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4篇文章
< 1 2 2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糖类抗原19-9联合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1
作者 郑舒丹 杨柳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的100例高度疑似胰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的100例高度疑似胰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A19-9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MIC-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以术后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内镜、MIC-1、CA19-9分别及联合应用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A19-9、MIC-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9-9、MIC-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MIC-1、CA19-9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84.21%)均低于三者分别诊断(92.11%、90.79%、90.79%),特异度(91.67%)均高于三者分别诊断(79.17%、83.33%、75.00%)。三者联合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96.97%,阴性预测值为64.71%。结论在对胰腺肿瘤进行良恶性诊断时,采用超声内镜、MIC-1、CA19-9联合诊断可以有效提高其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血清肿瘤标志物 CA19-9 胰腺癌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宇宁 王小兵 +6 位作者 王腾 张超 张坤鹏 臧若川 支修益 张伟 孙克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7-215,共9页
背景与目的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中重要成员,研究发现MIC-1表达水平在多种上皮来源肿瘤患者血清中均有显著升高。本研究旨在探... 背景与目的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中重要成员,研究发现MIC-1表达水平在多种上皮来源肿瘤患者血清中均有显著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MIC-1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诊断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与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152例早期肺癌、48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105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清MIC-1浓度,分析MIC-1诊断肺癌中的作用,同时分析血清MIC-1浓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早期肺癌患者组MIC-1血清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肺良性疾病组(P<0.001),设1,000 pg/m L为诊断肺癌的临界值,MIC-1检测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4%和99.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90;95%CI:0.87-0.94];MIC-1血清水平与年龄(P=0.001)、性别(P=0.03)有关,病理TNM分期T2的患者MIC-1血清水平高于T1患者(P=0.022);血清MIC-1>1,465 pg/m L组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77.6%,低于血清MIC-1<1,465 pg/m L组的患者94.8%(P=0.022),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C-1>1,465 pg/m L是I期、II期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HR=3.37,95%CI:1.09-10.42,P=0.035)。结论 MIC-1作为血清肿瘤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提高肺癌早期诊断。MIC-1的检测对判断I期、II期NSCLC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可能为其独立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肿瘤标志物 预后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及其联合多种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超 田海梅 +9 位作者 李茉 王腾 李艳芬 刘静 杨塔娜 王小兵 赵文雅 沈迪 齐军 张伟 《癌症进展》 2015年第3期306-311,316,共7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辅助价值,并评价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IC-1定量检测试剂盒及Roche 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663例未经治...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辅助价值,并评价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IC-1定量检测试剂盒及Roche 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663例未经治疗的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和488例正常人群血清样本中的MIC-1、CEA、CA125、NSE、SCC和CYFRA21-1水平和分布,分析患者血清MIC-1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和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并研究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肺癌患者血清MIC-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01);MIC-1水平随临床分期的进展呈上升的趋势(P<0.001),且与肿瘤浸润(P<0.001)、淋巴结转移(P=0.02)、远端转移(P<0.001)和肿瘤分化程度(P<0.001)显著相关。单一检测MIC-1诊断肺癌的敏感度(76.6%)高于其他五种肺癌标志物的联合应用(72.2%),且MIC-1在鳞癌、腺癌、小细胞癌诊断中的敏感度均能达到甚至超过其他五种标志物的联合诊断水平(81.6%vs 82.8%;74.7%vs 68.9%;84.9%vs 83.0%)。在肺癌早期,以MIC-1为主的六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Ⅰ期:79.8%;Ⅱ期:87.7%)显著高于其他五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的敏感度(Ⅰ期:44.9%;Ⅱ期:72.6%)。结论 MIC-1是肺癌,尤其是早期肺癌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MIC-1和CEA、CA125、NSE、SCC、CYFRA21-1联合检测用于普通人群体检和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联合检测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联合多种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文雅 王小兵 +6 位作者 田海梅 李艳芬 李茉 张超 沈迪 齐军 张伟 《癌症进展》 2014年第3期291-297,共7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并探讨多种标志物联合应用于检测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定量检测试剂盒及Roche 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429例不同临床分期的结...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并探讨多种标志物联合应用于检测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定量检测试剂盒及Roche 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429例不同临床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和129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中的MIC-1、CA19-9、CEA和TPS水平,比较MIC-1水平与其他肿瘤标志物的关系、与患者TNM分期的关系,以及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MIC-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1045.88±892.67 vs 398.04±263.19,P<0.001);肿瘤患者血清MIC-1水平随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增加而升高(P=0.001),并与淋巴结转移(N分期,P=0.007)和远端转移显著正相关(P<0.001);MIC-1、CEA和TPS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早期结直肠癌检测敏感性可达61.3%,显著高于CEA的检出率(25.6%)。结论 MIC-1是结直肠癌尤其是早期结直肠癌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MIC-1、CEA和TPS联合检测对于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癌胚抗原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联合检测
