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常规籼稻种植表现及抽穗期对天气的适应性分析
1
作者 张亚萍 张长海 +2 位作者 黄海珍 汪祚升 汪向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21-24,46,共5页
以常规籼稻品种徽丰丝苗、农香丝苗、广香丝苗、粤丝占、美香占3号、美香油占4号为材料,2021年设置一季中稻播期,2022年设置一季中稻和一季晚稻播期,采用同田对比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籼稻作一季中稻种植时,播齐历期较丰两优四号... 以常规籼稻品种徽丰丝苗、农香丝苗、广香丝苗、粤丝占、美香占3号、美香油占4号为材料,2021年设置一季中稻播期,2022年设置一季中稻和一季晚稻播期,采用同田对比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籼稻作一季中稻种植时,播齐历期较丰两优四号短,品种生育性状年度间表现较稳定,产量较丰两优四号低;作一季晚稻种植时,参试品种生育性状与黄华占相近,徽丰丝苗和农香丝苗较黄华占增产,其余品种减产。在抽穗期,农香丝苗对不良天气有较强的抵抗力,粤丝占和美香占3号抗不良天气的能力较弱,徽丰丝苗和广香丝苗对高温敏感,美香油占4号对不良天气中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种植表现:天气 适应性 结实率
下载PDF
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和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传光 张桂权 +2 位作者 周汉钦 冯道基 郑海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901-3911,共11页
【目的】研究矮化育种以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性状的改良及其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品种产量潜力探索新的突破方向。【方法】以华南地区自矮化育种以来育成推广的65个主要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相同生态和栽培条件下的栽培... 【目的】研究矮化育种以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性状的改良及其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品种产量潜力探索新的突破方向。【方法】以华南地区自矮化育种以来育成推广的65个主要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相同生态和栽培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年份育成品种产量和株型性状的演变,将植株形态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将几个主要产量性状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从矮化育种开始,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水平不断提高,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水平,随后产量水平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00年又开始形成上升趋势。品种株高随育成年份缓慢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在叶形性状中,上三叶长和上三叶宽未有明显变化,但上三叶基角和上三叶曲率则有较显著的改良;穗粒性状中单株穗数和结实率逐渐降低,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则呈线性增加,千粒重呈阶梯式下降;单株库容量、单株生物产量和单株产量表现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显著上升,随后上升趋势停滞。【结论】自矮化育种以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水平显著提高,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未能取得进一步突破。在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方面,叶片形态性状改良显著,品种由大粒穗数型向小粒大穗型演进。今后品种改良的重点是通过株型改良提高库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常规籼稻 产量 株型性状 遗传改良
下载PDF
不同库容量常规籼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1
3
作者 董桂春 李进前 +6 位作者 于小凤 周娟 田昊 张燕 张传胜 张岳芳 王余龙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9-644,共6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质量(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质量(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了各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库容量最大的品种是最小品种的4.26倍(2001)和8.18倍(2002)。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064.32、1213.90 g/m2,2002年分别为359.36、574.11、764.98、962.43、1200.11、1455.59 g/m2;2)大库容类型品种生物产量、抽穗前干物质生产量、结实期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大于小库容类型品种;3)大库容类型品种成熟期分配到根系、茎鞘叶中的干物质比例较小,分配到穗中的干物质比例较大,经济系数较高;4)大库容类型品种抽穗期单位干物质库容量较大,结实期单位干物质库容量较小;5)从品种演变角度来看,生物产量对库容量的影响大于经济系数,抽穗期干物质生产量、抽穗期干物质形成库容的效率对库容量的作用大于结实期同类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库容量 物质生产 物质分配
下载PDF
