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陕西省工业碳减排路径模拟研究
1
作者 张巍 徐可欣 李丹妮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81,共9页
实现“双碳”目标,陕西省工业经济必须推进碳减排。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确定减排最优路径,本文利用2005—2021年的相关数据,对STIRPAT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扩展,通过岭回归分析,构建出陕西省工业碳排放预测方程。设置未来陕西省工业经济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陕西省工业经济必须推进碳减排。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确定减排最优路径,本文利用2005—2021年的相关数据,对STIRPAT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扩展,通过岭回归分析,构建出陕西省工业碳排放预测方程。设置未来陕西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基准情景、低速发展情景和高速发展情景,通过情景参数设定,模拟分析9种途径下陕西省工业2060年前的碳排放量,选择出陕西省工业经济的最优减排路径,即人口规模最早在2021年达峰,最晚在2030年达峰;工业经济增速不超过6.5%,且持续下降;按照国家约束性目标控制碳排放强度;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降幅保持在-3.3%至-3.05%之间。陕西省工业经济最早在2052年,最晚在2056年实现碳中和。根据研究结果,对陕西省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推广节能降碳技术、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降碳格局、完善市场化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 工业碳减排 STIRPAT模型 情景模拟
下载PDF
中国工业碳减排潜力估算 被引量:44
2
作者 郭朝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20,共8页
工业是大多数国家碳排放最重要的领域,也是减排潜力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领域。研究工业领域碳减排潜力对于理解中国碳排放峰值及参加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经济核算的方法对2010-2050年我国工业碳减排潜力进行了... 工业是大多数国家碳排放最重要的领域,也是减排潜力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领域。研究工业领域碳减排潜力对于理解中国碳排放峰值及参加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经济核算的方法对2010-2050年我国工业碳减排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在2030年工业碳排放达峰前,2010-2030年工业累积减排潜力为83.8亿t,其中,结构减排31.2亿t,强度减排52.6亿t;在2030年达峰之后,工业将继续为碳减排发挥积极贡献,2030-2050年累积减排潜力65.9亿t,其中,结构减排24.77亿t,强度减排41.15亿t。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内部结构和能源结构能得以进一步优化,则工业减排潜力更大,相应工业碳排放峰值将在原有预计基础上再下降8%左右,工业碳排放峰值也将提前至2025年前后出现。在估算中国工业碳减排潜力之前,考察了发达国家工业碳排放变化路径,发现工业可通过结构减排和强度减排"两个轮子"来为全国减排做出贡献,即使发达国家工业碳排放已越过峰值也是如此。文章的结论和对策建议是:1从工业碳排放达峰推断,中国不宜承诺于2030年之前实现总量达峰,并坚持绝对减排应在2035年之后;2我国工业部门持续碳减排潜力巨大,这为日后我国气候谈判增加了底气,"强度减排"主张可作为我国参加气候谈判的一个重要策略选项;3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取向,完善国内相关制度设计,将工业技术减排潜力充分发挥出来;4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减排效应,警惕由产业转移带来的产业结构逆向调整问题;5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大力促进包括CCUS技术在内的工业碳减排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减排 结构 强度 放峰值
下载PDF
中国高质量工业碳减排的地区协同路径——基于雁阵式发展视角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翼 杜涛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9-57,共9页
本文从雁阵式发展视角阐述了高质量工业碳减排的逻辑涵义,对地区工业终端碳排放态势以及电力碳减排的地区依赖性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工业化只有经历由浅向深再向服务化转型的过程,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工业终端碳减排,虽然电力碳... 本文从雁阵式发展视角阐述了高质量工业碳减排的逻辑涵义,对地区工业终端碳排放态势以及电力碳减排的地区依赖性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工业化只有经历由浅向深再向服务化转型的过程,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工业终端碳减排,虽然电力碳减排的主要压力向中西部的少数地区集聚,但可再生能源电力增长依赖于各地区要素禀赋的充分融合。因此,依托雁阵式产业升级模式,各地区有必要通过产业链的协同分工推动工业部门低碳转型,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协同开发提升清洁能源占比,通过生态宜居城市的协同建设拉动低碳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雁阵式发展工业碳减排地区协同
下载PDF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区域工业碳减排效果评价——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
4
作者 胡晓宇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7-51,共5页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TOPSIS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工业碳减排效果。相较于单方面从碳减排数量衡量,文章从碳减排效益、能源结构优化、能源配置效率、低碳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选...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TOPSIS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工业碳减排效果。相较于单方面从碳减排数量衡量,文章从碳减排效益、能源结构优化、能源配置效率、低碳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选取指标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区域碳减排的效果和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省市碳减排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上海市和江苏、浙江两省工业碳减排量虽然并不都是最高,但效果综合表现相对较佳;各个区域在碳减排效益、能源结构优化、能源配置效率、低碳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碳减排劣势和优势,应在相互学习的同时扬长避短,走出拥有自身特色的工业碳减排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减排 改进TOPSIS法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中国工业碳减排成熟度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文举 李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34,共15页