下载PDF
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腾 田海梅 +7 位作者 李茉 张超 李艳芬 刘静 王小兵 齐军 吴健雄 张伟 《癌症进展》 2016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浓度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271例未经治疗的肝癌患者,48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30例乙肝携带者及10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I...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浓度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271例未经治疗的肝癌患者,48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30例乙肝携带者及10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IC-1浓度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结果在肝癌患者中血清MIC-1浓度比较,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有病毒性肝炎史患者高于无病毒性肝炎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MIC-1浓度随肝癌患者临床巴塞罗那分期(BCLC)进展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不同病理类型,肝细胞癌组高于胆管细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MIC-1在早期肝癌患者(0期和A期)中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敏感度,优于AFP。肝癌患者组血清MIC-1浓度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乙肝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者;根据肝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设定1.8 ng/ml作为MIC-1诊断肝癌的界值时,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6.2%和97.4%,高于AFP的96.2%和73.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MIC-1可成为理想的癌筛查及诊断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肝癌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方面显示出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肿瘤标志物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小兵 付超 +7 位作者 田海梅 李艳芬 李茉 程冬婉 常青云 刘珊 齐军 张伟 《癌症进展》 2011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胃癌诊断、治疗监测及复发预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检测试剂盒检测179例不同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9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及200例健康人群血清样本中MIC-1水平,并对部分肿瘤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胃癌诊断、治疗监测及复发预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检测试剂盒检测179例不同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9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及200例健康人群血清样本中MIC-1水平,并对部分肿瘤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应用罗氏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上述样品的CEA和CA19-9水平,并与MIC-1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患者组MIC-1血清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951.68±785.40,532.92±222.16,391.56±299.55,P<0.001);MIC-1在早期胃癌患者(Ⅰ期和Ⅱ期)中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敏感性,远优于CEA和CA19-9(Ⅰ期:28.6%、8.6%、5.7%;Ⅱ期:37.8%、17.8%、0%);MIC-1、CEA和CA19-9联合检测,可由原来CEA18.4%和CA19-9 10.0%的灵敏度提高至52.0%,显著优于MIC-1、CEA和CA19-9单独检测;MIC-1血清水平在有效治疗后显著下降(P=0.004),复发转移时MIC-1水平显著升高(P=0.002)。结论研究结果明确显示MIC-1是胃癌有效的新血清肿瘤生物标志物,对于提高胃癌的诊断和早期诊断水平以及评价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肿瘤标志物 胃癌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水平初探 被引量:6
7
作者 付超 王小兵 +9 位作者 田海梅 李艳芬 李茉 程冬婉 宋培培 刘静 常青云 刘珊 齐军 张伟 《癌症进展》 2011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初步研究肺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浓度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9例肺癌患者、8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清MIC-1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上述肺癌患者血... 目的初步研究肺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浓度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9例肺癌患者、8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清MIC-1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上述肺癌患者血清标本CEA、CA125、NSE、SCC、Cyfer21浓度。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中MIC-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良性疾病组(P=0.005);根据ROC曲线和正常人群的MIC-1血清水平,设定1000 pg/ml作为诊断肺癌的临界值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和66.6%;MIC-1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优于已有标志物CEA、CA125、NSE、SCC、Cyfer21;尤其在Ⅰ期患者中,其敏感性甚至优于上述五种标志物联合诊断(70.8%vs50.0%)。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MIC-1成为肺癌新的血清标志物的可能性,在肺癌诊断,特别是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MIC-1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肿瘤标志物 肺癌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的大样本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小兵 付超 +8 位作者 吴凡 田海梅 李艳芬 李茉 程冬婉 常青云 刘珊 齐军 张伟 《癌症进展》 2011年第4期367-373,共7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胰腺癌诊断、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检测试剂盒检测552例不同临床分期的胰腺癌患者、115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21例慢性胰腺炎及200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中MIC-1水平,...