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4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孟凡萍 刘增雪 +1 位作者 陆静珏 黄春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97例患者,互动式头针组采用头针同时+平衡功能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采用头针后+平衡功能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97例患者,互动式头针组采用头针同时+平衡功能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采用头针后+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分析治疗前后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互动式头针组、传统头针组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改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幅度优于传统头针组(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较头针后平衡功能训练更有利于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头针 脑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 Berg平衡评分
下载PDF
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炜 王玲 +1 位作者 张学敏 季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讨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足内翻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0~58岁,平均年龄54.79岁;病程79~92 d,平均病程87.76 d;偏瘫左侧33例,右侧27例;脑梗死31例,脑出血2... 目的探讨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足内翻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0~58岁,平均年龄54.79岁;病程79~92 d,平均病程87.76 d;偏瘫左侧33例,右侧27例;脑梗死31例,脑出血29例。随机选择3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都进行综合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衡生物反馈训练。两组连续训练8周,每周5 d,每天2次,每次共60 min。选用美国Tekscan公司的Footscan三维动态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对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在足底压力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内外侧压力和接触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侧压力增大(P<0.05),外侧压力减小(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内侧压力(150.18±96.30)N vs(175.70±99.95)N,外侧压力(184.14±85.72)N vs(166.46±112.01)N;对照组治疗前后内侧压力(147.11±74.22)N vs(165.97±71.93)N,外侧压力(230.13±93.73)N vs(223.57±114.75)N]。两组患者内侧接触面积增大(P<0.05),外侧接触面积减小(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内侧接触面积(26.75±12.07)cm^(2)vs(34.97±9.17)cm^(2),外侧接触面积(45.79±21.57)cm^(2)vs(37.86±21.99)cm^(2);对照组治疗前后内侧接触面积(39.28±22.25)cm^(2)vs(42.44±14.76)cm^(2),外侧接触面积(45.74±22.66)cm^(2)vs(41.73±20.54)cm^(2)],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内外侧压力和接触面积变化更为显著(P<0.05)。在平衡运动学参数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X、Y轴上的轨迹长度、均方差、最大动摇径、总轨迹、偏移长度和包络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速度、单位面积轨迹长度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平衡运动学参数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足内翻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生物反馈训练 足底压力 平衡功能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丹凤 黄小玉 +3 位作者 容健成 林鸿新 方建斌 黎芳燕 《中国康复》 2024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各15例。3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进行假rTMS+核心稳定性训练;磁刺激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各15例。3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进行假rTMS+核心稳定性训练;磁刺激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1Hz rTMS;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1Hz rTMS联合核心稳定训练。3组均持续干预3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腹横肌(TrA)、腹内斜肌(IO)和腹外斜肌(EO)的厚度,同时进行Fugl-Myer运动功能(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3组FMA、BBS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01);联合组和磁刺激组患侧TrA、IO及EO的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加(均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组的FMA、患侧TrA厚度分别与磁刺激组比较,联合组的FMA、BBS、MBI、患侧TrA和患侧EO厚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磁刺激组M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健侧TrA、IO和EO厚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rTMS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核心稳定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超声成像 腹部肌群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黄颖 卞心怡 +3 位作者 高鹏 胡梦萱 苏骏宏 陈和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观察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住院治疗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 目的观察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住院治疗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卒中对照组和卒中实验组。同时招募20例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相关足底压力数据。卒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包括上下肢主被动运动训练系统在内的常规康复训练,卒中实验组将卒中对照组中的上下肢主被动运动训练系统替换为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进行康复治疗,其他不变。治疗4周前后使用足底压力评估系统分别采集两组卒中患者睁闭眼状态下的双侧足底压力对称指数(SI)及身体压力中心(COP)摆动面积;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卒中患者进行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①两组卒中患者治疗后睁闭眼状态下的SI值及COP摆动面积均较入院前改善,且卒中实验组结果优于卒中对照组(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仍存在差距(P<0.05)。②两组卒中患者治疗后BBS、FMA-L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卒中实验组分数大于卒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两组卒中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前下降,卒中实验组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卒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结论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机接口技术 平衡功能 炎症因子 足底压力分析
