育水平、城乡等因素与老年人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人居住方式与孤独感关系显著,加了控制变量后的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及老年人的幸福感与孤独感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老年人性别、城乡户籍、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对老年人孤独感影响不显著。结论独居、年龄≥80岁、女性、农村、无配偶、健康状况不好、感觉不幸福、经济状况困难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孤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方式 孤独感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