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胰腺癌诊断、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检测试剂盒检测552例不同临床分期的胰腺癌患者、115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21例慢性胰腺炎及200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中MIC-1水平,并对部分早期肿瘤患者的病程进行随访监测;应用罗氏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上述样品中的CEA和CA19-9水平并与MIC-1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胰腺癌患者组MIC-1血清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慢性胰腺炎和正常对照组(1755.12±1112.23,863.56±508.24*,1264.35±751.09**,391.56±299.55*,*P<0.001,**P=0.040);MIC-1、CA19-9和CEA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945、0.836和0.791,在特异性均为97%时,MIC-1、CA19-9和CE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9%、61.9%和33.3%;MIC-1在早期胰腺癌患者(Ⅰ+Ⅱ期)中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敏感性(77.9%),远优于CA19-9和CEA(52.9%和27.9%);MIC-1与CA19-9联合检测,灵敏度可由原来CA19-9的61.9%提高至89.3%,显著优于MIC-1、CA19-9和CEA单独检测;早期胰腺癌患者MIC-1血清水平在手术治疗后显著下降(P<0.001),肿瘤进展时MIC-1水平又显著升高(P<0.001)。结论研究结果明确显示MIC-1是胰腺癌有价值的新血清肿瘤生物标志物,对于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和早期诊断水平以及反映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肿瘤标志物胰腺癌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血清检测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小兵 李艳芬 +7 位作者 田海梅 李茉 付超 程冬婉 常青云 刘珊 齐军 张伟 《癌症进展》 2011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研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单克隆抗体并建立MIC-1血清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抗原免疫BALB/C雌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分泌抗MIC-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方法构建MIC-1血清检测体系并对性能进行鉴定。... 目的研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单克隆抗体并建立MIC-1血清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抗原免疫BALB/C雌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分泌抗MIC-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方法构建MIC-1血清检测体系并对性能进行鉴定。结果成功获得了32株抗MIC-1单克隆抗体,选用其中2株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双夹心ELISA MIC-1血清快速检测方法。性能鉴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值大于0.999);试验内变异系数为5.15%,试验间变异系数为9.51%;平均回收率为98.9%;37℃保存3天和4℃保存6个月稳定性良好。结论所制备的MIC-1检测方法各项指标均达到SFDA相关要求,能够满足科学研究和临床检测的技术需要,并进入产业化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肿瘤标志物 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下载PDF
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恶性肿瘤生长因子和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的水平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齐贵 夏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4473-447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恶性肿瘤生长因子(TSGF)和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IC)-1水平及其在肝硬化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0例作为肝硬化组(B组),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肝功能A级(48例)、肝功能B级(46...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恶性肿瘤生长因子(TSGF)和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IC)-1水平及其在肝硬化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0例作为肝硬化组(B组),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肝功能A级(48例)、肝功能B级(46例)、肝功能C级(26例)三个亚组;根据是否合并腹水分为肝硬化合并腹水(54例)和肝硬化不合并腹水(66例)两个亚组。选择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组)。采用Child-Pugh分级法进行肝功能分级。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TSGF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MIC-1水平。结果 B组血清TSGF和MIC-1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与肝功能A级比较,肝功能B级和肝功能C级患者血清TSGF和MIC-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肝功能B级比较,肝功能C级患者血清TSGF和MIC-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有腹水组患者血清TSGF和MIC-1水平明显高于无腹水组(P<0.05)。结论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SGF和MIC-1水平升高,升高水平与肝硬化的肝功能分级和是否存在腹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恶性肿瘤生长因子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下载PDF
肺癌诊断中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浓度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敬好 王静 +2 位作者 杨海芳 姚学敏 王志武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4期415-416,共2页
目的:探讨肺癌诊断中检测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5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360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1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C-1... 目的:探讨肺癌诊断中检测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5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360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1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C-1浓度,并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及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对比研究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中MIC-1及CEA、CA125、NSE浓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1可以作为肺癌诊断中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iR-744-5p、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洪焕 韩素桂 +4 位作者 陈艳梅 李颖 徐康 郑璇 田立斌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外泌体微小RNA-744-5p(miR-744-5p)、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NSCLC患者为观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外泌体微小RNA-744-5p(miR-744-5p)、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NSCLC患者为观察组,126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外泌体miR-744-5p水平和血清MIC-1水平。