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6篇文章
< 1 2 2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海经》异兽元素纺织品创意设计
1
作者 谭坤 刘靖普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09-I0009,共1页
设计说明:系列作品提取《山海经》中的异兽元素,巧妙融合现代国潮文化,通过对《山海经》异兽的特征梳理和造型提炼,开发《山海经》异兽主题的纺织文创产品,为当下的文创产品设计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 山海经 设计说明 文创产品设计 系列作品 异兽 巧妙融合 潮文化
下载PDF
《山海经》名物书写的基本样式和运思机制
2
作者 李炳海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山海经》之中的名物数量众多,种类繁富,是构成全书的基本骨架。其中名物的含义有显豁与隐晦之分,还有的则介于二者之间。造成含义隐晦的原因,是名物所用词语往往取其原始本义、特殊义,而不是常见用法;还有的文字属于多音、多义词。名... 《山海经》之中的名物数量众多,种类繁富,是构成全书的基本骨架。其中名物的含义有显豁与隐晦之分,还有的则介于二者之间。造成含义隐晦的原因,是名物所用词语往往取其原始本义、特殊义,而不是常见用法;还有的文字属于多音、多义词。名物指称对象有的是一种物,有的则是一个类别,后者运用的是综合思维。《山海经》以各个条目为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各条目之间不存在意义的直接关联,呈现的是间断性。而在条目内部出现的名物,往往存在意义上的关联,是以条目标题名物所承载的理念统辖其他名物,连续出现的名物呈链状或网状。中国古代神话的片断性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书写方式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名物书写 隐与显 同与异 断与续
下载PDF
《阿长与〈山海经〉》童年感受与成年回述的情感差异
3
作者 黄婉梅 张巧丽 《学语文》 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运用双重叙事视角,向读者讲述作者与保姆阿长之间的往昔故事。童年感受与成年回述的情感差异是指幼年鲁迅与中年鲁迅对阿长的情感体验与态度评价是不同的。本文从琐碎小事、长毛故事和《山海经》绘本三个方...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运用双重叙事视角,向读者讲述作者与保姆阿长之间的往昔故事。童年感受与成年回述的情感差异是指幼年鲁迅与中年鲁迅对阿长的情感体验与态度评价是不同的。本文从琐碎小事、长毛故事和《山海经》绘本三个方面解码其中的情感差异。无论是童年感受还是成年回述,作者都是采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表达自己对阿长的敬重、感恩和无限怀念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长与〈山海经〉》 双重视角 情感差异
下载PDF
重绘“山海”:明胡文焕刻“山海经图”与近世《山海经》的知识重构
4
作者 程梦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4,I0002,共7页
在晚明坊刻的书籍史语境下,胡文焕刻“山海经图”一方面以其世俗化的图文形态,勾勒出《山海经》接受史中“到民间去”的重要流脉,另一方面则在与日用类书“诸夷门”等通俗文献的互文中,折射出近世民间视野中关于《山海经》知识的重构方... 在晚明坊刻的书籍史语境下,胡文焕刻“山海经图”一方面以其世俗化的图文形态,勾勒出《山海经》接受史中“到民间去”的重要流脉,另一方面则在与日用类书“诸夷门”等通俗文献的互文中,折射出近世民间视野中关于《山海经》知识的重构方式,并由此为理解早期经典的民间接受与知识传递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胡文焕 山海经 接受史 知识传递
下载PDF
从山海经到皮影--AI生成式首饰设计再探
5
作者 彭红 袁梦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工业4.0时代,产品设计、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艺术设计方法论由此需要多维度探索。期望通过AI的深度介入,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具有现代审美旨趣的文创设计的作用。以首饰设计为例,通过深入的问卷调查,分析现代人对... 工业4.0时代,产品设计、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艺术设计方法论由此需要多维度探索。期望通过AI的深度介入,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具有现代审美旨趣的文创设计的作用。以首饰设计为例,通过深入的问卷调查,分析现代人对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的喜好,详细解读皮影文化元素、山海经文化要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可借鉴性。应用AI生成技术,深入探讨文化与创意的融合方法,与AI算法共创生成首饰设计方案,并增加AR虚拟互动功能以丰富用户体验,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为数字时代的文化产品设计方法提供了路径探索和新方向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皮影 首饰设计 AI 互动体验
下载PDF
《山海经》夏启“右手操环”解码——佩玉环的史前巨人
6
作者 叶舒宪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2期5-40,共36页
