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者面前?谁的平等?如何平等?——新中国法律平等研究考
1
作者 杨俊鹏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9-105,共17页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价值,是法理论关注的重要议题。新中国法律平等理论发展,与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同频共振、互动共生。“五四宪法”确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法律平等研究初渐,虽是阶级话语下的论...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价值,是法理论关注的重要议题。新中国法律平等理论发展,与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同频共振、互动共生。“五四宪法”确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法律平等研究初渐,虽是阶级话语下的论争,但“何者面前、谁的平等、如何平等”的论题意识清晰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再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在法律适用中一律平等”成为当时的通说。90年代后,市场经济呼唤立法平等,法治现代化要求具化平等以关怀实践。新时代以来,研究转向实质平等,关注技术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法律平等。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世界发展不平等、不稳定,法律平等研究将既深窥本土又放眼国际;既抽象演绎又具象关怀;既宏大叙事又精细化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立法平等 适用法律平等 权利平等
下载PDF
性别平等对育龄群体生育意愿的促进作用
2
作者 原新 徐婧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通过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2023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及OECD数据库相关数据的分析,从性别平等程度和性别平等观念两个维度研究性别平等对育龄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的性别平等程度及性别平等观念... 通过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2023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及OECD数据库相关数据的分析,从性别平等程度和性别平等观念两个维度研究性别平等对育龄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的性别平等程度及性别平等观念均日益改善,但性别平等程度的提升滞后于性别平等观念的转变,导致育龄群体在追求自我价值提升的过程中面临工作—家庭冲突,因此选择推迟婚育,并最终使生育意愿降低。在性别平等程度与家庭支持政策的国际比较中发现,我国的性别平等程度仍处于中低水平,家庭支持政策的实施滞后于欧洲国家,而性别平等程度较高且家庭支持政策落实较好的国家更有潜力提升生育水平。由此提出继续推动性别平等发展,加快家庭支持政策改革与调整,促进家庭内部合理分工,增加对双职工家庭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加快落实托育服务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观念 性别平等程度 生育意愿
下载PDF
论先秦法家平等观的嬗变历程
3
作者 李科毅 袁满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4-168,共5页
先秦平等观在当前的学界中有比较多的研究,但关于法家平等观的嬗变研究则稍有些不足。通过对法家平等观的发展梳理后,发现其可分为早中后三个阶段,探讨了三个重要的平等问题。早期的法家主要探讨平等的主体归属问题,中期的法家分析平等... 先秦平等观在当前的学界中有比较多的研究,但关于法家平等观的嬗变研究则稍有些不足。通过对法家平等观的发展梳理后,发现其可分为早中后三个阶段,探讨了三个重要的平等问题。早期的法家主要探讨平等的主体归属问题,中期的法家分析平等的维护问题,后期的法家思考平等的体系化问题。后期法家韩非融合并升华前人的理论,因时代原因也延伸出僵化和专制的倾向。先秦法家的理论主要随着这三个问题的探讨走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平等 平等的主体 平等的维护 平等的体系化
下载PDF
马克思平等观内涵的再考察
4
作者 张全胜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关于马克思平等观基本内涵的争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学界内部产生三种基本立场。G.A.科恩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为分配平等观;艾伦·伍德等学者主张,马克思平等观是权利平等观;戴维·米勒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是社会平等观... 关于马克思平等观基本内涵的争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学界内部产生三种基本立场。G.A.科恩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为分配平等观;艾伦·伍德等学者主张,马克思平等观是权利平等观;戴维·米勒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是社会平等观。基于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重新考察,马克思平等观应当属于某种广义社会平等观。这种平等观的科学内涵既包括分配平等(经济平等的主要方面),又包括权利平等(政治平等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包括人们之间的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平等(狭义社会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平等 分配平等 权利平等 社会平等
下载PDF