随访3年,将126例NSCLC患者分为生存组(94例)和死亡组(32例),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的miR-744-5p及MIC-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744-5p及MIC-1水平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根据ROC曲线分析的miR-744-5p水平截断值将观察组分为高表达组(miR-744-5p≥0.016,74例)与低表达组(miR-744-5p<0.016,52例),血清MIC-1水平截断值将观察组分为高表达组(MIC-1≥1013.21 pg/ml,48例)与低表达组(MIC-1<1013.21 pg/ml,78例),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miR-744-5p和MIC-1表达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R-744-5p低表达和MIC-1高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的miR-744-5p水平低于对照组(0.013±0.008 vs.0.091±0.013),MIC-1水平高于对照组[(1247.59±120.42)pg/ml vs.(215.13±40.0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组的miR-744-5p水平高于死亡组(0.018±0.004 vs.0.009±0.002),MIC-1水平低于对照组[(915.13±40.05)pg/ml vs.(1547.59±120.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当miR-744-5p的截断值为0.016时,其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当MIC-1截断值为1013.21 pg/ml时,其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AUC为0.821(P<0.05)。不同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iR-744-5p和MIC-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3 cm、有淋巴结转移及低分化是影响miR-744-5p低表达和MIC-1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SCLC患者miR-744-5p水平呈低表达,血清MIC-1水平呈高表达,二者均与患者病情程度存在一定联系,且在预测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肿瘤≥3 cm、有淋巴结转移及低分化是影响miR-744-5p水平低表达和MIC-1水平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小RNA-744-5p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预后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在胃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中红 魏晓萍 惠起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272-2276,共5页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gytokine-1,MIC-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成员,在胃癌等多种肿瘤有过度表达.大量研究表明,MIC-1在胃癌早期通过诱导凋亡和抑制过...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gytokine-1,MIC-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成员,在胃癌等多种肿瘤有过度表达.大量研究表明,MIC-1在胃癌早期通过诱导凋亡和抑制过度增生表现抑癌生物学活性,但近期有报道,在胃癌进展期因为内环境等的变化,MIC-1具有促癌作用,其机制包括:抑制连环蛋白cateninδ1基因的表达;上调uPA系统增强胃癌肿瘤细胞侵袭性;诱导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在人体胃癌细胞等过度表达.胃癌组织过度表达MIC-1和uPA提示预后不良,故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胃癌 预后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松道 叶宣梅 +1 位作者 王晓欧 林巍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体内病毒载量、肝脏损害程度及PR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利巴韦林)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CHC患者57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体内病毒载量、肝脏损害程度及PR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利巴韦林)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CHC患者57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MIC-1水平,采用速率法、化学发光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CHC患者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四型胶原(C-Ⅳ)水平及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水平。结果治疗前CHC患者血浆MIC-1水平为369.84(193.51,830.6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8.77(138.03,441.1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C患者中ALT升高组血浆MIC-1水平高于ALT正常组,C-Ⅳ升高组血浆MIC-1水平高于C-Ⅳ正常组,HCV RNA高水平组血浆MIC-1水平高于HCV RNA低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C患者血浆MIC-1水平与ALT活性、C-Ⅳ水平及HCV RNA水平均呈正相关(r=0.322、0.423和0.333,均P<0.05)。干扰素治疗后,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IC-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答组治疗后血浆MIC-1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组治疗前后血浆MIC-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C患者血浆MIC-1水平升高,其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体内HCV病毒载量、肝脏损害程度及PR方案治疗效果,但治疗前尚不能对PR方案疗效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升高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小兵 付超 +7 位作者 田海梅 李艳芬 李茉 程冬婉 常青云 刘珊 齐军 张伟 《癌症进展》 2011年第4期374-378,373,共6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大肠癌诊断和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复发预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检测试剂盒检测239例不同临床分期的大肠癌患者、16例肠道良性疾病患者及200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中MIC-1水平,并对部...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大肠癌诊断和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复发预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检测试剂盒检测239例不同临床分期的大肠癌患者、16例肠道良性疾病患者及200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中MIC-1水平,并对部分肿瘤患者进行连续监测;应用罗氏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上述样品中的CEA和CA19-9水平并与MIC-1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肠癌患者组MIC-1血清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分别为1138.16±857.46、486.76±220.93、391.56±299.55,P<0.001);不同临床分期大肠癌患者血清中MIC-1水平呈递增趋势;MIC-1在早期大肠癌患者(Ⅰ期和Ⅱ期)中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敏感性,远优于CEA(Ⅰ期:28.0%vs8.0%;Ⅱ期:42.7%vs34.7%),提示MIC-1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CEA;MIC-1与CEA联合检测,可由原来CEA42.3%的灵敏度提高至64.4%,显著优于MIC-1、CEA和CA19-9单独检测;MIC-1血清水平在有效治疗后显著下降(P<0.001),复发转移时MIC-1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结论研究结果明确显示MIC-1是大肠癌有价值的新血清肿瘤生物标志物,对于提高大肠癌的诊断和早期诊断水平以及反映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肿瘤标志物大肠癌临床价值
下载PDF
