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李白赋的屈骚接受 |
刁生虎
班云雷
|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顾景星骚体赋对屈骚传统的继承与开拓 |
马银川
|
《枣庄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感知屈骚之“心” |
马尚朝
|
《鹿城学刊》
|
2024 |
0 |
|
4
|
楚骚嗣音:论王夫之诗词对屈子精神与屈骚传统的承续与创变 |
张伟
|
《中国韵文学刊》
|
2024 |
0 |
|
5
|
分层与累积:论屈骚传统的生成与衍变 |
张二雄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6
|
“屈骚传统”的巫本源与情本体——论中国思想与文化的“第四大传统” |
刘悦笛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0 |
4
|
|
7
|
屈骚传统的失落与宋诗情感特征的形成 |
谢琰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8
|
论曹植对屈骚的接受传播 |
于浴贤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9
|
“士不遇”的屈骚解读及其在汉代的现实意义 |
于浴贤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5
|
|
10
|
诸子散文与屈骚 |
徐志啸
|
《中州学刊》
|
1986 |
2
|
|
11
|
论屈骚对谢灵运诗文之影响——兼议《楚辞》在六朝的传播 |
刘育霞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2
|
刘安评屈骚辨——兼对《史记》引刘安语的认识 |
孙克强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3
|
|
13
|
从骚体赋看汉人对屈骚的接受和传播 |
于浴贤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4
|
论先秦乱世与屈骚精神 |
陈明霞
余颖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5
|
《屈骚与宋代爱国文学》序 |
王水照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6
|
论鲍照诗歌对屈骚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
毛庆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7
|
屈骚精神 亘古常新 |
崔富章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8
|
不遇·玄思·宫怨·述行——简论屈骚影响下的汉代独创骚体赋 |
冯小禄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9
|
屈骚诗学传统与五四文学革命 |
向怀林
童珊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4 |
1
|
|
20
|
诗媛屈骚母题的经典化传承与性别内涵的拓展 |
聂欣晗
|
《云梦学刊》
|
201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