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帕特里克·怀特作品的心理叙述手法 |
庄天赐
|
《沈阳大学学报》
CAS
|
2004 |
3
|
|
2
|
人与自然关系的寓言——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人树》的生态审美 |
张忻波
|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
2
|
|
3
|
揭开神秘的面纱——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
张忻波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2
|
|
4
|
帕特里克·怀特小说的孤独主题研究 |
邓瑶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5
|
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浪漫主义意蕴 |
徐凯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6
|
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人树》的叙事时序分析 |
邓瑶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7
|
“爱欲的破坏性倾向”——从弗洛姆的人性理论解读帕特里克·怀特的短篇小说《一杯茶》 |
王建新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8
|
论帕特里克·怀特的深层生态学思想 |
向兰
李新新
|
《鄱阳湖学刊》
|
2015 |
0 |
|
9
|
探索人类灵魂的艰难旅程——对帕特里克·怀特在《沃斯》中象征手法的解读 |
姚冬莲
赵宇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0
|
帕特里克·怀特与他的作品 |
王毅
刘锦容
梁国营
|
《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
1
|
|
11
|
独树一帜的澳大利亚文学家帕特里克·怀特——浅析怀特小说中的“失败”主题的创作根源 |
邢冠英
陈颖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2
|
在梦境中重建现实——帕特里克·怀特小说《风暴眼》的意识流解读 |
邓瑶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3
|
帕特里克·怀特及其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概况 |
赵玉珍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4
|
帕特里克·怀特作品中的叙事治疗与自我建构 |
邓瑶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5
|
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反讽艺术——以《人树》、《探险家沃斯》和《风暴眼》为例 |
张忻波
蓝叶欣
|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6
|
论帕特里克·怀特创作中的宗教情愫 |
张忻波
|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7
|
诠释生命的“曼荼罗”之舞——析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坚实的曼荼罗》 |
张圣妮
杜志卿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0 |
1
|
|
18
|
评帕特里克·怀特的《风暴眼》 |
刘丽君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
19
|
试论帕特里克·怀特创作的本土意识 |
何润芳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0 |
0 |
|
20
|
通过建构独异的个体身份来解构民族意识的形成——评澳大利亚的文学大树:帕特里克·怀特的作品 |
李雪艳
龙滨
|
《中国校外教育》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