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佳 杨力 +1 位作者 陶伟 黄李雅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638-640,64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检测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2年7月-2013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32人,经胃镜检查及或手术组织病理检测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3... 目的探讨外周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检测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2年7月-2013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32人,经胃镜检查及或手术组织病理检测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33例、早期胃癌组(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24例,进展期胃癌的患者41例,使用ELISA实验法测定所有患者外周血清的MIC-1的浓度,并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外周血清CEA、CA199的浓度。结果血清MIC-1浓度在胃癌(包括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明显升高,与慢性胃炎组(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间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MIC-1、CEA、CA199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9.2%、20.8%、25.0%,特异度分别为82.1%、97.0%、95.5%,准确度分别为81.3%、76.9%、76.9%;血清MIC-1、CEA、CA199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2.9%、41.5%、43.9%,特异度分别为82.1%、97.0%、95.5%,准确度分别为82.4%、75.9%、76.9%。联合MIC-1、CEA、CA199在早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0.6%,准确度为83.5%;联合MIC-1、CEA、CA199在进展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80.6%、准确度为85.2%。结论血清MIC-1有望成为筛查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肿瘤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胃癌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邵丹琪 卢丽娜 余莉萍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43-2746,共4页
目的了解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2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MIC-1、MMP-7蛋... 目的了解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2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MIC-1、MMP-7蛋白的表达,并对MIC-1、MMP-7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MIC-1、MMP-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均有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C-1、MMP-7阳性表达率为90.16%、93.44%,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MIC-1、MMP-7阳性表达率均为80.00%,MIC-1、MMP-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1在子宫内膜样癌与非子宫内膜样癌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1、MMP-7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病理分级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MIC-1与MMP-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22,P=0<0.01)。结论 MIC-1、MMP-7联合检测可提高子宫内膜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型判断的准确率并指导手术方案;MIC-1、MMP-7的同时表达可能为早期子宫内膜癌表现之一,因此同时检测MIC-1、MMP-7有望成为提高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化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7 诊断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与癌症相关恶病质 被引量:5
18
作者 阳昕 王志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8-311,共4页
0引言 癌症相关恶病质(cancer-associated cachexia,CAC)是各种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约80%的晚期癌症患者存在厌食和体重下降等症状,约22%的癌症患者直接死于由恶病质引起的心肺功能衰竭,而非癌症本身[1]。由于CAC在晚期癌症... 0引言 癌症相关恶病质(cancer-associated cachexia,CAC)是各种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约80%的晚期癌症患者存在厌食和体重下降等症状,约22%的癌症患者直接死于由恶病质引起的心肺功能衰竭,而非癌症本身[1]。由于CAC在晚期癌症患者中普遍存在,它已成为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探讨CAC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恶病质 NPY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及尿激酶型纤容酶原激活剂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征 曲蕴慧 杜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及尿激酶型纤容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01/2010-05胃癌存档蜡...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及尿激酶型纤容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01/2010-05胃癌存档蜡块5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胃癌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中MIC-1及uPA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C-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6.4%vs20.0%,χ2=7.792,P<0.05),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χ2=6.781,11.071,12.806,均P<0.05).uP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1.8%vs25.0%,χ2=7.965,P<0.05),并且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χ2=13.803,14.561,10.668,均P<0.05).MIC-1与uP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p=0.591,P<0.05).结论:MIC-1及uPA的过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对判断胃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尿激酶型纤容酶原激活剂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水平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预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芳 王雅 +2 位作者 梁丽红 王维 魏霞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预后的价值。方法以9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MIC-1、SCC、CYFR...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预后的价值。方法以9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MIC-1、SCC、CYFRA21-1水平;分析MIC-1、SCC、CYFRA21-1水平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MIC-1、SCC、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IC-1、SCC、CYFRA21-1三者联合检测的AUC最大(0.992);死亡组与生存组肿瘤类型、肿瘤直径及SCC、MIC-1、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4cm、肿瘤类型(腺癌)、MIC-1>1000 pg/ml、SCC>3.3 mg/L、CYFRA21-1>2.5μg/L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的MIC-1、SCC、CYFRA21-1水平均异常升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非小细胞的诊断。而肿瘤直径、肿瘤类型、MIC-1、SCC、CYFRA21-1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鳞状细胞癌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