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桂春 居静 +5 位作者 李进前 于小风 田昊 张彪 周娟 王余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87-4196,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为大穗型品种遗传改良及从栽培角度调控源库提高穗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2001年、2002年分别以88个、122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干物重(包括根系)、产... 【目的】研究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为大穗型品种遗传改良及从栽培角度调控源库提高穗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2001年、2002年分别以88个、122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结果】大穗型籼稻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系数、绿叶重及比叶重均较大,但结实期叶面积系数下降比例小。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大叶面积系数有利于提高单穗重;大穗型籼稻品种结实期净同化率大于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库容量较大,适当增大穗重有利于库容量的提高;大穗型品种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单位干物质库容量、单位氮素库容量较大;影响穗重的主要叶源性状是抽穗期绿叶重、净同化率;影响穗重的主要库性状是库容量、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单位氮素库容量、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结论】大穗型品种叶面积系数及其构成、库容量及其构成(或库源比)显著大于小穗型品种,绿叶重、结实期净同化率是影响穗重的主要叶源性状,库容量、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单位氮素库容量、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是影响穗重主要库容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品种 穗重
下载PDF
不同穗重类型常规籼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董桂春 居静 +6 位作者 于小风 张燕 赵江宁 李进前 田昊 张彪 王余龙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4,共6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生育期、株高、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氮素、根系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生育期、株高、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氮素、根系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形成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大穗型水稻品种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②大穗型品种最高茎蘖数少,成穗率低,单位面积穗数少,每穗粒数多,千粒重大;③大穗型品种穗长较长,一、二次枝梗数多,着粒密度大。在适当增加穗长的基础上,增加二次枝梗数的比例,提高着粒密度是提高籼稻品种单穗重的主要途径;④单穗重与个体(单穗)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与群体产量呈极显著的抛物线型关系。选用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大且有足够穗数的偏大穗型品种较易获得高产与稳产的目标;⑤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穗重大是大穗型品种高产的基础,根系发达,氮素积累多,叶面积系数较大,光合能力强,是大穗型品种高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品种 穗重 产量形成 差异
下载PDF
影响华南稻区常规籼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μ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传光 周汉钦 +6 位作者 冯道基 周新桥 陈达刚 李丽君 李巨昌 张桂权 陈友订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8,共7页
对近50年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6项主成分的方差总贡献达到85.1%,其中穗粒数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高。回归分析结果则显示,生物产量因子得分与产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表明其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基于前... 对近50年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6项主成分的方差总贡献达到85.1%,其中穗粒数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高。回归分析结果则显示,生物产量因子得分与产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表明其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基于前6项主成分得分进行品种聚类,可以将品种分为5大类。进一步对不同品种类别的各项主成分得分以及各项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生物产量是决定华南地区水稻产量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不同类别间穗粒数因子与粒重因子相互消长,其中任一项因子得分过低都将限制产量水平提高,只有两者达到比较理想的平衡时,才能在高生物产量水平的条件下实现库容量的提高,促使产量水平提高。以提高生物产量为前提,在现有大穗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千粒重水平,使穗粒数因子和粒重因子在更高水平上形成新的平衡,将是进一步提高华南地区水稻产量水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常规籼稻 产量水平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反义Wx基因导入我国常规籼稻品种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陆美芳 刘巧泉 +3 位作者 陈秀花 于恒秀 王宗阳 顾铭洪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2-36,共5页