下载PDF
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功能训练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平衡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李斌 纪茹英 +2 位作者 陆艳卉 郭佳 郭君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功能训练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平衡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前庭神经炎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训练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功能训练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平衡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前庭神经炎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训练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甲磺酸盐酸倍他司汀等药物治疗,训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前庭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眩晕程度[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前庭功能检查参数[半规管轻瘫值(CP)和优势偏向(DP)、自发性眼震角度(SN)]、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VADL)]、前庭功能状态、脑血流速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氧化应激[25羟维生素D3(25(OH)D3)、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训练组患者的躯体性、情感性、功能性评分及DHI总分分别为(2.26±0.37)、(2.18±0.34)、(2.02±0.33)、(6.48±1.1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患者的CP、DP、SN分别为(52.75±6.45)%、(23.25±3.46)%、(0.35±0.10)°/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的BBS评分为(32.36±3.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DL评分为(28.65±4.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12.30±1.57)g/mL、(11.41±1.05)pg/mL、(10.24±2.05)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血清25(OH)D3、SOD水平为(22.03±3.02)ng/mL、(65.67±6.43)U/mL,高于对照组,丙二醛水平分别为(3.97±0.35)nmoL/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36.01±1.55)、(33.44±1.62)、(34.60±2.17)c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前庭神经炎治疗中前庭功能训练能够提升患者的平衡功能,改善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炎 前庭功能训练 平衡功能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微创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术后膝关节及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赵红星 张超 +1 位作者 陶金刚 黄媛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117-312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术后膝关节及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术后膝关节及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全膝置换组(29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单髁置换组(41例,接受单髁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术后3个月影像学指标变化。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全膝置换组比较,单髁置换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个月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均逐渐增加,且术后3、6个月单髁置换组HSS量表评分高于全膝置换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个月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逐渐增加,且术后3、6个月单髁置换组BBS量表评分高于全膝置换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假体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和单髁膝关节置换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安全有效,但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恢复机体平衡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平衡功能
下载PDF
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陈海 杨斌 +3 位作者 孟文彬 曹良东 夏冰 马丹丹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73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及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治疗,且在运...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73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及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治疗,且在运动疗法后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16周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Berg平衡量表(BBS)、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GMFM-88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存在时间效应(P<0.05);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P<0.05);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对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治疗第8周、第12周和第16周,观察组GMFM-8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的前一时间点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B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存在时间效应(P<0.05);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P<0.05);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对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治疗第8周、第12周和第16周,观察组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的前一时间点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存在时间效应(P<0.05);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P<0.05);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对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治疗第12周和第16周,观察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的前一时间点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进一步促进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提高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揿针疗法 核心稳定性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俞募配穴针刺联合核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许燕飞 楼雅洁 李丽萍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6期570-571,共2页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获得性残疾的主要病因[1]。据统计脑卒中后患者中约80%伴有平衡功能障碍[2],临床表现为负重不对称、姿势摇摆、重心转移能力减弱及抗外界干扰能力下降等平衡问题,有增加跌倒的风险伤害。既往研究将康复训练结合针刺...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获得性残疾的主要病因[1]。据统计脑卒中后患者中约80%伴有平衡功能障碍[2],临床表现为负重不对称、姿势摇摆、重心转移能力减弱及抗外界干扰能力下降等平衡问题,有增加跌倒的风险伤害。既往研究将康复训练结合针刺运用于脑卒中偏瘫后期治疗,结果表明针刺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重塑缺损的神经功能,进而改善平衡功能和躯干控制能力[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平衡功能障碍 俞募配穴 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 针刺 获得性