论文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利用四重证据法,探讨镇原县博物馆墓葬中,史前“巨人”佩玉环和《山海经》夏启“右手操环”的文化意义。史前巨人左手腕部的墨绿色玉环,将问题引向史前的玉环与葬俗文化间的关联。通过考察多个史前遗址考古新发... 论文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利用四重证据法,探讨镇原县博物馆墓葬中,史前“巨人”佩玉环和《山海经》夏启“右手操环”的文化意义。史前巨人左手腕部的墨绿色玉环,将问题引向史前的玉环与葬俗文化间的关联。通过考察多个史前遗址考古新发现情况,认识到龙山文化时代较普遍的葬礼现象是将玉镯、玉环等套在墓主人右手或手臂上。这种奇特礼仪行为模式寄托着死者魂灵升天的幻想目标和动力。以此为基础,论文转向对《山海经》中“夏启右手操环”的叙事解读。通过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发现该神话叙事与龙山文化时代右手戴玉环的葬俗吻合。玉环在史前文化中具有通神和象征永生不死的意义,关于夏代开国君王“右手操环”叙事之解码长期以来真相不明,如今得到史前玉环镯葬俗的考古真相之印证。玉环镯在神话传说与考古新发现之间的相互印证,彰显了四重证据法的“物证优先原则”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重证据法 物证优先 出土史前玉环 山海经 夏启右手操环 玉镯源流史
下载PDF
《山海经》图像造型在动画美术设定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7
作者 井溶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创新动画影片美术设定表达方式,创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角色形象,可以让观众透过动画影片了解中国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该文作者以《山海经》记载的神话故事为灵感来源,完成动画片整体概念设计,收集整理《山海经》关于异兽部分文字记... 创新动画影片美术设定表达方式,创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角色形象,可以让观众透过动画影片了解中国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该文作者以《山海经》记载的神话故事为灵感来源,完成动画片整体概念设计,收集整理《山海经》关于异兽部分文字记录的图像造型作为动画角色设计的素材,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借鉴中国传统绘画意象造型的表达方式,优化动画角色设计策略,形成完整的动画美术设定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设定 山海经 动画角色
下载PDF
重建神谱,以迎诸神:《〈山海经〉传》中的古今中西之争
8
作者 黄家光 《江汉学术》 2024年第3期64-70,共7页
新诗写作中一直存在着如何“化古”的问题。或化“辞句”,或化“意象”“典故”,或“故事新编”。化古非为复古,而旨在应对今日之危机。宋琳新作《〈山海经〉传》通过诗写《山海经》,重建神谱的方式,回应诸神远遁时代的虚无主义危机。... 新诗写作中一直存在着如何“化古”的问题。或化“辞句”,或化“意象”“典故”,或“故事新编”。化古非为复古,而旨在应对今日之危机。宋琳新作《〈山海经〉传》通过诗写《山海经》,重建神谱的方式,回应诸神远遁时代的虚无主义危机。宋琳试图实现对传统的现代性转化,但这个传统不会自我显现,而是在与西方的对照中成就自身。不同于海德格尔在西方语境中提出的存在主义方案,《〈山海经〉传》重启中国“慎终追远”的传统,是以中国诗学方案应对全球性精神危机的一个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琳 当代诗 《〈山海经〉传》 山海经 化古
下载PDF
平凡的光辉——《阿长与<山海经>》文本细读
9
作者 潘广敏 《作文(高中版)》 2024年第6期53-54,共2页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最初发表于《莽原》第十九期,是一篇回忆性的写人散文,却是可以当作小说来阅读的作品。主人公长妈妈,是个明暗面十分鲜明的形象。正像教材单元导语所说的“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最初发表于《莽原》第十九期,是一篇回忆性的写人散文,却是可以当作小说来阅读的作品。主人公长妈妈,是个明暗面十分鲜明的形象。正像教材单元导语所说的“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长妈妈给读者的印象,是典型的“小人物,大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导语 《阿长与<山海经>》 文本细读 回忆性 《莽原》 阿长与《山海经 大情怀 优秀品格
下载PDF
基于数字原生代的“山海经”神话新文创角色情感感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木斯 周莹 +1 位作者 云家正 吴济池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0-298,共9页
目的以《英雄联盟》“山海绘卷”新文创IP角色为个案研究,探讨数字原生代对于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具有现代审美旨趣的新文创IP角色的情感感知影响因素,以及年轻群体的审美意趣、文化认同与价值趋向特征。方法运用Python软件收集在线评论数... 目的以《英雄联盟》“山海绘卷”新文创IP角色为个案研究,探讨数字原生代对于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具有现代审美旨趣的新文创IP角色的情感感知影响因素,以及年轻群体的审美意趣、文化认同与价值趋向特征。方法运用Python软件收集在线评论数据,采用Nvivo2.0分析工具进行3级编码,以扎根理论的叙述逻辑,构建用户情感感知模型。结果归纳出审美造型、沉浸体验、文化特征3个类属是影响数字原生代对于传统文化情感感知认同的核心因素。结论通过把握数字原生代的审美特征,强调数字赋能下的沉浸式体验感受,实现以文化认同下的情感共鸣,对于加强数字新文创IP角色设计情感体验具有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原生代 角色IP 情感感知 山海经 新文创