平等权视角下的法律援助制度研究——以值班律师“同案不同援”问题为切入点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玫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这彰显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理念。法律援助作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均等化更是在诉讼中实现公民平等权的应有之义。然而值班律师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法律援...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这彰显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理念。法律援助作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均等化更是在诉讼中实现公民平等权的应有之义。然而值班律师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法律援助形式之一,其实践运行中“同案不同援”的问题显著,具体表现为值班律师个体能力参差、尽职程度差异明显以及诉讼权利受限等,这也严重影响了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平等权保障。而且,值班律师是“认罪认罚从宽”“律师辩护全覆盖”等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提升法律帮助效果直接关涉改革的正当性基础。值班律师的公设辩护人化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具体而言,应推进值班律师队伍构成的一元化建设,提升与优化配置值班律师的津贴补助,同时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值班律师的各项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平等 实质平等 值班律师 公设辩护人 一元化队伍 认罪认罚从宽
下载PDF
论平等价值视域下的共同富裕
6
作者 黄爱教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04,160,共11页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促进平等价值的实现有两种理论范式:义务论与目的论。共同富裕既蕴含着实现平等的目标价值,又蕴含着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城乡不平等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展不充分等不平等形态的要求,并指向了目的善,显示了...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促进平等价值的实现有两种理论范式:义务论与目的论。共同富裕既蕴含着实现平等的目标价值,又蕴含着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城乡不平等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展不充分等不平等形态的要求,并指向了目的善,显示了目的论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既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所有制基础,又为促进平等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新时代,要以促进平等价值实现为引导,坚持保障平等价值实现的公有制,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采取消除收入不平等的制度性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平等 平等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作为平等者与成为平等者:“社会”契约论的曲折演进
7
作者 谭安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1-356,共16页
现代契约论旨在把人们当作平等的个体,并以他们的一致同意为政治共同体及其法权体系确立正当性。但真正符合这一想象的乃是以政治共同体为共享目的的“社会”契约理论,亦即卢梭、康德和罗尔斯所代表的理论传统。作为一种假定的或者人为... 现代契约论旨在把人们当作平等的个体,并以他们的一致同意为政治共同体及其法权体系确立正当性。但真正符合这一想象的乃是以政治共同体为共享目的的“社会”契约理论,亦即卢梭、康德和罗尔斯所代表的理论传统。作为一种假定的或者人为创制的身份,订约者作为平等者的基础何在?他们又如何成为平等者,以及会成为何种平等者?这是现代“社会”契约论面对的特殊问题,它们蕴含着自然/理性与教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复杂关系。从这两个问题出发,通过揭示三种理论的演进及其各自的独特性,我们将会看到社会契约的转化性功能及其变化。这一演进过程也展示了社会契约论的理论潜力,即从形式化的公意概念转向实质性的社会公平,并扩展平等公民们政治意志的恰当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契约论 作为平等 成为平等 公意 伦理—政治转化
下载PDF
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8
作者 金双华 王静雅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财富积累具有较强的中介效应,其再分配机制对住房财富水平有显著影响。为此,结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和不平等回归分解法,对其影响路径进行系统性研究发现: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对高收入和高社会...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财富积累具有较强的中介效应,其再分配机制对住房财富水平有显著影响。为此,结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和不平等回归分解法,对其影响路径进行系统性研究发现: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对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群体的住房财富积累具有稳定的正向再分配效应,对住房财富不平等的贡献较高。按照公积金的代际支付转移及分配差异的负反馈循环机制,这种不平等远未达到其最大影响。未来通过政策调整和结构优化,在公积金制度公平性和财富分配方面还蕴含着巨大的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制度 住房财富不平等 再分配效应 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
下载PDF
要素支撑“三个平等”落在何处
9
作者 刘亭 《浙商》 2024年第3期88-88,共1页