下载PDF
非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前庭及平衡功能分析
9
作者 李景香 吴泽斌 +2 位作者 屈丽媛 曹瑛 孟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20-0126,共7页
分析18-65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患者前庭与平衡功能特点,比较不同程度神经病变患者之间的前庭功能差异。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59名18-65岁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 分析18-65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患者前庭与平衡功能特点,比较不同程度神经病变患者之间的前庭功能差异。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59名18-65岁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前庭与平衡功能评估,分析其特点,按TCSS评分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无DPN(DM组14例)、轻度DPN(DN1组19例)、中度DPN(DN2组21例)和重度DPN(DN3组5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前庭功能与步态检查检查之间的差异。结果 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前庭功能检查总异常率为40.0%(18/45),其中各组的异常率分别为DM组14.3%(2/14),DN1组15.8%(3/19),DN2组57.1%(12/21),DN3组60.0%(3/5),DN1组和DN2组前庭检查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②在步态实验的闭目Romberg实验中,随着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发现LNG更长,LNG/T更大,差异在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步态强化Romberg实验中总跌倒率为64.4%(29/45),且随着神经病变严重程度进展,SSKG不断增大,跌倒发生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无前庭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组分析,前庭功能总异常率为30.6%(15/49),中重度DPN 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率(57.9%(11/19))与无/轻度DPN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率(13.3%(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前庭及平衡功能下降且随神经病变进展而加重。对DPN患者需要提高对亚临床前庭功能损害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前庭功能 平衡功能 亚临床前庭功能损害
下载PDF
中医传统运动在现代康复平衡功能训练中的应用特点与研究进展
10
作者 曹震宇 张洋 赵丰润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2期24-29,共6页
平衡功能训练指以改善和提高人体平衡功能为目的的康复运动疗法,涵盖了对呼吸、本体感觉、姿势控制、前庭系统和神经肌肉协调的锻炼,主要针对由神经系统、前庭器官或肌肉骨骼问题引起的平衡障碍。训练通常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不仅包... 平衡功能训练指以改善和提高人体平衡功能为目的的康复运动疗法,涵盖了对呼吸、本体感觉、姿势控制、前庭系统和神经肌肉协调的锻炼,主要针对由神经系统、前庭器官或肌肉骨骼问题引起的平衡障碍。训练通常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不仅包括提升肌力和柔韧性,还涉及核心肌群的激活和认知心理因素的考量。中医传统运动中很多动作包含平衡功能训练的内容,且与现代医学的平衡功能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本文通过回顾平衡功能的特征因素和维持机制,进一步研究中医传统运动应用于平衡功能训练的特点及进展,探讨其在现代康复治疗中的潜力和优势,为传统运动在临床康复训练中的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统运动 平衡功能 康复训练 应用特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任务导向性平衡训练对踝关节扭伤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小清 胡国炯 +5 位作者 罗小权 张康 李冰 符利娟 汪晶鑫 陈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2-1167,共6页
目的:探究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踝关节扭伤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踝关节扭伤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20例。在两组均给予常规训练基础上,A组进行任务导向性平衡训练,B组进行平... 目的:探究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踝关节扭伤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踝关节扭伤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20例。在两组均给予常规训练基础上,A组进行任务导向性平衡训练,B组进行平衡板训练。两组受试者在持续4周训练前后进行静态平衡功能[LOS:最大移动距离(MXE)、移动速度(MVL)、反应时间(RT)]和动态平衡(Y-balance)和坎伯拉量表(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受试者肢体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4周后,组内前后比较:(1)LOS评估:A组平衡功能MXE、MVL、R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B组评分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2)Y-Balance评估:A组与B组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坎伯拉量表评估:A组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B组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Y-balance前后变化值和坎伯拉量表评分A组均优于B组(PP<0.05);LOS评分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改善踝关节扭伤后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碍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训练 踝关节扭伤 平衡功能障碍
下载PDF
前庭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许红霞 陶烈君 《大医生》 2024年第5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据导入...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据导入Excel工作表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联合前庭康复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眩晕残障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及肌张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分级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效果较好,可改善眩晕残障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降低肌张力,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疗法 脑卒中 前庭中枢性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凝视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攀 王本国 +4 位作者 李威 郑杰 秦艳霞 李创国 孟庆天 《中国康复》 2024年第5期264-268,共5页