下载PDF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童装品牌中的应用——以《山海经》神怪形象为例
11
作者 夏宇飞 何峰 《中国包装》 2024年第11期143-146,共4页
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与标志之一,在童装品牌的设计中却应用较少。因此文章将提取《山海经》中的神怪形象作为传统文化符号,将其应用到现代童装品牌的设计中,展现出童装品牌设计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多样化探索。在全... 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与标志之一,在童装品牌的设计中却应用较少。因此文章将提取《山海经》中的神怪形象作为传统文化符号,将其应用到现代童装品牌的设计中,展现出童装品牌设计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多样化探索。在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童装品牌与传统文化符号结合需要在传承与应用之间寻找创新点,并符合现代儿童的审美特点和接受程度,展现童装品牌设计的多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符号 童装品牌 山海经 设计应用
下载PDF
基于情境创设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
12
作者 王帆 乔桂英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4期9-11,共3页
文章所论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创设了建立雇佣工档案的生活情境,设置了探究小雇主态度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探究鲁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最终明确孩提时鲁迅的喜爱和讨厌,都是最纯真的感受,而鲁迅通过成年... 文章所论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创设了建立雇佣工档案的生活情境,设置了探究小雇主态度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探究鲁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最终明确孩提时鲁迅的喜爱和讨厌,都是最纯真的感受,而鲁迅通过成年视角再次回溯相关事件的目的是展现童年这些美好的回忆是阿长带来的,由此凸显他对阿长的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语文 情境创设
下载PDF
《山海经》中的“■石”“邽石”“封石”及早期螺钿
13
作者 刘思亮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1期158-168,174,共12页
《山海经·中山经》中所谓的“■石”“邽石”“封石”实为一物,即《说文》玉部中的“玤”石。信阳楚简中的“■石”,亦即今天所谓的白石英。“■石”“玤石”“蚌石”的命名确与“蛤蚌”之名有关,信阳、左冢、九连墩等楚墓出土漆... 《山海经·中山经》中所谓的“■石”“邽石”“封石”实为一物,即《说文》玉部中的“玤”石。信阳楚简中的“■石”,亦即今天所谓的白石英。“■石”“玤石”“蚌石”的命名确与“蛤蚌”之名有关,信阳、左冢、九连墩等楚墓出土漆木器上镶嵌石英石的技艺,均源自于商周以来的“螺钿”技艺,所嵌白色石英石(■石/邦石/封石)其实是早期“蚌泡”的替代品。“螺钿”的装饰技艺在中国出现很早,但记录这种技艺的专有动词却一直未被发现,其实信阳楚简等资料中的“■”“铚”为填塞、嵌陷之义,是战国时人对后世“螺钿”之{钿}的早期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邦石 封石 螺钿
下载PDF
从巫术到医学:《山海经》所记药物的色彩观
14
作者 贾雯鹤 郭子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57-66,共10页
视觉观察是早期经验主义知识获得的重要途径之一,颜色作为可直观、持久获得的视觉符号,系统地参与了《山海经》原始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山海经》药物色彩系统可分类整理为赤、白、黄、青、黑五个色系,该五色对应中医五行,对中医五色... 视觉观察是早期经验主义知识获得的重要途径之一,颜色作为可直观、持久获得的视觉符号,系统地参与了《山海经》原始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山海经》药物色彩系统可分类整理为赤、白、黄、青、黑五个色系,该五色对应中医五行,对中医五色观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山海经》药物色彩倾向隐含先民的情感寄托,部分药物色彩选择遵循交感巫术原则,反映了《山海经》成书时期巫医不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中医学 巫术 色彩系统 视觉意涵
下载PDF
神话诗的诗歌形式与诗艺探索——从宋琳的《〈山海经〉传》“返回母语文化语境”谈起
15
作者 牛浩宇 《江汉学术》 2024年第6期73-83,共11页
《〈山海经〉传》是宋琳神话诗写作的新诗集,延续了1990年代以来当代先锋诗人共同“返回母语文化语境”的写作兴趣,表现出“联结”古今母语文化的文本形态。为了唤醒初始世界源头性的神话思维,它开辟出一个沉默场域以保护语言的不可言说... 《〈山海经〉传》是宋琳神话诗写作的新诗集,延续了1990年代以来当代先锋诗人共同“返回母语文化语境”的写作兴趣,表现出“联结”古今母语文化的文本形态。为了唤醒初始世界源头性的神话思维,它开辟出一个沉默场域以保护语言的不可言说性,使“形而上问知”的美学活动在这一场域展开。由于神话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知识背景,加入注释一类的副文本以增强文本的历史性,成为宋琳改写神话的界限。诗歌内部开辟出的“历史寓言化”场域勾连起“形而学问知”和历史性,避免反复陷入当代先锋诗歌泛滥的元诗结构,为神话诗的诗艺探索打开了新视野。宋琳深感诗歌文本孤立现实与历史的危险,而古代神话中潜藏的神话思维更接近存在之本,是汉语新诗“返回母语文化语境”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琳 《〈山海经〉传》 神话诗 文化语境 神话思维 历史性 母语