本文从Kava恒等式出发,选取产值能耗强度、能耗碳排放强度和产值碳排放强度等三个基础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距离协调度模型,构建了发展度指数、协调度指数和协调发展度指数等三个成熟度测度指数.并基于中国30个省份和38个工... 本文从Kava恒等式出发,选取产值能耗强度、能耗碳排放强度和产值碳排放强度等三个基础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距离协调度模型,构建了发展度指数、协调度指数和协调发展度指数等三个成熟度测度指数.并基于中国30个省份和38个工业行业2003—2012年数据.从整体和分省份及分行业两个层面对中国工业碳减排成熟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虽然自2003年起中国工业再度出现重型化倾向,但在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中国工业碳减排整体发展度指数、协调度指数和协调发展度指数均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东部区域的相对成熟度指数均值明显高于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区域:制造业的相对成熟度指数均值明显高于采矿业和公用事业。研究还发现,区域格局和工业结构均对中国工业碳减排整体成熟度产生了显著影响:部分省份和行业的碳减排成熟度还存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协调水平阶段显著不一致的现象。根据评估结果.各地方政府和各工业部门均需制定合理的低碳政策和构建相互间协调机制来持续推进中国工业碳减排成熟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减排 成熟度指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 距离协调度模型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空间协同集聚对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孙鹏博 葛力铭 杨晨 《环境经济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28,共28页
有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空间协同集聚是实现区域协调治理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构造了考虑上下游投入产出关联的空间协同集聚指数,并使用城市碳排放数据以及改进山脉指数和地理中心度两个工具变量,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 有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空间协同集聚是实现区域协调治理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构造了考虑上下游投入产出关联的空间协同集聚指数,并使用城市碳排放数据以及改进山脉指数和地理中心度两个工具变量,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空间协同集聚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空间协同集聚与工业碳排放呈现倒“U”型关系,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使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此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空间协同集聚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实现了降低要素错配、提升技术创新和推动工业升级从而降低工业碳排放的作用,并且空间协同集聚也是现有碳减排政策发挥效用的关键路径;基于适宜性空间协同集聚视角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推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的模式能够释放出空间协同集聚的减排潜力;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和推动市场化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是未来通过产业空间协同集聚实现工业碳减排的重要抓手。本文丰富了产业空间协同集聚与碳排放的相关文献,为在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协调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发展实现“3060”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协同集聚 工业碳减排 投入产出关联 适宜性空间协同集聚
下载PDF
基于终端能源消费的工业部门减排潜力估算——以云南为例
7
作者 林秀群 童祥轩 《科技与经济》 2017年第4期96-100,共5页
工业部门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减排潜力最大、耗时最长的部门,云南省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研究其工业部门减排潜力对于控制云南省碳排放量峰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为其他省份低碳发展提供借鉴经验。基于终端能源消费选取1... 工业部门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减排潜力最大、耗时最长的部门,云南省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研究其工业部门减排潜力对于控制云南省碳排放量峰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为其他省份低碳发展提供借鉴经验。基于终端能源消费选取17种能源系数(含电力、热力)全面测算2000—2014年云南省工业部门碳排放量。结合经济核算法和情景分析法预估2015—2035年云南省工业碳排放量及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如果没有相应制度及技术制约,云南省工业碳排放将在未来持续大幅度增长,在工业比重调整和节能技术进步的双重作用下,云南省工业碳排放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15 247.19万t,其中节能技术进步造成的碳强度减排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根据本文研究结果,针对云南省工业部门,进行合理的讨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端能源 工业碳减排 结构 强度 放峰值
下载PDF
我国工业低碳发展的路径探析——以武汉市为例
8
作者 龚惠萍 刘晨明 成艾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5-137,共3页
文章以武汉市工业为例,探析我国工业的低碳发展路径。计算武汉市2000~2010年的工业碳排放总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等指标,并与北京、上海相比较,结果表明,武汉市工业低碳发展水平很低。进一步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能源结构、技术... 文章以武汉市工业为例,探析我国工业的低碳发展路径。计算武汉市2000~2010年的工业碳排放总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等指标,并与北京、上海相比较,结果表明,武汉市工业低碳发展水平很低。进一步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能源结构、技术进步、产出结构、经济规模等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规模是主要正向影响因素,产出结构次之,技术进步是主要反向影响因素,能源结构的影响很小。最后,提出工业低碳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发展 LMDI因素分解 技术进步 工业碳减排
下载PDF
工信部:力争建材等重点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被引量:2