结合《条例》第四章“要素保障”的内容,在“总则”精神的引领下,聚焦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要素支撑”的平等,我谈五点体会:第一,“三个平等”是贯穿整部《条例》的核心要求。《条例》指出:“坚持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权利平等、... 结合《条例》第四章“要素保障”的内容,在“总则”精神的引领下,聚焦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要素支撑”的平等,我谈五点体会:第一,“三个平等”是贯穿整部《条例》的核心要求。《条例》指出:“坚持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利、机会、规则“三个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形态的逻辑起点。当然,现代市场经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如当年革命导师倡导的共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平等 权利平等 《条例》 市场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革命导师 三个平等 市场经济活动
下载PDF
真正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平等
10
作者 刘亭 《浙江经济》 2024年第3期14-14,共1页
“坚持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这“三个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形态的逻辑起点作为改革开放先发地。近年来,浙江从经济改革成果的条理化、稳定化和制度化方面,先后聚焦“最多跑一次”... “坚持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这“三个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形态的逻辑起点作为改革开放先发地。近年来,浙江从经济改革成果的条理化、稳定化和制度化方面,先后聚焦“最多跑一次”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发展等领域,出台了多部行政法规。《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在经济活动中对政府行政和市场“两个主体”行为规范的集大成者,将为下一步浙江“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指明工作取向和重点,也将为浙江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做好“两个先行”,提供法治指引和权益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机会平等 权利平等 市场主体 条理化 市场经济活动 行为规范 权益保障
下载PDF
平等的方法:朗西埃平等哲学的跨界方法论
11
作者 马越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平等哲学生发于“普遍教学法”,是一种基于身体隐性构序的微观生命政治哲学,其旨趣是识别控制人类生命的隐性微观的权力体系,寻找突围路径,避免生命异化,达至人的解放和生... 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平等哲学生发于“普遍教学法”,是一种基于身体隐性构序的微观生命政治哲学,其旨趣是识别控制人类生命的隐性微观的权力体系,寻找突围路径,避免生命异化,达至人的解放和生命自由。朗西埃理论视野中的“平等”不仅有本体上的意义,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方法论,而且是一种审美观。朗西埃在美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中自由地游弋,得益于其独特的“平等哲学”。在朗西埃的视野中,平等既是政治的,又是审美的。透视朗西埃平等哲学的方法论,更有利于厘清其彻底跨界的“挪移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西埃 智力平等 平等哲学 平等的方法
下载PDF
强制、同意与性别平等:强奸罪入罪模式及其改革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燕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7,共15页
我国刑法规定的强奸罪确立了以“强制手段”为核心要素的规范结构,可概括为强制模式。在强制手段或被害人反抗不明显的情形中,行为人违反被害人意愿实施性行为却难以受到刑法的制裁,从而使个人性自主权的保护存在重大漏洞。强制不是强... 我国刑法规定的强奸罪确立了以“强制手段”为核心要素的规范结构,可概括为强制模式。在强制手段或被害人反抗不明显的情形中,行为人违反被害人意愿实施性行为却难以受到刑法的制裁,从而使个人性自主权的保护存在重大漏洞。强制不是强奸罪不法的核心,违背他人意志才是强奸罪的本质。以同意替代强制是强奸罪法律规范发展的必然趋势。强奸罪立法的主要任务是为个体之间的性互动确立一个相对客观的、符合社会规范和性别平等价值的沟通规则。根据性互动的沟通结构及其特点,结合性互动行为的实践和不同模式的适用效果,我国宜采取修正的否定同意模式,即一般情形下适用否定同意模式,对虽然具有同意能力但其认知能力和防卫能力存在减损的脆弱人群应适用积极同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奸罪 强制 同意 性别平等 沟通
下载PDF
再分配视域下河北省人口老龄化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凤轩 王丽 《经济论坛》 2024年第2期5-16,共12页
再分配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北省作为人口大省,日益加重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收入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河北省人口老龄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加剧了城乡收入... 再分配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北省作为人口大省,日益加重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收入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河北省人口老龄化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加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尤其是在二线城市和大规模城市中,人口老龄化引致的城乡收入不平等效应更加明显;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作为“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原动力,能够有效“对冲”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分配不公的负面影响,而人口老龄化倒逼技术进步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因此,河北省不仅要做大“财富蛋糕”,更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蛋糕”,以此加速推进共同富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城乡收入不平等 再分配 共同富裕