经农杆菌介导,将自行克隆并构建的反义Wx基因导入4个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常规籼稻品种绿黄占、清芦占11号、三芦占7号和特青中,经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抗性植株。聚合酶链反应(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反义Wx基因已整合进转基因水稻植株... 经农杆菌介导,将自行克隆并构建的反义Wx基因导入4个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常规籼稻品种绿黄占、清芦占11号、三芦占7号和特青中,经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抗性植株。聚合酶链反应(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反义Wx基因已整合进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基因组中。对成熟种子直链淀粉含量的分析表明,部分转基因水稻植株T_1或T_2代种子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低的已降至16.52%,较对照下降了40.5%;在此基础上筛选获得了部分转基因纯合株系。研究结果还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的改变会导致相应稻米的胶稠度和糊化温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遗传转化 反义WX基因 直链淀粉含量
下载PDF
华南地区常规籼稻主栽品种间亲缘系数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传光 周新桥 +6 位作者 陈达刚 周汉钦 冯道基 李丽君 李巨昌 张桂权 陈友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81,共5页
品种间亲缘系数是研究作物品种间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对华南地区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主栽品种的亲缘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50年来华南地区基于亲缘系数的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呈"W"型变化,3个高点分别出现... 品种间亲缘系数是研究作物品种间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对华南地区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主栽品种的亲缘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50年来华南地区基于亲缘系数的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呈"W"型变化,3个高点分别出现在1957年前、1970—1979年和2000—2008年,3个低点分别出现在1957—1969年和1980—1989年.基于亲缘系数的品种聚类结果较直观地反映了近50年来华南地区籼稻品种的遗传关系及其品种演变特点,与该地区不同时期主要围绕着少数几个骨干亲本进行品种改良的特点相吻合.本研究获得的华南地区近50年来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呈"W"型变化这一结果说明,基于品种间亲缘系数的华南地区品种遗传多样性未经历持续的下降或上升,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常规籼稻 亲缘系数
下载PDF
中国常规籼稻品种的米质及其优质达标率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闵捷 朱智伟 +2 位作者 陈能 许立 章林平 《中国稻米》 2012年第5期4-7,共4页
为了解我国近30年来育成的常规籼稻品种的米质状况和未来品质改良重点,笔者分析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育成的1994份常规籼稻品种(品系)的10项米质指标、质量指数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被检测的籼稻品种其10项米质指标的优质达标... 为了解我国近30年来育成的常规籼稻品种的米质状况和未来品质改良重点,笔者分析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育成的1994份常规籼稻品种(品系)的10项米质指标、质量指数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被检测的籼稻品种其10项米质指标的优质达标率幅度为40.1%~95.5%,质量指数达标率为69.7%;其中,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糙米蛋白质含量等6项指标的优质达标率超过70.0%;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2001-2010年)3个不同时期育成的籼稻品种其10项米质指标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61.2%、70.1%和78.9%,质量指数优质达标率分别为45.1%、66.1%和82.6%,表明近10年育成的籼稻品种米质总体优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育成的品种;总体而言,中晚籼稻优质达标率要高于早籼稻,长粒型和中粒型品种要高于短粒型品种;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达标率仍然较低,仅为46.2%、57.0%和40.1%。因此,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育成粒型理想和直链淀粉含量适中(18.0%~22.0%)的品种是我国未来常规籼稻米质改良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常规籼稻 米质 优质达标率 遗传改良
下载PDF
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桂春 张燕 +6 位作者 于小凤 周娟 赵江宁 居静 李进前 田昊 王余龙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2,共6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2001、2002年分别以88、122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2001、2002年分别以88、122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大穗型籼稻品种抽穗期、结实期、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和个体干物质生产量大;②大穗型品种成熟期茎鞘干重比例较大,穗干重比例及经济系数小于中等穗型品种;③单穗重受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共同影响,生物产量特别是单穗生物量对穗重的作用显著大于经济系数对穗重的作用;④大穗型水稻品种播种到抽穗天数、全生育期天数较长,生育期、干物质生长率均是影响干物质生产的重要因素,干物质生长率特别是个体干物质生长率对干物质生长量影响较大;⑤大穗型品种单穗茎鞘重、单穗绿叶重、单穗叶面积大,结实期单穗叶面积下降速度慢。单穗根源、单穗氮源、单穗叶源、单穗碳源优势明显是大穗型品种干物质积累多、穗重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穗重 物质积累 物质生长率 群体 个体