目的:观察凝视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凝视稳定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 目的:观察凝视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凝视稳定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动态步态指数(DGI)评定动态平衡功能,Balance-B平衡评定与训练系统评定静态平衡功能和跌倒风险,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下肢部分(FMA-LE)评定下肢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步行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BBS、DGI、FMA-LE、FAC和MBI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患者X轴和Y轴重心偏移、X轴和Y轴重心移动平均速度、重心移动总轨迹长和跌倒风险系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均更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凝视稳定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风险,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稳定训练 前庭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八段锦运动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茜 汪春霞 刘懿欣 《全科护理》 2024年第6期1164-1169,共6页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八段锦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八段锦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自完成文献检索与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SMD=0.46,95%CI(0.18,0.74),P=0.01]、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MD=4.14,95%CI(2.67,5.60),P<0.01]、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总分[MD=8.73,95%CI(5.42,12.03),P<0.01]、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的上肢评分[MD=4.57,95%CI(3.36,5.78),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的下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3,95%CI(-0.27,0.53),P=0.53]。结论:八段锦能有效提高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平衡及运动功能,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尚未明确,未来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头针联合助行功能性电刺激促进脑卒中后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前瞻性研究
15
作者 孙倩倩 余果 +7 位作者 郭新毅 谢丹丹 雷蕾 廖秋菊 田腾飞 刘宇 柳红勤 何晓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平行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步行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和助行FES组,每组各18例。两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助行...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平行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步行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和助行FES组,每组各18例。两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助行FES组加助行FES,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增加头针干预。训练及头针每次30min,两组干预均为1次/d,持续1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周后行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10m步行计时测试(10MWT)6min步行试验(6MWT)和平衡功能(睁、闭眼运动轨迹面积及长度)的评定并分析干预周期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36例研究对象均完成了整个试验,两组干预基线情况一致(P>0.05);(2)干预前后组内对比,步行功能(TUG、10MWT、6MWT)和平衡功能(睁、闭眼运动轨迹面积和长度)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3)干预前后组间对比: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对平衡功能闭眼时运动轨迹面积和长度的改善优于单纯助行FES组(P<0.05),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睁眼状态下),两组干预前后差值对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4)研究中无不良事件,无脱落。结论:头针联合助行FES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步行功能及平衡功能,其改善平衡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助行F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行功能 平衡功能 头针 助行功能性电刺激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后减重太极步法可改善平衡功能
16
作者 张丽英 丁余武 +2 位作者 于小明 廖旺盛 王杰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40-2845,共6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大多存在平衡障碍,需要应用多种康复方法来改善,减重太极步法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平衡训练方法。目的:观察减重太极步法对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74例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大多存在平衡障碍,需要应用多种康复方法来改善,减重太极步法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平衡训练方法。目的:观察减重太极步法对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74例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37)。对照组实施减重步行训练30 min和常规康复训练60 min;试验组实施减重太极步法训练30 min和常规康复训练60 min;两组均每天1次,一周5次,持续12周。于干预前、干预4,8,12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和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来评估平衡功能,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跌倒风险指数评估跌倒风险。结果与结论:①4个观察指标均显示有显著的时间效应(P<0.001);②Berg平衡量表、Harris评分与跌倒风险指数均具有交互作用(P<0.001),并在干预12周后具有显著的组间差异(P<0.001),且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③干预12周后动态平衡能力测试的前和左方向评分有交互作用和组别效应(P<0.001),整体、前、左、右方向评分具有显著组别差异(P<0.001);④结果表明,干预1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且减重太极步法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减重步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太极 减重 平衡障碍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17