下载PDF
身份认同、衰老焦虑与性别平等:当代西方文化老年学关键议题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后亮 吴丹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2,共7页
20世纪末以来,西方的老年学研究广泛吸收人文学科研究成果,从单纯的生物医学研究转向更为多元的文化研究,形成了人文老年学、文化老年学等具有明显跨学科特征的分支学科。文化老年学积极借鉴文化研究理论,将年龄置于同阶级、性别、种族... 20世纪末以来,西方的老年学研究广泛吸收人文学科研究成果,从单纯的生物医学研究转向更为多元的文化研究,形成了人文老年学、文化老年学等具有明显跨学科特征的分支学科。文化老年学积极借鉴文化研究理论,将年龄置于同阶级、性别、种族等相似的范畴中进行审视,试图揭示老年所暗含的文化建构属性。在传统观念中,老年一直以来被赋予脆弱、固执、无用、落后等负面刻板形象,对老年的恐惧、抵制和歧视成了常见的社会现象。事实上,人生从童年到老年的各阶段划分,并非一个自然形成的概念,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文化研究视角切入,对围绕老年概念的身份认同、衰老焦虑及性别权力关系进行系统梳理,可以揭示文化在塑造老年经验和身份过程中的重要性,有力地解构附着在老年人身上的负面话语,并为国内老年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研究 文化老年学 身份认同 衰老焦虑 性别平等
下载PDF
从规制数据垄断前提的厘清到规制方案的厘定——公平竞争抑或平等使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兵 张天蓉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2期51-66,共16页
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创新要素。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诸如数据垄断协议、滥用数据领域支配地位、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等数据垄断现象。数据开放共享作为规制数据垄断的方式,受到广泛关注。鉴于数据具有不同于... 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创新要素。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诸如数据垄断协议、滥用数据领域支配地位、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等数据垄断现象。数据开放共享作为规制数据垄断的方式,受到广泛关注。鉴于数据具有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特性,在具体规制数据要素市场的竞争行为时,需要澄清“公平竞争”与“平等使用”这一前提性概念,提出从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企业数据权益合法行使和流通,允许限时数据独占,探索数据共享最佳时点等方面规制数据竞争,助力数字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竞争 平等使用 数据垄断 开放共享 健康发展
下载PDF
中国城市PM_(2.5)污染暴露不平等及其驱动因素——基于Theil指数和LMDI分解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本 秦露 夏天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566,共12页
聚焦大气污染物PM_(2.5),对2015~2021年污染物浓度进行人口规模赋权,构建中国城市PM_(2.5)污染暴露水平指标,基于GINI系数和Theil指数测度污染暴露不平等,并按城市行政层级、省份进行差异分解;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别对... 聚焦大气污染物PM_(2.5),对2015~2021年污染物浓度进行人口规模赋权,构建中国城市PM_(2.5)污染暴露水平指标,基于GINI系数和Theil指数测度污染暴露不平等,并按城市行政层级、省份进行差异分解;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别对污染暴露水平、不平等程度进行驱动因素分解,探究其变化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城市PM_(2.5)污染暴露不平等总体温和,GINI系数保持在0.2以内且呈递减趋势.不同行政级别城市间未表现出污染暴露不平等,而省际差异对污染暴露不平等的贡献达68.4%;总体上能源的污染暴露乘数、政府绿色支出能耗强度是PM_(2.5)污染暴露水平的主要抑制因素,对污染暴露水平的驱动贡献超过60%.政府支出结构、支出规模、经济发展和人口因素对PM_(2.5)污染暴露起促增作用,但各因素在不同层级的城市间具有异质性;能源的污染暴露乘数、绿色支出能耗强度对不平等的动态抑制作用弱化,主要依靠能源绿色化的治污策略面临挑战.据此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持续降低中国PM_(2.5)污染暴露水平,实现环境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质量 污染暴露水平 环境不平等 泰尔指数 动态因素分解 PM_(2.5)
下载PDF
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昕东 赵德金 《科学决策》 CSSCI 2024年第3期1-20,共20页