下载PDF
杨慎《山海经补注》及其考据学成就
16
作者 贺玉洁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就古代《山海经》研究史而言,清人之考据成果最为丰硕。然清代之考据,实由明人奠其基、肇其端。杨慎生当正嘉间,于空疏浮泛的学术氛围中尚博崇实、钩隐抉微,撰成《山海经补注》。作为继郭璞后首部最具影响力的注本,该著以博征精究、求... 就古代《山海经》研究史而言,清人之考据成果最为丰硕。然清代之考据,实由明人奠其基、肇其端。杨慎生当正嘉间,于空疏浮泛的学术氛围中尚博崇实、钩隐抉微,撰成《山海经补注》。作为继郭璞后首部最具影响力的注本,该著以博征精究、求实考据之法,开启明清《山海经》考证训释之风气,并为清代《山海经》考据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山海经补注》 考据 考据学
下载PDF
生态平衡:论《山海经》的自然观
17
作者 李哲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3-98,共6页
《山海经》不仅是一部古老的地理著作,也是中国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蕴含了中国先民对于宇宙万物的自然观。《山海经》中的自然观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敬畏自然的伦理观、顺应自然的发展观和利用自然的共生观四个方面。... 《山海经》不仅是一部古老的地理著作,也是中国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蕴含了中国先民对于宇宙万物的自然观。《山海经》中的自然观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敬畏自然的伦理观、顺应自然的发展观和利用自然的共生观四个方面。它们是中国先民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也是今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自然观 生态平衡 和谐共生
下载PDF
《山海经》对藏族神学观念的影响及其意义
18
作者 闹告 班玛道杰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64-176,192,共14页
《山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原始、保存神话数量最多的古籍之一。该书虽仅有三万一千多字,但书中收集了数百个神话故事,并在故事中创造了各种或怪诞、或夸张、或神秘的形象,为中国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参照。《山海经》中描述了大量光怪陆... 《山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原始、保存神话数量最多的古籍之一。该书虽仅有三万一千多字,但书中收集了数百个神话故事,并在故事中创造了各种或怪诞、或夸张、或神秘的形象,为中国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参照。《山海经》中描述了大量光怪陆离的神灵,其中有兽类形象的,半人半兽的,也有完全人形的神灵。文章梳理了《西山经·西次二经》《西山经·西次三经》《中山经·中次九经》《大荒西经》中人身兽首、人首兽身等神怪形象,并将其与苯教《十万龙经》、宁玛派《贡泽隆达》、民间文献《土地宝册》等藏文文献中的半人半兽神灵形象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山海经》及其神灵形象的塑造对苯教、宁玛派、西藏民间文献中半人半兽神灵形象程式化的形成,以及对藏族神灵谱系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山海经》的影响下,藏族神灵谱系建构是中华文化交融的具体反映,这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民间仪式文献 民间神 中华文化
下载PDF
论《山海经》神话的怪诞美
19
作者 王炜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45-49,共5页
《山海经》是保留中国神话最为集中且接近神话原生状态的典籍,其所记载的神话以恐怖奇特的形象与背离现实的情节呈现了浓厚的怪诞意味。《山海经》神话所具有的怪诞美学风貌,是在低下的物质发展水平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下,华夏先民的物... 《山海经》是保留中国神话最为集中且接近神话原生状态的典籍,其所记载的神话以恐怖奇特的形象与背离现实的情节呈现了浓厚的怪诞意味。《山海经》神话所具有的怪诞美学风貌,是在低下的物质发展水平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下,华夏先民的物我同一思维方式、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原始审美意识反映到神话中的结果。而《山海经》神话中显著的怪诞现象不仅揭示了原始初民的审美趣味与审美心理结构,彰显了有别于“温柔敦厚”诗风的美学风格,也给审美主体带来了恐惧又可笑的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神话 怪诞美学
下载PDF
《山海经》的海外地理想象
20
作者 叶葆琳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古籍中的海有二义:一是真实水域,二指极远荒晦之地。基于此两种含义,《山海经》结合当时的地理认知,勾勒出较为完整的海外世界布局,成为大九州说、五服制等地理观念的想象来源,并对九州——四海——四荒——四极的世界观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山海经 海外想象 地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