9
《江西建材》 2021年第3期225-225,共1页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党支部近日组织开展支部活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原材料工业碳减排实施路径,推动重点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率先实现碳达峰,促进行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支部活动 中和 原材料工业 实施路径 率先实现 工信部 工业碳减排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阳光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属零碳方案
10
《汽车工艺师》 2022年第12期32-32,共1页
汽车行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是工业碳减排主力军。在行业内,阳光新能源与蔚来、奇瑞、小鹏、壳牌、大陆马牌等众多品牌形成项目落地,分布式光伏项目覆盖整车制造、配套零部件等产业上下游,形成以“造车+光伏”为核心的行业零碳解决方... 汽车行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是工业碳减排主力军。在行业内,阳光新能源与蔚来、奇瑞、小鹏、壳牌、大陆马牌等众多品牌形成项目落地,分布式光伏项目覆盖整车制造、配套零部件等产业上下游,形成以“造车+光伏”为核心的行业零碳解决方案。方案以“全场景、智能化、一体化”为特点,推动行业实现减碳脱碳。汽车行业生产制造车间多柔性屋顶、彩钢瓦屋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车制造 制造车间 汽车行业 新能源 工业碳减排 一体化 行业产业链
下载PDF
瑞士INEOS公司将苏格兰的石化工厂改为氢气厂
11
作者 钱伯章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1年第6期423-423,共1页
据“HP,2021-09-24”报道,瑞士INEOS公司预计花费超过10亿英镑(14亿美元)将其位于英国苏格兰Grangemouth的大型石化工厂和炼油厂转换为氢燃料厂,到2045年实现零碳排放。英国的目标是到2050年达到零碳排放,并已显著减少发电厂的碳排放,... 据“HP,2021-09-24”报道,瑞士INEOS公司预计花费超过10亿英镑(14亿美元)将其位于英国苏格兰Grangemouth的大型石化工厂和炼油厂转换为氢燃料厂,到2045年实现零碳排放。英国的目标是到2050年达到零碳排放,并已显著减少发电厂的碳排放,但发现工业碳减排更加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 工业碳减排 苏格兰 瑞士
下载PDF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s of Climatic Changes on the Industrial Economy in China 被引量:1
12
作者 LIU Yuanzhe SONG Wei +1 位作者 ZHAO Dongsheng GAO Jiangbo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Global climate changes have led to ocean acidification,ice and snow melting,a continuous rise in temperature,and an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with profound impacts on the social economic system.Wi... Global climate changes have led to ocean acidification,ice and snow melting,a continuous rise in temperature,and an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with profound impacts on the social economic system.With the aggravation from climate changes,even the industrial fields with a relatively strong resistance to climatic changes have also suffered serious losses.At present,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industrial field is growing,and the absolute economic losses are increasing.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se industrial economic losses is therefor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formulating policies to tackle global climate change,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can provide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Therefore,in this paper,we summarized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s on the industrial fields and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s of climatic changes on different industrial sectors are slightly variable.For example,while the mining industry,so far,has positively responded to the changing climate,severe weather events such as storms,drought,and rain could severely impede the normal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activities of the mining industry in the future.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ostly involves indoor jobs,which are relatively resistant to extreme weather events,and some industries have complex response mechanisms.In term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its losses are mainly indirect through increased electricity costs.The production and supply industries for electricity,heat,and water would suffer transmission supply losses in extreme weather events;and as the largest carbon emission industries,the costs of emission reduction would affect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is sector in the short term.Overall,the industrial sectors pay relatively high costs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and therefore,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economic losses through models is crucial for both the development of reasonable policies and ensuring a smooth and consistent growth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industrial economy extreme climate events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