下载PDF
FACE对常规籼稻扬稻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红江 杨连新 +4 位作者 黄建晔 董桂春 朱建国 刘钢 王余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9-304,共6页
2006年利用我国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以常规籼稻扬稻6号为供试材料,设计比大气CO2浓度(对照,370μmol.mol-1)高200μmol.mol-1的FACE处理(570μmol.mol-1)和施N量为125kg.hm-(2LN)、250kg.hm-(2NN)处理,研究其对扬... 2006年利用我国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以常规籼稻扬稻6号为供试材料,设计比大气CO2浓度(对照,370μmol.mol-1)高200μmol.mol-1的FACE处理(570μmol.mol-1)和施N量为125kg.hm-(2LN)、250kg.hm-(2NN)处理,研究其对扬稻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使扬稻6号的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24.1%,其中LN处理、NN处理条件下分别比对照增产18.0%、31.0%,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FACE处理使扬稻6号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比对照增加6.8%、8.3%、4.2%、和3.2%,除单位面积穗数外,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FACE处理使扬稻6号生物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21.3%,达极显著水平,对经济系数无明显影响,生物产量的极显著增加是FACE水稻产量极显著增加的重要原因;(4)N处理以及CO2×N的互作效应对扬稻6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经济系数
下载PDF
优质常规籼稻南晶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传光 周新桥 +3 位作者 陈达刚 李丽君 李巨昌 陈友订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95,共2页
南晶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集优质、高产、抗稻瘟病为一体的常规籼稻品种,于2015年8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米质达国标1级。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南晶占 常规籼稻 优质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我国常规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特性和物质积累与转运的演变及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5,10,共6页
以20世纪60-90年代推广的7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我国常规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特性和物质积累与转运的演变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更替,水稻地上部鲜重与干重、根系重和根体积不断增加,单茎伤流强度增大... 以20世纪60-90年代推广的7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我国常规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特性和物质积累与转运的演变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更替,水稻地上部鲜重与干重、根系重和根体积不断增加,单茎伤流强度增大,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率和转运干物质贡献率不断增加,穗长、二次枝梗数、总枝梗数、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千粒重和单株产量不断增加,而根冠比有所减少,结实率和有效穗数有所下降;在品种更替过程中,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干物质转运率和转运干物质贡献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依据上述品种演变规律,讨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常规籼稻产量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常规籼稻 品种更替 根系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产量性状
下载PDF
常规籼稻种子常温库的安全贮藏措施
14
作者 曾华忠 徐志健 梁云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3-135,共3页
近年来,广西部分产粮大县常规稻种植面积已达到70%以上,常规籼稻种子需求量基本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然而,目前常规籼稻种子基本是在常温库里贮藏,稍有不当就会影响种子的生命力,进而影响生产发展。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试验结果,针对影... 近年来,广西部分产粮大县常规稻种植面积已达到70%以上,常规籼稻种子需求量基本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然而,目前常规籼稻种子基本是在常温库里贮藏,稍有不当就会影响种子的生命力,进而影响生产发展。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试验结果,针对影响常规籼稻种子在常温库里安全贮藏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了种子出入库的相关要求,并阐述了保持库内干燥、通风降温等提高常规籼稻种子在常温库安全贮藏系数的科学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种子 常温库 贮藏
下载PDF
广西新育成的常规籼稻品种的稻米品质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行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2-606,共5页