作者 许梦雅 谭琳琳 +3 位作者 鲁评 李慧 贾艳露 常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庭康复训练,3次/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3~12 min/次,...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庭康复训练,3次/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3~12 min/次,5 d/周,共干预8周。在干预前(T0)和干预8周后(T1)对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验(TUGT)测试和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POMA)评估。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BBS评分、PO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BB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POM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UGT测试2组用时均较干预前减少,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干预后治疗组TUG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结合常规平衡功能及步行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前庭康复训练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张小霞 王晓燕 +1 位作者 吴婷婷 钱晓玲 《甘肃医药》 2024年第9期801-803,807,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虚拟现实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诊断分型标准的45~75岁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按住院时间顺序编号,单号纳入干预组,双... 目的:研究基于虚拟现实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诊断分型标准的45~75岁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按住院时间顺序编号,单号纳入干预组,双号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神经电刺激疗法,干预组在神经电刺激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3种Kinect游戏和3种IDEX游戏),共4周。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脑卒中患者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脑卒中患者的FMA、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效果优于传统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下载PDF
改良五禽戏对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精准评定与分析
19
作者 车培 包莹莹 +7 位作者 计樱莹 陈兰 吴明 陈煜 黄桂兰 唐欢 杨金宇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834,共7页
目的:观察改良五禽戏对脑卒中患者平衡的影响,探索骶骨定标法、Pro-Kin平衡仪、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三种平衡评估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将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 目的:观察改良五禽戏对脑卒中患者平衡的影响,探索骶骨定标法、Pro-Kin平衡仪、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三种平衡评估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将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进行改良五禽戏与常规康复治疗,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骶骨定标法、Pro-Kin平衡仪进行平衡评估,采用躯干损伤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进行躯干评估。结果:①治疗前后比较,两组BBS评分、双脚及单脚站立时骶骨定标点的重心平均摆动路径、坐位下压力中心运动轨迹长度与运动椭圆面积、稳定极限、TIS评分均显著性改善(P<0.05)。②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BBS评分、双脚及单脚站立时骶骨定标点的重心平均摆动路径、坐位下压力中心运动轨迹长度与运动椭圆面积、TI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BBS差值、双脚及单脚站立时骶骨定标点的重心平均摆动路径差值、坐位下压力中心运动椭圆面积差值、稳定极限差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③治疗前骶骨定标点的重心平均摆动路径、压力中心的运动轨迹长度、运动椭圆面积与BBS总分呈负相关性(r=﹣0.324―﹣0.562,P<0.05)。骶骨定标点的重心平均摆动路径与压力中心的运动轨迹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呈正相关性(r=0.547―0.809,P<0.01)。结论:改良五禽戏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及姿势稳定性,提高平衡能力。骶骨定标法、Pro-Kin平衡仪、BBS之间具有相关性,均能客观反映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骶骨定标法可以更加客观地检测脑卒中患者不同状态下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改良五禽戏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Pro-kin平衡系统训练患膝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的评价
20
作者 张熙辉 李峥嵘 +2 位作者 李仕能 邢增宇 王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9-1264,共6页
背景:Pro-kin平衡系统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本体感觉及躯干控制功能有较为优良的康复效果,但其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患膝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基于Pro-kin平衡系统指导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背景:Pro-kin平衡系统指导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本体感觉及躯干控制功能有较为优良的康复效果,但其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患膝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基于Pro-kin平衡系统指导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基于Pro-kin平衡系统指导的康复训练,持续训练8周。训练前及训练结束后,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变化,平均负重力量差、轨迹误差、摆动数值及患肢膝关节30°,45°,60°被动成角误差评估患膝本体感觉变化,睁眼、闭眼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及长度评估患者平衡功能变化,并调查两组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结果与结论:①训练结束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②训练结束后,两组患者平均负重力量差、轨迹误差、摆动数值均小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检测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患肢膝关节30°,45°,60°被动成角误差均小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上述被动成角误差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③训练结束后,两组患者睁眼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及长度均小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检测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闭眼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及长度均小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检测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④观察组患者对干预康复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81%,P<0.05);⑤结果表明,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基于Pro-kin平衡系统指导的康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患侧膝关节功能、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Pro-kin平衡系统 术后康复 本体感觉 平衡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