本文基于2012-2021年共6期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利用事前非参数法分解得到努力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从结构分解的研究视角揭示了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努力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正向作用,机会不平等产... 本文基于2012-2021年共6期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利用事前非参数法分解得到努力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从结构分解的研究视角揭示了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努力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正向作用,机会不平等产生负向影响,这一研究结论经相关稳健性检验后仍稳健可靠。本研究利用分组回归和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探析了这一影响效应在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年份的异质性特点。进一步地,本文构建起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机会不平等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路径中,社会公平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部分中介效应。本文研究结论为提高我国居民幸福感水平、寻求“伊斯特林悖论”的破解之道提供了政策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幸福感 努力不平等 机会不平等 事前非参数法 中介效应模型
下载PDF
何抑志,何以扶志?论数字化背景下机会不平等对个体志向的影响
18
作者 解垩 孟婷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0,共15页
从外在社会环境层面挖掘影响志向形成或变化的潜在因素,可为“扶志”政策的制定与优化提供多视角的设计思路,以有效激发低收入群体的内生发展动力。基于数字化背景,利用2014—2018年三期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志向水平”... 从外在社会环境层面挖掘影响志向形成或变化的潜在因素,可为“扶志”政策的制定与优化提供多视角的设计思路,以有效激发低收入群体的内生发展动力。基于数字化背景,利用2014—2018年三期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志向水平”和“志向差距”双重维度实证检验机会不平等对个体志向的影响。结果表明:机会不平等抑制了个体志向的提振,即机会不平等程度越高的地区,个体志向越低,且这种负向影响在不同居住地区、年龄段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中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机会不平等对个体志向的消极作用,即数字技术发展的总体效应是积极的。因此,为有效激励个体志向提振乃至长期维持,相关部门可着力消除劣势环境因素对机会平等的阻碍,同时也可借助数字化发展的优势弱化机会不平等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机会不平等 志向
下载PDF
财政政策对城乡不平等的影响——基于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乐 强微 孙世玉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城乡不平等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挑战。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 城乡不平等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挑战。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利用2004—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国泰安数据,借助交错型双重差分法估算了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对我国城乡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实施使得城乡收入不平等程度显著下降(泰尔指数下降0.012~0.014,城乡收入比下降11.5%~14.1%),且该效应在欠发达地区更为显著。(2)考虑到政策的动态效应,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实施时间越长,收入差距的缩小幅度越大。(3)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通过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以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进而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4)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能有效缓解城乡消费不平等。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有助于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以及消费不平等,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 城乡收入不平等 城乡消费不平等 交错型双重差分法 共同富裕
下载PDF
《21世纪资本论》中的教育与社会平等关系问题探讨
20
作者 何杨勇 朱超云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3,共12页
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认为,资本的回报率高于经济的增长率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教育对于降低收入不平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并非充分条件。教育促进收入平等需要有市场开放、经费充足和政府高效等外部条件。提升教... 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认为,资本的回报率高于经济的增长率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教育对于降低收入不平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并非充分条件。教育促进收入平等需要有市场开放、经费充足和政府高效等外部条件。提升教育质量,重视职业培训,具备良好的教育政策,扩大教育民主,实现教育平等是教育促进收入平等的内在要求。皮凯蒂认为当前英美等发达国家教育并未很好地起到促进社会平等的作用。而批评者们认为皮凯蒂对社会不平等的分析过于简单,忽视教育商品化,存在以偏概全的方法论缺陷等。皮凯蒂观点的启示在于,教育不仅是经济不平等的承受者,也是不平等的改变者;教育不是技能不匹配的唯一根源;要重视教育改变社会不平等的内外制度建设;正确应对技术发展的两面性;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资本论》 知识技能扩散 教育平等 教育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