对2010年参加广西区常规优质籼稻组区试的25个品种的12个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5个参试品种中没有1个品种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标一级(GB/T 17891-1999),垩白米率、垩白度偏高和直链淀粉含量偏低是限制广西常规稻米质提... 对2010年参加广西区常规优质籼稻组区试的25个品种的12个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5个参试品种中没有1个品种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标一级(GB/T 17891-1999),垩白米率、垩白度偏高和直链淀粉含量偏低是限制广西常规稻米质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晚籼稻的稻米品质高于早籼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籼稻品种的稻米品质的主成分为碾磨因子、蒸煮因子及外观因子。稻米品质性状间的聚类分析表明:广西常规籼稻品种的品质性状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稻米品质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景食两用常规籼稻板仓全彩的选育
16
作者 闵军 刘利成 +6 位作者 刘三雄 李卫东 胡敏 肖晓玲 黄国林 黎用朝 李晓媚 《中国种业》 2021年第12期117-118,共2页
板仓全彩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籼中熟常规糯稻新品种,该品种叶片、茎秆、谷粒和糙米均为紫色,具有丰产性较好,抗倒伏、中抗稻瘟病等特性。2020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板仓全彩 选育
下载PDF
高端优质小长粒香型常规籼稻新品种“粮发香丝”的选育 被引量:2
17
作者 麻东进 《广西农学报》 2020年第4期6-9,16,共5页
【目的】选育高端优质小长粒香型常规籼稻新品种,为我国高端优质香米提供优良种源。【方法】以小粒香型品种“黄壳香占”为母本,与小粒细长形品种“野丝占”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小长粒型优质常规香籼稻新品种,并于2016年至2018年参加... 【目的】选育高端优质小长粒香型常规籼稻新品种,为我国高端优质香米提供优良种源。【方法】以小粒香型品种“黄壳香占”为母本,与小粒细长形品种“野丝占”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小长粒型优质常规香籼稻新品种,并于2016年至2018年参加广西常规稻组联合品比试验、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观察其综合表现。【结果】“粮发香丝”的生育期为桂南早稻115.0d,晚稻104.5d,桂中、桂北早稻124d,晚稻107.5d,谷粒长10.1mm,长宽比4.8,千粒重18.0g左右,每穗总粒数170.7粒,结实率83.1%,香味84分,综合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等。在联合品比试验中,2016年和2017年晚造平均产量分别为6784.2kg/hm2、6523.8kg/hm2,比对照品种“柳沙油占202”分别增产11.32%,4.07%。在区域试验中,两年试验平均单产6654.0kg/hm2,比对照增产7.70%。2018年在生产试验中,早稻平均产量6219.3kg/hm2,比对照减产3.50%。【结论】“粮发香丝”具有粒形细长,产量稳,抗倒性较强,米质优,香味浓等优点,适宜在桂南、桂中和桂北地区作早、晚稻种植,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品种 选育
下载PDF
常规籼稻密度与穴播苗数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麻东进 覃恩利 唐艳子 《广西农学报》 2016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播苗数对常规籼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出不同穗型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每穴播种苗数以指导农民种植。【方法】采用大穗型常规籼稻材料N2和中穗型常规稻材料N4每667m^2不同栽培密度和穴播种苗数的比较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播苗数对常规籼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出不同穗型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每穴播种苗数以指导农民种植。【方法】采用大穗型常规籼稻材料N2和中穗型常规稻材料N4每667m^2不同栽培密度和穴播种苗数的比较试验。【结果】材料N2在种植密度为1.7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00.0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57.6kg/667m^2;材料N4在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33.2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81.1kg/667m^2。【结论】大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1.7万穴/667m^2与穴播3苗;中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与穴播3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种植密度 播种苗数 产量
下载PDF
特种常规籼稻新品种板仓红糯 被引量:1
19
作者 闵军 刘利成 +5 位作者 刘三雄 胡敏 李小湘 黄海明 黎用朝 李晓媚 《中国种业》 2021年第3期100-102,共3页
板仓红糯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籼中熟常规糯稻新品种,该品种糙米红色,具有糯性强、丰产性较好、稳产性好、耐高温能力强等特性。2020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板仓红糯 选育
下载PDF
2021年云南省常规籼稻品种区域试验——蒙自点结果分析
20
作者 李绍梅 杨丽华 《花卉》 2022年第4期196-198,共3页
本文分析2021年云南省常规籼稻品种区域试验蒙自点试验结果,参加一年试验的新品种永籼7号、文稻31号、八宝谷21号表现较好,建议继续试验观察;连续参加两年的品种八宝谷15号、文稻30号、文稻28号、八宝谷16号表现好且两年表现稳定,可在... 本文分析2021年云南省常规籼稻品种区域试验蒙自点试验结果,参加一年试验的新品种永籼7号、文稻31号、八宝谷21号表现较好,建议继续试验观察;连续参加两年的品种八宝谷15号、文稻30号、文稻28号、八宝谷16号表现好且两年表现稳定,可在红河州进行多点示范,待审定后迅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籼稻 新品种 蒙自 试验种植 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